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区域差异规律研究 被引量:535
1
作者 欧阳志云 王效科 苗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2,共4页
我国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对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效的综合整治策略,已经成为科学界面临的一个挑战。本研究首先综述了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和酸雨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相关性,... 我国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对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效的综合整治策略,已经成为科学界面临的一个挑战。本研究首先综述了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和酸雨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相关性,提出了生态敏感性的概念,分析了影响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敏感性的因素,特别是气候对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影响,综合地提出了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并探讨了各分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敏感性 中国 区域差异规律 综合整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石漠化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析 被引量:91
2
作者 肖荣波 欧阳志云 +1 位作者 王效科 赵同谦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1-554,共4页
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识别发生石漠化敏感区域,为岩溶地区石漠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显得十分必要。总体分析了目前中国石漠化和有关生态环境研究的资料,将石漠化敏感性影响因子归结为岩性、降水、坡度和植被等... 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识别发生石漠化敏感区域,为岩溶地区石漠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显得十分必要。总体分析了目前中国石漠化和有关生态环境研究的资料,将石漠化敏感性影响因子归结为岩性、降水、坡度和植被等4项,并确定了各因素对石漠化敏感性影响等级,综合评价了我国西南五省(市)(包括黔、滇、贵、川、渝)石漠化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敏感性评价结果基本反映石漠化现状,石漠化敏感区集中分布在贵州西部、南部,广西西部、东部以及云南东部等地。四川、重庆等地石漠化危害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生态环境敏感性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与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97
3
作者 刘春霞 李月臣 +3 位作者 杨华 闵婕 王才军 张虹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1-642,共12页
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选择研究区比较突出的土壤侵蚀、石漠化、生境和酸雨4个生态环境要素建立敏感性评价模型与方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研究,定量揭示了研究区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选择研究区比较突出的土壤侵蚀、石漠化、生境和酸雨4个生态环境要素建立敏感性评价模型与方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研究,定量揭示了研究区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侵蚀以高度敏感、中度敏感和极敏感为主;东北部是土壤侵蚀最为敏感的区域;土壤侵蚀现状与土壤侵蚀敏感性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2)石漠化总体以不敏感为主,其次是高度敏感和中度敏感;高度以上敏感区主要分布东北部地区,中度以上石漠化与石漠化高度和极敏感区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3)生境敏感性类型以不敏感为主,其次为高度敏感地区;东北部和南部生境敏感性高,而中西部地区生境敏感性低。(4)酸雨高度敏感面积和比例最大,其次是中度敏感和轻度敏感区;极敏感区呈块状零星散布、高度敏感区和中度敏感区集中片状分布、轻度敏感和不敏感区沿江河带状分布,部分呈团块状散布。(5)生态环境敏感性类型以高度敏感为主,其次为中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东北部和南部生态环境敏感性高,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敏感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敏感性 土壤侵蚀 石漠化 生境 酸雨 三峡库区 重庆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分区 被引量:73
4
作者 潘竟虎 董晓峰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7-273,共7页
针对黑河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利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在GIS支持下,对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明确了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布规律及其地域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生态环境功能区进行划分,并对各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整... 针对黑河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利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在GIS支持下,对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明确了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布规律及其地域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生态环境功能区进行划分,并对各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整治对策,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敏感性区域分布比较广泛,其中土壤侵蚀高度敏感区占2.05%,主要集中在祁连山区;②沙漠化极敏感区面积占37.06%,主要集中在流域下游额济纳旗和金塔县;③土壤盐渍化敏感区主要集中在流域中部绿洲,对于这些敏感区域的保护,应该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核心。依据评价结果,流域划分为7个生态功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敏感性 生态分区 黑河流域 空间分析 GIS
下载PDF
内蒙古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51
5
作者 刘军会 高吉喜 +2 位作者 马苏 王文杰 邹长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1-598,共8页
针对内蒙古土地沙化、土壤侵蚀、土壤盐渍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区域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建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对内蒙古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研究,定量揭示研究区生态环境敏感... 针对内蒙古土地沙化、土壤侵蚀、土壤盐渍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区域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建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对内蒙古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研究,定量揭示研究区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地沙化不敏感区、极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35.9%和10.1%;土地沙化敏感性等级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内蒙古辖区内主要沙漠边缘和沙地;土壤基质多为沙粒、冬春季节多大风且植被覆盖度较低是土地容易发生沙化的主要原因.土壤侵蚀轻度、中度和高度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43.9%、30.2%和19.2%;受降水空间差异影响,土壤侵蚀敏感性等级自东南向西北呈逐步下降趋势.土壤盐渍化不敏感区、极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57.6%和14.6%,盐渍化明显地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北部和东部;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人类活动影响较明显,是土壤盐渍化高发的主要原因.生境不敏感、高度和极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30.5%、25.1%和10.6%,敏感性等级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地区;这些区域水热条件相对较好,植被覆盖度高,物种数量较为丰富,是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综合生态环境高度和极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27.9%和9.6%;敏感性等级高的区域位于内蒙古中北部,等级较低的区域位于内蒙古西北、东北和东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敏感性 土地沙化 土壤侵蚀 土壤盐渍化 生境 内蒙古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环境敏感性的喀斯特山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广西河池为例 被引量:48
6
作者 高梦雯 胡业翠 +1 位作者 李向 宋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596-2608,共13页
生态安全格局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推动城市空间高质量发展及提升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聚焦喀斯特山区基本自然地理特征与生态环境问题,探究生态脆弱的喀斯特山区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以河池市为例,根据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识别... 生态安全格局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推动城市空间高质量发展及提升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聚焦喀斯特山区基本自然地理特征与生态环境问题,探究生态脆弱的喀斯特山区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以河池市为例,根据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识别选取生态源地,基于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结果修正基本阻力面,并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简称MCR模型)提取生态廊道,构建出河池市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河池市生态源地总面积为5706.63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7.07%。生态廊道分为潜在廊道和关键廊道,分别为456.82 km和325.44 km。对所识别的源地和生态廊道进行总体规划,宏观上可以形成“四屏两区三带”的蛛网式辐射分布的生态安全格局。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的源地识别,以及利用生态敏感性结果修正基本阻力面的方法,综合考虑了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中生态过程的重要性,研究结果为解决喀斯特山区的城市空间扩张和生态安全保障问题提供了现实路径和科学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 生态环境敏感性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河池市
下载PDF
云南省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46
7
作者 李东梅 吴晓青 +2 位作者 于德永 高正文 吴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270-5278,共9页
分别进行了云南省土壤侵蚀敏感性、石漠化敏感性和生境敏感性评价,其中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主要考虑了降水侵蚀力、地形、土壤质地和地表覆盖因素;石漠化敏感性评价主要考虑了地形、地貌、植被盖度因素;生境敏感性评价主要根据生态系统... 分别进行了云南省土壤侵蚀敏感性、石漠化敏感性和生境敏感性评价,其中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主要考虑了降水侵蚀力、地形、土壤质地和地表覆盖因素;石漠化敏感性评价主要考虑了地形、地貌、植被盖度因素;生境敏感性评价主要根据生态系统类型中物种丰富度,以及国家与省级保护对象的分布数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侵蚀的轻度敏感、中度敏感地区分别占云南省面积(3.84×105km2)的35.61%、41.30%。石漠化不敏感地区、敏感地区分别占云南省面积的65.09%、34.91%。生境不敏感地区、高度敏感地区及极度敏感地区分别占全省面积的41.50%、39.69%、14.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敏感性 云南省 评价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黔中地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 被引量:39
8
作者 贺秋华 张丹 +1 位作者 陈朝猛 王劲松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3-417,共5页
采用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对黔中地区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估。选取了4类15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运用GIS技术计算评价单元的敏感指数、自动生成黔中地区生态环境敏感等级图,并从土壤侵蚀、石漠... 采用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对黔中地区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估。选取了4类15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运用GIS技术计算评价单元的敏感指数、自动生成黔中地区生态环境敏感等级图,并从土壤侵蚀、石漠化、生物多样性及生境、酸雨等方面进行了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中地区土壤侵蚀和酸雨较敏感、石漠化不是很敏感,生物多样性及生境很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生态环境敏感性 黔中地区
下载PDF
吉林省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靳英华 赵东升 +1 位作者 杨青山 吴正方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8-74,共7页
 随着吉林省生态省建设的实施,生态环境问题的预防和整治已变得非常迫切.根据分区的原则、依据和选择的指标体系,利用GIS手段对吉林省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荒漠化敏感性进行了分区研究,并对各区存在的主...  随着吉林省生态省建设的实施,生态环境问题的预防和整治已变得非常迫切.根据分区的原则、依据和选择的指标体系,利用GIS手段对吉林省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荒漠化敏感性进行了分区研究,并对各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了整治对策,为区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敏感性 水土流失 土壤退化 土地荒漠化
下载PDF
广西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及其空间分布 被引量:23
10
作者 周兴 童新华 +2 位作者 华璀 卢远 邓兴礼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S1期1-8,共8页
把广西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级划分为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极敏感等5个等级.应用GIS技术,对广西生物多样性及生境敏感性、酸雨敏感性、石漠化敏感性和土壤侵蚀敏感性进行评价,然后进行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为广西生态... 把广西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级划分为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极敏感等5个等级.应用GIS技术,对广西生物多样性及生境敏感性、酸雨敏感性、石漠化敏感性和土壤侵蚀敏感性进行评价,然后进行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为广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生态环境敏感性 生物多样性及生境敏感性 酸雨敏感性 石漠化敏感性 土壤侵蚀敏感性
下载PDF
西藏高原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小丹 钟祥浩 +2 位作者 刘淑珍 高攀 杨莉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5-720,共6页
在分析西藏高原生态环境特征,明确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与过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评价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运用生态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综合分析... 在分析西藏高原生态环境特征,明确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与过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评价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运用生态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综合分析等手段,对西藏高原在生态区、生态亚区和生态功能区3个级别上进行生态分区,划分为7个生态区、17个生态亚区和76个生态功能区,并用3级命名法对这些分区进行命名,绘制了西藏高原生态功能分区图,为高原生态保护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环境敏感性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西藏高原
下载PDF
四川省成都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李咏红 李岱青 +2 位作者 陈雅琳 雪梅 王丽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1期236-241,I0003,共7页
[目的]为了明辨四川省成都市现状自然环境背景下的潜在生态问题,指导区域生态保护和开发。[方法]在GIS空间分析技术的支持下,选择四种省成都市比较突出的土壤侵蚀、生境和酸雨3个生态环境要素建立敏感性评价指标,对成都市生态环境敏感... [目的]为了明辨四川省成都市现状自然环境背景下的潜在生态问题,指导区域生态保护和开发。[方法]在GIS空间分析技术的支持下,选择四种省成都市比较突出的土壤侵蚀、生境和酸雨3个生态环境要素建立敏感性评价指标,对成都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1)成都市土壤侵蚀以轻度敏感为主,西部盆周山区是土壤侵蚀最为敏感的区域;(2)成都市生境敏感性以高度敏感为主,西部和东部生境敏感性较高,极敏感区域分布于西北部茶坪山、邛崃山一带;(3)成都市酸雨以轻度敏感为主,其次是中度敏感区,极敏感区主要分布在该市西部海拔1 650~3 200m的针阔叶混交林及高山原始针叶林地区;(4)成都市生态环境敏感性以不敏感为主,其次为中度敏感区和极敏感区,极敏感区域主要分布于西部盆周山区的北部和南部,分布有龙溪—虹口、白水河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结论]研究区高度敏感区和极敏感区主要分布在西部的盆周山区,是区域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敏感性 土壤侵蚀 生境 酸雨
下载PDF
基于GIS的宁夏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21
13
作者 朱志玲 吴咏梅 张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1-105,111,共6页
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对制定区域环境政策、有效进行区域生态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宁夏主要生态敏感问题,选取土壤侵蚀、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作为评价因子,运用GIS技术在单因子评价的基础... 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对制定区域环境政策、有效进行区域生态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宁夏主要生态敏感问题,选取土壤侵蚀、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作为评价因子,运用GIS技术在单因子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宁夏生态环境敏感性分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4个等级,不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区;轻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盐池南部低山丘陵台地区以及北部引黄灌区;中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脆弱区以及贺兰山山前洪积平原区;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陶乐东部边缘区、中卫北部边缘区以及盐池的土地沙化严重地区。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宁夏生态环境敏感性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宁夏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敏感性 土壤侵蚀 土地沙化 土壤盐渍化 GIS
下载PDF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以安阳市为例 被引量:18
14
作者 赵珂 吴克宁 +2 位作者 朱嘉伟 吕巧灵 张雷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6期586-589,共4页
以安阳市为例,探讨了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利用土地生态适宜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关联关系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结果,将安阳市划分为了6个土地生态适宜利用类型区,提出了相应的土地生态开发建议性... 以安阳市为例,探讨了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利用土地生态适宜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关联关系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结果,将安阳市划分为了6个土地生态适宜利用类型区,提出了相应的土地生态开发建议性措施,协调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为规划环评过程中对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的评价提供了科学的生态适宜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适宜性 生态环境敏感性 土地利用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安阳市
下载PDF
长江上游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洪步庭 任平 +1 位作者 苑全治 王玲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09-1019,共11页
生态功能区划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江上游是中国关键生态区域和整个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开展长江上游生态功能区划显得至关重要。以长江上游为研究区域,运用GIS... 生态功能区划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江上游是中国关键生态区域和整个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开展长江上游生态功能区划显得至关重要。以长江上游为研究区域,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在揭示研究区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以子流域为基本区划单元,采用两步聚类法进行长江上游生态功能区划。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整体上处于中度、高度敏感的状态,其中土壤侵蚀敏感性最为突出;(2)长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体上呈现较重要、极重要的态势,其中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较大;(3)长江上游地区可划分为青藏高原生态区、云贵高原生态区和四川盆地生态区3个生态区,进而可细分为7个生态亚区和15个生态功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敏感性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功能区划 长江上游
下载PDF
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俞洁 邵卫伟 +2 位作者 于海燕 俞建 胡尊英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20-623,共4页
在浙江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运用GIS等先进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形成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将浙江省划分为6个生态区、15个生态亚区、47个生... 在浙江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运用GIS等先进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形成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将浙江省划分为6个生态区、15个生态亚区、47个生态功能区,并确定了具有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5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区划成果为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的实施、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工农业生产合理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环境敏感性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功能区
下载PDF
河北省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杨伟州 邱硕 +2 位作者 付喜厅 赵丽 张蓬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9-276,共8页
河北省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区,研究其生态功能区划能为河北省今后的产业布局及其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从河北省实际的生态环境特征出发,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综合分析等手段对河北省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 河北省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区,研究其生态功能区划能为河北省今后的产业布局及其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从河北省实际的生态环境特征出发,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综合分析等手段对河北省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采用自上而下法、叠加法、主导标志法、聚类分析等方法,将河北省分为7个生态区、20个生态亚区、33个生态功能区,并分别提出了各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建设与发展方向。为实现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协调发展,明确生态保护与产业转移区域以及各功能区的生态定位和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环境敏感性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河北省
下载PDF
宁夏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郎勇设 柳辉 黄志刚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90,共6页
运用GIS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形成了宁夏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将宁夏生态环境划分为3个生态区,10个生态亚区,37个生态功能区.根据不同生态功能区特点,... 运用GIS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形成了宁夏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将宁夏生态环境划分为3个生态区,10个生态亚区,37个生态功能区.根据不同生态功能区特点,确定了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提出了保护对策,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环境敏感性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下载PDF
广西灌江流域岩溶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杜毓超 李兆林 +1 位作者 陈宏峰 罗伟权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0-227,共8页
灌江流域作为一个典型的岩溶环境单元,具有地表崎岖破碎、植被生长困难、生态系统脆弱、环境承载量低、环境变化敏感的特点。本文根据地表水系将流域划分为22个子流域,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环境敏感度进行分析评价,目的是为有关政府... 灌江流域作为一个典型的岩溶环境单元,具有地表崎岖破碎、植被生长困难、生态系统脆弱、环境承载量低、环境变化敏感的特点。本文根据地表水系将流域划分为22个子流域,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环境敏感度进行分析评价,目的是为有关政府部门提供宏观依据,以便合理而有效地进行流域开发与环境整治。从整体上看,流域的生态环境为一般敏感,但在流域的不同区段,生态环境的敏感度仍存在着较大差异。白宝以南,两河以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最为敏感,枧塘、文市、水车和新圩等地区次之,西山、洞井以北等地生态环境的敏感程度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生态环境敏感性 层次分析法 广西灌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孙丽慧 刘浩 +1 位作者 汪丁 郝海广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08-2517,共10页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能够揭示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科学基础.本文以宁夏回族...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能够揭示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科学基础.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识别重要生态源地,并采用最小累积阻力(minimal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模型识别重要生态廊道与关键生态节点,进而构建了宁夏的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①宁夏生态系统服务极重要性区域面积为14280.05 km^(2),主要分布于西北部贺兰山、东部哈巴河、中部罗山及南部六盘山地区.生态系统极敏感区域面积为7340.58 km^(2),主要分布于宁夏南部水土流失治理区和沙坡头区沙漠化防治区.②将评价结果与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相结合,综合确定全区生态源地面积为16300 km^(2),主要包括西北、东部、南部山地以及黄河沿线区域.生态安全缓冲区按照高、中、低水平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7.93%、22.92%和9.15%.③识别生态廊道为64条,生态节点12个,均呈现中部密集、南北稀疏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生态源地分布及其破碎程度相符.④以研究区现有生态安全格局为基础,提出“一廊三屏四区多节点”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策略.研究显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生态源地选择方法是在现有研究范式下对生态格局构建研究的补充,同时研究结果将为宁夏生态安全格局优化以及国土空间修复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环境敏感性 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 宁夏回族自治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