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6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 被引量:125
1
作者 中国工程院'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项目组 《中国工程科学》 2000年第8期1-17,共17页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 2 80 0 0× 1 0 8m3,按 1 997年人口计算 ,人均水资源量为 2 2 2 0m3,预测到 2 0 30年人口增至 1 6× 1 0 8时 ,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 1 760m3。按国际上一般承认的标准 ,人均水资源量少于 1 70 0m3为用水紧张...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 2 80 0 0× 1 0 8m3,按 1 997年人口计算 ,人均水资源量为 2 2 2 0m3,预测到 2 0 30年人口增至 1 6× 1 0 8时 ,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 1 760m3。按国际上一般承认的标准 ,人均水资源量少于 1 70 0m3为用水紧张的国家 ,我国未来水资源的形势是严峻的。50年来 ,全国用水总量从 1 949年的 1 0 0 0多亿m3增加到 1 997年的 5566× 1 0 8m3,其中农业用水占75 3% ,工业 2 0 2 % ,城镇生活 4 5% ,人均综合用水量从不足 2 0 0m3增加到 458m3。当前面临的问题是 ,防洪安全仍缺乏保障 ;水资源的紧缺与用水的浪费并存 ;水土资源过度开发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水环境恶化和水质污染迅速扩展 ,已到极为严重的程度。研究报告指出 ,通过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 ,我国可以基本立足于现有规模的耕地和灌溉用水量 ,满足今后 1 6× 1 0 8人口的农产品需要 ;预测我国用水高峰将在 2 0 30年前后出现 ,用水总量为 ( 70 0 0~ 80 0 0 )× 1 0 8m3/a ,人均综合用水量为 40 0~ 50 0m3/a;全国实际可能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 ( 80 0 0~ 950 0 )× 1 0 8m3,需水量已接近可能利用水量的极限 ;必须严格控制人口的继续增长 ,同时加强需水管理 ,做到在人口达到零增长后 ,需水也逐步达到零增长 ;我国水资源的总体战略必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防洪减灾 农业用水 工业用水 生态环境建设 可持续发展 供需平衡战略 管理体制 中国 城市用水 开发利用
下载PDF
植被生态建设与生态用水——以西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77
2
作者 王礼先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5-7,共3页
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及干旱亚湿润气候带 ,由于这一地区降水量较少 ,植被分布既有地带性特点同时也具有非地带性特征。拿黄土高原来说 ,就有草原带、森林草原带和森林带等不同地带性水热特征。西北地区植被建设中究竟适... 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及干旱亚湿润气候带 ,由于这一地区降水量较少 ,植被分布既有地带性特点同时也具有非地带性特征。拿黄土高原来说 ,就有草原带、森林草原带和森林带等不同地带性水热特征。西北地区植被建设中究竟适生的植被类型应当是什么 ?在这一地区植被恢复中究竟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只有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针对具体的立地条件和防护目标 ,采取合理的乔、灌、草配置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西北地区水资源状况及其与造林种草的关系是这一地区植被建设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态用水 植被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
下载PDF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和防治对策分析 被引量:117
3
作者 田卫堂 胡维银 +1 位作者 李军 高照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4-209,共6页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加之长期以来对水土资源的过度利用,当前我国水土流失仍然面积大、分布广、流失严重,防治任务艰巨。同...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加之长期以来对水土资源的过度利用,当前我国水土流失仍然面积大、分布广、流失严重,防治任务艰巨。同时,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十分突出,新的水土流失不断产生,这给水土保持提出了严峻挑战。分析了水土流失在农业生产、水利工程、工矿交通设施安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危害,提出了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在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做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建设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问题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98
4
作者 程国栋 张志强 李锐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03-510,共8页
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区 ,生态建设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复杂 ,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迥异、生态退化问题千差万别。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进行了... 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区 ,生态建设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复杂 ,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迥异、生态退化问题千差万别。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评价 ,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 ,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中面临的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问题 ,并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并特别指出 ,应充分发挥科技对生态建设的支撑作用 ,科学实施生态建设工程 ;必须采取基于不同生态经济类型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和生态退化问题的分类指导的生态建设策略 ;建立西部地区生态安全体系 ,开展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立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生态环境建设 社会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刺槐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及演变 被引量:92
5
作者 许明祥 刘国彬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0-46,共7页
为了探明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及其演变规律,应用时空互代的方法,以刺槐林为代表,对该区不同利用年限的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及其时空变化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土壤肥力处于低水平;人工林表层土壤养... 为了探明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及其演变规律,应用时空互代的方法,以刺槐林为代表,对该区不同利用年限的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及其时空变化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土壤肥力处于低水平;人工林表层土壤养分中有机质和速效磷的空间变异性较大;坡度、坡向、坡位等环境因子对土壤养分有一定的影响。随利用年限的增加,人工林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及土壤养分指数均增加,与利用年限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其变化趋势符合y=axb模型。全氮,有机质和碱解氮随利用年限的增加量不显著,而速效钾每经过10年就有显著增加,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则保持相对衡定的水平。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及养分指数年增长率分别约为0.20g kg、0.01g kg、0.69mg kg、2.27mg kg和0.04。该区人工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及养分指数约需50年、速效钾约需30年可达到中上等养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刺槐人工林 土壤养分特征 时空变化 植被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
下载PDF
如何对绿化工程进行质量控制管理 被引量:107
6
作者 路银山 朱丽娟 白兰 《宁夏农林科技》 2007年第2期96-96,107,共2页
关键词 绿化工程 质量控制管理 生态环境建设 保护环境 城镇建设 绿化事业 广场绿地 景观大道
下载PDF
土地整理与农村生态环境 被引量:55
7
作者 刘友兆 王永斌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9-60,共2页
在对土地整理的产生与内涵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 ,阐述了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益 。
关键词 土地整理 生态环境效益 农村 生态环境建设
下载PDF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被引量:47
8
作者 沈国舫 《中国水利》 2000年第8期26-30,共5页
从植被建设、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三个方面阐明了它们在涵蓄保持水分、调节径流、防洪增枯、改善水质及本身的水分消耗对河川径流量的影响等作用和影响,充分肯定了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利水文效益,也指出了应面对的水资源限制问题,强调了... 从植被建设、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三个方面阐明了它们在涵蓄保持水分、调节径流、防洪增枯、改善水质及本身的水分消耗对河川径流量的影响等作用和影响,充分肯定了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利水文效益,也指出了应面对的水资源限制问题,强调了保证提供生态环境用水的迫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建设 水资源 生态恢复重建 植被建设
下载PDF
中国西部沙漠化的分布、动态及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 被引量:67
9
作者 周欢水 申建军 +1 位作者 姜英 李谭宝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2-117,共6页
中国西部是土地沙漠化面积最大,发展最快,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土地沙漠化是西部大开发所面临的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也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全国沙漠化普查与监测数据... 中国西部是土地沙漠化面积最大,发展最快,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土地沙漠化是西部大开发所面临的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也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全国沙漠化普查与监测数据的分析,重点论述中国西部沙漠化的分布和动态,及其对西部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为西部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和规划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沙漠化 分布 动态 生态环境建设
下载PDF
恢复草地和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61
10
作者 邵玉琴 赵吉 杨劼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3-226,共4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皇甫川流域恢复草地和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恢复草地和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各类群数量是,好气性细菌>放线菌>芽孢型细菌>真菌;0~10cm的微生物总数超过其他土层,其垂直分布的基本... 内蒙古鄂尔多斯皇甫川流域恢复草地和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恢复草地和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各类群数量是,好气性细菌>放线菌>芽孢型细菌>真菌;0~10cm的微生物总数超过其他土层,其垂直分布的基本趋势是0~10cm>10~20cm>20~30cm>30~40cm>40~50cm;微生物各类群中,细菌是最多的一个类群,这一结果取决于好气性细菌的数量;恢复草地各土层中的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均高于退化草地;在恢复草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中,好气性细菌,芽孢型细菌,放线菌,真菌为秋季大于夏季;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肥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恢复草地是防止皇甫川流域草地退化,提高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建设 恢复草地 退化草地 土壤微生物 土壤肥力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代笔谈小结 被引量:63
11
作者 沈国舫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是在《林业科学》上连续登载的“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笔谈的阶段小结。文中概略阐述了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和内涵 ,生态环境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位置 ,提出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应遵循的 6项原则 ,即因地制宜 ,因... 本文是在《林业科学》上连续登载的“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笔谈的阶段小结。文中概略阐述了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和内涵 ,生态环境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位置 ,提出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应遵循的 6项原则 ,即因地制宜 ,因害设防 ;保护先行 ,善待自然 ;多样措施 ,林草为本 ;生态经济 ,密切结合 ;全面规划 ,综合治理 ;加大投入 ,群策群力。最后对当前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及有不同看法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这些问题包括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导向问题 ,退耕还林还草的选向问题 ,林草植被建设的方式和技术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恢复重建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不同类型植被改良土壤效应研究 被引量:58
12
作者 陈奇伯 王克勤 +3 位作者 李艳梅 王建英 王平里 达琼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7-70,113,共5页
选择云南省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地段,以土壤理化特性和土壤入渗特征为指标,对不同类型植被蓝桉乔木林和扭黄毛草被的改良土壤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乔木林和草被都有良好的改善土壤物理性能、化学特性和土壤入渗能力的效应,且对... 选择云南省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地段,以土壤理化特性和土壤入渗特征为指标,对不同类型植被蓝桉乔木林和扭黄毛草被的改良土壤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乔木林和草被都有良好的改善土壤物理性能、化学特性和土壤入渗能力的效应,且对上层土壤的改良效果好于下层。(2)对土壤物理性能的改良乔木林优于草被,0~50cm土层乔木林地和草地土壤容重分别比荒地低15.5%和10.9%,总孔隙度高15.4%和15.3%。(3)草被对土壤化学特性的改良优于乔木林,0~50cm土层乔木林地和草地的有机质含量分别比荒地高24.8%和32.3%,全N含量高23.2%和42.9%。不同植被覆盖对P素和K素的调节作用不明显。(4)改善土壤入渗性能的作用草被优于乔木林,乔木林地和草地的稳渗速率分别比荒地高27.4%和88.4%,120min的入渗总量分别高5.7%和30.1%。研究结果还显示,霍顿下渗方程较好地反映了云南元谋干热河谷不同地类的土壤入渗过程及其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干热河谷 植被类型 土壤改良 土壤理化特性 土壤入渗特征 乔木林 草地 生态环境建设 植被恢复
下载PDF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问题与研究需求 被引量:54
13
作者 许炯心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0年第2期10-13,79,共5页
针对目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新形势 ,提出了当前面临的若干问题与研究需求 ,包括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治理黄土高原的前景与重点治理区的选择问题、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与沟壑治理相结合的问题、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植被恢复前景问题、制定... 针对目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新形势 ,提出了当前面临的若干问题与研究需求 ,包括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治理黄土高原的前景与重点治理区的选择问题、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与沟壑治理相结合的问题、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植被恢复前景问题、制定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划的理论基础问题、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后效的预测、监测与评估问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建设 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 退耕还林还草
下载PDF
生态水文学——揭示生态格局和生态过程水文学机制的科学 被引量:48
14
作者 赵文智 程国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0-457,共8页
水文过程和生态过程的时空耦合机制 ,是管理水资源和维持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关键机理 ,将成为未来研究的前沿领域 .生态水文学是描述生态格局和生态过程的水文学机制的一门科学 .文中简要介绍了生态水文学的内涵、基础理论、主要研究内... 水文过程和生态过程的时空耦合机制 ,是管理水资源和维持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关键机理 ,将成为未来研究的前沿领域 .生态水文学是描述生态格局和生态过程的水文学机制的一门科学 .文中简要介绍了生态水文学的内涵、基础理论、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现状 ,展望了生态水文学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最后结合西部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问题 ,探讨了加强我国生态水文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文学 发展趋势 应用前景 生态环境建设 西部地区 植物水分 土壤水分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土壤干层初步研究 被引量:50
15
作者 王力 邵明安 侯庆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38,共5页
在详细描述土壤干层现象和类型的基础上 ,分析了土壤干层的成因 ,即低降水高蒸发、水土流失、植被类型选择失当、群落生产力过高和群落密度过大等 ,指出土壤干层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使局部小气候环境趋于旱化、土地退化、植被生长衰退、天... 在详细描述土壤干层现象和类型的基础上 ,分析了土壤干层的成因 ,即低降水高蒸发、水土流失、植被类型选择失当、群落生产力过高和群落密度过大等 ,指出土壤干层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使局部小气候环境趋于旱化、土地退化、植被生长衰退、天然下种更新不良及加大造林难度等 ,最后提出了缓解土壤干层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的意义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干层 成因 类型 危害 生态环境建设
下载PDF
怎样实现退耕还林还草 被引量:39
16
作者 山仑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4,共3页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 黄土高原 实施方法 生态环境建设
下载PDF
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系统功能整合 被引量:45
17
作者 刘林德 高玉葆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74-181,共8页
在简要分析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形成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北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必须从产业结构调整出发、进行系统功能整合的思路 :①把人工饲草业—舍饲畜牧业摆在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的优先位置 ,推行新型畜牧业经营管理模式 ,促... 在简要分析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形成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北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必须从产业结构调整出发、进行系统功能整合的思路 :①把人工饲草业—舍饲畜牧业摆在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的优先位置 ,推行新型畜牧业经营管理模式 ,促进天然草场改良复壮 ;②发展“绿色”农林牧产品精细加工业 ,建立多元化产业结构 ;③发挥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 ,合理利用水资源 ,限制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产业的发展 ;④推广区域综合治理与生态恢复技术 ,加大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 ;⑤山、水、路、农、林、牧统一规划 ,实现生态系统在景观水平上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建设 产业结构调整 系统功能整合 能源 矿产资源 水资源 中国北方 农牧交错带
下载PDF
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及其立法思考 被引量:33
18
作者 李爱年 彭丽娟 《时代法学》 2005年第3期65-74,共10页
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是消除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中的负外部性的一种有效手段。生态效益补偿的含义和范围是实现生态效益补偿的基础。针对我国存在的立法问题,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对我国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立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立法思考 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生态环境建设 有效手段 负外部性 立法问题 实践经验
下载PDF
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51
19
作者 中国工程院"西北水资源"项目组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第4期1-26,共26页
西北地区地域广阔 ,资源丰富 ,民族众多 ,在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国防安全方面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同时又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 5 0多年来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出现了土地荒漠化、水环境污染等种种生态问题 ,最突出的... 西北地区地域广阔 ,资源丰富 ,民族众多 ,在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国防安全方面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同时又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 5 0多年来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出现了土地荒漠化、水环境污染等种种生态问题 ,最突出的矛盾是水资源的配置问题 ,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央确定的“西部大开发”及开发要和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的方针 ,经国务院批准 ,中国工程院于 2 0 0 1年 5月启动了“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咨询项目。在深入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 ,“西北水资源”项目组认为 ,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方针 ,为此必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统筹全局 ,合理安排生态环境建设 ;坚决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经济与社会 ;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 ,相应地合理配置水资源 ;同时必须实施适当的人口政策 ,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为此提出了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退耕还牧还草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发展工矿业 ,推进城镇化 ;建立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部门协调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水资源配置 生态环境建设 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
下载PDF
河西走廊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恢复与重建 被引量:42
20
作者 陶希东 赵鸿婕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2年第4期7-12,共6页
河西走廊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建设区域之一 ,其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分析河西走廊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 ,建立了生态脆弱性评价的相关指标体系 ,对全区 19个县市进行了生态脆弱的量化评价 。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生态脆弱性评价 生态恢复 生态环境建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