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核不育大麦的育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周发松 朱旭彤 +2 位作者 程鹏飞 王前和 谢志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1-245,T001,共6页
生态核不育大麦是武汉市东西湖农科所选育的由核基因与环境条件互作而致的雄性不育材料。我们对该材料在不同播期下的育性表现及其雄性不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核不育大麦选系9211在武汉市正常播期播种(10月20日)... 生态核不育大麦是武汉市东西湖农科所选育的由核基因与环境条件互作而致的雄性不育材料。我们对该材料在不同播期下的育性表现及其雄性不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核不育大麦选系9211在武汉市正常播期播种(10月20日)和早播(10月10日)条件下,表现为高度雄性不育,不育度分别为98.97%和99.96%;晚播(11月19日)条件下,则表现为部分可育,结实率为48.52%。不育花粉可分为典败、圆败和染败3种类型,其中以典败为主,占99.82%。10月20日播种,常规密度下,9211主穗和分蘖均表现高度雄性不育,主穗与分蘖的各项育性指标没有显著差别;但稀植条件下,晚生分蘖的花粉典败率比主穗明显下降,结实率相应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生态不育 育性
下载PDF
生态核不育大麦育性转换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静 张自国 +3 位作者 曾汉来 李玉珍 王前和 程鹏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54-359,共6页
生态核不育大麦9111-2-3(H.distichum)在自然条件下具有育性转换特性,温度是诱导其育性转换的主导因子,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低温诱导不育,高温诱导可育。抽穗前28~14d是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此时为大麦穗... 生态核不育大麦9111-2-3(H.distichum)在自然条件下具有育性转换特性,温度是诱导其育性转换的主导因子,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低温诱导不育,高温诱导可育。抽穗前28~14d是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此时为大麦穗分化的药隔形成中期至四分体形成期。诱导育性转换的不育上限温度为10℃,可育下限温度为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不育 大麦 育性转换 温度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细胞核生态雄性不育及利用研究Ⅲ.湘油91s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席代汶 陈卫江 +1 位作者 宁祖良 李莓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2-14,共3页
湘油91s的基因型中,含有1一2对温敏基因(TsTs);普通甘蓝型油菜的可育基因(MsMs).无论是处于纯合还是杂合状态,都可覆盖温敏基因的表达(显性上位),因而“MsMs”是湘油91s的恢复基因;同时温敏基因无论是... 湘油91s的基因型中,含有1一2对温敏基因(TsTs);普通甘蓝型油菜的可育基因(MsMs).无论是处于纯合还是杂合状态,都可覆盖温敏基因的表达(显性上位),因而“MsMs”是湘油91s的恢复基因;同时温敏基因无论是处于纯合还是杂合状态,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对隐性不育基因(msms)也表现为抑制作用,抑制其不育性状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基因 显性上位 生态不育 甘蓝型油菜
下载PDF
生态核不育大麦小孢子败育时期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瞿波 周发松 金晓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25-428,T002,共5页
用电镜观察了生态核不育大麦早播和晚播材料的小孢子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小孢子败有的关键时期是小孢子形成后的单核靠边期(即大液泡时期),进入这一时期后,早播材料不能有效地形成中央大液泡,各种细胞器及液泡膜解体或退化,从而... 用电镜观察了生态核不育大麦早播和晚播材料的小孢子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小孢子败有的关键时期是小孢子形成后的单核靠边期(即大液泡时期),进入这一时期后,早播材料不能有效地形成中央大液泡,各种细胞器及液泡膜解体或退化,从而导致败育。因此,液泡系的行为似可以作为生态核不育大麦小孢子败育的最早标志。极少数小孢子长期停留在单核靠边期,直至抽穗时仍未进入二核或三核,可能也是败育的原因之一。晚播材料小孢子表现为正常的发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生态不育 小孢子败育 液泡
下载PDF
生态核不育大麦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发松 瞿波 +2 位作者 朱旭彤 程鹏飞 王前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38-440,T001,共4页
对生态核不育大麦不育株和可育株的成熟花粉以及对照品种8909和鄂啤2号的成熟花粉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生态核不育大麦不育株和可育株均含有空秕状和圆形、饱满两类花粉;两对照品种的花粉为圆形、饱满类型。生态核不育大麦可... 对生态核不育大麦不育株和可育株的成熟花粉以及对照品种8909和鄂啤2号的成熟花粉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生态核不育大麦不育株和可育株均含有空秕状和圆形、饱满两类花粉;两对照品种的花粉为圆形、饱满类型。生态核不育大麦可育株的圆形花粉与对照品种花粉一样,其萌发孔有明显突出的孔盖;而生态核不育大麦不育株的圆形花粉则无孔盖。因此,可认为萌发孔孔盖的有无是生态核不育大麦可育与不育花粉的典型鉴别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不育 大麦 花粉鉴定 扫描电镜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生态型核不育材料H90S制种技术研究
6
作者 汤晓华 王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5期12-15,共4页
对 H90 S×花恢制种研究表明 :靠近父本的母本行除株高以外的植株性状及经济性状都强于远离父本的株行 ,靠父本行越近结实越好 ;角果数、产量的分布及分枝生产效率以 4~ 6分枝最高。杂交种纯度随行比的增大、母本位置的增加而显著... 对 H90 S×花恢制种研究表明 :靠近父本的母本行除株高以外的植株性状及经济性状都强于远离父本的株行 ,靠父本行越近结实越好 ;角果数、产量的分布及分枝生产效率以 4~ 6分枝最高。杂交种纯度随行比的增大、母本位置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其中两个年度 1∶ 1到 1∶ 3行比内杂种纯度大于 95 % ,而 1∶ 4以上行比杂种纯度达不到推广要求 ;另两个年度只有 1∶ 1行比杂种纯度在 93.82 %~ 94 .0 1% ,1∶ 2行比的杂种纯度只有 91.65 %和 92 .0 5 % ,1∶ 3以上行比的杂种纯度在 85 .4 9%~ 67.5 8%。分枝上的杂种纯度有随开花序位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生态不育 生产效率 杂种纯度 制种技术
下载PDF
生态核不育大麦9209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英 杨进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48-51,共4页
 用生态核不育大麦选系9209与可育大麦品系Bow325wi229/Mi2269杂交,以自然结实率、目测花药等指标分析了P、F1、F2、B1及F3代群体在武汉正常播种期(10月20日)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生态核不育大麦的雄性不育性由核内一对隐性主效...  用生态核不育大麦选系9209与可育大麦品系Bow325wi229/Mi2269杂交,以自然结实率、目测花药等指标分析了P、F1、F2、B1及F3代群体在武汉正常播种期(10月20日)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生态核不育大麦的雄性不育性由核内一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且受微效多基因的修饰.同时通过对F2代棱形与育性的关系的研究表明,二者间具有连锁遗传特性,交换值为2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不育大麦 9209品种 雄性不育 遗传分析 杂交
下载PDF
遗传 育种
8
《麦类文摘》 1995年第3期24-26,共3页
Z950485 大麦染色体分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张毓芳,袁妙葆(杭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大麦科学,-1994,(3).-1~4 大麦染色体分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始于70年代,其类型包括冷诱导带、萤光分带和吉姆萨分带,后者又包括C带、N带和G带。介绍... Z950485 大麦染色体分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张毓芳,袁妙葆(杭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大麦科学,-1994,(3).-1~4 大麦染色体分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始于70年代,其类型包括冷诱导带、萤光分带和吉姆萨分带,后者又包括C带、N带和G带。介绍了C带、N带和G带的显带方法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品种 分带技术 生态不育大麦 染色体 千粒重 冷诱导 性状遗传力 生物科学 育种 遗传分析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新型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的选育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华 赵继献 汤晓华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11,共4页
从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821中发现的天然雄性不育株,经测交、姊妹交、不育株自交及异地穿梭育种等方法选育而来的生态型隐性胞核雄性不育材料H90S,是不同于原双隐性基因控制的隐性核不育材料(117A、S45A等)的一种新型胞核不育材料。经... 从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821中发现的天然雄性不育株,经测交、姊妹交、不育株自交及异地穿梭育种等方法选育而来的生态型隐性胞核雄性不育材料H90S,是不同于原双隐性基因控制的隐性核不育材料(117A、S45A等)的一种新型胞核不育材料。经5年9代选育,已得到全不育株行,并有两年的重演性。其育性受环境条件影响,其中主要受花芽分化期光照时数及花芽分化至初花期活动积温控制,可以异地夏播繁殖、本地秋播正季制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雄性不育 生态不育
下载PDF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系的发现与遗传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鹏举 季洪强 +1 位作者 裴东明 胡彦民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3-136,共4页
利用分期播种和混合分群法(BSA)对发现的生态核雄性不育材料春杂的生态学机制、遗传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材料在2 a的分期播种试验中雄花均表现为完全不育,属于花粉败育型雄性不育类型.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材料的育性由1对隐... 利用分期播种和混合分群法(BSA)对发现的生态核雄性不育材料春杂的生态学机制、遗传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材料在2 a的分期播种试验中雄花均表现为完全不育,属于花粉败育型雄性不育类型.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材料的育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SSR标记将该基因定位在玉米的第2染色体上,位于标记um c 2129和bn lg 1329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态雄性不育 基因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