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94篇文章
< 1 2 2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概念与理论基础 被引量:409
1
作者 马克明 傅伯杰 +1 位作者 黎晓亚 关文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61-768,共8页
提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概念的提出 ,适应了生态系统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发展需求。针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通过干扰排除以及空间格局规划和管理 ,能够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完整性 ,实现对区域生态环... 提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概念的提出 ,适应了生态系统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发展需求。针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通过干扰排除以及空间格局规划和管理 ,能够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完整性 ,实现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控制和持续改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对象具有针对性、研究尺度具有区域性、研究问题具有系统性、研究手段具有主动性。它强调区域尺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及其空间合理配置、生态系统健康的维持、景观生态格局的优化、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满足。它更加强调格局与过程安全及其整体集成 ,将生态系统管理对策落实到具体的空间地域上 ,实现管理效果的直观可视。相关理论 ,景观生态学、干扰生态学、保护生物学、恢复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伦理学、和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等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不存在一个固定标准 ,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需求的不断变化是生态系统管理的根本原因。实现区域生态安全不但要以社会、经济、文化、道德、法律、和法规为手段 ,更要以其不断发展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新需求为目标逐步进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对于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理论基础 生态恢复 生物保护 社会经济发展
下载PDF
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恢复 被引量:263
2
作者 黄铭洪 骆永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1-169,共9页
本文在回顾中国矿区土地修复与恢复重建研究工作的历史基础上 ,着重从土壤科学与生态学的角度综述 (1 )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恢复的限制因素 ;(2 )矿区退化土壤的物理和化学修复 ;(3 )矿区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稳定和提取修复 ;(4 )矿区污... 本文在回顾中国矿区土地修复与恢复重建研究工作的历史基础上 ,着重从土壤科学与生态学的角度综述 (1 )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恢复的限制因素 ;(2 )矿区退化土壤的物理和化学修复 ;(3 )矿区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稳定和提取修复 ;(4 )矿区污染土壤的植物 -微生物及动物协同修复 ;(5 )矿区土地修复的技术要求与管理 ;(6)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恢复的未来研究与发展。旨在推动中国矿区土地资源修复与生态环境恢复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土地修复 生态恢复 土地复垦 重金属
下载PDF
自然湿地生态恢复研究综述 被引量:231
3
作者 张永泽 王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09-314,共6页
湿地由于具有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生态结构和功能而享有“自然之肾”之称。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湿地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阻止湿地的退化或消失 ,湿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问题已成为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在全面综述国内... 湿地由于具有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生态结构和功能而享有“自然之肾”之称。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湿地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阻止湿地的退化或消失 ,湿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问题已成为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在全面综述国内外湿地生态恢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对湿地生态恢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指出我国为做好湿地生态恢复工作尚需进一步加强湿地生态恢复的方法学、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和示范推广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态恢复 恢复生态
下载PDF
河岸带研究及其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被引量:258
4
作者 张建春 彭补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63,共8页
河岸带是指水陆交界处的两边 ,直至河水影响消失为止的地带。河岸带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流域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具有较大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旅游价值。河岸带研究以生态学、水文学和地貌学为基础 ,涉及多种学科和技术... 河岸带是指水陆交界处的两边 ,直至河水影响消失为止的地带。河岸带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流域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具有较大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旅游价值。河岸带研究以生态学、水文学和地貌学为基础 ,涉及多种学科和技术方法。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退化河岸带的生态恢复与重建较为复杂 ,通过安徽潜山县潜水退化河岸带滩地近 6a的生态恢复与重建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恢复与重建后的河岸带滩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增加 ;土壤结构和养分条件得到改善 ,其中 ,小于0 .0 0 2 mm的粘粒含量的平均值由恢复前的 4.5 3% ,上升到恢复后的 1 1 .71 % ,土壤容重由恢复前的1 .45 5 g/cm3下降到恢复后的 1 .2 g/cm3,土壤有机质的平均值由恢复前的 1 .2 5 g/kg上升到恢复后的9.44g/kg;河滩地泥沙淤积量增加 ;植物抗风浪作用增强 ,有效地保护了河岸 ,改善了河岸带地区的小气候。河岸带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 ,因此 ,今后应加强河岸带的管理和对退化河岸带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 ,使河岸带生态系统可持续地为人类提供丰富多样的生产、生活和观光旅游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退化生态系统 生态恢复 重建 功能
下载PDF
中国红树林研究进展 被引量:260
5
作者 林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92-603,共12页
综述了中国红树林研究简史 ,并以作者带领的厦门大学红树林科研研究组 4 0多年来 ,在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种类界定 ,物质流 ,能量流 ,分子生态学研究和经济利用及其在红树林引种育苗 ,生态恢复工程上的成果为主 ,并综合了部分相关教学科研... 综述了中国红树林研究简史 ,并以作者带领的厦门大学红树林科研研究组 4 0多年来 ,在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种类界定 ,物质流 ,能量流 ,分子生态学研究和经济利用及其在红树林引种育苗 ,生态恢复工程上的成果为主 ,并综合了部分相关教学科研单位的主要研究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红树林 生态系统 生态恢复 物质流 能量流 分子生态 引种育苗
下载PDF
矿山废弃地生态重建研究进展 被引量:199
6
作者 李永庚 蒋高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5-100,共6页
提出了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几个问题 :(1)加强干旱半干旱地区矿山废弃地生态重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 )筛选与培育耐重金属污染和超富集重金属的植物物种 ;(3)加强西部矿山废弃地共性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即如何根据植物与土壤的关系将矿... 提出了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几个问题 :(1)加强干旱半干旱地区矿山废弃地生态重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 )筛选与培育耐重金属污染和超富集重金属的植物物种 ;(3)加强西部矿山废弃地共性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即如何根据植物与土壤的关系将矿业废弃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类型的废弃地与植物的相互关系 ,进而探讨出必要的人工辅助措施 ,这将是今后矿山废弃地生态重建机制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废弃地 复垦 恢复生态 生态恢复 植物修复 中国
下载PDF
受损水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 被引量:138
7
作者 许木启 黄玉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47-558,共12页
生态系统受到人为因素干扰和损害的后果已成为目前全球面临的日益突出的重大问题和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因而受损害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生态学理论在恢复与重建工作中应该而且可以发挥重要... 生态系统受到人为因素干扰和损害的后果已成为目前全球面临的日益突出的重大问题和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因而受损害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生态学理论在恢复与重建工作中应该而且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将得到检验和进一步发展。介绍恢复生态学的定义,阐述恢复生态学研究的层次、对象与目标,强调了开展恢复生态学的研究能够加强和促进相关新兴学科、边缘和交叉学科的联系、渗透和发展。对国内外在受损害水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和展望。同时重点分析和讨论了我国内陆水体环境质量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内陆水体的环境特点,提出了开展受损害水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原则、研究内容与方法、技术策略与途径等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态系统 损害 生态恢复
下载PDF
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99
8
作者 秦伯强 杨柳燕 +3 位作者 陈非洲 朱广伟 张路 陈宜瑜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857-1866,共10页
从湖泊富营养化的自然演化、湖泊沉积物中营养盐的释放及其内源污染机制、湖泊蓝藻水华暴发机理和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等方面进行了回顾与总结.特别是围绕占中国淡水湖泊总数达70%左右的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机制与控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 从湖泊富营养化的自然演化、湖泊沉积物中营养盐的释放及其内源污染机制、湖泊蓝藻水华暴发机理和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等方面进行了回顾与总结.特别是围绕占中国淡水湖泊总数达70%左右的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机制与控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自然条件下湖泊也有可能富营养化,特别是浅水湖泊更容易富营养化.推断其原因可能与洪水有关.浅水湖泊中的沉积物在风浪作用下发生悬浮,致使沉积物中大量的营养盐释放出来并进入上覆水,为生物生长所利用,这是浅水湖泊内源污染负荷较深水湖泊重的原因所在.蓝藻水华暴发是湖泊富营养化之后生态系统的一种异常响应,其发生的原因与湖泊物理环境如光照(或透明度)、温度和适宜的水动力条件有关,也与湖泊化学环境,如氮、磷浓度及其氮、磷比值等有关,还有形成水华的蓝藻本身的某些生理特性有关,如伪空泡及抗拒紫外伤害的能力,从而在对光照和营养盐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等特性,这种竞争优势在浅水湖泊中尤为明显.而浅水湖泊“水浅”的特性,也使得营养盐负荷和蓝藻水华的控制难度加大.对于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与控制应该遵循控源、湖泊生态修复和流域管理的原则.对于湖泊沉积物中营养盐释放导致的内源污染控制,既可以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机械的方法和生物的办法,甚至是仿水生植物的方法.实施湖泊生态修复,就是把富营养化的藻型湖泊生态系统转化为草型生态系统.要实现这样的改变,必须首先改善环境条件.在现阶段,把生态修复的重点放在水生植物种植上是有盲目性的,而应该放在环境改善上.由于各个湖泊类型不同,因此,各种治理的技术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富营养化 营养本底 浅水湖泊 内源污染 治理 生态恢复
原文传递
太湖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引起的饮用水危机——原因与对策 被引量:193
9
作者 秦伯强 王小冬 +2 位作者 汤祥明 冯胜 张运林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96-906,共11页
2007年5月份发生在无锡太湖蓝藻水华引起的自来水危机事件进一步凸现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严峻局面和蓝藻水华频发的现状。从分析太湖富营养化发生、发展,蓝藻水华爆发的原因和机制入手,提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和蓝藻水华控制的途径和措施... 2007年5月份发生在无锡太湖蓝藻水华引起的自来水危机事件进一步凸现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严峻局面和蓝藻水华频发的现状。从分析太湖富营养化发生、发展,蓝藻水华爆发的原因和机制入手,提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和蓝藻水华控制的途径和措施。研究表明,太湖富营养化之所以如此严重而且治理起来异常艰难,主要是由于太湖发育于长江中下游洪泛平原,营养本底高;由于水浅和沉水植被的退化使得频繁的风浪扰动造成内源营养盐负荷维持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而流域内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太湖富营养化进程。蓝藻水华爆发一方面与蓝藻本身的生理特征有关,如固碳、伪空泡、光吸收及营养盐利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则与系统内物理、化学、生物环境有关,如独特的浅水湖泊水下光场结构和低的捕食压力。太湖的富营养化治理需遵循控源截污、湖泊生态修复和流域管理的原则,具体措施包括前置库和人工湿地的面源污染物控制技术;物理机械和生物去除内源营养盐削减技术;沉水植被恢复的湖泊生态修复技术。而蓝藻水华的控制技术则包括围隔拦截和导流的物理工程方法、絮凝沉降和抑藻物添加的化学工程方法以及生态浮床和生物操纵的生态工程方法。具体使用时,需要先诊断、后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富营养化 浅水湖泊 湖泊治理 生态恢复
下载PDF
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设计 被引量:177
10
作者 刘海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3-329,共7页
采矿废弃地是剧烈人为干扰下的一种特殊景观类型 ,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退化严重 ,同时其使用功能和美学价值被破坏。通过生态恢复和重建促使采矿废弃地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再生 ,并通过景观设计赋予利用和美学的价值 ,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健... 采矿废弃地是剧烈人为干扰下的一种特殊景观类型 ,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退化严重 ,同时其使用功能和美学价值被破坏。通过生态恢复和重建促使采矿废弃地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再生 ,并通过景观设计赋予利用和美学的价值 ,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采矿废弃地的景观生态特征和环境影响 ,对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各种工程与生物措施以及可持续利用途径进行综述 ,并通过介绍和分析国内外一些案例 ,进而对采矿废弃地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废弃地 生态恢复 可持续利用 景观设计
下载PDF
湖泊藻型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理论及应用 被引量:130
11
作者 王国祥 成小英 濮培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73-282,共10页
湖泊富营养化防治走过了从控制营养盐、直接除藻 ,到生物调控、生态工程及生态恢复等艰难历程 ,各国为此投入了巨额资金 ,然而收效甚微 ,富营养化依然是全球性重大水环境问题 .回顾和分析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研究与实践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 湖泊富营养化防治走过了从控制营养盐、直接除藻 ,到生物调控、生态工程及生态恢复等艰难历程 ,各国为此投入了巨额资金 ,然而收效甚微 ,富营养化依然是全球性重大水环境问题 .回顾和分析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研究与实践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无疑将有助于采取更切实可行的技术有效控制湖泊富营养化 .综观全球富营养化治理研究成果 ,不难看出 ,富营养化是一个典型的生态问题 ,生态问题只有用生态学方法解决 .在全湖性富营养化难以快速根治的情况下 ,如何集中技术优势和有限财力 ,优先解决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的局部水域富营养化问题 ,逐步修复受损的湖泊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水体环境质量并建立湖泊健康生态系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湖泊治理 生物调控 生态工程 生态恢复
下载PDF
河流生态恢复的目标 被引量:152
12
作者 董哲仁 《中国水利》 2004年第10期6-9,共4页
水利工程建设一方面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利益,一方面对于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胁迫。人们在反思中提出了如何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问题,以对河流生态系统进行补偿。各国学者对河流生态恢复目标有不同的见解和定义,根据我国的国情,研究和实... 水利工程建设一方面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利益,一方面对于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胁迫。人们在反思中提出了如何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问题,以对河流生态系统进行补偿。各国学者对河流生态恢复目标有不同的见解和定义,根据我国的国情,研究和实施河流生态恢复时,要立足河流生态系统现状,积极创造条件,发挥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功能,使河流廊道生态系统逐步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生态恢复 裁弯取直 筑堤 调水工程
下载PDF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原则与方法 被引量:126
13
作者 黎晓亚 马克明 +1 位作者 傅伯杰 牛树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55-1062,共8页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概念的提出为区域生态恢复和生物保护提供了整体性对策。基于这一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提出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的初步原则和方法。通过对景观生态规划原则的增补 ,确定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设计原则。根据区域生态环...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概念的提出为区域生态恢复和生物保护提供了整体性对策。基于这一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提出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的初步原则和方法。通过对景观生态规划原则的增补 ,确定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设计原则。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和人类干扰的特点 ,综合集成了基于格局优化、干扰分析 2种规划途径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模拟和预案研究等多种方法 ,形成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的方法框架。该方法突出体现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注重针对性、区域性、系统性和主动性的特点 ,满足了适应性生态系统管理的需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安全 格局优化 干扰管理 生物保护 生态恢复 生态规划
下载PDF
矿业废弃地及其生态恢复与重建 被引量:129
14
作者 宋书巧 周永章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1年第5期43-49,共7页
矿业废弃地分布广 ,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 ,它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实践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矿业废弃地生态环境与重建的关键是在正确评价废弃地类型、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植被的恢复与重建 ,进而使生态系统实现自行恢复并达到良性... 矿业废弃地分布广 ,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 ,它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实践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矿业废弃地生态环境与重建的关键是在正确评价废弃地类型、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植被的恢复与重建 ,进而使生态系统实现自行恢复并达到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废弃地 生态恢复 可持续发展 植被 地面塌陷
下载PDF
干热河谷区生态系统退化及恢复与重建途径 被引量:134
15
作者 钟祥浩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2000年第3期376-383,共8页
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具有北热带温度条件和长达半年以上的干季时间,生态系统具有破坏容易恢复难的特点。在人为干扰下,以硬叶阔叶栎类为主的原始植被类型已基本消失,而出现大面积以禾草草类为主的退化生态系统类型。植被生态系... 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具有北热带温度条件和长达半年以上的干季时间,生态系统具有破坏容易恢复难的特点。在人为干扰下,以硬叶阔叶栎类为主的原始植被类型已基本消失,而出现大面积以禾草草类为主的退化生态系统类型。植被生态系统的退化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表现为:①河谷区干旱化程度加剧,土壤凋萎温度(PWP)长达7~8个月,使许多植物无法生长;②河流泥沙量呈明显增加的趋势,如元谋龙川江中游水文60、70和80年代泥沙量分别为3.81、5.32和6.65 kg/m^3;③冲沟溯源侵蚀速度加快,如元谋地层上发育的冲沟,年均溯源侵蚀速度50 cm左右最大达200 cm,沟谷密度一般为3~5 km/km^2;④典型地区裸岩化和石漠化劣地面积达10%~15%。由于植被生存系统退化引起土壤凋萎温度时间增长成为本区生态系统恢复难的主要原因。因此,退化生存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关键在于土壤水分条件的改善。根据现有土壤和母质的残存情况,提出自然恢复、重建和改建等建设新的生态系统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生态系统退化 生态恢复 生态重建 云南
下载PDF
华南铅锌尾矿生态恢复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20
16
作者 束文圣 叶志鸿 +2 位作者 张志权 黄铭洪 蓝崇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629-1639,共11页
介绍了近年来有关华南地区 5个铅锌尾矿生态恢复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内容包括 :铅锌尾矿的理化性质和影响植物定居的限制因子 ;尾矿酸化的预测与控制 ;尾矿的基质改良 ;尾矿自然定居植物的生态对策 ;重金属耐性植物的筛选与耐性机... 介绍了近年来有关华南地区 5个铅锌尾矿生态恢复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内容包括 :铅锌尾矿的理化性质和影响植物定居的限制因子 ;尾矿酸化的预测与控制 ;尾矿的基质改良 ;尾矿自然定居植物的生态对策 ;重金属耐性植物的筛选与耐性机理 ;豆科植物在废弃地植被恢复中的作用 ;尾矿湿地系统的重建及其废水处理效率 ;土壤种子库在尾矿生态恢复中的作用 ;尾矿植被恢复的野外中试研究等。同时 ,也讨论了尾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尾矿 生态恢复 华南地区 植物定居
下载PDF
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39
17
作者 魏远 顾红波 +5 位作者 薛亮 江泽平 周金星 郑施雯 崔明 杨建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2年第2期107-114,共8页
矿山开采破坏环境、挤占耕地,诱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几十年来,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已成为跨学科研究热点,然而,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矿山废弃地工作存在土地复垦比率低与复垦质量差的特点。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 矿山开采破坏环境、挤占耕地,诱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几十年来,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已成为跨学科研究热点,然而,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矿山废弃地工作存在土地复垦比率低与复垦质量差的特点。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主要包括3方面:土壤重构、生物恢复和废水控制与处理。土壤重构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工程措施,目标是重构适宜的土壤剖面和理化性质,重金属污染去除技术也是土壤重构的重要内容。生物修复可以划分为植物修复、土壤动物修复、土壤微生物修复以及菌根生物修复技术。就生态恢复和土地复垦的内涵、目标、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展开评述,并指出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明确资金来源对矿山废弃地复垦的重要性。同时认为应当加强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影响机制机制研究,采用3S技术和信息系统技术监测、评估和监管复垦工作,努力实现矿山废弃地环境损害减缓技术突破,建立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的理论体系与技术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废弃地 土地复垦 生态恢复 基质改善 废水
下载PDF
关于生态修复若干概念与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08
18
作者 王治国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4-5,39,共3页
开展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 ,应理清环境、生态、环境生态、生态恢复、生态建设、生态工程等与之相关的一些概念及科学内涵 ,避免概念上的混乱。我国的生态工程与国外的环境生态修复和生态恢复有较大差别 ,将生态学应用于农林水等生产领域 ... 开展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 ,应理清环境、生态、环境生态、生态恢复、生态建设、生态工程等与之相关的一些概念及科学内涵 ,避免概念上的混乱。我国的生态工程与国外的环境生态修复和生态恢复有较大差别 ,将生态学应用于农林水等生产领域 ,是我国生态工程研究与实践的突出特点。流域生态修复是今后生态修复的发展方向 ,水土保持工程是建设项目生态修复的主体 ;当前亟待开展生态修复机理、生态修复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生态恢复 生态演替 生态工程
下载PDF
南亚热带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 被引量:134
19
作者 康冰 刘世荣 +4 位作者 蔡道雄 卢立华 何日明 高妍夏 迪玮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79-2486,共8页
分析了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11种植被恢复模式下(1种天然次生林、2种人工针叶林、5种人工常绿阔叶林、2种人工针阔混交林和1种灌丛)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次生林林地土壤的... 分析了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11种植被恢复模式下(1种天然次生林、2种人工针叶林、5种人工常绿阔叶林、2种人工针阔混交林和1种灌丛)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次生林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良好,2种针叶林较差.2种针阔混交林土壤容重较小,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持水量均高于其他人工纯林;而5种人工常绿阔叶林的土壤孔隙度差异不明显.次生林土壤除全K低于柚木林外,其余养分含量均明显高于人工林,C/N和pH值相对较低.与荒草灌丛相比,9种人工林的土壤养分变化明显,全N和速效P含量均呈增加趋势;2种针叶纯林的土壤养分含量较低,但与红椎混交后,土壤养分含量明显改善,C/N值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模式 土壤理化特征 生态恢复 南亚热带
原文传递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道输水与生态恢复 被引量:129
20
作者 陈亚宁 李卫红 +2 位作者 陈亚鹏 徐长春 张丽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38-545,共8页
结合塔里木河下游输水过程中对9个地下水监测断面、18个植被样地的实地监测资料,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条件下的浅层地下水位变化和天然植被的响应和恢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有效地抬升了河道两侧的地下水位由输水前... 结合塔里木河下游输水过程中对9个地下水监测断面、18个植被样地的实地监测资料,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条件下的浅层地下水位变化和天然植被的响应和恢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有效地抬升了河道两侧的地下水位由输水前的6~8m抬升到了2~4m。在横向上,地下水位对输水的响应范围达到850m,胡杨和柽柳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响应范围分别达到700和600m但对草本植物的影响范围较窄,林间沙地活化现象仍未得到遏制。提出为扩大输水的生态效应和加快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应在目前沿自然河道“线型”输水的基础上,分段实施河水漫溢的面上供水方案,并通过加强流域水管理、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和加大河道整治力度等措施,来确保塔里木河下游一定的生态用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流河道 生态输水 生态恢复 塔里木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