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石漠化的生态地质环境背景及其驱动机制——以贵州省喀斯特山区为例 被引量:68
1
作者 张殿发 王世杰 +1 位作者 周德全 李瑞玲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0,共5页
在分析贵州省喀斯特山区的土地石漠化的生态地质环境背景基础上 ,探讨了土地石漠化内、外动力驱动机制。认为地质构造运动塑造了陡峻而破碎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由此产生的较大地表切割度和地形坡度 ,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动力潜能 ;古环境演... 在分析贵州省喀斯特山区的土地石漠化的生态地质环境背景基础上 ,探讨了土地石漠化内、外动力驱动机制。认为地质构造运动塑造了陡峻而破碎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由此产生的较大地表切割度和地形坡度 ,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动力潜能 ;古环境演化为喀斯特石漠化提供了广泛分布的碳酸盐物质。温暖潮湿的季风气候为喀斯特地貌的强烈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溶蚀条件 ,超载的社会经济压力则是导致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最重要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石漠化 喀斯特 生态地质环境 驱动机制 贵州省
下载PDF
吉林西部土地盐碱化的生态地质环境研究 被引量:60
2
作者 张殿发 王世杰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0-93,共4页
本文从生态地质环境的角度对吉林西部土地盐碱化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 ,认为吉林西部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 ,是在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基础上叠加了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综合结果。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为土地盐碱化的发生提供了客观基础 ,在众... 本文从生态地质环境的角度对吉林西部土地盐碱化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 ,认为吉林西部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 ,是在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基础上叠加了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综合结果。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为土地盐碱化的发生提供了客观基础 ,在众多的生态地质环境因素中 ,又以气候、地形、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最为显著。地质环境为土地盐碱化提供了物质来源并塑造了发育空间 ;气候条件决定了盐碱化发生的必然性 ,特别是冻融作用不可被忽视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对土地盐碱化产生更直接的影响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触发和加剧了土地盐碱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盐碱化 生态地质环境 冻融作用 水盐运移 吉林西部
原文传递
论生态地质环境系统与综合性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被引量:46
3
作者 陈梦熊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6,12,共5页
本文探讨“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基本概念,从环境地质学的观点出发,把地质环境作为一个独立的非生物系统,在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双重影响下,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即生态地质环境系统。作者建议把传统的水... 本文探讨“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基本概念,从环境地质学的观点出发,把地质环境作为一个独立的非生物系统,在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双重影响下,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即生态地质环境系统。作者建议把传统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以及灾害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等内容,概括的通称为生态环境地质,并把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作为国家基础性工作之一,列入国土资源大调查的计划。本文阐述了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目标与具体任务,并强调对新技术、新方法与新理论的开发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系统 生态地质环境 生态系统 地质调查
下载PDF
大柳塔煤矿地面塌陷区的生态地质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41
4
作者 徐友宁 吴贤 陈华清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40,50,共4页
本文通过对大柳塔煤矿区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研究,分析评价了塌陷区的生态地质环境效应。指出截止2005年7月,大柳塔煤矿区累积形成采空区面积42.69km2,地表塌陷影响面积48.23~54.64km2,长臂式综采技术导致地表塌陷形成的地貌与原始波状... 本文通过对大柳塔煤矿区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研究,分析评价了塌陷区的生态地质环境效应。指出截止2005年7月,大柳塔煤矿区累积形成采空区面积42.69km2,地表塌陷影响面积48.23~54.64km2,长臂式综采技术导致地表塌陷形成的地貌与原始波状地貌不易区分,地面塌陷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相对较轻;对地表水水域面积、地下水水位影响最为显著,成为采煤塌陷区最大环境负效应。但由于各种原因采煤塌陷区没有出现土地沙漠化加剧的景观。妥善安置塌陷区较为稀少村民、确保重要水源地不被破坏和塌陷区土地沙漠化不恶化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开采煤炭资源,实现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柳塔煤矿区 地面塌陷 生态地质环境 效应
下载PDF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监测预警新思维 被引量:32
5
作者 刘传正 杨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121-126,共6页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监测和工程防治断续进行了近 40年 ,为三峡工程建设和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几年的研究和移民工程建设发现 ,以往的工作也存在某些局限性 ,如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直接服务于山地民...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监测和工程防治断续进行了近 40年 ,为三峡工程建设和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几年的研究和移民工程建设发现 ,以往的工作也存在某些局限性 ,如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直接服务于山地民居群落的可持续发展和三峡移民工程建设的针对性、预见性和指导性不足 ;综合分析技术方法落后 ;区域性规律研究程度较低等。结合作者负责的工作 ,本文提出了新一轮三峡库区 (19县、市 )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的新思维 ,即指导思想以“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为中心” ,围绕山地民居和移民工程开展工作 ;在综合调查基础上 ,建立以空间数据库和分层图形库为核心内容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GGIS) ,采用“发育度”、“风险度”和“危害度”等量化指标作为地质灾害综合评价、区划和监测预警系统布设的依据 ;充分利用现代观测与分析技术 ,建立基于“RS”、“GPS”和“GIS”以及群测群防体制等构成的监测预警网络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调查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监测预警 三峡库区 生态地质环境 GIS RS GPS
下载PDF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脆弱生态地质环境形成机制探讨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殿发 李凤全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2000年第4期58-60,62,共4页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地质环境脆弱 ,敏感性强 ,退化趋势显著 ,容易受到冲击和破坏。北方农牧交错带是生态地质环境灾害的多发区 ,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加剧、气候灾害频繁和地方病害严重等。脆弱生态地质环境的形成机制包括地球内动...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地质环境脆弱 ,敏感性强 ,退化趋势显著 ,容易受到冲击和破坏。北方农牧交错带是生态地质环境灾害的多发区 ,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加剧、气候灾害频繁和地方病害严重等。脆弱生态地质环境的形成机制包括地球内动力机制和外动力机制。内动力机制是指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运动 ,奠定了特殊的地貌格局和脆弱的地表物质基础 ;外动力机制包括东亚季风和人类活动。内外部机制共同作用将潜在的自然环境脆弱性转化为现实的严重生态地质环境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环境 农牧交错带 环境脆弱性 中国 北方
下载PDF
城市垃圾发展现状及其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姜月华 沈加林 +1 位作者 王爱华 钱迈平 《火山地质与矿产》 2000年第2期96-106,共11页
通过对城市垃圾发展状况和研究现状的讨论 ,认为垃圾不久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灾害污染源 ,指出了现阶段开展垃圾调查和相关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城市垃圾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大气的污染几方面 ,其... 通过对城市垃圾发展状况和研究现状的讨论 ,认为垃圾不久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灾害污染源 ,指出了现阶段开展垃圾调查和相关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城市垃圾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大气的污染几方面 ,其直接后果是严重损害城市环境卫生、破坏动植物生长和危害人类生存。为防止垃圾污染、保护生态地质环境 ,提出了治理城市垃圾的有关对策和建议 ,如选择代表性城市进行垃圾调查、登记注册垃圾堆放场所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开展垃圾管理、处理技术和学术监测研究以及制定相关垃圾法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 垃圾现状 生态地质环境 垃圾处置 城市垃圾
下载PDF
三江平原生态地质环境分区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勇 柏钰春 +2 位作者 尹喜霖 杨文 左爱国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1-18,共8页
生态地质环境是指地面或地面以下岩石圈浅部由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或地质空间,主要包括植被、地貌、土壤、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岩石、地下水等 6个因子.这6个因子各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并不是各自孤立存... 生态地质环境是指地面或地面以下岩石圈浅部由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或地质空间,主要包括植被、地貌、土壤、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岩石、地下水等 6个因子.这6个因子各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并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着,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缺一不可,并且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的.其中水是决定一切的主要矛盾方面,是生态地质环境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导动力条件;植被是生态平衡的重中之重,是生态地质环境中最脆弱的指代因子;地貌、土壤、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岩石是生态地质环境的基础.每一个因子既同周围各种因子及作用的影响,也反过来影响其它因子或成份.一个因子发生恶化或失去平衡,其它因子也会发生变化或失去平衡.本文论述了三江平原生态地质环境系统中这6个因子的特征,分析了它们的分布状况,阐明了特征因子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根据地貌特征、植被破坏状况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分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环境 植被 地貌 地下水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原风蚀沙化的机理研究成果综述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德平 冯宗炜 +1 位作者 王效科 胡日乐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0-306,共7页
综合分析了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研究的主要成果。认为该区沙源丰富,是东北地区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沙漠化土地面积正在快速增长,沙漠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逐步加剧,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特定环境条件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认为沙漠化的... 综合分析了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研究的主要成果。认为该区沙源丰富,是东北地区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沙漠化土地面积正在快速增长,沙漠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逐步加剧,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特定环境条件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认为沙漠化的实质性科学研究仍然不足,且存在纯技术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在更宽、更深的领域和层次寻找答案。为此需要对草原生态环境演变,生态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开展全方位研究。需要打破传统思维,在资源利用和大型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实施环境关怀、生态地质环境的重新塑造与建设。还指出了保护土壤植物根系生态系统和钙积层对防止草原风沙活动的重要意义,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生态地质环境 气候环境演变 生态文化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金沙江流域生态地质环境现状及其对梯级水电站工程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被引量:14
10
作者 何政伟 黄润秋 +5 位作者 许向宁 赵银兵 吴柏清 许辉熙 张雪峰 张瑞英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0期605-613,共9页
金沙江流域地跨横断山断块抬升高山、高原褶皱隆起中一低山和四川盆地掀斜台陷深切丘陵三种环境地质域,地质环境复杂,地形起伏大,流域水平及立体气候变化明显,由此营造出复杂的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流域水资源储量丰富,是中国最大的水电... 金沙江流域地跨横断山断块抬升高山、高原褶皱隆起中一低山和四川盆地掀斜台陷深切丘陵三种环境地质域,地质环境复杂,地形起伏大,流域水平及立体气候变化明显,由此营造出复杂的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流域水资源储量丰富,是中国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流域规划开发12座梯级电站。梯级电站的开发必然与流域的生态地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作用的正负效应事关水电开发本身的安全,也维系流域乃至西部生态环境的安全,因此必须客观地评价流域生态地质环境现状,预测梯级电站修建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文章结合流域的生态地质环境现状,筛选出27个评价指标,将其分成斜坡(岸坡)稳定性评价子系统、水土流失与水库淤积评价子系统、生态环境演化评价子系统和人类活动评价子系统四大子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金沙江流域“水电工程开发对生态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系统”。最后, 利用该评价系统将流域划分为26个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片区,分述其现状和梯级电站开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梯级电站 生态地质环境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略论生态地质学与生态地质环境系统 被引量:16
11
作者 彭建兵 兰恒星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77-893,共17页
生态地质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研究在地球表层多圈层互馈作用和人类活动驱动下,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灾害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协调平衡的交叉学科。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生态环境系统、地质环境系统与灾害环境系统三者相互耦合、... 生态地质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研究在地球表层多圈层互馈作用和人类活动驱动下,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灾害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协调平衡的交叉学科。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生态环境系统、地质环境系统与灾害环境系统三者相互耦合、共同作用,融合构成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架构。生态地质学的核心问题是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平衡与灾害安全防控。因此,本文提出了生态地质学与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研究的四大方面内容:①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构成及相互作用机制;②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动态平衡机制与模式;③生态损害-水土灾害-地质灾害共生互馈机制与递进演化过程;④生态地质环境风险动态识别、监测预警与调控保护。这四大方面逐步递进并相互支撑融合,共同解决生态地质学的核心问题。生态地质学的发展应把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内涵,聚焦于生态地质安全和灾害环境系统问题,并贯彻“先要牢固生态屏障,再加速高质量发展,后引领世界发展格局”的战略主线,从而为美丽中国生态保护建设等国家战略决策和执行起到科技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 生态地质环境 灾害环境系统 生态环境系统 地质环境系统 系统架构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在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郑长远 张启兴 +4 位作者 贾君 田成秀 石维栋 辛元红 尚小刚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37-145,共9页
以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调查基础数据为契机,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模型的方式,提出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指标体系,最终划定本区域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在定性的基础上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定量化分析长江源头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的变化,... 以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调查基础数据为契机,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模型的方式,提出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指标体系,最终划定本区域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在定性的基础上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定量化分析长江源头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的变化,得出影响本区域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为动植物环境的改变,进而揭示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发展的未来趋势,为今后研究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及其合理发展做出了较为客观、准确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生态地质环境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层次分析
下载PDF
关于生态环境地质学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森琦 王永贵 +3 位作者 朱桦 许伟林 辛元红 石维栋 《青海环境》 2007年第2期65-70,共6页
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南,以人类生态学及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托,以可持续发展原理、现代人地关系思想及生态伦理学为科学技术观,从地质科学角度对“生态环境地质学”等术语的定义及生态环境地质调研的内容与任务进行了探讨。认为生态... 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南,以人类生态学及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托,以可持续发展原理、现代人地关系思想及生态伦理学为科学技术观,从地质科学角度对“生态环境地质学”等术语的定义及生态环境地质调研的内容与任务进行了探讨。认为生态环境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具有客观实体性质的生态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的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地质 生态地质环境 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地球系统科学 环境科学
下载PDF
生态地质环境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克晓 陈刚 +1 位作者 陈伟涛 李显巨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8-82,共5页
为了建立和探索区域生态地质环境的评价体系,该文以饶河边疆区为例,利用遥感数据提取相关生态环境信息,选取地形坡度、土壤侵蚀强度、土壤退化因子、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地质剖面结构、工程地质岩性性状、地貌特征类型等8个指标... 为了建立和探索区域生态地质环境的评价体系,该文以饶河边疆区为例,利用遥感数据提取相关生态环境信息,选取地形坡度、土壤侵蚀强度、土壤退化因子、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地质剖面结构、工程地质岩性性状、地貌特征类型等8个指标因子构建生态地质环境分区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因子的权重,借助隶属函数将各个因子图像生成对应级别的模糊栅格图像,建立了基于GIS系统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较好地区分了研究区生态地质环境的相对稳定程度,为相关生态地质环境评价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环境 模糊综合评价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原文传递
基于组合权重的金阳县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欣 赵其华 +1 位作者 张朝俊 王红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9年第6期29-35,共7页
由于不同区域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复杂性与差异性,目前在进行评价时,权重的确定仍存在一定的分歧。因此,从权重计算优化入手,将组合权重应用到金阳县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中去,以期对其进行定量的客观评价。主要从地质环境、生态环境... 由于不同区域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复杂性与差异性,目前在进行评价时,权重的确定仍存在一定的分歧。因此,从权重计算优化入手,将组合权重应用到金阳县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中去,以期对其进行定量的客观评价。主要从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3个方面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了一套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递阶层次指标体系。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原理将计算权重的主观层次分析法与客观CRITIC法相结合,获得了各评价因子的组合权重。利用Arcgis10.2软件平台对数据处理后,将组合权重应用到评价模型中去,并进行了实证评价,最终获得了金阳县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的现状和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金阳县整体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中等,基于组合权重的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环境 组合权重 CRITIC法 承载力评价
下载PDF
生态文明时代超大城市地下空间科学规划方法探索--以北京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为例 被引量:16
16
作者 石晓冬 赵怡婷 吴克捷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1-620,I0005-I0014,共20页
为科学适度地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促进城市空间从平面发展到竖向分层发展转变,保障超大城市生态地质环境安全,促进城市空间资源可持续利用,从加强生态底线约束、促进地下空间资源高效利用的角度出发,结合北京城市发展特征,探索地下空间资... 为科学适度地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促进城市空间从平面发展到竖向分层发展转变,保障超大城市生态地质环境安全,促进城市空间资源可持续利用,从加强生态底线约束、促进地下空间资源高效利用的角度出发,结合北京城市发展特征,探索地下空间资源利用与地下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考虑生态保护、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现状、地质条件、历史保护、用地权属、建设发展等因素,划定地下空间三维生态红线,并进行地下空间资源潜力评估;探索地下各类功能设施系统的布局关系,根据不同地区发展需求,提出"地下空间+公共服务"、"地下空间+市政综合体"、"地下空间+立体环隧"、"地下空间+轨道交通"、"地下空间+交通综合体"、"地下空间+基础设施环廊"等地下空间功能耦合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资源 轨道交通 城市地下空间 交通综合体 超大城市 基础设施 生态地质环境 空间三维
下载PDF
松辽平原第四纪地质历史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赵福岳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0年第B11期152-158,共7页
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调查成果,结合已有的地质资料,从第四纪地质演化角度,系统阐述了松辽平原新构造运动特征、第四纪地质历史和古环境的演化过程,提出了松辽平原第四纪地质历史的8大演化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新构造运动对生态地质环境的... 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调查成果,结合已有的地质资料,从第四纪地质演化角度,系统阐述了松辽平原新构造运动特征、第四纪地质历史和古环境的演化过程,提出了松辽平原第四纪地质历史的8大演化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新构造运动对生态地质环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平原 新构造运动 地质环境演化 环境 生态地质环境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生态地质环境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士友 《贵州地质》 2003年第2期68-72,共5页
该文根据代表性、易获取性、系统性及综合性原则,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评价分析模型,初步建立了喀斯特山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分析了该体系中各评价指标集,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值。根据评价指标权值及指... 该文根据代表性、易获取性、系统性及综合性原则,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评价分析模型,初步建立了喀斯特山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分析了该体系中各评价指标集,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值。根据评价指标权值及指标的相对标准值,得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综合指数,据此进行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责州省喀斯特集中连片分布最广的黔南地区为例,确定其相对的质量分级标准,以其中的8个县为评价单元进行综合评价,取得的结果基本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较大地降低了主现因素的影响,可较好地为喀斯特山区生态地质环境的开发与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生态地质环境 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都汶公路沿线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14
19
作者 汪宙峰 张廷山 +1 位作者 王蕾 唐章英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7-81,共5页
针对都汶公路沿线地质生态环境承载力波动效应等问题,该文以都汶公路沿线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省情普查及监测数据,探讨了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内部各动力要素间的协同耦合机制。通过对公路沿线生态地质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探索并构建了... 针对都汶公路沿线地质生态环境承载力波动效应等问题,该文以都汶公路沿线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省情普查及监测数据,探讨了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内部各动力要素间的协同耦合机制。通过对公路沿线生态地质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探索并构建了宏观—中观—微观联动的地质生态环境承载力本底库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揭示都汶公路沿线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变化的影响因素、机制和规律,界定都汶公路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阈值。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考虑了西南地区的"震后效应",适合于开展山区地质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环境 承载力 山区公路 层次分析法 地理国情普查
原文传递
甘肃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现状综合评价分区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念秦 王永锋 王得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5-228,232,共5页
根据甘肃矿山实地调查资料,从矿山开发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及矿山恢复治理难易程度4方面确定影响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的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矿山地质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模型。利用M... 根据甘肃矿山实地调查资料,从矿山开发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及矿山恢复治理难易程度4方面确定影响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的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矿山地质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模型。利用MAPGIS空间分析模块求取综合指数的突变点以确定矿山生态地质评价分区的阈值,综合分析综合指数的分布特征,编绘甘肃省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分区图。分区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矿山 生态地质环境 指标体系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MAPGIS空间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