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态向度研究
被引量:23
- 1
-
-
作者
李雪娇
何爱平
-
机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24,共8页
-
基金
202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研究”(20JZD005)
2019年度陕西省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逻辑研究”(2019D004)
2022年度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西安生态城市建设策略和路径的政治经济学研究”(22JX56)。
-
文摘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特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蕴含的丰富生态思想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明显的生态向度,是以生命共同体为理念先导、以美丽中国为目标引领、以碳达峰和碳中和为战略设计、以绿色发展为推进路径、以环境治理体系为制度保障的系统性经济学说,继承并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生产力理论、财富理论和制度理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和时代化。
-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向度
政治经济学
-
Keywords
Chinese Way of Modernization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Ecological Dimension
Political Economy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政治学]
X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向度及其现代启示
被引量:6
- 2
-
-
作者
华启和
-
机构
东华理工学院政法系
-
出处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8,共4页
-
基金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新农村背景下提升江西青年农民生态道德素质的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06ZD029)
-
文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性理论,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石。本文“重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探究其中蕴涵的生态向度:科学技术的生态转向(技术向度)、经济发展的生态转向(发展向度)、政治制度的生态转向(制度向度)、人类文明的生态回归(文明向度),这些都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解决生态危机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态向度
现代启示
-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意蕴及其推进路向
被引量:4
- 3
-
-
作者
王茹俊
王丹
-
机构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观研究”(编号:18BKS07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共同富裕进程中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研究”(编号:22YJA710030)。
-
文摘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形态,在生态维度上,表现为绿色发展的现代化样态,包含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人民创造美好环境福祉、基于中国生态国情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多维生态意涵。事实上,中国式现代化彰显出人类最质朴的生态价值需要,创造了人类生态文明新样态,对推进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和世界各国共同绿色发展意义重大。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人-社会-自然”的本质关系,要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立起和谐共生的生态发展新秩序。
-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向度
-
Keywords
Chinese modernization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ecological dimension
-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态向度探赜
- 4
-
-
作者
何昱汶
-
机构
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38-42,共5页
-
基金
2022年陕西理工大学校级科研项目“习近平关于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及其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LGDJZX2208)
2022年陕西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课程模式研究”(项目编号:XJG22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的现代化新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重要特征之一。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为中国式生态现代化道路的推进奠定了理论基石,并在反思批判传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上开拓创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导向,不断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以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为践行路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创新,为世界各国生态现代化的道路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向度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生态向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价值及其路径选择
被引量:5
- 5
-
-
作者
李慧明
王敏
-
机构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3-34,共12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球治理新态势与中国全球治理能力建设研究”(20AZD105)。
-
文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发展道路的自然延展,更是中国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生态(气候)危机而作出的积极回应和庄严承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涉及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多个向度的系统工程。随着传统发展范式危机和气候变化危机影响的日益加剧,生态向度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系统工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将越来越突出,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其他向度越来越具有限制性、支撑性和保障性作用。中国需要更加长远的战略考量和更加坚定的大国担当,可以按照“1—2—3”路线图从生态向度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国内生态文明建设这个根本基础,通过加强与美欧的气候和绿色合作以及建设绿色“一带一路”两条国际合作路径,通过全面落实《巴黎协定》、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积极参与全球性生态环境(气候)治理三条全球路径,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更加坚实的生态基础。
-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位一体”路径
全球气候变化
生态向度
-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生态向度推动共同富裕的路径研究
- 6
-
-
作者
刘建成
-
机构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世纪桥》
2023年第11期94-96,共3页
-
文摘
生态向度是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应有之维。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本身是一种财富,同时能转化为经济和社会财富,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价值层面看,要推动传统财富价值观的生态化转向,使财富回归服务人的基本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生产角度看,要实现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保障财富可持续生产。从分配角度看,要推动生态要素的公正分配,实现区域、城乡之间资源配置均衡化。
-
关键词
新时代
共同富裕
生态向度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
分类号
X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D61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生态向度研究评析
- 7
-
-
作者
包庆德
李金泽
-
机构
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
-
出处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43-152,177,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当代西方生态哲学思潮研究”(22AZX002)。
-
文摘
“两个和解”思想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经典生态思想之一,有其产生的历史时代背景与经典文本来源。学界对“两个和解”思想展开学术探索有着不同研究层面:一是探讨人与自然之间和解同人与人之间和解关联问题,研究其主次问题与逻辑先后问题;二是探讨人与自然之间和解同人与人之间和解的主体问题,找寻实现“两个和解”所依托的主体是哪个或哪几个;三是探讨如何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和解同人与人之间和解。学界“两个和解”思想的探讨明确“两个和解”思想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从现实层面审视“两个和解”思想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实现,既是共产主义发展必然趋势,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必然要求;其次,从生态治理维度审视“两个和解”思想是解决生态问题、有效应对生态危机的合理途径;最后,作为经典生态思想之一的“两个和解”对于解读并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学界对“两个和解”思想的研究值得深度反思:生态哲学侧重人与自然的和解,而如何从人类本身的和解出发探讨生态环境问题有待深化和完善。“两个和解”生态向度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内在关联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探究和深化。
-
关键词
“两个和解”
人类与自然的和解
生态向度
-
Keywords
the new era
Marxist though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inicization
quintuple logic
-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X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劳动的生态向度与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和解”
- 8
-
-
作者
金瑶梅
申怡铭
-
机构
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思想理论战线》
2023年第6期50-56,141,共8页
-
基金
上海市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双碳’背景下上海建设生态宜居人民城市的重大举措研究”(2022BKS004)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上海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双碳’背景下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23ZSS011)
-
文摘
劳动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范畴,既是人满足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唯一手段,也是作为人的感性存在方式的实践之主要表现形式,又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强化劳动的生态向度,彰显劳动的生态意蕴,有助于我们最终在共产主义的自由王国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和解”,即人与自然的和解、人与人的和解。
-
关键词
劳动
生态向度
物质变换过程
马克思主义
人与自然的和解
人与人的和解
-
Keywords
labor
ecological dimension
material transformation process
Marxism
reconcilia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reconciliation between man and man
-
分类号
F062.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A8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态向度论析
- 9
-
-
作者
谢心怡
姜木枝
-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23年第4期13-17,共5页
-
基金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人民主体性研究”(21KS06)。
-
文摘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生态向度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需要,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是适应和引领国际竞争的现实需要。中国式现代化生态向度内涵既科学又丰厚,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导向,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国际社会中积极引领参与全球生态治理。中国式现代化生态向度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建设人民宜居环境,提升人民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加强生态强国建设,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落地生根奠定基础;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深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际影响,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向度
现实选择
科学内涵
价值意蕴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生态向度的建设性
被引量:4
- 10
-
-
作者
韩玉洁
-
机构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出处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33,共8页
-
文摘
近年来,科幻小说受到读者和评论者的广为关注,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以刘慈欣、郝景芳、韩松、吴岩为首的一批科幻作家成果颇丰,写出了文学性和科学性兼具的优秀作品。特别是刘慈欣和郝景芳分别获得第73和74届雨果奖。有力证明了中国科幻小说发展到了极为成熟的高度,走向了国际科幻文坛,并逐渐得到认可。
-
关键词
科幻小说
中国当代
生态向度
科幻作家
优秀作品
刘慈欣
评论者
科学性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人与自然和谐:科学发展观的生态向度
被引量:2
- 11
-
-
作者
刘海霞
-
机构
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59-62,共4页
-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青年项目"西北地区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冲突及其防控机制研究"(11CZZ027)
甘肃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2014A-040)
兰州市社科规划项目"深化美丽兰州研究"(15-021D)
-
文摘
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它所指称的科学发展,以及实现科学发展的核心、根本方法和基本要求都富含"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向度。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理念上的升华和创新,为我们承担责任,化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互利共赢与多元平衡指明了方向。
-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人与自然和谐
生态向度
-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论人的全面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程静
-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
-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9期71-74,共4页
-
文摘
社会发展的价值旨归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物质向度、文化向度、政治向度和生态向度的统一。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合理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来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而社会全面发展的最终价值目标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只有从根本上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价值旨归下加以展开,才不致迷失目标方向和运行基础。文章从人的全面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出发,论证生态文明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向度,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内在同一,生态文明建设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诉求。
-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人的全面发展
生态向度
内在同一
价值诉求
-
Key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an
ecological dimension
internal identity
value pursuit
-
分类号
B03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X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习近平关于美好生活重要论述的生态向度
- 13
-
-
作者
任静
-
机构
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武夷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17-22,共6页
-
文摘
党的十九大报告曾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环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美好生活图景下生态文明的构成要素,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行为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生态产业文明。实现人民心目中的美好生活,大力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从多个方面协调推进: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是关键,开展全民绿色行动是方向,建立健全生态法治体系是强有力保障,发展绿色产业是核心要求。
-
关键词
习近平
美好生活
生态向度
-
Keywords
Xi Jinping
a better life
ecological dimension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消费合宜性的生态向度
- 14
-
-
作者
赵玲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
-
出处
《学海》
2003年第6期128-130,共3页
-
-
关键词
消费
合宜性
生态向度
自然资源
-
分类号
F014.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论和谐发展视野下法的生态性取向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许秀华
-
机构
江苏警官学院法律系
-
出处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5年第6期114-117,共4页
-
文摘
在可持续发展方略的基础上,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这对我国现行的法律及其价值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严整和谐的法律不仅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而且要求法律更多地考虑对生态自然的关爱。所以文章从法律的生态向度的视角,探讨法律的生态性内涵和现实意义。
-
关键词
和谐发展
法律发展
生态向度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探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转向
- 16
-
-
作者
华启和
-
机构
东华理工大学
-
出处
《学习论坛》
2007年第4期11-13,共3页
-
基金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新农村背景下提升江西青年农民生态道德素质的教育研究"(06ZD02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重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探微其中蕴涵的生态转向:科学技术的生态转向、经济发展的生态转向、政治制度的生态转向、人类文明的生态转向,这些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为我们解决生态危机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态向度
现代启示
-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恩格斯《论住宅问题》:生态向度考量及当代价值
- 17
-
-
作者
包庆德
钱超时
-
机构
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
内蒙古大学生态文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
出处
《城市与环境研究》
2023年第4期51-60,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当代西方生态哲学思潮研究”(批准号:22AZX002)。
-
文摘
工业化初期,城市人口聚集形成的工业化城市,既引发人们对生态环境需求的改变,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对工业化初期的分析,认为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工人不断涌入新兴城市,大量人口在城市的聚集使城市无序扩张,边界蔓延,致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新变化。如城市中人与自然环境的物质循环梗阻,城市生产空间被压缩、生活空间脏乱、生态空间混乱、疾病流行等。在资本逻辑控制下,工人生存环境逐渐恶化。从生态向度重温恩格斯《论住宅问题》,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住宅及城市发展造成的人与自然循环的梗阻问题、人与自然的边界问题以及城市空间布局问题,从而为我国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建设统筹布局、长远规划、绿色发展提供生态启示和理论借鉴。
-
关键词
恩格斯
《论住宅问题》
生态向度考量
生态文明
城镇化
-
Keywords
Engels
The Housing Question
ecological dimension consideration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urbanization
-
分类号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X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的生态向度及其意义
- 18
-
-
作者
彭修银
梁宏
-
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9年第3期221-221,共1页
-
文摘
“生态”之向度为少数民族美学研究提供了另一种阐释视野与研究思路:从少数民族的生活惯习、艺术形式、审美文化与生态意识的“互渗”与“同构”中去探究两者之间“自洽”与“共生”的内在性逻辑,以此揭示出“生态”之于民族美学研究的视域、方法及其意义。而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的生态性探究,则旨在增强本土文化的理论自信并于全球化的语境中进行民族文化的输出;这不仅为反思现代性问题的症结提供了参照性的支点,还指向一种“人”与“自然”、“族群”与“世界”之“命运共同体”的理想境界。
-
关键词
生态向度
少数民族
美学研究
意义
中国
现代性问题
艺术形式
“共生”
-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从生态环境史看游牧生产方式及其生态平衡向度
被引量:3
- 19
-
-
作者
崔思朋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处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5-160,共6页
-
文摘
运用文献考证分析和历史回溯方法,从生态环境史维度对游牧生产方式是游牧民族适应自然的经典生产方式进行学理论证,指出游牧民族通过历史传统、法律和习俗等制度化保持游牧生产方式的有序运行,这种草原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适度开发有效维持自身生存发展与草原生态平衡,游牧生产方式构建起人与草原和谐生态空间格局,使草原生态系统平衡得以有效维护,游牧生产方式及其生态平衡向度在当代严峻生态危机情景下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
关键词
生态环境史
游牧生产方式
草原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向度
-
Key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istory
nomadic production mode
grassland ecosystem
ecologicalbalance dimension
-
分类号
G03
[文化科学]
G122
-
-
题名以特色旅游带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
被引量:3
- 20
-
-
作者
李军
聂小荣
-
机构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旅游学院
-
出处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0-23,共4页
-
文摘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基础,综合采用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归纳了湖区旅游资源具有级别高、赋存密度大、种类齐全、文化底蕴深厚、所处地理位置极佳等五大特色,分析了以特色旅游带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精心设计旅游线路、以特色旅游带动湖区生态环境建设、经济环境建设等具体措施。
-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特色旅游
产业结构调整
生态经济外向度
-
Keywords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special tourism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export-oriented
-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