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霸王根茎叶非结构性碳与C:N:P计量特征对干旱的响应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小妹 何明珠 +2 位作者 周彬 李金霞 陈年来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0-249,共10页
通过选取阿拉善地区3个典型霸王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霸王器官间(根、茎、叶)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s)的变化,以便加深对霸王生存策略的理解,更好的服务于荒漠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 通过选取阿拉善地区3个典型霸王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霸王器官间(根、茎、叶)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s)的变化,以便加深对霸王生存策略的理解,更好的服务于荒漠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结果表明:霸王茎和叶中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SS)、淀粉(Starch,ST)和NSCs含量随干旱加剧均显著降低。根系中SS和NSCs在3个样点间差异不显著,ST先降低后增加,ST含量在Plot3中比在Plot1和Plot2中高19.3%和31.2%。干旱使霸王根、茎、叶中N、P含量显著下降,使根、茎、叶中C:N和C:P显著增高,叶片N:P<14。Plot1中霸王器官间SS、SS:ST和NSCs含量表现为叶片>根>茎,ST含量为茎>根>叶片;Plot2和Plot3中霸王器官间SS、ST和NSCs含量均为根>茎>叶片。3个样点中叶片相较于茎干和根系具有高的N、P含量和低的C:N和C:P。NSCs与C:N:P间的关系表明:根、茎、叶中的N含量与SS正相关,叶片N含量与根系ST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霸王的茎干和根系可能扮演“营养库”的角色,霸王通过提高N、P利用效率来减缓水分亏缺使其生长受到N限制的影响。霸王通过调节器官间NSCs的积累及分配来适应干旱,采取将根系中ST转化为SS来调节渗透势的策略;并随干旱加剧将更多的碳水化合物投资分配到根部,以ST的形式存储,而N是影响霸王根系中ST与SS间转化和ST存储的关键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性碳水合物 生态化计量特征 器官关联性 干旱适应策略
下载PDF
施肥后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典型物种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光合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孙小妹 陈菁菁 +1 位作者 李金霞 陈年来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4-810,共7页
以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氮(N)添加试验,研究了群落水平和功能群水平上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对N添加的响应,物种水平上N添加对5种典型物种的叶片w(养分)、化学计量比特征、株高与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添加显著降低了... 以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氮(N)添加试验,研究了群落水平和功能群水平上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对N添加的响应,物种水平上N添加对5种典型物种的叶片w(养分)、化学计量比特征、株高与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添加显著降低了物种丰富度而增加了地上净生物量产出.其中N添加对禾本科与莲座状杂类草的物种丰富度影响不显著,而豆科与直立型杂类草的物种丰富度随N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少;N添加显著增加了禾本科物种的地上生物量,显著减少直立型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随N添加量增加5种典型物种的叶片w(N)、w(N)∶w(P)与株高显著增加,w(C)∶w(N)显著降低.其中垂穗披碱草叶w(N)与株高的平均增幅最大,w(C)∶w(N)平均降幅最大.N添加仅使垂穗披碱草和甘青蒿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且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仅垂穗披碱草和甘青蒿的净光合速率与叶w(N)正相关,与w(C)∶w(N)负相关.禾本科物种垂穗披碱草相较于其他物种对N更敏感,在富N的生境中,体内w(N)迅速提升用于满足高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表现出高的净光合速率和生物量产出在群落中占据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寒草甸 氮添加 生态化计量特征 净光合速率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对陆地植物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3
3
作者 洪江涛 吴建波 王小丹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658-2665,共8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响应规律和陆地植物适应对策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在分析气候变暖和降水变化对不同生态系统植物C∶N∶P的影响、CO2浓度升高对不同光合途径物种元素的影响,以及氮沉降对土壤-植物元素影响的短期和...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响应规律和陆地植物适应对策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在分析气候变暖和降水变化对不同生态系统植物C∶N∶P的影响、CO2浓度升高对不同光合途径物种元素的影响,以及氮沉降对土壤-植物元素影响的短期和长期效应等基础上,从植物生理特性和土壤有效营养元素变化等方面揭示了其可能存在的内在机理,以期为研究C、N、P化学元素在土壤-植物之间传递与调节机制、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元素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理论依据.最后提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计量特征 气候变 陆生植物 碳氮磷
原文传递
近30年川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 被引量:29
4
作者 罗由林 李启权 +5 位作者 王昌全 辛志远 王永豪 宋安军 万傲然 唐科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6-733,共8页
基于1981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12年实地采样数据,分析了紫色丘陵区1981—2012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近30年来土壤碳、氮含量增幅分别为109.98%、27.27%,磷含量基本稳定。1... 基于1981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12年实地采样数据,分析了紫色丘陵区1981—2012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近30年来土壤碳、氮含量增幅分别为109.98%、27.27%,磷含量基本稳定。1981年土壤C︰N︰P比为7.28︰1︰1,2012年C︰N︰P比为16.41︰1.37︰1。各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尤以林草地、园地提升最为明显;水田、旱地、园地土壤磷含量基本稳定而林草地下降明显;土壤C/N、C/P、N/P均有提升。30年来表层土壤碳储量明显增加,氮储量基本稳定而磷储量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生态化计量特征
下载PDF
亚热带不同林龄杉木林叶-根-土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8
5
作者 陈安娜 王光军 +2 位作者 陈婵 李淑英 李维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027-4036,共10页
以亚热带地区湖南会同5、10、15、20、25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的针叶、细根及土壤(0—15、15—30、30—45 cm)为研究对象,在测定植物叶、细根、土壤中全N、全P含量的基础上,探讨杉木人工林全生命过程叶-根-土N、P化... 以亚热带地区湖南会同5、10、15、20、25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的针叶、细根及土壤(0—15、15—30、30—45 cm)为研究对象,在测定植物叶、细根、土壤中全N、全P含量的基础上,探讨杉木人工林全生命过程叶-根-土N、P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为其经营过程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林龄对土壤N、P含量及N∶P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土层对土壤N含量影响显著(P<0.01)。各层土壤N、P含量随林龄呈先减后升的趋势,变化显著(P<0.05),土壤N、P含量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成熟林、幼龄林阶段,最小值出现在中龄林阶段。土壤N∶P随林龄呈增加趋势,但变化不显著。(2)林龄、器官均对植物N、P含量及N∶P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叶和细根的N、P含量随林龄呈"V"字型的变化趋势,且变化显著(P<0.05),叶和细根N、P含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幼龄林、成熟林阶段,最小值出现在中龄林阶段。杉木叶的N∶P随林龄无显著变化,细根的N∶P随林龄显著增加(P<0.05),杉木叶和细根N∶P变化范围分别为11.79—14.86,9.00—22.89。(3)5个林龄杉木叶、细根、土的N、P含量均表现为叶>细根>土,且差异显著(P<0.05)。叶与细根的N、P含量及N∶P均显著正相关(P<0.05)。0—15 cm土壤N与植物叶、细根N无显著相关性,15—30、30—45 cm土壤N与植物叶、细根N在5、10年生时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5个林龄杉木叶、细根、土壤之间的P含量及N∶P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些结果说明:在杉木的生长过程中,植物叶、细根以及土壤中养分不断变化,叶、细根、土之间的N、P化学计量特征显示出一定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根-土 不同林龄 生态化计量特征 杉木林
下载PDF
黄土高原退耕还草地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海旭莹 董凌勃 +7 位作者 汪晓珍 邓蕾 李继伟 刘玉林 李妙宇 潘英杰 吕文文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570-8581,共12页
为探讨退耕还草地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随恢复年限的变化以及其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黄土高原不同恢复年限退耕还草地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农田(对照)、恢复8 a、15 a、25 a和35 a,测定了植物地上部分和土壤C、N、P含量,并分析了其C∶N∶P... 为探讨退耕还草地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随恢复年限的变化以及其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黄土高原不同恢复年限退耕还草地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农田(对照)、恢复8 a、15 a、25 a和35 a,测定了植物地上部分和土壤C、N、P含量,并分析了其C∶N∶P化学计量特征与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上,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植物地上部分C、N、P含量呈现增长趋势,而其C∶N、C∶P以及N∶P呈现降低趋势,其中C含量在恢复35 a时达到最大值(434.95 g/kg);N含量在农田阶段最高(2.29 g/kg),P含量在恢复25 a时达到最高(1.23 g/kg)。(2)土壤C、N、P含量及N∶P随恢复年限的增加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C∶N呈现降低趋势,而C∶P基本保持不变;土壤C、N、P含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恢复35 a,其值分别为10.94 g/kg、0.07 g/kg、0.06 g/kg。(3)随着植物地上部分C含量和C∶N的增加,Shannon-Weiner指数降低;植物地上部分C含量和土壤P含量是影响Simpson指数的主要因子,其与植物地上部分C含量负相关,而与土壤P含量显著正相关;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土壤N含量、N∶P、C∶P以及植物地上部分C含量等因子正相关;Margalef指数与植物地上部分N含量、P含量等因子正相关。研究表明草地恢复中植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对植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草地 生态化计量特征 植物多样性 内稳态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子午岭辽东栎林植物和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21
7
作者 陆媛 陈云明 +1 位作者 曹扬 宋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6-201,共6页
选取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的幼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3个林龄阶段的辽东栎林为对象,通过测定林内植物、枯落物和土壤的碳(C)、氮(N)、磷(P)含量,研究不同生长阶段植株、枯落物及土壤的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显示:林内植物各器官(叶... 选取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的幼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3个林龄阶段的辽东栎林为对象,通过测定林内植物、枯落物和土壤的碳(C)、氮(N)、磷(P)含量,研究不同生长阶段植株、枯落物及土壤的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显示:林内植物各器官(叶、枝、干和根)之间C、N、P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在245.3~492.6 g/kg,1.57~20.6 g/kg和0.11~1.63 g/kg之间;枯落物C、N和P含量分别在283.5~329.0g/kg,11.5~13.2 g/kg和0.73~1.06 g/kg之间.在不同生长阶段,植物C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植物N和P含量,枯落物和土壤C、N和P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随着林龄的增加,植物叶片C∶N和C∶P显著增加,N∶P先增加后减小;枯落物C∶N、C∶P和N∶P均显著增加;土壤C∶N显著减小,C∶P先增加后减小,N∶P无显著性差异.植物叶片和枯落物与土壤N和P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呈显著的线性相关,说明土壤中N、P供应量影响植物体中的N、P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C N P 生态化计量特征 辽东栎 子午岭
下载PDF
甘南尕海湿地不同退化程度植物碳、氮、磷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动态变化 被引量:19
8
作者 聂志刚 吴江琪 +2 位作者 马维伟 李广 闫丽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6-392,共7页
以甘南尕海沼泽化草甸湿地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退化程度(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植物根系和植物地上部分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植物根系与地上部分P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性,而植物根系与地上部分N含量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性。3种... 以甘南尕海沼泽化草甸湿地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退化程度(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植物根系和植物地上部分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植物根系与地上部分P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性,而植物根系与地上部分N含量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性。3种不同退化程度下植物根系C、N含量在整个生长季内的变化较为平缓,而根系P含量在整个生长季内呈下降的趋势;植物根系C:N随着月份的推移基本持平,而根系C:P和N:P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湿地植物C含量与N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P含量呈现负相关关系;而N与P含量之间呈现出负相关性;同时发现P元素已经成为尕海湿地沼泽化草甸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因此,在对尕海沼泽化草甸湿地种群进行保护和开发中适量增施P肥,将会促进湿地植被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海沼泽草甸湿地 植被退 生态化计量特征
下载PDF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针叶-凋落叶-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平安 宫渊奇 +4 位作者 王琪武 任旭明 薄夫京 张芸香 郭晋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共9页
以山西关帝山孝文山林场和庞泉沟自然保护区11、25、35 a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针叶、林下凋落叶及土壤C、N、P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关帝山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针叶-凋落叶-土壤C、N、P含量表现为针叶&... 以山西关帝山孝文山林场和庞泉沟自然保护区11、25、35 a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针叶、林下凋落叶及土壤C、N、P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关帝山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针叶-凋落叶-土壤C、N、P含量表现为针叶>凋落叶>土壤,针叶与凋落叶C、N、P含量与黄土高原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相比,都呈现低C、高N和高P的格局。土壤C、N含量在土层间分异显著,且随林龄增加而加大,在林龄间的分异显著,且随土层加深而减小,土壤C、N含量的表聚作用显著;土壤P含量的土层分异不显著,土层分异小于C和N,表聚作用相对较弱,且在35 a内林龄影响不显著。土壤N/P在土层间的分异随林龄先增后减,且25 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N/P在各土层间变化程度最大。关帝山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N含量随林龄增大而增大,但由于本研究区土壤C/N高于我国土壤C/N均值11.9,有机态N分解速率低,土壤有效N的供应不足。关帝山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在幼龄林时需适当添加N肥,中龄林时需适当添加P肥,以此改善土壤肥力,提升林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 森林凋落叶 土壤 生态化计量特征 人工林 华北落叶松
下载PDF
晋西吕梁山区3种森林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7
10
作者 赵耀 王百田 +2 位作者 李萌 王旭虎 董秀群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8-524,共7页
以吕梁山区3种人工林(山杨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样地的实测数据,探索植物叶片、枯落物及表层(0-20 cm)土壤的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森林类型同一组分C、N... 以吕梁山区3种人工林(山杨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样地的实测数据,探索植物叶片、枯落物及表层(0-20 cm)土壤的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森林类型同一组分C、N、P含量差异显著,叶片、枯落物、土壤的C、N含量均为山杨林大于落叶松林和油松林,P含量为落叶松林大于山杨林和油松林.3种森林C、N、P含量均为叶片〉枯落物〉土壤,且叶片与枯落物C、N、P含量显著高于土壤;C:N、C:P均表现为枯落物〉叶片〉土壤,N:P则表现为叶片〉土壤〉枯落物.山杨林枯落物N:P与土壤N:P呈现显著正相关;落叶松林叶片C:N与枯落物N:P呈现显著负相关,叶片C:P与土壤N:P呈现显著正相关;油松林叶片N:P与土壤N:P呈现显著正相关.以3种森林类型总体来说,叶片与土壤N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而枯落物与土壤C、N、P之间均无显著相关.上述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对土壤C、N、P计量特征的影响较大,尤其是纬度和海拔对土壤C、N、P及C:N、C:P的影响最为显著,且均为显著正相关;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不同树种的养分利用和循环特征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枯落物 土壤碳氮磷 生态化计量特征
原文传递
氮素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团聚体碳、氮和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明 秦洁 +4 位作者 红雨 杨殿林 周广帆 王宇 王丽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9-40,共12页
大气氮沉降增加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现象,其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热点之一。掌握氮沉降对草原土壤团聚体碳(C)、氮(N)和磷(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可为全面分析和评估氮沉降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基础资料。自... 大气氮沉降增加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现象,其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热点之一。掌握氮沉降对草原土壤团聚体碳(C)、氮(N)和磷(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可为全面分析和评估氮沉降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基础资料。自2010年起,在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典型地段设置N 0(0 kg N·hm^-2·yr^-1)、N 15(15 kg N·hm^-2·yr^-1)、N 30(30 kg N·hm^-2·yr^-1)、N 50(50 kg N·hm^-2·yr^-1)、N 100(100 kg N·hm^-2·yr^-1)、N 150(150 kg N·hm^-2·yr^-1)6个氮素添加处理模拟氮沉降野外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氮素添加极显著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和>2 mm团聚体比例(P<0.01);各氮素添加处理中0.25~2 mm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粒径(P<0.05),全磷含量在各粒径团聚体中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氮素添加显著提高了>0.25 mm土壤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P<0.05),对全磷无显著影响;氮素添加导致>0.25 mm土壤大团聚体C/N降低,0.25~2 mm土壤团聚体C/P、N/P升高(P<0.05)。综合分析,氮添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的固碳潜力,提高了土壤团聚体有机质的矿化速率,随着氮素添加水平的提高,土壤团聚体中P元素成为限制草原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生态化计量特征 氮沉降 贝加尔针茅草原
下载PDF
氮添加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组成与微生物生物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攀 朱湾湾 +4 位作者 牛玉斌 樊瑾 余海龙 赖江山 黄菊莹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7-436,共10页
大气氮(N)沉降增加加速了土壤N循环,引起微生物生物量碳(C):N:磷(P)生态化学计量关系失衡、植物种丧失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等问题。开展N添加下植物群落组成与微生物生物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关系的研究,可为深入了解N沉降增加引起植... 大气氮(N)沉降增加加速了土壤N循环,引起微生物生物量碳(C):N:磷(P)生态化学计量关系失衡、植物种丧失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等问题。开展N添加下植物群落组成与微生物生物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关系的研究,可为深入了解N沉降增加引起植物多样性降低的机理提供新思路。该文以宁夏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N添加下植物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微生物生物量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独立及其与其他土壤因子共同对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N添加下猪毛菜(Salsolacollina)生物量呈显著增加趋势,牛枝子(Lespedezapotaninii)生物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其他植物种生物量亦呈降低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沿N添加梯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atrick丰富度指数均呈先略有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N添加提高了微生物生物量N含量和N:P,降低了微生物生物量C:N;植物群落组成与微生物生物量N含量、微生物生物量C:N、微生物生物量N:P、土壤NO3^--N浓度、土壤NH4^+-N浓度以及土壤全P含量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微生物生物量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植物种群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变化的独立解释力较弱,但却与其他土壤因子共同解释了较大变差,意味着N添加下微生物生物量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与其他土壤因子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氮沉降 生态化计量特征 生物多样性 退生态系统
原文传递
水曲柳人工林树木叶片营养元素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树力 郝玉琢 +1 位作者 周磊 吴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4-33,共10页
【目的】探究水曲柳及其混交树种长白落叶松、红皮云杉、红松叶片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动态,为水曲柳人工林的优化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培育实验站天然林窄带状皆伐后营造的29年生水曲柳纯林、水... 【目的】探究水曲柳及其混交树种长白落叶松、红皮云杉、红松叶片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动态,为水曲柳人工林的优化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培育实验站天然林窄带状皆伐后营造的29年生水曲柳纯林、水曲柳长白落叶松混交林、水曲柳红皮云杉混交林和水曲柳红松混交林为对象,利用野外取样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水曲柳人工林叶片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化。【结果】(1)生长季内水曲柳叶片C、N、P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逐渐降低,变化范围为556.71~446.15 g/kg、32.61~18.74 g/kg、3.62~1.26 g/kg;C/N、C/P、N/P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逐渐升高,变化范围为17.06~23.81、150.60~350.56、9.10~16.98。(2)混交树种长白落叶松、红皮云杉和红松叶片C含量及红皮云杉与红松叶片N、P含量呈波动态势,长白落叶松叶片N、P含量逐渐降低;长白落叶松叶片的C/N和C/P平稳升高,红皮云杉叶片的C/N和C/P连续下降,红松叶片的C/N和C/P呈波动态势。长白落叶松和红松叶片的N/P先升高后降低,红皮云杉叶片的N/P先下降后平稳。(3)水曲柳和长白落叶松叶片的N、P含量显著高于红皮云杉和红松叶片的N、P含量,C/N和C/P显著低于红皮云杉和红松叶片的C/N和C/P。【结论】培育水曲柳长白落叶松混交林和水曲柳纯林优于培育水曲柳红松混交林和水曲柳红皮云杉混交林,培育过程中应注意在生长季初期保证林地氮肥的数量,中期注意补充林地的氮肥和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人工林 叶片 季节变 生态化计量特征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区刺槐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愿 陈云明 +1 位作者 梁思琦 陈晨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49,共7页
为阐明陕北黄土丘陵区刺槐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明确不同年限刺槐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内9,17,30 a的刺槐人工林土壤C,N,P,K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土壤... 为阐明陕北黄土丘陵区刺槐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明确不同年限刺槐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内9,17,30 a的刺槐人工林土壤C,N,P,K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土层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刺槐年限的增加,土壤C,N含量增加且二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在生长年限后期需补充土壤P元素,K含量减少;(2)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C,N含量均减少且与土层深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含量在所有土层中分布较均匀;K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与土层深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土壤C∶N,C∶P,C∶K,N∶P,N∶K和P∶K均随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0—100 cm土层内,C∶N在8.52~8.96之间波动,C∶P,C∶K,N∶P和N∶K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后趋于稳定。研究结果可为黄土丘陵区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受限元素判断和平衡调控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生态化计量特征 刺槐人工林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青海森林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鑫 罗雪萍 +3 位作者 字洪标 杨文高 胡雷 王长庭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4,共14页
凋落物在调节植物-土壤间养分循环和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为阐明青海省不同林型(针叶林、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养分含量以及影响凋落物养分变化的环境因子,本研究以青海21个地区的针叶林、阔叶林地表凋落物为... 凋落物在调节植物-土壤间养分循环和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为阐明青海省不同林型(针叶林、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养分含量以及影响凋落物养分变化的环境因子,本研究以青海21个地区的针叶林、阔叶林地表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型和海拔上凋落物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分区上,针叶林凋落物碳(C)、氮(N)含量、C∶P、N∶P高于阔叶林,而磷(P)含量低于阔叶林;2)针叶林凋落物N、P含量、C∶N、C∶P、N∶P均与海拔呈线性关系(P<0.001),即N含量、C∶P、N∶P随海拔升高递增,P含量、C∶N随海拔升高递减;3)两种林型(针叶林、阔叶林)凋落物现存量、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经纬度、坡度、郁闭度、群落高度、样地投影面积均存在显著相关性(除阔叶林P和C∶P外);4)两种林型(针叶林、阔叶林)凋落物C、N、P含量较低;针叶林、阔叶林普遍受到N限制(N∶P<14),其中针叶林在高海拔地区又受到P限制(14<N∶P<16);5)环境因子(海拔、纬度、坡度等)直接影响凋落物生物量、养分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总之,不同林型和海拔对凋落物养分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且各影响因子(海拔、纬度、坡度等)与养分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在管理和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时应综合考虑凋落物与各因子之间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性,以便制定出合理的森林管理与利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生态化计量特征 养分 林型 海拔
下载PDF
不同林龄针阔混交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2
16
作者 冼伟光 周丽 +4 位作者 唐洪辉 陈伟光 苏木荣 盘李军 张卫强 《广东林业科技》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以南亚热带不同林龄(分别为10~11 a、7~9 a和3~5 a生)针阔混交林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储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针阔混交林土壤有机质碳储量(106.72~136.61 t·... 以南亚热带不同林龄(分别为10~11 a、7~9 a和3~5 a生)针阔混交林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储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针阔混交林土壤有机质碳储量(106.72~136.61 t·hm-2)、全氮储量(9.17~11.19 t·hm-2)、全磷储量(4.07~6.77 t· hm-2)及全钾储量(321.85~370.59 t·hm-2)均随林龄的增加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C/N、C/P、C/K、N/P、N/K和P/K在不同林龄针阔混交林间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土壤全氮储量、C/N、C/P、C/K、N/P和N/K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与土壤全氮储量相关系数最高,表现出相对一致的变化规律;土壤全氮储量与C/P、C/K、N/P、N/K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全磷储量与C/P、N/P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C/N、P/K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结果可为南亚热带人工林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计量特征 针阔混交林 林龄 南亚热带
下载PDF
红壤区林地浅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1
17
作者 朱平宗 张光辉 +1 位作者 杨文利 赵建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65,共6页
为了探究红壤区林地浅沟植被类型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林下植被类型为草地和灌木地的浅沟为研究对象,以裸地浅沟为对照,对其表层(0—10 cm)土壤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 为了探究红壤区林地浅沟植被类型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林下植被类型为草地和灌木地的浅沟为研究对象,以裸地浅沟为对照,对其表层(0—10 cm)土壤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浅沟土壤养分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受植被类型和浅沟部位的共同影响。(2)与裸地浅沟相比,草地和灌木地浅沟的土壤养分含量显著增大(p<0.05),草地土壤的C,N和P含量分别增加了67.7%,51.1%,200.0%,灌木地分别增加了84.6%,127.0%,226.3%;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则显著减小(除草地的C/N外),C/P和N/P分别减小了50.9%,46.8%和65.2%,51.1%。(3)在浅沟不同部位,泥沙沉积导致沟底土壤养分含量显著大于沟坡和沟缘,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4)土壤C,N和P含量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N含量是C/N的主要限制因子,P含量是C/P和N/P主要限制因子。红壤区林地浅沟植被恢复后,虽然土壤养分含量显著增大,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而N和P是该区植被恢复的限制性因素,在植被恢复过程中适当施用氮肥和磷肥,可加快植被恢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生态化计量特征 植被类型 浅沟 红壤区
下载PDF
横断山区高山栎组灌木型植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丽 胡君 +3 位作者 于倩楠 阳小成 李婷 刘庆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78-888,共11页
为了解横断山区高山栎组[Quercus sect Heterobalanus(Oerst.) Menits.]灌木型植物不同器官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分布格局,该文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布设18个高山栎组植物灌丛样地,采集高山栎组植物的根、茎、叶、枝器官样... 为了解横断山区高山栎组[Quercus sect Heterobalanus(Oerst.) Menits.]灌木型植物不同器官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分布格局,该文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布设18个高山栎组植物灌丛样地,采集高山栎组植物的根、茎、叶、枝器官样品,分析样品C、N、P含量。结果表明:(1)高山栎组植物C、N、P在各器官中分别表现为叶(477. 88 g·kg^(-1))>枝(469. 29 g·kg^(-1))>茎(445. 26 g·kg^(-1))>根(431. 42 g·kg^(-1)),叶(13. 83 g·kg^(-1))>茎(6. 08 g·kg^(-1))>枝(5. 82 g·kg^(-1))>根(4. 70 g·kg^(-1)),叶(1. 26 g·kg^(-1))>枝(1. 21 g·kg^(-1))>根(1. 16 g·kg^(-1))>茎(0. 71 g·kg^(-1)),分配到叶中的营养元素相对较多;(2)各器官中C含量较N、P含量相对稳定,其中变异系数最大值发生在根部;(3)各器官C:N范围为36. 50~105. 33,最大值在根中,最小值在叶中,C:P范围为418. 15~768. 36,最大值在茎中,最小值在枝中,N:P范围为4. 89~11. 69,最大值在叶中,最小值在枝中;(4)各器官C与N、P间均呈负相关关系,N与P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关系是否显著在不同器官中不同;(5)各器官C、N、P含量受海拔的影响较小,仅叶片C含量、枝P含量与海拔间存在弱负相关关系。由此可见,高山栎组灌木型植物各器官营养元素的含量与其生长期及相应器官的功能结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计量特征 高山栎组 灌木型 植物器官 横断山区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对落羽杉C、N、P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瑞 马文超 +4 位作者 吴科君 陈红纯 王婷 周翠 魏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76-984,共9页
为了解落羽杉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的响应,2016年9月测定重庆市忠县汝溪河消落带植被修复示范基地内种植于海拔165 m(重度水淹组)、170 m(中度水淹组)、175 m(对照组)的落羽杉根、枝条、叶片中碳(C)、氮(N)... 为了解落羽杉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的响应,2016年9月测定重庆市忠县汝溪河消落带植被修复示范基地内种植于海拔165 m(重度水淹组)、170 m(中度水淹组)、175 m(对照组)的落羽杉根、枝条、叶片中碳(C)、氮(N)、磷(P)元素含量以及植株生长指标,分析水位变化对其生长和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消落带落羽杉通过降低生长速率来适应水位变化,植株整体生长状态良好;(2)落羽杉各器官C含量分配比较均衡,N集中在叶片中,P主要贮存在根中,未见严重缺素现象;(3)重度水淹组植株叶片C含量受到水位变化显著提高;水位变化显著降低了中度水淹组植株根P含量却显著提高了其叶片P含量,导致中度水淹组植株叶片C∶P和N∶P显著降低,根C∶P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落羽杉能保持器官之间合理的元素分配来保障其生长所需,表现出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的良好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落羽杉 生态化计量特征
下载PDF
不同放牧方式对高寒草地功能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冯斌 杨晓霞 +9 位作者 刘文亭 董全民 张春平 刘玉祯 孙彩彩 李彩弟 时光 杨增增 张小芳 魏琳娜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63-1070,共8页
本研究基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草甸化草原设置的控制放牧试验,测定牦牛单牧(YG)、藏羊单牧(SG)、牦牛藏羊1∶6混牧(MG1∶6)、牦牛藏羊1∶4混牧(MG1∶4)、牦牛藏羊1∶2混牧(MG1∶2)和禁牧对照(NG)下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的C,N,P... 本研究基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草甸化草原设置的控制放牧试验,测定牦牛单牧(YG)、藏羊单牧(SG)、牦牛藏羊1∶6混牧(MG1∶6)、牦牛藏羊1∶4混牧(MG1∶4)、牦牛藏羊1∶2混牧(MG1∶2)和禁牧对照(NG)下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的C,N,P含量并计算分析其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各放牧处理增加了禾本科和莎草科的N含量,降低了杂类草的C含量,此外仅YG处理增加了莎草科的P含量;各放牧处理降低了禾本科和莎草科牧草的C∶N,除YG降低了莎草科的C∶P和N∶P以外,其他放牧处理增加了C∶P和N∶P;不同放牧方式下各功能群C∶N,C∶P,N∶P与N,P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依据中度放牧干扰下植物超补偿性生长的机制和植被生长速率假说,YG促进了莎草科物种的生长,同时也表明N、P在促进植被更新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高寒草地植被生长重要的限制性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放牧 高寒草地 功能群 生态化计量特征 放牧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