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7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被引量:148
1
作者 习近平 《奋斗》 2019年第3期1-16,共16页
一、深刻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易经》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一、深刻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易经》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老子》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孟子》中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党中央 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保护红线
原文传递
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进展 被引量:121
2
作者 叶鑫 邹长新 +2 位作者 刘国华 林乃峰 徐梦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382-3392,共11页
生态安全格局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构建及维护不仅有利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服务的维持,还将提升人类福祉,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生态... 生态安全格局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构建及维护不仅有利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服务的维持,还将提升人类福祉,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生态安全的复杂性及学科交叉性,使已有研究涉及内容多样,但缺少相互联系与比较,导致不同区域、不同方法研究条件下存在多种格局。因此,有必要系统地分析与梳理,以便进行综合分析与集成,实施生态安全格局调控管理与决策。参考国内外生态安全格局的主要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生态安全格局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及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考虑"格局形成、演变机制-影响-关键区识别-构建优化-调控管理"的关系基础上,论述了具体的研究内容与相关研究方法。通过加强生态安全主要研究内容间相互关系及机理研究,评估与预警方法模型的改进与优化,协调发展的调控技术与保障政策的研发,为生态安全格局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 生物多样性 关键区域 生态保护红线
下载PDF
生态保护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生命线”--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建设构想 被引量:92
3
作者 高吉喜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21,共5页
划定外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我国以强制性手段实施严格生态保护的政策导向。本文基于生态保护红线提出的背景与意义,提出了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的概念、特... 划定外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我国以强制性手段实施严格生态保护的政策导向。本文基于生态保护红线提出的背景与意义,提出了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的概念、特征及结构组成,为推动生态保护红线战略实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功能保障基线 环境质墩安全底线 自然资源利用上线
下载PDF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战略意义 被引量:84
4
作者 杨邦杰 高吉喜 邹长新 《中国发展》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2011年,国务院首次提出划定生态红线的生态保护策略。划定生态红线并实行永久保护,体现了国家以强制性手段实施严格生态保护的政策导向。该文基于生态红线提出的历史背景,阐述了当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实施生态红线战... 2011年,国务院首次提出划定生态红线的生态保护策略。划定生态红线并实行永久保护,体现了国家以强制性手段实施严格生态保护的政策导向。该文基于生态红线提出的历史背景,阐述了当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实施生态红线战略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约束 环境污染 生态退化 生态保护红线
下载PDF
流域生态空间与生态保护红线规划方法——以长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76
5
作者 孔令桥 王雅晴 +5 位作者 郑华 肖燚 徐卫华 张路 肖洋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35-843,共9页
生态空间是指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为主要目标的地域范围,确定生态空间范围是协调保护与发展、保障生态服务持续供给的基础。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与中国文化发祥地之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以及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热... 生态空间是指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为主要目标的地域范围,确定生态空间范围是协调保护与发展、保障生态服务持续供给的基础。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与中国文化发祥地之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以及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以长江流域为对象,探讨面向流域生态空间规划的方法与管理对策。研究中,选择生态系统服务指标(水源涵养、洪水调蓄、水质净化、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和生态敏感性指标(水土流失、石漠化和土地沙化),基于流域水文路径分析和与其关联的生态系统服务的受益人口,提出一种流域尺度的生态空间规划方法。研究结果显示,长江流域生态空间面积为102.25万km^2,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57.42%,森林占52.87%,灌丛占19.51%,草地占18.96%,湿地占4.26%,保护了79.47%的水源涵养功能,86.99%的洪水调蓄功能,78.09%的水质净化功能,80.60%的水土保持功能,以及86.49%的自然栖息地。在生态空间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红线的格局,现阶段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59.25万km^2,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33.27%,其中上游占比59.24%,中游和下游分别占比38.05%和2.71%。本文提出的规划方法与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长江流域生态空间规划、保障流域生态安全和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还可以为其他流域的生态空间的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 生态保护红线 长江流域 生态系统服务 受益人口
下载PDF
中国自然保护地70年发展历程与成效 被引量:74
6
作者 高吉喜 徐梦佳 邹长新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19年第4期25-29,共5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完善。在生态系统与重要自然资源保护方面,形成了由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自然文化遗产、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特别保护海岛等组成的保护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完善。在生态系统与重要自然资源保护方面,形成了由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自然文化遗产、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特别保护海岛等组成的保护地体系。在生态空间保护方面,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构建了以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为主体的生态保护红线技术体系,成为我国新世纪一项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并开展了生态功能区划、主体功能区划。在保护机制上,于2015年启动了国家公园体制,并开展试点示范。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概要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体系 自然保护 生态保护红线 国家公园 生态安全
下载PDF
生态保护红线及其划定关键问题浅析 被引量:74
7
作者 蒋大林 曹晓峰 +3 位作者 匡鸿海 蔡满堂 黄艺 尹春燕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55-1764,共10页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目前已上升为国家生态保护的重要战略,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维护中国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目前中国生态保护红线的研究和划定工作尚...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目前已上升为国家生态保护的重要战略,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维护中国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目前中国生态保护红线的研究和划定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此背景下,本文梳理了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和内涵,概述了生态保护红线的研究现状,就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归纳,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各个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时应考虑的关键生态功能和生态敏感性,就划定指标体系和方法等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中国区域尺度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的关键问题及对应的初步建议,为中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全面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环境保护 生态安全
原文传递
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被引量:73
8
作者 张雪飞 王传胜 李萌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30-2446,共17页
省级空间规划是为实现“多规合一”而开展的基础性制度尝试,其核心内容划定“三区三线”是通过科学分析自然与社会本底,对各类空间边界进行严格勘定,作为管控国土空间的抓手。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是“三区三线”中“生态先行”理念... 省级空间规划是为实现“多规合一”而开展的基础性制度尝试,其核心内容划定“三区三线”是通过科学分析自然与社会本底,对各类空间边界进行严格勘定,作为管控国土空间的抓手。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是“三区三线”中“生态先行”理念的载体。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为基础,对福建省开展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要求的陆上全域生态保护等级和保护优先序评价,探讨和实践省级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分方法,以期为沿海多山省份的空间规划提供参考。结果显示:福建省生态空间陆域占比为78.76%,涵盖了88.07%的森林、71.23%的草地、64.44%的水域和47.72%的裸地;生态保护红线陆域占比为20.90%,以生物多样性维护红线、水源地保护及水源涵养红线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保护等级 生态保护优先序 生态空间 生态保护红线 福建
原文传递
国外生态保护地体系对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的启示 被引量:65
9
作者 刘冬 林乃峰 +1 位作者 邹长新 游广永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8-715,共8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环境保护法》明确提出依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最为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将天然或近天然的区域划作保护地、建立生态空间体系对物种及其生境进行保护。在国际上虽未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环境保护法》明确提出依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最为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将天然或近天然的区域划作保护地、建立生态空间体系对物种及其生境进行保护。在国际上虽未有"生态保护红线"这一提法,但是划定生态保护区域的做法是相似的。作者基于相关文献,对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保护地系统,以及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的生态保护地(区)体系的保护地面积和管理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大多数国家的生态保护地(区)的面积在5–40%之间,并建立了专门的保护管理职能部门或成立了多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根据人类活动强度的不同制定差异化的管控措施。对比我国现有保护地体系的空缺分析以及保护地分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整合与优化我国现有各类保护区域,通过重要性、敏感性评价对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和生境保护方面作用最为重要的土地优先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内,面积比例以占到陆地国土总面积的30%以上为宜。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根据我国现有部门职能分工,建议强化环境保护部门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统一监督管理职能,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保护 生态安全 管理
原文传递
关于加快建立“三线一单”的构想与建议 被引量:65
10
作者 万军 秦昌波 +1 位作者 于雷 吕红迪 《环境保护》 CSSCI 2017年第20期7-9,共3页
"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本文结合地方实践和"三线一单"技术指南的研究,介绍了"三线一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提出"三线一单"构建的基本思路... "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本文结合地方实践和"三线一单"技术指南的研究,介绍了"三线一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提出"三线一单"构建的基本思路和应用构想,建议从加快制定"三线一单"技术指南,组织开展全国不同区域、不同生态环境类型的"三线一单"试点,加强关键技术方法研究与重点工作衔接等方面,加快构建"三线一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一单” 生态保护红线 环境管控单元 空间规划 战略环评
下载PDF
论生态保护红线的类型划分与管控 被引量:64
11
作者 邹长新 王丽霞 刘军会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6-724,共9页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支撑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实施最为严格的管控措施,不断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文根据《环境保护法》规定和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积累,明确了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提出了以重点生态功...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支撑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实施最为严格的管控措施,不断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文根据《环境保护法》规定和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积累,明确了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提出了以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红线、生态敏感区/脆弱区保护红线、禁止开发区保护红线为核心的生态保护红线体系构成。并进一步将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红线区分为陆地重点功能区(包括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防风固沙区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和海洋重点功能区(包括海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滨海湿地、特殊保护海岛、珍稀濒危物种集中分布区、重要渔业水域等);将生态敏感区/脆弱区保护红线区分为陆地生态敏感区/脆弱区(土地沙化区、水土流失区、石漠化区、盐渍化区)和海洋生态敏感/脆弱区(海岸带自然岸线、红树林、重要河口、重要砂质岸线、沙源保护海域、珊瑚礁及海草床等);禁止开发区则包含了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地等类型。基于国家关于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的最新要求,提出了分级划定、分类管理的生态保护红线基本管控思路与措施,按照管理分级和围绕生态功能保护来确定具体管控措施,旨在为增强生态保护效果,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类型划分 分类分级 管控要求
原文传递
中国生态环境敏感区评价 被引量:56
12
作者 刘军会 高吉喜 +2 位作者 马苏 王文杰 邹长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07-1616,共10页
采用遥感和GIS技术,针对区域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土地沙化、土壤侵蚀和石漠化等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建立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开展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定量揭示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及地域空间差异,划定生态环境敏感... 采用遥感和GIS技术,针对区域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土地沙化、土壤侵蚀和石漠化等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建立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开展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定量揭示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及地域空间差异,划定生态环境敏感区的红线控制区域。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沙化以轻度敏感为主,敏感性程度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西北和北方地区的主要沙漠边缘和沙地;土壤基质多为沙粒、冬春季节多大风且植被覆盖率较低是土地容易发生沙化的主要原因。2土壤侵蚀以轻度敏感和不敏感为主,受降雨强度和地质条件空间差异影响,敏感性等级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西南、东南湿润地区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3石漠化以不敏感为主,受岩溶地质条件影响,石漠化易发生区域集中分布在西南喀斯特地区。4综合生态环境敏感性以轻度敏感、不敏感和中度敏感为主,综合敏感性程度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西南湿润地区、东南湿润地区以及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5基于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将极敏感区划为生态红线区,在全国尺度上初步划定3大类和23个重点生态红线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12.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敏感区 生态保护红线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成效与展望 被引量:54
13
作者 王伟 李俊生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3-149,共17页
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是指通过开展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立与管理,结合自然保护地以外其他有效的基于区域的保护措施(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OECMs),从而实现物种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以及保障和提升生态... 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是指通过开展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立与管理,结合自然保护地以外其他有效的基于区域的保护措施(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OECMs),从而实现物种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以及保障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目标。就地保护是实现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本文从自然保护地数量与面积、代表性、有效性,以及其他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措施等方面,整理和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的相关报道。总体来看,我国基本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与管理体系,实施了各项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措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自然保护地的面积和数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已覆盖陆域国土面积的18%,对一些重要生态系统及重点保护物种的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正在建设的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提升了部分重点物种的保护连通性。自然保护区总体管理状况相对较好,保护了90%以上的哺乳动物和97%的兰科植物。此外,其他有效的基于区域的保护措施亦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贡献了民间力量。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照《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中对"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各项要求,分析总结了当前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仍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然保护地整体保护能力仍有待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仍然存在保护空缺;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有待提升;缺乏公共协商机制;自然保护地以外的其他就地保护工作仍在探索阶段等。在此基础上,对将来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提出了进一步建议与展望:(1)制定更为具体和量化的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目标;(2)加大力度减少物种受威胁程度,特别是受关注较少的物种;(3)以保障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为目标,提升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知目标 代表性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修复 生态系统服务 自然保护
原文传递
生态保护红线成效评估框架与指标方法 被引量:53
14
作者 侯鹏 王桥 +3 位作者 杨旻 李静 翟俊 蔡明勇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27-1937,共11页
生态保护红线是在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诸多区域生态管理制度不断实践基础上,面对中国国土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复杂关系,继承和创新提出的一种新型区域生态管控制度,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 生态保护红线是在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诸多区域生态管理制度不断实践基础上,面对中国国土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复杂关系,继承和创新提出的一种新型区域生态管控制度,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如何科学评估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服务于生态保护红线综合管理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针对已有的区域生态保护成效评估案例的不足,基于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为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基本认知,围绕着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管控目标,以生态保护红线对区域生态系统保护作用为主要出发点,提出生态保护成效评估框架和指标方法。生态保护成效评估以生态系统类型构成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内容主线,通过多维度时空尺度拓展,耦合分析生态保护红线内外、实施前后的生态状况变化,综合评估生态保护红线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贡献和改善区域生态状况的作用。进而,可以关联分析可能引起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状况变化的管控政策、制度和其他间接驱动因素,评估政策实施成效评估。实证上选择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和广东省严格控制区为案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自然保护 成效评估 生态安全 生态系统服务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50
15
作者 徐德琳 邹长新 +2 位作者 徐梦佳 游广永 吴丹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0-746,共7页
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随着生态保护红线理念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划定技术与方法的发展完善,生态保护红线正成为生态安全领域的... 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随着生态保护红线理念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划定技术与方法的发展完善,生态保护红线正成为生态安全领域的核心议题。由于生态保护红线具有明显地理边界,合理整合了多部门的生态保护成果,并更加全面地关注了多种生态过程,为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与优化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在梳理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科学本质与内涵的基础上,探索将生态保护红线区作为生态安全格局的源地,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构建生态廊道、生态战略节点等,从而形成涵盖重要生态功能保护格局、人居环境安全格局、生物多样性维系格局的生态安全格局体系。以生态保护红线为基础的生态安全格局建设,将有效保护、恢复和重建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持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今后需深入探讨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生态过程–功能–格局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生态安全格局海陆统筹保护、配套相应管控措施、建立监督评估机制等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源地 生态系统完整性 生态服务功能
原文传递
基于GIS识别生态保护红线边界的方法——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 被引量:46
16
作者 王丽霞 邹长新 +4 位作者 王燕 林乃峰 吴丹 姜宏 徐德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6176-6185,共10页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生态保护的一项重要创新,已被列为国家监管生态环境的重要政策。国家环境保护部于2015年发布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确定了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方法,但是在识别生态保护红线边界时还存在一些技术难点。针对...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生态保护的一项重要创新,已被列为国家监管生态环境的重要政策。国家环境保护部于2015年发布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确定了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方法,但是在识别生态保护红线边界时还存在一些技术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探索了生态保护红线边界的优化方法。提出了生态保护红线边界优化遵循基本原则。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阐明了如何利用Arc GIS软件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技术流程,包括评价各类生态功能区和敏感区,识别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准确定位生态红线边界3个主要步骤。最后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阐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 环境保护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安全 生态功能区 生态敏感区
下载PDF
构建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体系 被引量:46
17
作者 高吉喜 鞠昌华 邹长新 《中国环境管理》 2017年第1期14-17,共4页
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是我国今后生态保护工作的核心制度安排,需要以更加严格的配套管控政策与措施予以支撑。本研究在分析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包括监测技术管控、监察执法管控、行政许可管控、法律强制管控和社会参与... 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是我国今后生态保护工作的核心制度安排,需要以更加严格的配套管控政策与措施予以支撑。本研究在分析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包括监测技术管控、监察执法管控、行政许可管控、法律强制管控和社会参与管控在内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体系,并从加快生态保护红线立法、构建"多规合一"机制、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推动离任审计制度、推进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和推动信息公开机制与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相应配套措施,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管控制度 配套制度
下载PDF
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被引量:44
18
作者 习近平 《当代党员》 2019年第4期4-10,共7页
一、深刻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易经》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一、深刻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易经》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老子》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孟子》中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攻坚战 生态环境质量 污染防治 生态环境风险 国家治理体系
原文传递
国土空间规划中三条控制线的划定与管理 被引量:45
19
作者 祁帆 谢海霞 王冠珠 《中国土地》 2019年第2期26-29,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以下简称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工作,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但受到体制机制等诸多因素影响,仍存在统筹协调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以下简称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工作,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但受到体制机制等诸多因素影响,仍存在统筹协调不够、空间交叉重叠等问题。2018年随着自然资源部的组建,中央进一步明确将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和管理,作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控制线 生态保护红线 永久基本农田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冲突识别与协调的“三线”划定方法研究——以常州市金坛区为例 被引量:44
20
作者 冉娜 金晓斌 +4 位作者 范业婷 项晓敏 刘晶 周寅康 沈春竹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4-298,共15页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下,科学合理地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三线")对统筹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效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城市景观格局等具有积极意...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下,科学合理地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三线")对统筹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效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城市景观格局等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在对"三线"内涵解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线"协同划定的分析框架和协调策略,选取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为案例区,通过构建"生态-耕作-建设"三种利益导向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分析了不同目标导向下各类土地利用适宜性程度,综合各适宜性评价结果识别土地利用冲突区,基于生态优先、集中紧凑、邻域和谐和空间识别的原则,对各类冲突区进行耦合协调,以期为"三线"划定提供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金坛区的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主要包括西部的茅山片区、北部的天荒湖湿地以及钱资湖、长荡湖等区域,总面积260.63km^2;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茅山片区及低山丘陵的东侧,中部冲积湖积圩田平原和东部的高亢平原,总面积303.57km^2;城市开发边界圈定了中心城区可扩张的最大范围,总面积69.43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城市开发边界线 生态保护红线 土地利用冲突 耦合协调 常州市金坛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