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绵阳市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产业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被引量:2
1
作者 谷满意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3-25,共3页
羌文化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资源,也是绵阳市的特色优势文化资源,其在发展文化产业并与其他产业结合方面有着自身的价值及优势。绵阳市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产业化发展需要在经营方式、产业组织和主导产业等各个方面都作出一定的改变,... 羌文化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资源,也是绵阳市的特色优势文化资源,其在发展文化产业并与其他产业结合方面有着自身的价值及优势。绵阳市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产业化发展需要在经营方式、产业组织和主导产业等各个方面都作出一定的改变,要借鉴国内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经验,更要借鉴国外产业发展经验。但是生态保护实验区并不是文化产业园区,其保护是发展的根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阳市 羌文化 生态保护实验区 产业化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生态保护研究——以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
2
作者 白雪 《风景名胜》 2021年第8期0029-0030,0034,共3页
我国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在不断探索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生态保护的可持续道路,文章选取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的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为案例,了解保护区对民族文化整体... 我国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在不断探索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生态保护的可持续道路,文章选取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的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为案例,了解保护区对民族文化整体性生态保护的实践特点,指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生态保护应当从文化资源的整体出发,立足实际社会环境,积极尝试可行的生态保护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 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实验区 文化资源
下载PDF
家园重建与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林继富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37,共5页
羌族家园重建从多方面萃取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是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形式,是保护、重建羌族民众主体价值、生活观念的文化归约。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与家园重建关系的实践为当下新型城镇化、特色... 羌族家园重建从多方面萃取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是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形式,是保护、重建羌族民众主体价值、生活观念的文化归约。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与家园重建关系的实践为当下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建设如何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可资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家园重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传承发展
下载PDF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2
4
作者 马盛德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32,共7页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非遗保护工作从单一的项目性保护转向关注遗产项目所孕育、依存发展的文化生态进行整体性保护的具体实践。经过10年的探索实践,目前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非遗保护工作从单一的项目性保护转向关注遗产项目所孕育、依存发展的文化生态进行整体性保护的具体实践。经过10年的探索实践,目前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全面推进,并已初见规模。在建设工作中,还需要加深认识,进一步厘清思路,明确目标,把握好方向。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非遗保护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管理工作的一些体会和思考,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最初建设背景、定位与目标、核心问题、文化特色、文化旅游与文化生态区关系、政府主导作用等方面,进一步探讨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文化特色 文化生态保护与修复 文化旅游 政府主导
下载PDF
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迎芳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7-55,158,共10页
记录是非遗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记录应包括与某项文化有关的完整考察,而且应保持动态更新,把其发展变迁的过程全面地记录入库。非遗名录的建立应抓大放小,能进能出。对于价值不大或随着传承实践发展无法活态保留的非遗项目,无须强行... 记录是非遗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记录应包括与某项文化有关的完整考察,而且应保持动态更新,把其发展变迁的过程全面地记录入库。非遗名录的建立应抓大放小,能进能出。对于价值不大或随着传承实践发展无法活态保留的非遗项目,无须强行传承,只需以博物馆的物质化方式记录保存。生产性保护不只限于传统手工艺类的生产,民间艺术、民俗节庆都应当面向市场、转化创新,与当下审美、应用场景相结合。非遗整体性保护的目的是保护非遗的文化生态和传承环境。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商业开发似乎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生态的破坏,但“伪民俗”中也有真传统,创新能否成为今后的传统,需要实践和时间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名录 生产性保护 整体性保护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原文传递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以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宋增文 周建明 +1 位作者 所萌 王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28-131,共4页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国家文化部落实民族文化保护精神,整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批准设立的文化生态保护地域。基于文化生态、生态旅游等理论的研究,探索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文化生态旅游的理论渊源和理论基础。以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国家文化部落实民族文化保护精神,整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批准设立的文化生态保护地域。基于文化生态、生态旅游等理论的研究,探索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文化生态旅游的理论渊源和理论基础。以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探索了热贡文化生态旅游的资源条件与市场潜力,提出了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模式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文化生态旅游 热贡 非物质文化
下载PDF
从场所到场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空间转变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秀伟 延书宁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152-160,共9页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空间结构可分为物理空间、生活空间和文化空间三个维度。依托物理空间和生活空间的文化空间是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内核空间。在列入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前后,文化空间发生了由当地民众寄托身心的场所向各类主体进...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空间结构可分为物理空间、生活空间和文化空间三个维度。依托物理空间和生活空间的文化空间是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内核空间。在列入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前后,文化空间发生了由当地民众寄托身心的场所向各类主体进行角力的关系场域的转变。这种转变丰富了文化空间内的资本积累,激发了原住民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力;同时引发了原真性悖论,导致原住民之间稳定的社会关系遭到破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在现代语境下对保护对象及其生活环境的保护,不可避免地导致文化空间转变与原真性悖论的出现。需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考虑原住民的意见,在保持原真性的前提下保护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场所 场域 空间转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关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思考——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盛学峰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6-149,共4页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国还没有成熟的推广模式。文章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例,提出了全面启动生态保护区建设应具备系统的制度体系、保障体系和管理工作体系等基本条件,包括领导体制、规划编制、法规政策、...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国还没有成熟的推广模式。文章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例,提出了全面启动生态保护区建设应具备系统的制度体系、保障体系和管理工作体系等基本条件,包括领导体制、规划编制、法规政策、资金保障,以及实施工作措施的系统性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设 建议
下载PDF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理论与建议 被引量:8
9
作者 巴胜超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139-147,共9页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基于生态学视角下文化传承的新理念而设立的。与“生态博物馆”“民族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生态村”和“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对照,其在产生背景、经济基础、倡导者、选择标准、区域范围、性质、要素和功能...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基于生态学视角下文化传承的新理念而设立的。与“生态博物馆”“民族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生态村”和“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对照,其在产生背景、经济基础、倡导者、选择标准、区域范围、性质、要素和功能、建设方式、文化自觉(原住民参与)、设立目的、保护原则等11项指标的测评中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在保护区的建设中,应尊重文化持有者的主体地位,对保护区的类型、层级和范围进行合理划分,完善遗产的认定、普查、存录、整理、宣传、教育、监督、退出、奖励等机制,从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扩展到文化遗产“生态”的整体性保护,从外在的传承场所回到村寨、社区,在文化共同体中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形成保护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生态学视角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整体性保护
下载PDF
从文化关系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丹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42,共5页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的特定区域性的一种整体性保护方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主创造的文化关系空间,实质是保护人的生活。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需要保护和建设的文化关系主要包括六个方...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的特定区域性的一种整体性保护方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主创造的文化关系空间,实质是保护人的生活。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需要保护和建设的文化关系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即自然生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与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的关系、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不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表演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从文化关系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能够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生性逻辑上、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谱系上、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活"关系上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关系
下载PDF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与旅游开发的互动及其机制分析——以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建忠 郜学敏 刘家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03-207,共5页
以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探讨其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互动体系和互动机制,研究表明:旅游是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互动的基础动力;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打造晋中旅游新业态,开辟... 以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探讨其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互动体系和互动机制,研究表明:旅游是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互动的基础动力;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打造晋中旅游新业态,开辟晋中旅游新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 旅游开发 互动机制 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原文传递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民间音乐生态保护的思考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丹丹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4-197,共4页
文化部于2007年6月批准在泉州、厦门、漳州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我国首个汉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设立和优化,使该地区成为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文化部于2007年6月批准在泉州、厦门、漳州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我国首个汉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设立和优化,使该地区成为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保护区的设立和优化过程中,认真思考有三:其一即关于增强和构建音乐文化整体性的生态研究的思考;其二是关于增强和提升"文化自觉"理念的思考;其三关于"以人为本"促进文化生态的生活生产、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的思考。通过保护实验区的设立与运行,俾使珍贵的优秀文化遗产得到真正的抢救与保护,俾使文化国宝大师与文化瑰宝免于流失与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文化生态 文化自觉 以人为本
下载PDF
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3
作者 张健翎 《理论与当代》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2023年1月,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功通过验收,成为目前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也是至今全国通过验收的23个实验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现状及对策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各族人民 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黔东南州
下载PDF
闽南风情看漳州
14
作者 湘燕 《学与玩》 2024年第11期40-41,共2页
福建漳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1300多年的建州历史,给予了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民俗风情;漳州和台湾地区仅隔着一条浅浅的海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少享誉世界的台湾地区小吃,就是从漳州流传过去的;漳州的建筑别具特色,漳州... 福建漳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1300多年的建州历史,给予了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民俗风情;漳州和台湾地区仅隔着一条浅浅的海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少享誉世界的台湾地区小吃,就是从漳州流传过去的;漳州的建筑别具特色,漳州古城、南靖土楼等,都久负盛名……漳州古城老街风情在漳州市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坐落着一座古城。这座古城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宋古城、明清街区、民国风貌、闽南韵味、侨台同辉,这几个词很好地概括了它的特点。它就是漳州古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 福建漳州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城市中心 台湾地 历史文化名城 漳州市 南靖土楼
原文传递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汪欣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34-40,共7页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和文化生态保护理论基础上,借鉴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生态村和古村落等区域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经验,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方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经验表明,文化生态保护...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和文化生态保护理论基础上,借鉴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生态村和古村落等区域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经验,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方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经验表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整合保护区内传统村落、历史地段、历史街区等区域性文化遗产保护资源,并以此为保护区建设的基本单元,实现由点到面的保护;以人为本,重视民生发展,以发展促进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播的制度考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意涵特性、经验坐标及未来面向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瑞祥 肖伟坤 +2 位作者 刘美君 葛志远 汪全莉 《传播与版权》 2021年第10期100-102,共3页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非遗整体性保护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探析其丰厚的意涵特性、经验坐标及未来面向,将有效助益非遗活化传播的创新实践,也可完善非遗活化传播利用体系和健全非遗现代化治理体系。
关键词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下载PDF
基于文化生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历史文化名城泉州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丽妮 李文实 黄志宏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94-100,共7页
阐述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影响以及文化生态保护的理念.以泉州为例,从文化生态保护的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进行探讨.认为应坚持文化生态保护的核心理念,选择文化生态旅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结合... 阐述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影响以及文化生态保护的理念.以泉州为例,从文化生态保护的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进行探讨.认为应坚持文化生态保护的核心理念,选择文化生态旅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结合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具体措施,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并提出组合型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商品开发、客源市场开拓与宣传促销的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文化生态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下载PDF
山西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闫琪 侯晓斌 《经济师》 2018年第12期26-27,共2页
研究山西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与发展对于保护、传承和发展山西文化,尤其是保护传承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山西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实践情况着手进行研究,结合山西省情,针对山西文化生态保... 研究山西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与发展对于保护、传承和发展山西文化,尤其是保护传承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山西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实践情况着手进行研究,结合山西省情,针对山西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于推动山西保护、展示、活化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协调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实现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有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研究背景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天地之中”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设立“天地之中”儒、释、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可能性、可行性与必要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效群 方启雄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3-36,共4页
"天地之中"登封是中国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化荟萃的中心,各种文化均热衷于在此建立基地。在统治者的推崇下,儒、释、道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逐渐衍生出民众生活化的儒、释、道文化表达,绵延至今,不少成为宝贵的非物... "天地之中"登封是中国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化荟萃的中心,各种文化均热衷于在此建立基地。在统治者的推崇下,儒、释、道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逐渐衍生出民众生活化的儒、释、道文化表达,绵延至今,不少成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文化生态的角度考察,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形成一种互补共生、相互支撑的关系。设立"天地之中"儒、释、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于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守住我们民族的文化根脉,保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之中 道文化 生活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下载PDF
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时空动态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晓艳 肖文 +2 位作者 刘纹君 王冠媛 沐远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9期191-197,共7页
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准确了解和掌握非遗传承人的现状,对于非遗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大理州作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民族和文化多样性丰富,为了使保护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 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准确了解和掌握非遗传承人的现状,对于非遗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大理州作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民族和文化多样性丰富,为了使保护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大理州从2005年开始先后进行了五批州级传承人的认定工作。基于大理州先后公布的五批传承人的数据,对传承人的类别、年龄结构、民族比例、时空分布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近年来大理州州级非遗传承人认定工作总体稳定发展,但在传承人项目类型、年龄结构、民族比例、空间分布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针对此结果,提出了几条建议,以期为大理州非遗传承人的认定和管理、非遗保护以及文化生态实验区的建设提供建议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传承人 时空分布 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非遗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