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水库支流回水河段氮磷负荷与干流的逆向影响 被引量:40
1
作者 罗专溪 朱波 +1 位作者 郑丙辉 张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8-212,共5页
通过分析三峡库区大宁河回水河段氮磷的来源、数量及时空特征,研究三峡水库成库初期和稳定运行期,次级支流回水段受干流的逆向影响.结果表明,成库初期,支流回水段的氮磷分配特征初步呈现干流逆向影响效应,分别有19.05%TN、28.93%TP源于... 通过分析三峡库区大宁河回水河段氮磷的来源、数量及时空特征,研究三峡水库成库初期和稳定运行期,次级支流回水段受干流的逆向影响.结果表明,成库初期,支流回水段的氮磷分配特征初步呈现干流逆向影响效应,分别有19.05%TN、28.93%TP源于干流倒灌输入;由于干流顶托作用,氮磷呈现具峰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在稳定运行期,支流回水段的氮磷来源及数量将明显受干流逆向影响,在其中的藻类适宜生长期,大宁河回水段干流倒灌输入的TN、TP分别高出上游径流输入近3倍、10倍,明显高于成库初期.当运行水位从145m升至175m时,支流回水段纳受干流倒灌输入的TN、TP可分别达15484.99、1185.75t.研究表明,干流逆向影响可能加剧三峡水库水体的富营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交错 逆向影响 富营养化 大宁河 三峡水库
下载PDF
黑龙江五大连池的生态价值分析 被引量:37
2
作者 周志强 徐丽娇 +4 位作者 张玉红 夏春梅 李洪光 刘彤 马克平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70,共8页
黑龙江五大连池处于大小兴安岭和松嫩平原的交错地带,在过去210万年间经历了7次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内陆火山遗迹,2010年被我国政府遴选为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为了科学、准确地阐述五大连池生态方面的突出普遍价值,... 黑龙江五大连池处于大小兴安岭和松嫩平原的交错地带,在过去210万年间经历了7次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内陆火山遗迹,2010年被我国政府遴选为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为了科学、准确地阐述五大连池生态方面的突出普遍价值,本文在《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的框架下,整合野外调查数据和文献资料,在与其他相关世界遗产地充分比较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五大连池的生态价值。五大连池植物地理特征交错,区系来源广泛;物种组成相对丰富;发育在熔岩台地上的矮曲林反映了植物的特殊适应过程;特有成因形成了陆生和水生两个完整的植被演替序列;陆生植被演替同时存在普通演替和斑块动态演替两种模式,在熔岩地貌上斑块动态演替模式更为随机而高效。上述生态特征充分展示了五大连池正在进行的生物生态过程,体现了五大连池独特的生态价值,为后续有效保护和深入科学研究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连池 生态价值 植被演替 生态交错 适应
原文传递
河岸湿地研究的理论与应用技术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建华 吕宪国 田景汉 《湿地科学》 CSCD 2008年第2期97-104,共8页
作为水陆之间的过渡带与生态交错区,河岸湿地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性质和多种生态服务功能。鉴于河岸湿地在流域规划、河流保护与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河岸湿地生态学研究已经开始得到重视。中国学者对河岸湿地生态学研究历经十余载,取... 作为水陆之间的过渡带与生态交错区,河岸湿地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性质和多种生态服务功能。鉴于河岸湿地在流域规划、河流保护与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河岸湿地生态学研究已经开始得到重视。中国学者对河岸湿地生态学研究历经十余载,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系统和完备的学科体系,因而迫切需要加强该领域的系统研究工作。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河岸湿地基础理论,包括河岸湿地的定义、边界、结构和功能及其机理的研究;以及河岸湿地应用技术,主要包括河岸湿地生态模型与GIS技术的运用、岸坡稳定的生物工程技术和河岸湿地生态恢复的理论与实践等,提出了适应学科发展需要,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构建河岸湿地生态学理论框架和学科体系的设想,以期推动河岸湿地生态学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湿地 生态功能 生态交错 湿地生态
下载PDF
高山树线交错带的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振林 石培礼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55,共12页
由于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近年来高山树线交错带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高山树线交错带所指示的是一个复杂生态系统的特征,反映出了由低处植被向高山植被的转化,其景观格局是综合了种子定居,树木生长以及树木繁殖等多个树木生态... 由于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近年来高山树线交错带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高山树线交错带所指示的是一个复杂生态系统的特征,反映出了由低处植被向高山植被的转化,其景观格局是综合了种子定居,树木生长以及树木繁殖等多个树木生态过程和特定高山环境下的地理特征格局的适应结果。一方面,树木通过自身生理生态学上的调整对高山极端环境进行适应。一方面,高山特定地理环境特征对树线的景观格局进行影响,因而高山树线交错带成为研究景观格局-生态过程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运用3S技术,可以将高山树线交错带研究中的树线景观结构和生理生态过程结合在一起,并验证在其景观格局形成过程中地理特征和人为因子的相对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线 生态交错 生态过程 景观格局 全球变化
下载PDF
鄂尔多斯草原沙漠交错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十大孔兑为例 被引量:13
5
作者 白雪莲 王理想 +2 位作者 季树新 陈正新 常学礼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7-194,共8页
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学在景观和区域尺度的主要研究领域,应用RS技术判读生态系统格局变化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有效手段。十大孔兑地处中国草原沙漠交错区,受到的干扰较多,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在中国生态交错区具有代表性。基于生态系统(土地... 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学在景观和区域尺度的主要研究领域,应用RS技术判读生态系统格局变化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有效手段。十大孔兑地处中国草原沙漠交错区,受到的干扰较多,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在中国生态交错区具有代表性。基于生态系统(土地利用)格局和相应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应用RS和GIS技术评价了十大孔兑地区不同地理类型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果表明:(1)十大孔兑生态系统以健康区为主,面积为686925.72 hm^2,占总面积64.66%;研究区南部(草原区)、中部(沙漠区)和北部(平原区)健康区比例都大于50%。(2)健康区最大斑块指数(LPI)总体为62.47%,从北到南分别为22.42%、65.04%、66.25%;平均欧几里得距离(ENN_MN)总体为526.51 m,从北到南分别为293.47、287.14、298.09m。(3)健康区在十大孔兑以集中连片团聚结构为绝对优势,尤其是南部和中部表现明显,但是北部团聚性较南部和中部弱;良好区和恶化区呈现为低频率离散分布,北部较南部和中部良好区分布频率更高、更聚集,南部较中部和北部恶化区分布频率更低、更离散;较好区和较差区呈现高频率离散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景观格局 生态交错
原文传递
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和边缘交错区NDVI演变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4
6
作者 马超 李晓婷 +2 位作者 项晓铭 刘玮玮 李婷婷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4-221,共18页
【目的】因研究区、研究数据、研究时段选择不同,浑善达克沙地的植被演变认识存在学术分歧。沙地腹地和边缘交错区的植被如何响应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有待厘清。【方法】本文设置戈壁风蚀荒漠区为背景区,将沙地及周边区域分为沙地核心区... 【目的】因研究区、研究数据、研究时段选择不同,浑善达克沙地的植被演变认识存在学术分歧。沙地腹地和边缘交错区的植被如何响应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有待厘清。【方法】本文设置戈壁风蚀荒漠区为背景区,将沙地及周边区域分为沙地核心区和4种过渡类型区,基于长时序GIMMS NDVI3g v1.0(1982—2015年)数据集,结合气候、灯光、人口和畜牧业数据,分析了核心区及生态交错区植被物候、NDVI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发现:(1)沙地植被物候存在地带性差异:植被返青期(SOS)由东向西推迟,枯黄期(EOS)由西向东推迟,生长期(LOS)介于158~196 a之间,区内地带性差异达到38 d。(2)沙地植被增长率具有空间差异性:浑善达克沙地NDVI整体以0.00021/10 a的速率增加但不显著,各区NDVI增长速率有差异,最低增速与最高增速相差17倍。浑善达克沙地有向西、向南扩张,向东、向北收缩趋势。(3)沙地气候呈暖干化趋势:34年来气温以0.3℃/10 a的速率波动上升,降水以-14.0 mm/10 a的速率波动下降,各区植被对气温的敏感性高于降水。(4)沙地植被变异系数具有阶段性:20世纪80年代波动较低,90年代相对稳定,21世纪前15年正向变异较高;植被覆盖度较高的东部边界变异系数小,而裸地较多、植被单一的西部、北部边界,变异系数大。(5)沙地植被响应人类活动不显著:NDVI与单位人口密度、灯光亮度不相关,与单位绵羊密度及总食草牲畜密度局部相关,NDVI与人类活动总体不显著相关。【结论】34年来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及其生态交错区积极响应气候波动,NDVI虽在21世纪有所改善,但也仅仅达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交错 植被物候 气候变化 变异系数 人类活动 浑善达克沙地
原文传递
中国湿地保护:为世界湿地保护注入新动力——纪念《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召开一周年 被引量:1
7
作者 武海涛 彭建生 +2 位作者 顾晓军 张胜邦 孙劲松 《森林与人类》 2023年第11期74-83,共10页
湿地是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区和生态交错区,储存着陆地生物圈35%的碳,养育着地球40%的物种,提供给人类96%以上的可利用淡水。可以说湿地生态系统比其他生态系统更具有特殊性。中国拥有广阔多样的湿地,从寒温带到热带、从平原到高原山... 湿地是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区和生态交错区,储存着陆地生物圈35%的碳,养育着地球40%的物种,提供给人类96%以上的可利用淡水。可以说湿地生态系统比其他生态系统更具有特殊性。中国拥有广阔多样的湿地,从寒温带到热带、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分布。中国的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功能也十分显著,是国家淡水安全的生态保障。自2022年《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召开以来,中国的湿地保护修复取得显著成效,湿地保护管理和研究事业又有新进展,为保护湿地全球行动注入了新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交错 湿地保护 保护湿地 显著成效 全球行动 高原山 净化水质
原文传递
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区碳水通量过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世苹 胡中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33-1436,共4页
生态脆弱区(ecological vulnerable area),又称生态交错区(ecotone),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区域,主要位于农牧、林草和林牧等不同生态系统交错带(王晓峰等,2019;Fengetal.,2022)。
关键词 生态脆弱 生态交错 王晓峰 生态系统 交错
原文传递
基于扎根理论的浅山区空间管控影响因素研究--以西安市秦岭北麓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岳邦瑞 潘卫涛 郝旺奂 《风景园林》 2022年第8期108-113,共6页
浅山区作为景观规划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因山地平原交错的特征,其空间管控的有效性受多元管控和政策等复杂因素影响。如何识别空间管控影响因素是浅山区高效管理和科学规划的关键挑战。以西安市秦岭北麓为例,基于扎根理论的方法和程序... 浅山区作为景观规划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因山地平原交错的特征,其空间管控的有效性受多元管控和政策等复杂因素影响。如何识别空间管控影响因素是浅山区高效管理和科学规划的关键挑战。以西安市秦岭北麓为例,基于扎根理论的方法和程序深度访谈规划管理与规划技术人员,利用MAXQDA软件对访谈结果进行资料编码与分析,从政策和技术的关系及其可改变性2个维度构建浅山区空间管控影响因素分类模型,最终得到可改变-技术性(规划因素)、可改变-非技术性(认知、体系、制度、情景因素)、不可改变-非技术性(背景因素)3类因素。进一步归纳出影响西安市浅山区空间管控的关键技术性因素,分别为对象认知、管控体系和规划编制,并提出基于生态安全格局建立自然保护与土地用途的双因素叠加管控导则等建议,为风景园林学科深度融合浅山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交错 浅山 扎根理论 秦岭北麓
下载PDF
谈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交错区的开发和保护
10
作者 田毓龙 肖斌 《山西建筑》 2013年第23期186-187,共2页
介绍了湿地公园生态交错区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并对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交错区开发、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今后城市公园的建设与开发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城市湿地公园 生态交错 开发和保护
下载PDF
高山林线生态交错区木本植物幼苗分布特征、更新机制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0
11
作者 邵佳怡 杜建会 +3 位作者 李升发 黄一鑫 梁伟诺 廖家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854-2864,共11页
木本植物幼苗是高山林线生态交错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更新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树线的移动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对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林线生态交错区的木本植物幼苗分布特征、更新机制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总结得出:林线生态交错区木... 木本植物幼苗是高山林线生态交错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更新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树线的移动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对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林线生态交错区的木本植物幼苗分布特征、更新机制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总结得出:林线生态交错区木本植物幼苗的空间分布类型主要为渐变型和聚集型,且不同分布类型对树线动态的指示意义各异.在全球尺度上,其分布的海拔高限通常与生长季长度、均温和物种特性等有关,而在区域尺度上则多受降水影响.在幼苗更新初期,种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种子的萌发及分布位置,之后微环境的促进作用为幼苗的定植提供庇护,提高其存活率,而在更新后期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则非常关键.气候变暖促使林线生态交错区气温升高、降水充沛,有利于幼苗生长,使其向高海拔区域扩张而成为树线上移的先兆,但部分物种受遗传特性或适应策略影响,仅表现为密度增加,使树线保持相对稳定.未来应借助树轮、14C等精确定年技术,通过长期的野外定位观测和室内模拟,加强多时空尺度下林线幼苗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更新机制研究,分析不同类型林线内木本植物幼苗的适应策略,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树线动态,为山地生态系统恢复及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线生态交错 树线 木本植物幼苗 空间分布特征 更新机制 环境胁迫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论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土地资源管理的原则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安录 陶建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91-295,共5页
认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优质农地将会被侵占,并可能产生一系列生态经济问题.从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土地资源管理原则;提出了城乡生态交错区土地资源利用应该坚持限制性原则、... 认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优质农地将会被侵占,并可能产生一系列生态经济问题.从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土地资源管理原则;提出了城乡生态交错区土地资源利用应该坚持限制性原则、主导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城乡生态交错 开发 利用
下载PDF
荒漠-草原生态交错区植物对温度变化的动态响应——以美国新墨西哥州Sevilleta生态交错区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钦普 林振山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8,共9页
美国新墨西哥州中部的Sevilleta荒漠一草原生态交错区是监测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物影响的重要区域之一。本文以Sevilleta荒漠-草原生态交错区为例,利用气象资料和物候观测数据,通过回归和相关分析,研究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 美国新墨西哥州中部的Sevilleta荒漠一草原生态交错区是监测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物影响的重要区域之一。本文以Sevilleta荒漠-草原生态交错区为例,利用气象资料和物候观测数据,通过回归和相关分析,研究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下,温度变化对交错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近10年(1989~1998)该区域的温度变化具有反向不对称性:夏秋季节最高气温升高很明显,冬春季节最低气温降低较明显,而年平均最高气温升高较明显,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变化不明显。本区荒漠/草原过渡群落的两种优势物种Bouteloua eripoda和Bouteloua gracili对温度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动态响应。第二优势种Bouteloua gracilis的盖度随着冬春最低气温的降低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第一优势种Boutel-ouaeripoda的盖度与冬春最低气温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温度的变化对群落的结构目前还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生态交错 冬春最低气温 响应 植物
下载PDF
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土地管理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安录 徐樵利 陶建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5-149,共5页
鉴于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土地资源利用和土地管理的重要性,探讨了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的特征,认为其自由度高、生态脆弱、城乡相互作用强烈、生态经济要素水平梯度大,不仅土地生产力高,而且可能引起严重的资源冲突,导致相关生态经济... 鉴于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土地资源利用和土地管理的重要性,探讨了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的特征,认为其自由度高、生态脆弱、城乡相互作用强烈、生态经济要素水平梯度大,不仅土地生产力高,而且可能引起严重的资源冲突,导致相关生态经济问题和农地城市流转;提出了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土地管理的目标是生态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可持续性与社会的可持续性;土地管理的原则为限制性原则、主导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交错 土地资源 土地管理 城市 农村
下载PDF
论生态经济交错区的宏观管理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安录 《生态经济》 1996年第5期1-5,共5页
本文界定生态经济交错的概念,归纳出生态经济交错区的生态经济特征及加强生态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要生态经济交错区宏观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 生态经济交错 生态经济特征 宏观管理
下载PDF
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安录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98-303,共6页
阐明了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分析了交错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对策。
关键词 城乡 生态经济交错 农业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农地城市流转:途径、方式及特征 被引量:31
17
作者 张安录 毛泓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2000年第2期17-22,共6页
农地城市流转是乡村城市化和土地利用竞争的必然结果。当前需要对流转农地的数量、质量和区位作出可操作性的规划和合理决策。该文分析农地城市流转的途径、方式 ,并总结农地城市流转的特征。阐述农地城市流转有市场和非市场两种途径 ,... 农地城市流转是乡村城市化和土地利用竞争的必然结果。当前需要对流转农地的数量、质量和区位作出可操作性的规划和合理决策。该文分析农地城市流转的途径、方式 ,并总结农地城市流转的特征。阐述农地城市流转有市场和非市场两种途径 ,有蛙跳式侵占、轴式扩展、环状蔓延、条块分割与吞没和指状填充五种方式 ,具有优质性、地域性、同步性、不可逆性、非市场性和多重权属转移性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城市流转 城乡生态经济交错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农地城市流转与土地价值增值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安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4-6,共3页
土地增值是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农地城市流转的主要动因。一方面农地城市流转使大量优质农地损失 ,另一方面农地流转又使土地价值增值 ,土地价值攀升又反过来影响农业发展。本文对农地向城市用地流转的动因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土地价值变... 土地增值是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农地城市流转的主要动因。一方面农地城市流转使大量优质农地损失 ,另一方面农地流转又使土地价值增值 ,土地价值攀升又反过来影响农业发展。本文对农地向城市用地流转的动因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土地价值变化的理论模型 ,并对土地价值增值进行了实证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城市流转 土地价值 城乡生态经济交错
下载PDF
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农地城市流转PSR机理与政府决策探讨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晓云 张安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3年第5期9-13,共5页
研究目的:明确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农地流转的机理过程与流转参与者的角色,探讨进一步深入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的研究区域。研究方法:PSR机理分析。研究结果:(1)农地城市流转的机理过程主要包括驱动力、流转过程、状态和影响等内容。(2)探... 研究目的:明确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农地流转的机理过程与流转参与者的角色,探讨进一步深入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的研究区域。研究方法:PSR机理分析。研究结果:(1)农地城市流转的机理过程主要包括驱动力、流转过程、状态和影响等内容。(2)探讨性地提出交错区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研究应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PSR机理 城乡生态经济交错 农村土地流转
下载PDF
城乡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机制与城乡生态经济要素流转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安录 《生态经济》 CSSCI 2000年第4期5-8,共4页
本文在城乡相互作用前提分析的基础上 ,揭示了城乡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机制、通道及结果 ,并指出城乡相互作用是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形成的动力和前提 ,城乡生态经济要素双向流转是城乡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 城乡生态经济交错 城乡相互作用 动力学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