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圆斑病菌槭菌刺孢对嘧菌酯、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及生存适合度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慧玲 王飞 +6 位作者 靳百慧 张贺 杨宽 王文鹏 杨敏 朱书生 何霞红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3-278,共6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云南省5个三七主要产区的34株三七圆斑病原菌槭菌刺孢Mycocentrospora acerina (R. Hartig) Deighton对嘧菌酯、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并对不同敏感性菌株进行了生存适合度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云南省5个三七主要产区的34株三七圆斑病原菌槭菌刺孢Mycocentrospora acerina (R. Hartig) Deighton对嘧菌酯、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并对不同敏感性菌株进行了生存适合度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嘧菌酯及苯醚甲环唑对所有供试槭菌刺孢的菌丝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种杀菌剂的EC50值分别在0.03~1.91 mg/L、0.18~2.36 mg/L和0.45~2.15 mg/L之间,即该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对高于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低敏感性菌株的致病力和菌丝生长速率与敏感性菌株间无显著差异,说明供试槭菌刺孢菌株在当地均具有较高的生存适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圆斑病 槭菌刺孢 嘧菌酯 咪鲜胺 苯醚甲环唑 敏感性 生存适合度
下载PDF
如何对濒危物种进行评估与拯救? 被引量:2
2
作者 谢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1-293,共13页
物种的灭绝本是一个自然过程,但人类的繁荣使数以百万计的生物物种的栖息地被蚕食,很多物种以惊人的速度灭绝了(如长江中的白鱀豚和白鲟)或正在绝灭之中(中华鲟),但却未伴随新物种的自然产生.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虽然确定了物种濒危的等级... 物种的灭绝本是一个自然过程,但人类的繁荣使数以百万计的生物物种的栖息地被蚕食,很多物种以惊人的速度灭绝了(如长江中的白鱀豚和白鲟)或正在绝灭之中(中华鲟),但却未伴随新物种的自然产生.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虽然确定了物种濒危的等级标准,但定量划分标准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为不可能所有生物物种都能通过同一种种群动态模式去预测它们未来的命运.关于物种的濒危机制,人们提出了许多基于种群数量变动的理论概念(如最小生存种群、有效种群大小、种群瓶颈、奠基者效应、“阿利”效应、灭绝漩涡等),但可操作性不强,对保护生物学的实际指导意义不大.本文提出了物种生存状态转化的概念模型,物种生存状态主要取决于物种对外在环境的综合生存适合度f(s)和灭绝风险R,受到①物种生存空间的完整性、②生态过程的适宜性、③食物的可得性、④对人为致死或自然灾害的抵抗力等的影响.f(s)由物种对若干决定性生存因子s1、s2、s3…的适合度之乘积所决定:f(s)=f(s1)f(s2)f(s3)……,f(s)取值0~1,1表示最大的适合度(理想生存状态),0表示彻底丧失了适合度,因此,任何一个决定性生存因子的趋零,都会导致该物种的灭绝(木桶效应).物种的生存状态指数H(f,R)由f(s)和R联合决定.可用f(s)来评估与预测物种的灭绝风险(譬如,可区分为3~4个风险等级),突变临界点之前的动态过程可作为物种濒危的早期预警信号,物种拯救临界点可作为保护性干预的最低目标.当然,这里只是提出了一个概念模型,各个决定性生存因子的适合度函数f(s)有待确定,并需要以真实的物种为对象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物种 评估概念模型 物种生存状态指数 决定性生存因子的适合度 木桶效应 物种拯救临界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