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命美学的生命还原——潘知常《没有美万万不能——美学导论》的发生学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范藻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5年第3期55-57,共3页
和司空见惯的众多美学著作相比,这是一部采用讲述式风格、案例式列举和专题式结构而形成的耳目一新的著作。作者让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直入个体性的感知,呈现生动性的形象,成为有机性构成的独特方式,从"发生学"的意义上为生命... 和司空见惯的众多美学著作相比,这是一部采用讲述式风格、案例式列举和专题式结构而形成的耳目一新的著作。作者让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直入个体性的感知,呈现生动性的形象,成为有机性构成的独特方式,从"发生学"的意义上为生命美学尝试了一次颇有启发意义的生命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知常 生命美学 生命还原 发生学
下载PDF
试论动物小说中动物形象的嬗变——以沈石溪、黑鹤的动物小说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1期22-25,共4页
动物小说以动物为主人公,以真实描写动物生物本性、生存条件以及生活习性为基础,通过合理的艺术想象来折射人与自然的互生关系。为了塑造动物形象,作家在尊重其生物性的基础上,直接对动物的精神世界进行了描写,这造成了动物形象的类人... 动物小说以动物为主人公,以真实描写动物生物本性、生存条件以及生活习性为基础,通过合理的艺术想象来折射人与自然的互生关系。为了塑造动物形象,作家在尊重其生物性的基础上,直接对动物的精神世界进行了描写,这造成了动物形象的类人化倾向。随着作者创作实践的深入,动物形象由类人化开始向生物性还原。该文以沈石溪、黒鹤的动物小说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解析他们小说中动物形象的变化,探讨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形象 类人化 生命还原 沈石溪 黑鹤
下载PDF
如何推进鲁迅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义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5,共15页
鲁迅研究突飞猛进,同辈的和新一代同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当我们回顾几十年的鲁迅研究,当我们携带着古今贯通的知识结构,重新返回鲁迅研究的时候,依然觉得鲁迅研究还存在不少可以深入开垦的思想、知识、精神文化的园地和土层... 鲁迅研究突飞猛进,同辈的和新一代同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当我们回顾几十年的鲁迅研究,当我们携带着古今贯通的知识结构,重新返回鲁迅研究的时候,依然觉得鲁迅研究还存在不少可以深入开垦的思想、知识、精神文化的园地和土层。面对如此博学、深思、特绝的鲁迅,笔者以为,研究鲁迅应该在"五个维度"上用力,即更深一层地疏通文化血脉,还原鲁迅生命,深化辩证思维,重造文化方式,拓展思想维度。这五个维度存在鲁迅思想和形式的原创性,以及这种原创性的文化形态和审美形态。通过疏通鲁迅文化血脉,而不仅仅徘徊于接受外国思潮的研究,可以超越"半鲁迅"研究,回归"全鲁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生命还原 文化血脉
下载PDF
谈谈艺术解读中的“辩证生命还原”——从顾城的诗《弧线》说起 被引量:1
4
作者 江业国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6-60,共5页
 要领略艺术内在的生命力和魅力,方法之一就是必须对艺术实行"辩证的生命还原",即以人性的追问和反思为核心,以艺术中对生命活动的描写和表现作为艺术解读的对象,既重视其个别具体性,更注重其运动变化的辩证性,从艺术与人生...  要领略艺术内在的生命力和魅力,方法之一就是必须对艺术实行"辩证的生命还原",即以人性的追问和反思为核心,以艺术中对生命活动的描写和表现作为艺术解读的对象,既重视其个别具体性,更注重其运动变化的辩证性,从艺术与人生的关系上感悟艺术对人生境界和精神境界的终极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解读 辩证生命还原 生命活动 人生境界 精神境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