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命的困境与心灵的自由——庄子的人生哲学 被引量:8
1
作者 刁生虎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2002年第2期98-103,共6页
庄子人生哲学的根本宗旨是实现对构成生命困境的必然性因素 (“命”)的超越 ,达到个体生命心灵的绝对自由 (“逍遥”)。庄子将人生所面临的生死、时势、情欲等困境概括为一种必然性范畴———“命”。而作为“逍遥哲学”的开创者 ,庄子... 庄子人生哲学的根本宗旨是实现对构成生命困境的必然性因素 (“命”)的超越 ,达到个体生命心灵的绝对自由 (“逍遥”)。庄子将人生所面临的生死、时势、情欲等困境概括为一种必然性范畴———“命”。而作为“逍遥哲学”的开创者 ,庄子找到了三种超越生命困境、实现心灵自由的途径 :安命、齐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人生哲学 生命困境 心灵自由 安命 齐物 体道
下载PDF
鲁迅:《野草》以及语言和生命困境的言说(上)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枣 亚思明(译)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3,共9页
1924年至1927年,鲁迅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语言危机,他自己也很清楚.一个以写作为生的人,连续写了那么多年,却发现自己无话可写,无话可说,这是怎样的难堪的痛苦因此他在1926年8月南下厦门时,曾暗自决定“沉默”两年.
关键词 语言危机 生命困境 《野草》 鲁迅 言说 1927年 “沉默”
下载PDF
高校学生生命困境及其干预对策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赵宝 徐宁 张钰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2-125,共4页
青年学生在大学阶段逐渐形成了对世界、社会、人生的基本认知,人生观和价值观渐趋成型,而此时的大学生群体又面临多种生命困境。这种生命困境既体现在大学生对生命观的认知误区上,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自杀、他杀等... 青年学生在大学阶段逐渐形成了对世界、社会、人生的基本认知,人生观和价值观渐趋成型,而此时的大学生群体又面临多种生命困境。这种生命困境既体现在大学生对生命观的认知误区上,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自杀、他杀等极端行为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自我伤害行为屡见不鲜,意外伤害事故频发,心理健康问题普遍。通过对山东省2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梳理大学生生命困境的表现及影响因素,提出高校应在明确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生命教育定位的基础上,建立完善高校生命困境预警及干预机制,开展生命困境主题教育活动,实现对大学生生命困境的预警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生命困境 干预
原文传递
论庄子哲学中的精神存在状态之自然
4
作者 邓宇 《上海建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8-81,共4页
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美学史上,庄子是独特且不可或缺的存在,尽管世人经常“老庄”并称,但事实上庄子更加强调个体精神的解放;庄子哲学与儒家哲学也有着根本的区别,因为庄子哲学将个体生命置于无限的空间之中,与万物一体,从生命个体... 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美学史上,庄子是独特且不可或缺的存在,尽管世人经常“老庄”并称,但事实上庄子更加强调个体精神的解放;庄子哲学与儒家哲学也有着根本的区别,因为庄子哲学将个体生命置于无限的空间之中,与万物一体,从生命个体的现实问题出发,分析生命困境的根源,并给出摆脱困境的自然逍遥之道。庄子关于自然之论,是与他的人生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哲学 生命个体 生命困境 万物一体 个体生命 精神的解放 美学史 人生论
下载PDF
小·人·物:近年来现实主义电影中小人物症候透视 被引量:7
5
作者 林萌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2-123,共12页
近年来,中国电影出现了一批反映小人物生存境遇的现实主义作品,《老炮儿》《暴裂无声》《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等是其中的佼佼者。通过对其呈现出来的文化/社会症候群的勾勒,我们能够看到电影传达出了对小人物之"小""... 近年来,中国电影出现了一批反映小人物生存境遇的现实主义作品,《老炮儿》《暴裂无声》《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等是其中的佼佼者。通过对其呈现出来的文化/社会症候群的勾勒,我们能够看到电影传达出了对小人物之"小""人""物"的生存坐标的锚定,即"小"暴露出他们被繁华世界拒斥的社会症候,"人"突出了他们疾病隐喻中的生命困境,"物"汇聚他们投射暴力之物的突围诉求。它们共同编织起小人物艰辛而鲜活的生存轨迹,并在宽泛的场域上组成起互文网络,展现当下现实主义电影对他们生存境遇的整体性想象与形绘。爱是小人物如何维持存在感、现实感和意义感之追问的答案。这种追问既是无可奈何的退守,也是一种顽强与希望并蕴的未来指向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电影 小人物 症候 生存境遇 中国电影 生命困境 疾病隐喻 意义感
原文传递
当前我国大学生面临的生命困境及教育对策 被引量:5
6
作者 薄存旭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6-109,共4页
浸润于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两种文化冲突之中的中国大学生,对生命观念存在着多种误解,致使他们面临着诸多生命困境,如生命归宿感矛盾无序,生命权利与良善择取混乱,生命成长面临着被肢解和规训的困境等。为此,我们需要明确家庭、社会、学... 浸润于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两种文化冲突之中的中国大学生,对生命观念存在着多种误解,致使他们面临着诸多生命困境,如生命归宿感矛盾无序,生命权利与良善择取混乱,生命成长面临着被肢解和规训的困境等。为此,我们需要明确家庭、社会、学校的生命教育职责,构建生命教育的主题系统,厘清生命教育主题的展开顺序,营造管理与教化融合的生命调控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生命困境 生命归宿 生命权利 教育对策
下载PDF
疾病书写与生命困境——论毕飞宇长篇小说《欢迎来到人间》
7
作者 唐庆玲 《世界文学研究》 2024年第4期252-256,共5页
20世纪90年代,毕飞宇在当代文坛崭露头角,其小说作品始终聚焦于人生旅途中层出不穷的磨难,并致力于深刻揭示人类所遭遇的生命困境。《欢迎来到人间》承续毕飞宇对人的关注,其笔下的疾病书写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验。文章围绕主人公傅睿遭... 20世纪90年代,毕飞宇在当代文坛崭露头角,其小说作品始终聚焦于人生旅途中层出不穷的磨难,并致力于深刻揭示人类所遭遇的生命困境。《欢迎来到人间》承续毕飞宇对人的关注,其笔下的疾病书写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验。文章围绕主人公傅睿遭遇的精神危机,揭示其心灵疾病和生命困境,思考个体与现实世界的矛盾。In the 1990s, Bi Feiyu rose to prominence in the contemporary literary world, and his novels always focus on the endless tribulations in the journey of life, and are committed to deeply revealing the plight of human life. Welcome to the World continues Bi Feiyu’s attention to human beings, and his disease writing is a flesh-and-blood life experienc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piritual crisis of Fu Rui, reveals his mental illness and life dilemma, and consider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individual and the real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飞宇 《欢迎来到人间》 疾病书写 生命困境
下载PDF
生命里的“绳子”——高中生心理韧性心理活动课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叶靖怡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第15期37-39,共3页
【活动理念】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高一学生处于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中。他们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同时感情变得内隐,当遭遇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时,常常会自我怀疑,对未来感到迷茫,甚至失去信心... 【活动理念】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高一学生处于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中。他们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同时感情变得内隐,当遭遇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时,常常会自我怀疑,对未来感到迷茫,甚至失去信心与希望。开学的心理普查结果显示,超半数高一学生存在适应不良情况,在学习、交友、适应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其中突出的问题有学习压力过大、容易焦虑,以及人际关系紧张和敏感,情绪不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困境 积极资源 心理漫画
下载PDF
《木木》——生命意义的追寻
9
作者 秦苗苗 《文存阅刊》 2023年第13期22-24,共3页
《木木》是屠格涅夫早期创作的特写集《猎人笔记》中的一篇反对农奴制的短篇小说。作品讲述了聋哑人盖拉新追寻爱情和亲情而不得的悲惨遭遇。本文从盖拉新的“聋哑”处境和他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两个方面切入, 通过对盖拉新这一人物形象的... 《木木》是屠格涅夫早期创作的特写集《猎人笔记》中的一篇反对农奴制的短篇小说。作品讲述了聋哑人盖拉新追寻爱情和亲情而不得的悲惨遭遇。本文从盖拉新的“聋哑”处境和他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两个方面切入, 通过对盖拉新这一人物形象的思想和情感的分析,试图揭示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思想内涵和人生哲理,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真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木》 盖拉新的形象 生命困境 生命意义
下载PDF
生命困境:众妙之门的幽闭与开禁——《紫禁女》的一个阅读视角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金城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5年第2期40-42,共3页
本文以北美华文作家卢新华的长篇新作《紫禁女》为研究对象,认为小说借一个“石女”由“幽闭”到“开禁”的屈辱遭遇与情爱错位,演绎了20世纪60年代以降中国社会的政治、历史、文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嬗变,并在中西文化的比照里,揭示了... 本文以北美华文作家卢新华的长篇新作《紫禁女》为研究对象,认为小说借一个“石女”由“幽闭”到“开禁”的屈辱遭遇与情爱错位,演绎了20世纪60年代以降中国社会的政治、历史、文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嬗变,并在中西文化的比照里,揭示了生命与文化的永恒冲突,塑造了石玉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学典型,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突破性意义。从本质上说,《紫禁女》是一个关于女性苦难命运的文化隐喻、生命困境的艺术寓言与生存悲剧的哲学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新华 《紫禁女》 生命困境 幽闭 开禁
下载PDF
鲁迅:《野草》以及语言和生命困境的言说(下)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枣 亚思明(译)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39,共9页
第五节“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在《野草》24篇散文诗之中,据称有三篇——《我的失恋》《狗的驳诘》和《立论》是属于少数通俗易懂的,有着滑稽和讽刺的内容。这一类文体旨在直接、高效地进行沟通,而尽量避开其余文本所大量采用... 第五节“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在《野草》24篇散文诗之中,据称有三篇——《我的失恋》《狗的驳诘》和《立论》是属于少数通俗易懂的,有着滑稽和讽刺的内容。这一类文体旨在直接、高效地进行沟通,而尽量避开其余文本所大量采用的隐喻、象征的创作手法。单从表面上来看,似乎确实如此,这几篇短文共有的轻松畅快的可读性也通常造成误导,以为与《野草》其他篇章相比,它们在风格上另成一派,也特别具有时代批判性a。不过,《野草》作为极有诗学企图的一部著作,鲁迅对其一体化的结构布局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他本人也很钟爱这部诗集,曾对萧红、萧军提及“《野草》的技术不算坏”b。如此看来,可以说,迄今为止对这部独一无二的作品的研究太过偏重于社会意义,却对贯穿其中的元诗构思的苦心孤诣完全视而不见,而元诗既从主题上构成了创作的对象,又从形式上营造了结构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生命困境 鲁迅 言说 语言 《我的失恋》 创作手法 结构布局
下载PDF
“戏剧三角”与“他人即地狱”生命困境的戏谑化演绎
12
作者 刘丁丁 《艺术家》 2023年第12期122-125,共4页
法国当代喜剧《艺术》是著名女剧作家雅丝米娜·雷札的成名之作。自2001年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将《艺术》搬上国内舞台以来,该剧便备受关注,好评如潮。它多次在国内各大城市上演,其中,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更是对它进行多次复排。三个男... 法国当代喜剧《艺术》是著名女剧作家雅丝米娜·雷札的成名之作。自2001年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将《艺术》搬上国内舞台以来,该剧便备受关注,好评如潮。它多次在国内各大城市上演,其中,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更是对它进行多次复排。三个男人,三位老友围绕着一幅现代派的空白油画,所展开的对艺术的讨论、辩论和争论只是该剧的表征。那么《艺术》中作为外在符号的艺术和友谊,背后那复杂而深刻的意指究竟为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评如潮 他人即地狱 戏谑化 生命困境 女剧作家 《艺术》 大城市 现代派
下载PDF
“情”与现代道德哲学困境的超越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卫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88-92,共5页
"情"的迷失是现代道德哲学困境的焦点之一。由于理性的极度扩张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价值原则即功利原则和个体原则的极端化导致"情"的伦理地位和伦理功能的削弱,进而使现代人陷入一系列道德哲学困境中:情欲的过度膨胀... "情"的迷失是现代道德哲学困境的焦点之一。由于理性的极度扩张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价值原则即功利原则和个体原则的极端化导致"情"的伦理地位和伦理功能的削弱,进而使现代人陷入一系列道德哲学困境中:情欲的过度膨胀引发了生命困境;道德情感的世俗化引发了道德困境;伦理情感的"退隐"引发了伦理困境。因此,要超越这种困境,我们必须重新恢复"情"的伦理地位和伦理功能,以期恢复人的情感能力,使现代人的"世俗世界"和"意义世界"得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困境 道德困境 伦理困境 超越
下载PDF
隐喻下的生存困境与生命张力--《峨日朵雪峰之侧》鉴赏
14
作者 马月亮 张丽丽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2年第13期55-56,共2页
陈思和曾这样评价昌耀的诗:“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这种生命困境中的“亢奋”往往表现为昌耀诗中所使用的颇具匠心... 陈思和曾这样评价昌耀的诗:“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这种生命困境中的“亢奋”往往表现为昌耀诗中所使用的颇具匠心的隐喻。隐喻的本质是映射,往往借助一个概念或者范畴来表达另一种具有相似性的概念或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陈思和 生命困境 生存困境 生命张力 隐喻 亢奋
下载PDF
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晓莉 赵珍 胡其图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S2期872-875,共4页
"生命教育"一词最早兴起于美国。在概念称谓上国内外都经历了从"死亡教育"到"生死教育"再到"生命教育"的演变过程。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已得到迅速发展,至20世纪末已基本普及。本文主要采用... "生命教育"一词最早兴起于美国。在概念称谓上国内外都经历了从"死亡教育"到"生死教育"再到"生命教育"的演变过程。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已得到迅速发展,至20世纪末已基本普及。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我国生命教育发展现状及我国大学生生命现状与生命困境进行初步探索。大学生中时有发生放弃生命、戕害生命、放逐生命的行为,让我们扼腕叹息,也让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推广生命教育理念,实行生命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大学生生命现状 生命困境
下载PDF
论汉代辞赋中的“士不遇”主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炳尉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4-157,共4页
"士不遇"一语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最早见于董仲舒的《士不遇赋》。汉代士人对不遇的歌咏,其表现手法甚至语言,主要源自屈赋。按照与屈赋的相关程度,可以分为三大类。尽管不及屈赋庄严绚烂,汉代士人的歌咏尤其是《答客难》一类... "士不遇"一语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最早见于董仲舒的《士不遇赋》。汉代士人对不遇的歌咏,其表现手法甚至语言,主要源自屈赋。按照与屈赋的相关程度,可以分为三大类。尽管不及屈赋庄严绚烂,汉代士人的歌咏尤其是《答客难》一类的作品,仍然是士人追求自我完成这条人文之路上的一道奇丽的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不遇 生命困境 片段化 客难主答
下载PDF
论中国社会变迁中的生命困境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波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7-182,共6页
以现代性为指向的社会变迁内在要求重新理解和规定"人",在这一问题上的徘徊不前导致"生命困境"。困境产生的问题情境是现代性建构的挑战,应对挑战中出现的系统性不适导致生命困境,路径依赖形成的正反馈则强化了这... 以现代性为指向的社会变迁内在要求重新理解和规定"人",在这一问题上的徘徊不前导致"生命困境"。困境产生的问题情境是现代性建构的挑战,应对挑战中出现的系统性不适导致生命困境,路径依赖形成的正反馈则强化了这一困境。困境形成于社会变迁与人的互动机制中,文化、制度与经济技术的变革在提升了人的主体性的同时还存在阻碍人自由发展的结构性因素。走出困境是现代性建构的内在要求,只有直面历史与现实、推进文化理念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才能走出历史的轮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迁 生命困境 路径依赖 现代性
下载PDF
生命困境与精神暗疾的隐喻——论“70后”的疾病叙事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霞 《艺术广角》 2017年第1期40-46,共7页
在文学创作中,“疾病”是一个重要的题材。作为偏离正常轨道却又无时不潜伏在身体内的存在,疾病总是能够强烈地激发起人们的担忧、恐惧和绝望等情绪,因此多被作家当作探察人性的工具和手段、或是重要的叙事“引爆点”,以拓展文本的... 在文学创作中,“疾病”是一个重要的题材。作为偏离正常轨道却又无时不潜伏在身体内的存在,疾病总是能够强烈地激发起人们的担忧、恐惧和绝望等情绪,因此多被作家当作探察人性的工具和手段、或是重要的叙事“引爆点”,以拓展文本的内在深度和叙事空间。《乡村医生》《魔山》《茶花女》《鼠疫》《霍乱时期的爱情》等都为疾病与人生、人性之间的关系做出了经典而深刻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叙事空间 “70后” 生命困境 《霍乱时期的爱情》 隐喻 精神 《乡村医生》
下载PDF
革命女性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丁玲的《重逢》再解读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丹銮 《现代中文学刊》 2014年第6期78-84,共7页
《重逢》,是丁玲领导西战团时期为了进行抗日文艺宣传而急急挥就的独幕话剧。它通常被放置在丁玲不特擅长的戏剧创作序列而长期不甚被研究者们注意。然而,《重逢》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抗日宣传作品,而是富于浓郁文学意味的&q... 《重逢》,是丁玲领导西战团时期为了进行抗日文艺宣传而急急挥就的独幕话剧。它通常被放置在丁玲不特擅长的戏剧创作序列而长期不甚被研究者们注意。然而,《重逢》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抗日宣传作品,而是富于浓郁文学意味的"女性革命"文学创作。本文结合丁玲的回忆录《魍魉世界》,尝试分析革命女性隐秘的"囚困经验"如何被充分调动、融于女性文学生命的抒写中,这使《重逢》成为了真实呈现革命女性生命困境的革命文学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重逢》 女性革命 生命困境 《魍魉世界》 “囚困经验”
下载PDF
哀、怒与虚无——鲁迅的启蒙困境与生命困境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明港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6-119,共4页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复杂的国民情感更多地源自于他的启蒙逻辑。鲁迅所指示的"首在立人"的启蒙方案,是一条由改变精神而改变人格,进而改变国家的建国方案,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愚弱不争的国...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复杂的国民情感更多地源自于他的启蒙逻辑。鲁迅所指示的"首在立人"的启蒙方案,是一条由改变精神而改变人格,进而改变国家的建国方案,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愚弱不争的国民正是这一启蒙视野下的产物。但鲁迅并非一个坚定的启蒙主义者,由于对启蒙的疑虑,把自己生命投入到这一场启蒙运动的鲁迅不但要面对启蒙的困境,也使自己的生命意义陷入了危机之中,强烈的虚无感成为鲁迅重要的生命体验。哀、怒交结的情感和存在于鲁迅内心的黑暗的虚无,都与他的启蒙理想密切相关。启蒙与质疑、坚信与动摇、希望与绝望成为鲁迅内心世界和文学世界的重要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无 启蒙困境 生命困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