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自由艺术工作室到呼捷玛斯:苏俄现代设计教育的探索
1
作者 彭伟 《世界美术》 2024年第3期113-119,共7页
本文通过梳理考察20世纪初苏俄现代设计教育的起始与发展过程,试图探索自由艺术工作室与呼捷玛斯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两所教育机构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自由艺术工作室和呼捷玛斯作为当时极具影响力的新型艺术教育机构,在塔特林、罗德... 本文通过梳理考察20世纪初苏俄现代设计教育的起始与发展过程,试图探索自由艺术工作室与呼捷玛斯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两所教育机构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自由艺术工作室和呼捷玛斯作为当时极具影响力的新型艺术教育机构,在塔特林、罗德琴科、利西茨基等先锋派艺术家的领导下,积极响应新社会的需求,试图通过新的艺术教育模式将前卫艺术原则与技术技能和大规模工业生产相结合,促进艺术成为社会转型的工具。在当时苏联尚未有“设计师”一词时,呼捷玛斯提出要培养同时具备艺术和工程知识的工程艺术家,为现代设计奠定了最早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捷玛斯 构成主义 生产艺术 先锋派 苏俄设计
原文传递
悖论与症候:从呼捷玛斯看俄罗斯先锋派乌托邦的幻灭
2
作者 浦安原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5-90,共6页
呼捷玛斯作为俄罗斯先锋运动最重要的中心之一,代表了俄罗斯先锋派的多重面向,其总体矛盾和双重政治折射了先锋派自身的局限与困境。在“总体艺术”的理论框架下,呼捷玛斯通过“生产”消解艺术与制度的隔阂,使先锋派、布尔什维克关于未... 呼捷玛斯作为俄罗斯先锋运动最重要的中心之一,代表了俄罗斯先锋派的多重面向,其总体矛盾和双重政治折射了先锋派自身的局限与困境。在“总体艺术”的理论框架下,呼捷玛斯通过“生产”消解艺术与制度的隔阂,使先锋派、布尔什维克关于未来社会的总体愿景在现实层面成为可能。然而,呼捷玛斯对待生产艺术的暧昧态度预示了俄罗斯先锋派历史的终结是其自身内在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主要表现在对成为政治理念的热望以及对现实的不适应性,从而游走于对社会的疏离与参与之间,并由此演变为先锋派自身的悖论与症候,最终被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所沿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捷玛斯 先锋派 生产艺术 总体艺术 乌托邦
原文传递
生产者的诗学——鲁迅杂文一解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国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9,共14页
鲁迅为杂文的文学性辩护时,表现出一种以生产者自喻的姿态。其杂文作为中国现代社会败落的诗史,有着突破现代知识伦理的生产性和乌托邦面向,而且与消费社会深刻纠缠,并非真正的生产者的艺术。生产者的诗学是诠解鲁迅杂文的有限的、尝试... 鲁迅为杂文的文学性辩护时,表现出一种以生产者自喻的姿态。其杂文作为中国现代社会败落的诗史,有着突破现代知识伦理的生产性和乌托邦面向,而且与消费社会深刻纠缠,并非真正的生产者的艺术。生产者的诗学是诠解鲁迅杂文的有限的、尝试性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杂文 生产者的艺术 文学性
原文传递
马克思“艺术生产”概念的三重语境与意涵 被引量:5
4
作者 周世兴 朱欢欢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1-48,共8页
马克思的“艺术生产”概念不仅是一个美学、艺术学范畴,而且是一个集规范性、批判性和建构性于一体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范畴,其丰富思想内涵是在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广阔论域中展开的:其一,唯物史观语境中的“... 马克思的“艺术生产”概念不仅是一个美学、艺术学范畴,而且是一个集规范性、批判性和建构性于一体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范畴,其丰富思想内涵是在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广阔论域中展开的:其一,唯物史观语境中的“艺术生产”是指独具“自由”性质和遵循“美的规律”的艺术、科学等“自由的精神生产”;其二,“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的“艺术生产”是指为“生产”(交换价值)而非为“艺术”(自由)的“作为艺术生产”的艺术生产;其三,科学社会主义论域中的“艺术生产”是指作为人的理想存在方式的“真正的自由王国”,表征人在艺术、科学等非物质生产领域中的以发挥人类能力为目的本身的自主活动和自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艺术生产 自由的精神生产 “作为艺术生产”的艺术生产 自由王国
原文传递
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艺术生产理论的探索及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保虎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42,共11页
艺术既是人类认识、掌握世界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又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马克思关于“艺术的生产”的理论,既强调将其与物质条件联系在一起,即以“物质的生产”内涵解释“艺术的生产”,又强调将其与精神条件关联在一起,即以“精神的生... 艺术既是人类认识、掌握世界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又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马克思关于“艺术的生产”的理论,既强调将其与物质条件联系在一起,即以“物质的生产”内涵解释“艺术的生产”,又强调将其与精神条件关联在一起,即以“精神的生产”实质进一步阐释“艺术的生产”,从而彰显了文艺之关联性及独立性。这一理论有力地支撑、引领了我国艺术生产实践。中国共产党在长达百年艰辛探索中,将这一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近年来,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马克思主义“艺术的生产”指导思想常被抛掷脑后,致使“生产的艺术”质量不高、灵气不足,呈异化倾向。这种现象值得深入研讨。鉴于此,进入新时代,全面而深刻地解读马克思主义“艺术的生产”思想体系,方能正本清源,才能甄别“生产的艺术”的优劣,才能为当下及今后我国艺术生产实践走出误区、走向光明、指明理论方向并提供百年实践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生产 马克思主义 生产艺术 建党百年
原文传递
达尔文历史观的近唯物主义解释——进化论与唯物史观关系再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谢江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7-124,共8页
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但对动植物的演化提供了说明,而且还对人类历史的进化提供了解释。与动植物依靠生物遗传特性对自然的适应相比,人类社会对自然的适应有赖于"非生物遗传特性",生活与生产的艺术、政治组织、道德文化均在人类... 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但对动植物的演化提供了说明,而且还对人类历史的进化提供了解释。与动植物依靠生物遗传特性对自然的适应相比,人类社会对自然的适应有赖于"非生物遗传特性",生活与生产的艺术、政治组织、道德文化均在人类的生存竞争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三者之中,被马克思视为"社会的生产器官"的生活与生产的艺术对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化起着决定性作用,政治组织、道德文化要受生活与生产的艺术的制约。达尔文的社会历史观是"近历史唯物主义的",与将人类社会生物学化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有明显区别,达尔文本人不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与唯物史观相比,达尔文的历史观也存在明显缺陷,如达尔文对阶级斗争缺乏解释和说明,之所以说达尔文的历史观是"近历史唯物主义"的,是因为它还没有达到唯物史观的水平,它只是唯物史观"初步的、暂时的、不完善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论 唯物史观 生活与生产艺术 非生物遗传特性
下载PDF
鲁迅与现代中国的木刻运动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欢迎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92-101,共10页
鲁迅的思想精神不仅见诸于文字,同时也见诸于图画。1930年代,鲁迅对现代中国的木刻运动曾倾注了其所能及的心力和财力。为了促进中国新兴木刻的健康发展,鲁迅不但编选画册、组织"木刻讲习会"、举办外国版画展,而且他本人也在... 鲁迅的思想精神不仅见诸于文字,同时也见诸于图画。1930年代,鲁迅对现代中国的木刻运动曾倾注了其所能及的心力和财力。为了促进中国新兴木刻的健康发展,鲁迅不但编选画册、组织"木刻讲习会"、举办外国版画展,而且他本人也在艺术理念对木刻家给予指引:其一,发挥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性,展现木刻的"有力之美";其二,取今复古,广泛汲取有益的艺术因子;其三,发扬"民魂",创建属于民众的"生产者的艺术";其四,裨助美育,促使中国民众的心灵世界进向更为自由的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木刻运动 生产者的艺术 美育
下载PDF
文艺继承与创新的辩证法则——析鲁迅《论“旧形式的采用”》
8
作者 敖忠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94-96,101,共4页
《论"旧形式的采用"》是鲁迅30年代参加"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的重要文章之一。文章对新文艺如何利用旧有民族与民间形式、如何看待群众通俗艺术、以及新形式探求如何满足大众审美需要等问题发表了精辟见解,对文艺... 《论"旧形式的采用"》是鲁迅30年代参加"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的重要文章之一。文章对新文艺如何利用旧有民族与民间形式、如何看待群众通俗艺术、以及新形式探求如何满足大众审美需要等问题发表了精辟见解,对文艺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作出了科学阐释。文中涉及的问题及其所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 旧形式采用 生产艺术 熔化与提炼
下载PDF
北京小堡驿站
9
作者 徐甜甜 《时代建筑》 2008年第3期92-99,共8页
建筑以七巧板的概念满足功能要求,减小体量尺度,顺沿场地展开。一层为公共展览空间,以艺术景观替代街道景观;二层的艺术家生活工作区域则以村落开阔的屋脊群落即屋面景观作为最应景的风景。连续高低起伏的展览空间与二层的工作室单体通... 建筑以七巧板的概念满足功能要求,减小体量尺度,顺沿场地展开。一层为公共展览空间,以艺术景观替代街道景观;二层的艺术家生活工作区域则以村落开阔的屋脊群落即屋面景观作为最应景的风景。连续高低起伏的展览空间与二层的工作室单体通过七巧板的组合产生叠加,工作室和展览厅产生视觉渗透,艺术生产与艺术展示同时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 功能 尺度 七巧板概念 景观 街道景观vs.屋面景观 艺术工作室/展览空间 艺术生产vs.艺术展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