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耕地生产潜力评价确定作物目标产量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月平 张炳宁 +3 位作者 王长松 李文西 龚鑫鑫 姜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28-333,共6页
为了进一步完善作物目标产量预测技术,以江苏省仪征市种植水稻为例,采用耕地生产潜力指数法以地块为单位确定水稻目标产量,通过田间试验、示范及农户跟踪调查结果检验表明,耕地的水稻生产潜力指数及应用该指数估算的目标产量均与水稻实... 为了进一步完善作物目标产量预测技术,以江苏省仪征市种植水稻为例,采用耕地生产潜力指数法以地块为单位确定水稻目标产量,通过田间试验、示范及农户跟踪调查结果检验表明,耕地的水稻生产潜力指数及应用该指数估算的目标产量均与水稻实际单产显著正相关,决定系数R2达(124个样本)0.6134、0.5241。生产潜力指数能够客观地反映耕地的生产潜力,可用于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作物目标产量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水稻 目标产量 生产潜力指数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湖南省油菜秸秆资源作为生物质产业原料的潜力量化评估
2
作者 何聪彧 陈清健 +3 位作者 伏肖 杨茜云 易自力 薛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34-243,共10页
油菜(Brassica napus L.)秸秆作为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在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具有高纤维素含量、利用成本低等优点,合理的利用可为相关产业原料的供应提供重要保障。湖南省作为中国油菜主产区,理论上具备产业化开发的潜... 油菜(Brassica napus L.)秸秆作为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在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具有高纤维素含量、利用成本低等优点,合理的利用可为相关产业原料的供应提供重要保障。湖南省作为中国油菜主产区,理论上具备产业化开发的潜力。全面了解生物质产量潜力和原料品质的区域差异是合理利用秸秆资源的前提与基础。因此,该研究对湖南省油菜秸秆资源产量潜力和原料品质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基于此对油菜秸秆作为未来生物质产业原料的潜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湖南省油菜秸秆年产量为660.47万t,其中以湘北(35.71%)和湘中地区(32.43%)贡献最大,产量潜力分别达到了235.84万t和214.21万t。湖南省油菜秸秆生物质原料品质存在较高的异质性,所有表征指标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值均很高(>0.50)。生物质原料品质差异主要表现在重金属含量方面(CV>5.00)。此外,油菜秸秆生物质在灰分含量(CV=3.02)、木质素含量(CV=1.17)和纤维素聚合度(CV=1.15)方面也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基于测定的多项品质指标,该研究通过构建基于隶属函数的生物质生产潜力指数进行原料品质指标的归一化处理。从生物质生产潜力指数上看,湖南省油菜秸秆最适合生产半纤维素基产品,尤其是湘北地区的油菜秸秆(潜力指数为0.60)。总体上看,具备较高产量潜力和较优原料品质的湘北地区可作为全省油菜秸秆产业的先行原料供应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产业 品质 油菜秸秆 生物基产品 生产潜力指数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耕地生产潜力研究——以新郑市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余润鹏 袁俊芳 朱嘉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34期95-100,共6页
为了提高新郑市土地资源利用水平,采用机制法的逐步订正模型对新郑市的耕地生产潜力进行定量估算;用耕地生产力指数模型中的PI指数作土壤修正系数对气候生产潜力做修正;用生产潜力指数,对耕地生产力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郑市的平... 为了提高新郑市土地资源利用水平,采用机制法的逐步订正模型对新郑市的耕地生产潜力进行定量估算;用耕地生产力指数模型中的PI指数作土壤修正系数对气候生产潜力做修正;用生产潜力指数,对耕地生产力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郑市的平均土壤修正系数为0.54;平均生产潜力为19393.84 kg/hm2;平均生产潜力指数为47.39%,因此新郑市尚有较大的耕地生产潜力有待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法 土地生产潜力 土壤修正系数 生产潜力指数 新郑市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山区作物生产潜力指数修正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永侠 张函 +2 位作者 郭雅萍 张丽红 桑婧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67-274,共8页
运用地理探测器的方法,以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及其周边共70个县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探测地形、气象因素不同分层方式对生产潜力指数的解释力,并对指定作物生产潜力指数进行修正。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显著影响作物生产潜力指数的因素为... 运用地理探测器的方法,以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及其周边共70个县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探测地形、气象因素不同分层方式对生产潜力指数的解释力,并对指定作物生产潜力指数进行修正。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显著影响作物生产潜力指数的因素为海拔和年均降雨量;研究区内海拔对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指数解释力最高的分层方式为以1100m为基数、200m为间隔,年均降雨量对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指数解释力最高的分层方式为以0mm为基数、100mm为间隔;海拔对作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解释力最高的分层方式为以1100m为基数、200m为间隔,年均降雨量对作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解释力最高的分层方式为以25mm为基数、50mm为间隔。平安区验证分层结果表明,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指数与耕地质量等级年度更新调查评价工作中使用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与修正前相比有不同程度降低;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与耕地质量等级年度更新调查评价工作中使用的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与修正前相比有不同程度升高;按照本文方法对作物生产潜力指数进行修正后,水浇地的自然等别整体下降,旱地的自然等别整体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产潜力指数 地理探测器 分层修正
下载PDF
基于温室育秧的水稻光温生产潜力指数修正——以黑龙江省富锦市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胡琴 吴克宁 +4 位作者 刘浩然 宋文 李晨曦 宋恒飞 高星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8-145,共8页
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指数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的真实性。使用逐级订正模型先后从播种日期、插秧日期、育秧期间水稻所处气温、气候数据4个方面对富锦市水稻光温生产潜力指数进行修正,并对修正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后续的... 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指数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的真实性。使用逐级订正模型先后从播种日期、插秧日期、育秧期间水稻所处气温、气候数据4个方面对富锦市水稻光温生产潜力指数进行修正,并对修正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后续的农用地分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原插秧日期并不符合水稻生长的客观规律,接下来的农用地分等工作应该对水稻的播种日期、插秧日期进行修正更新;温室育秧技术通过提前水稻播种日期、插秧日期并增加育秧期间水稻所需积温,从而提高水稻光温生产潜力指数;温室育秧技术和气候变化均使水稻光温生产潜力指数增加,但温室育秧技术对富锦市水稻光温生产潜力指数影响程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分等 光温生产潜力指数 温室育秧 指数修正 水稻 富锦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