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13篇文章
< 1 2 2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06
1
作者 顾乃华 毕斗斗 任旺兵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21,共8页
本文在中国特殊的情境中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的关系。文章围绕如下关键点进行了探讨:在我国特殊的体制背景下,对于提升制造业竞争力而言,生产性服务业究竟在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在不同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所起的作用是否有差... 本文在中国特殊的情境中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的关系。文章围绕如下关键点进行了探讨:在我国特殊的体制背景下,对于提升制造业竞争力而言,生产性服务业究竟在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在不同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所起的作用是否有差别;在当前阶段,不同生产性服务行业发挥的功能是否一样。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基于面板数据的实验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在我国经济转型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挥的作用最充分;金融保险业最能发挥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竞争力 面板数据
原文传递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22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409
2
作者 陈建军 陈国亮 黄洁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95,共13页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新古典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理论尝试性地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理论框架,探索研究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成因与发展趋势,并采用全国222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知...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新古典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理论尝试性地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理论框架,探索研究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成因与发展趋势,并采用全国222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知识密集度、信息技术水平、城市和政府规模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显著的影响,并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与制造业集聚相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论在受地理因素影响方面,还是受累积循环因果关系影响方面都较弱。另外,根据服务业集聚与城市规模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由于中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存在截然相反的集聚路径,这使得中国东部地区城市将长期存在集聚效应,而中西部地区在城市相对规模达到一定的熵值后集聚效应开始递减,为此,文章提出了中国城市差异化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集聚 城市规模
原文传递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 被引量:368
3
作者 吕政 刘勇 王钦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12,共8页
在现代分工条件下,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日趋紧密并互相促进。本文使用经济分析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后,以国际经验的归纳和比较为基础,全面解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最后... 在现代分工条件下,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日趋紧密并互相促进。本文使用经济分析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后,以国际经验的归纳和比较为基础,全面解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最后,从消除进入壁垒、强化分工优势、促进产业关联、推动服务业创新、优化产业布局和加强区域协调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途径及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互动 战略选择
原文传递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文献综述 被引量:291
4
作者 顾乃华 毕斗斗 任旺兵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5-41,共7页
本文介绍了目前理论界流行的四种论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观点,即“需求遵从论”、“供给主导论”、“互动论”和“融合论”。然后,从分工和竞争力两个视角综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机制。从产业层面看,生产性服务业的... 本文介绍了目前理论界流行的四种论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观点,即“需求遵从论”、“供给主导论”、“互动论”和“融合论”。然后,从分工和竞争力两个视角综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机制。从产业层面看,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促进经济分工,提高经济效率。从企业微观层面看,制造企业使用生产性服务有利于其提高竞争力。最后,文章对论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实证文献进行了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互动 综述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动态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被引量:307
5
作者 唐晓华 张欣珏 李阳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9-93,共15页
本文首先基于耦合协调视角,分别从行业和区域层面测度2001—2015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的总体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程度,然后基于优化视角通过对存增量系数的调节模拟产业耦合协调的演化发展趋势。实证结果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略... 本文首先基于耦合协调视角,分别从行业和区域层面测度2001—2015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的总体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程度,然后基于优化视角通过对存增量系数的调节模拟产业耦合协调的演化发展趋势。实证结果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略滞后于制造业,两产业间耦合协调度由初始的失调衰退阶段逐步发展至良好协调阶段;(2)从产业耦合协调度和综合发展指数这两个维度出发,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演化发展归纳为波动同步型、衍化趋同型、单产业主导型3种耦合发展模式,其中单产业主导型的耦合发展模式由于组合内产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制约了产业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而组合内产业发展速度相对平稳则有助于尽快跨过耦合裂痕;(3)现阶段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存量资源优势是促进两产业耦合协调提升的主要动力来源,积极推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做优存量、培育高质增量的相关产业政策,将有助于两产业耦合协调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 生产性服务 耦合协调 存增量特征
原文传递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如何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一个集聚经济与熊彼特内生增长理论的综合框架 被引量:298
6
作者 韩峰 阳立高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2-94,共23页
本文在集聚经济和熊彼特内生增长理论基础上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通过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对本地和周边地区制造... 本文在集聚经济和熊彼特内生增长理论基础上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通过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对本地和周边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均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而多样化集聚仅通过规模经济效应促进了本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盲目跟进中央的相似产业政策是导致生产性服务业低质量多样化集聚,进而未对周边地区产生空间外溢效应的重要原因;生产性服务业在东部地区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以及在中西部地区的专业化集聚,均显著促进了本地和周边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而在中西部地区的多样化集聚则产生了极为有限,甚至不利的影响。在制造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金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更适合选择专业化集聚模式,而交通运输、商务服务、批发零售等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则在多样化集聚环境中更易于发挥结构升级效应。不同的是,金融业专业化集聚、批发零售业多样化集聚仅有短期影响,而无长期效应;而交通运输、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则仅有本地效应,无空间外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化集聚 多样化集聚 制造结构升级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原文传递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理论与实证 被引量:293
7
作者 高觉民 李晓慧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1-160,共10页
本文对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在产业视角下进行了分解与重构,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理模型,然后运用2000—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包括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出方程在内的联立方程组,对其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对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在产业视角下进行了分解与重构,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理模型,然后运用2000—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包括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出方程在内的联立方程组,对其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的增长,同时,制造业的增长显著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且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部门与制造业均呈现互动发展关系。鉴于此,应运用互动机理确立产业结构转型战略,为其营造低交易成本的制度环境,调整和优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结构,培育产业集群和服务外包,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积极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制造 互动机理
原文传递
生产性服务业能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新动能吗 被引量:253
8
作者 李平 付一夫 张艳芳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21,共17页
近年来中国服务业规模不断增大,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已经超过50%,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接近1/3。随着中国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服务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仍会继续提高。因此,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作为国民经济主体的服务业发展... 近年来中国服务业规模不断增大,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已经超过50%,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接近1/3。随着中国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服务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仍会继续提高。因此,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作为国民经济主体的服务业发展能否支撑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备受关注。本文拟从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出发,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TFP指数)的测算与分解,探索生产性服务业的部门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转换对全要素生产率乃至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从而试图找到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作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证据。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较高的技术进步水平以及对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较强的集聚能力,可以提升宏观经济总体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增长,完全可以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增长核算 TFP指数分解 新动能 高质量增长
原文传递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定位研究——以浙江省69个城市和地区为例 被引量:225
9
作者 陈建军 陈菁菁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1-150,共10页
作为中间投入品的生产性服务业,其与制造业的关系在后工业社会中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尽管如此,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关系研究依旧单薄,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以产业协同定位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彼此间的垂直关联,构建了基于空... 作为中间投入品的生产性服务业,其与制造业的关系在后工业社会中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尽管如此,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关系研究依旧单薄,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以产业协同定位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彼此间的垂直关联,构建了基于空间维度的分析框架和理论模型。并以浙江省69个城市和地区的产业分布为例,通过建立两方程联立模型,验证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协同定位关系,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区位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以及后者对前者逆影响的大小在不同规模城市中存在差异,由此决定了产业发展顺序的差异,大城市要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应首先关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集聚,而中小城市则首先要推动制造业的集群,才能吸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交易成本也对协同定位效应产生重要作用,降低该成本,将促进城市和地区的产业协调发展和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制造 协同定位 城市规模 交易成本
原文传递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降低碳排放了吗?——对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227
10
作者 韩峰 谢锐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58,共19页
研究目标: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方法: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滞后解释变量模型对城市面板数据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并未产生预期中的碳减排效应,但显著提升了周... 研究目标: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方法: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滞后解释变量模型对城市面板数据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并未产生预期中的碳减排效应,但显著提升了周边城市碳排放水平;金融业专业化集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以及环境治理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本市或相邻城市均具有明显碳减排效应,而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却显著提升了相邻城市碳排放水平;大城市、中小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与城市规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错配,从而导致其碳减排效应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研究创新:区分了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碳排放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研究价值: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助于破解"稳增长、促减排"两难困境,有效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化集聚 多样化集聚 碳排放 空间溢出效应
原文传递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以交易成本和制造成本为中介变量 被引量:195
11
作者 冯泰文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6-65,共10页
本文在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效率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1999~2006年的面板数据,引入交易成本和生产制造成本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提升制造业效率的内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在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效率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1999~2006年的面板数据,引入交易成本和生产制造成本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提升制造业效率的内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效率的提高,其中以金融业的影响作用最为明显。交易成本是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效率提升的中介变量,但生产制造成本并没有通过中介效应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制造效率 服务型制造 交易成本 制造成本
原文传递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研究——对苏、浙、沪投入产出表的动态比较 被引量:181
12
作者 胡晓鹏 李庆科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46,共14页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试图从产业共生角度对这种关系进实证研究。为此,我们把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苏、浙、沪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通过指标设计引入产业共生思想;进...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试图从产业共生角度对这种关系进实证研究。为此,我们把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苏、浙、沪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通过指标设计引入产业共生思想;进而运用1997年和2002年三地投入产出表,通过动态比较,揭示三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并对其共生状况进行评价;最后,归纳三地共生关系差异的原因,并提出若干结论性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制造 共生关系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空间效应分析 被引量:179
13
作者 张虎 韩爱华 杨青龙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0,共18页
研究目标:分析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空间效应。研究方法:从产业空间分布的产业地理集中与产业集聚角度测度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指数,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空间相关和溢出效应。... 研究目标:分析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空间效应。研究方法:从产业空间分布的产业地理集中与产业集聚角度测度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指数,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空间相关和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空间相关程度整体不高,协同集聚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反馈机制;知识溢出、技术创新与层级分工程度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有正向的影响。研究创新:构建产业协同集聚指数,利用两区制空间自回归模型分析协同集聚的非对称效应。研究价值:提高协同集聚跨区域合作能力和渗透力以缓解区域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 生产性服务 协同集聚 空间自回归
原文传递
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获利能力的影响和渠道——基于城市面板数据和SFA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61
14
作者 顾乃华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58,共11页
本文引入地理距离、政策环境、工业企业整合价值链的能力变量,从理论层面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发挥外溢效应的渠道,并利用城市面板数据和随机前沿函数模型,对理论推演的假说进行了检验。本文主要结论:①工业企业借助服务外包整合自... 本文引入地理距离、政策环境、工业企业整合价值链的能力变量,从理论层面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发挥外溢效应的渠道,并利用城市面板数据和随机前沿函数模型,对理论推演的假说进行了检验。本文主要结论:①工业企业借助服务外包整合自身价值链能够提高获利效率,在我国城市中,就整体而言,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获利技术效率提升发挥着正向作用;②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之间的地理距离与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获利能力的外溢效应负相关,提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有助于增强其对工业的外溢效用;③政策环境的完善程度正向影响着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获利能力的外溢效应,推进工业和服务业的改革开放,有助于二者形成更良性的互动发展关系;④在外部制度环境欠完善、制造和服务环节利润率差别显著的情况下,工业企业的价值链整合能力与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获利能力的外溢效应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外溢效应 随机前沿函数模型
原文传递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外溢效应及其衰减边界——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63
15
作者 余泳泽 刘大勇 宣烨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36,共14页
本文利用全国230个城市数据,以经济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矩阵,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聚集对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的空间外溢效应及衰减边界。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聚集对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的空间外溢效应... 本文利用全国230个城市数据,以经济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矩阵,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聚集对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的空间外溢效应及衰减边界。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聚集对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的空间外溢效应表现较为明显,并且这种空间外溢效应会存在具有空间衰减特征的地理边界,在200公里以内为空间外溢的密集区域,500公里为空间外溢的"半衰"距离,省界对空间外溢效应的发挥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地理距离 生产性服务 空间外溢 空间衰减边界
原文传递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机制与经验——来自230个城市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162
16
作者 盛丰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39,110,共9页
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机制出发,利用2003~2011年全国230个城市数据,以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矩阵并进行了标准化,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聚集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及其空间外溢效应。实证结果表明... 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机制出发,利用2003~2011年全国230个城市数据,以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矩阵并进行了标准化,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聚集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及其空间外溢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对本地区制造业升级的影响,而且通过空间外溢效应对周边区域制造业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交通发达程度与信息化水平通过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间接地促进了制造业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空间集聚 制造升级 空间外溢
原文传递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升城市经济增长质量了吗? 被引量:160
17
作者 曾艺 韩峰 刘俊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3-100,共18页
研究目标: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运用空间杜宾(SDM)模型对2003~2015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显著提升了本地区经济增长质量,但对邻近地... 研究目标: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运用空间杜宾(SDM)模型对2003~2015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显著提升了本地区经济增长质量,但对邻近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却产生了抑制作用,且该影响效果因生产性服务行业和城市规模等级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研究创新:从动能转换、结构升级、增长效率、节能减排、成果分享等方面系统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制及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质量测度指标,并从行业及城市规模异质性视角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直接效应和空间外溢效应。研究价值:为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动城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集聚效应 经济增长 空间杜宾
原文传递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行业和地区层面的分析 被引量:156
18
作者 盛龙 陆根尧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5-129,共15页
本文在描述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特征性事实基础上,结合新经济地理学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特性,论述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并从行业和地区两个层面分别提出理论假说,采用2003—2010年中国地级城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 本文在描述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特征性事实基础上,结合新经济地理学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特性,论述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并从行业和地区两个层面分别提出理论假说,采用2003—2010年中国地级城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高的集聚程度与较强的集聚趋势,并在空间上呈现出从我国东北、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的态势;从行业层面上看,制造业需求、信息化程度、知识密集度和国有化程度均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产生显著的影响;从地区层面上看,制造业集聚、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本和地方保护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同样存在显著的影响,并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最后,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集聚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与协同集聚 被引量:141
19
作者 江曼琦 席强敏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3-160,共8页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空间集聚组合关系由产业特征、产业间联系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其中,投入产出关系是决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空间协同集聚的动因之一,但非重要的动因。信息、商务、科技类生产性服务业与技术密集型制造...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空间集聚组合关系由产业特征、产业间联系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其中,投入产出关系是决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空间协同集聚的动因之一,但非重要的动因。信息、商务、科技类生产性服务业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为了降低制造业服务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搜寻、协议、订约、监督、违约成本,其空间协同集聚度呈现高度相关的关系。一些投入产出强度低附加值产业因产业关联不能产生强的聚集经济利益而呈现空间分散的状况。城市空间布局中应注意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信息、商务、科技类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融合;利用城市道路交通、铁路和水运等基础设施的发展和空间布局,引导城市制造业的合理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关系 生产性服务 制造 协同集聚
原文传递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来自230个城市微观企业的证据 被引量:138
20
作者 宣烨 余泳泽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9-104,共16页
研究目标:考察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微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OP方法测度了制造业企业生产率,采用面板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相对于专业化集聚,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制造业... 研究目标:考察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微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OP方法测度了制造业企业生产率,采用面板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相对于专业化集聚,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更明显;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国有制造业企业效率提升的作用大于非国有企业;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中小城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效果不明显。研究创新:将空间集聚外溢效应的衰减指数纳入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指标设定之中,考察了不同城市规模和产业层级下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微观企业生产效率的差异性影响。研究价值: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空间专化集聚 空间多样化集聚 全要素生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