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甜叶菊浸膏对抑郁小鼠脾脏组织中DBP和SP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会茹 孙娟 +1 位作者 邵利伟 詹合琴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探讨甜叶菊浸膏的抗抑郁活性及其对脾脏和大脑皮层组织中白蛋白启动子D位点结合蛋白(DBP)与P物质(SP)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甜叶菊浸膏低剂量组(SEL,1.5 g·kg^(-1))... 目的探讨甜叶菊浸膏的抗抑郁活性及其对脾脏和大脑皮层组织中白蛋白启动子D位点结合蛋白(DBP)与P物质(SP)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甜叶菊浸膏低剂量组(SEL,1.5 g·kg^(-1))和高剂量组(SEH,3 g·kg^(-1))。用皮质酮悬液按20 mg·kg^(-1)剂量连续于腹腔注射21 d,复制小鼠抑郁模型,每天给药1次。待造模成功后,通过ig途径给予药物治疗。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继续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给予氟西汀(30 mg·kg^(-1)),甜叶菊浸膏各组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连续给药7 d,每天给药1次。用旷场法测定各组小鼠的平行移动格数和直立次数等行为学指标;用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小鼠脾脏与大脑皮质中DBP和SP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的平行移动格数和直立次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模型建立成功。给予甜叶菊浸膏后,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加抑郁小鼠的平行移动格数(SEL:54.17±13.33,SEH:73.17±13.90)和直立次数(SEL:35.42±5.12,SEH:54.83±11.60),与模型组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移动格数:20.08±3.53,直立次数:9.33±1.83);甜叶菊浸膏显著地增加了脾脏和脑组织中SP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甜叶菊浸膏减少了脾脏组织中DBP蛋白的表达,却增加了脑组织中DBP蛋白的水平,与模型组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甜叶菊浸膏可有效改善小鼠的抑郁症状,其抗抑郁机制可能与调控大脑皮层和脾脏组织中DBP及SP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甜叶菊浸膏 抑郁症 皮质酮 脾脏 大脑皮层 白蛋白启动子D位点结合蛋白 P物质 蛋白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