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中风沙土含量对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董海涛 孙宏义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88-694,共7页
农田土壤中风沙土的含量影响土壤机械组成、养分水分含量、离子交换等土壤性质和植物的生长。通过在耕种多年的农田土壤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风沙土(风沙土/(风沙土+壤土)=0、20%、40%、60%、80%、100%),研究土壤含沙量对甜叶菊(Stevi... 农田土壤中风沙土的含量影响土壤机械组成、养分水分含量、离子交换等土壤性质和植物的生长。通过在耕种多年的农田土壤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风沙土(风沙土/(风沙土+壤土)=0、20%、40%、60%、80%、100%),研究土壤含沙量对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甜叶菊在沙土环境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长势良好,产量较高,是较为理想的沙土环境经济作物。随土壤含沙量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少;甜叶菊株高,叶、茎生物量先升高后减少;根系长度逐渐变长,但基径逐渐变细,根部生物量逐渐减少;因此,土壤含沙量对甜叶菊生长的影响可概括为"低促高抑",即存在一个最佳土壤含沙量范围,使得甜叶菊获得最大增产,当土壤含沙量为20%~40%(即沙粒含量68%~77%)时,甜叶菊长势最好,干叶产量显著增长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光合作用 生物量分配 沙土 根冠比
原文传递
甜叶菊叶斑病病原真菌的分离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5
2
作者 崔晓霞 束红梅 +3 位作者 倪万潮 何晓兰 巩元勇 郭书巧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4期117-124,共8页
为明确引起甜叶菊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2018年7月从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甜叶菊生产基地采集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4种病原真菌分离物,观察分离物的菌落形态及分生孢子形态特征并进行致病性测定,利用MEGA 7软件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 为明确引起甜叶菊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2018年7月从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甜叶菊生产基地采集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4种病原真菌分离物,观察分离物的菌落形态及分生孢子形态特征并进行致病性测定,利用MEGA 7软件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简称NJ)基于病原菌的rDNA-ITS、GAPDH、CHS-1区序列和GenBank中相关病原菌的相应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因此,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甜叶菊生产基地甜叶菊叶斑病的致病菌鉴定结果为炭疽菌和链格孢菌。目前为止,我国关于甜叶菊病害病原物鉴定方面的报道还很少,本研究首次报道并分离鉴定由炭疽菌引起的甜叶菊叶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Bertoni)] 叶斑病 病原菌鉴定 炭疽菌 链格孢菌
下载PDF
一个潜在催化莱鲍迪D苷合成的新型糖基转移酶
3
作者 陈红 张绍山 +4 位作者 肖婕妤 陈艾萌 陈治宇 王曦旎 吴卫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872-2877,共6页
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ridine diphosphate glycosyltransferases,UGTs)催化糖基转移反应,与植物次生代谢密切相关。本研究根据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转录组数据库,克隆到一个催化莱鲍迪D苷(rebaudioside D,RD)合成的新型糖基转移... 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ridine diphosphate glycosyltransferases,UGTs)催化糖基转移反应,与植物次生代谢密切相关。本研究根据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转录组数据库,克隆到一个催化莱鲍迪D苷(rebaudioside D,RD)合成的新型糖基转移酶候选基因,对其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长1380 bp,编码459个氨基酸,等电点(pI)预测为5.54,理论分子量约49.66 kD,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向日葵中的UGT89A2同源,故将其命名为SrUGT89A2。构建pET28a-SrUGT89A2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得到重组蛋白,HPLC检测表明粗酶液能催化甜叶菊提取液形成一个新的色谱峰,该峰保留时间与莱鲍迪D苷一致。经进一步纯化UGT89A2蛋白,添加不同甜菊糖苷标准品为催化底物,但未鉴定出该蛋白催化的具体糖苷。该潜在催化甜菊糖RD苷合成的新型糖基转移酶基因SrUGT89A2的发现,为RD苷的生物合成和甜菊糖苷的生物途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SrUGT89A2 RD苷 基因克隆 功能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