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青一带与/宾格标记“啊/哈”探源
1
作者 徐丹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9,126,共18页
本文通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的“花儿”辅助以六十年代的语料调查探讨甘青一带与/宾格标记“啊/哈”的发展轨迹。这一个时间段的材料反映出,“花儿”里的语序是动宾(VO)结构,有OV语序时可以不用任何标记,六十年代的语言调查也... 本文通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的“花儿”辅助以六十年代的语料调查探讨甘青一带与/宾格标记“啊/哈”的发展轨迹。这一个时间段的材料反映出,“花儿”里的语序是动宾(VO)结构,有OV语序时可以不用任何标记,六十年代的语言调查也反映出相同的状况。最初的宾格标记很可能是由话题标记促发而成的。当时花儿里的话题标记由语气词或垫音词“哈、啦、吗/嘛、呀”等表达。在今天的河州花儿里,格标记成熟了,宾格标记统一记录为“哈”。“花儿”里的语言现象为今天甘青一带方言格标记的来源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证据。话题标记和宾格标记密切相关的现象在语言类型学上具有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儿木 格标记 话题标记 甘青语言
原文传递
动词“有”的某些用法在北方汉语里的历时演变
2
作者 徐丹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6-815,共20页
本文考察“有”的三种特殊用法。有的用法始终未进入北方主要汉语方言,但是有的用法却在今天甘肃-青海一带植入了当地汉语的句法结构。这些用法是逐步扩散并发展起来的。文章力图分析为何中原地区和西北地区同样在13世纪受到了蒙古语的... 本文考察“有”的三种特殊用法。有的用法始终未进入北方主要汉语方言,但是有的用法却在今天甘肃-青海一带植入了当地汉语的句法结构。这些用法是逐步扩散并发展起来的。文章力图分析为何中原地区和西北地区同样在13世纪受到了蒙古语的影响,演变结果却如此不同。中原和西北的汉语方言发生了不同的演变。我们认为影响甘青地区汉语方言的不是某一个语言或某一个语族的语言,而是多种语言的相互作用。几百年的历史表明,中原地区的非汉民族都被汉化了,而西北地区的汉与非汉民族则是互相影响,发生了双向或多向同化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 甘青语言 地域性 多源性
原文传递
甘青语言区域汉语方言的“宾动式”再探 被引量:1
3
作者 莫超 李泽琴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6-825,共10页
“宾动式”是甘青语言区域汉语方言句法的显性特征,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认为,本区域汉语方言的“宾动式”作为一种强势语法格式,是当地汉语方言在藏语、蒙语、撒拉语等语言的影响下,经不同历史时期的语码转换和语言接触而逐... “宾动式”是甘青语言区域汉语方言句法的显性特征,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认为,本区域汉语方言的“宾动式”作为一种强势语法格式,是当地汉语方言在藏语、蒙语、撒拉语等语言的影响下,经不同历史时期的语码转换和语言接触而逐渐固化的结果。这是句法现象而非词法现象。“宾动式”的存在,一方面是语言底层的映射,另一方面跟语义、语用的制约密切相关。语义方面具体表现为宾语的有定与无定,语用方面则与否定式判断句、疑问句和祈使句有关。通过对临夏方言口语近二十年的跟踪调查,我们发现,动宾式的说法越来越普遍。在普通话的强势影响下,本区域汉语方言的“宾动式”预计将逐渐式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语言区域 宾动式 语义 语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