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泉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孔隙发育特征及演化规律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奕阳 杜贵超 +4 位作者 王凤琴 王春艳 郭睿良 崔耀科 王颖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30,44,共13页
通过孔渗、压汞、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以鄂尔多斯盆地甘泉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储层作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孔隙发育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储层主要发育岩屑长石砂岩,呈特低孔-超低渗特征,属典型的致密... 通过孔渗、压汞、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以鄂尔多斯盆地甘泉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储层作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孔隙发育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储层主要发育岩屑长石砂岩,呈特低孔-超低渗特征,属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长8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长石及岩屑溶孔为主,有少量晶间孔、微裂缝。影响孔隙演化的主要因素分为建设性及破坏性成岩作用,其中,建设性因素包括溶蚀作用及早期碳酸盐胶结作用,机械压实作用、中期及晚期胶结作用对孔隙产生破坏性影响。研究区长8储层孔隙演化定量计算表明:强烈的机械压实导致原生粒间孔遭到大幅破坏,孔隙度由原始35.88%下降至15.99%,早期溶蚀使孔隙度增至17.86%,后因胶结作用致孔隙度下降至14.17%,随后有机酸溶蚀使孔隙度增至14.60%,溶解产物进一步发生胶结使孔隙度降至现今孔隙度6.74%。长石、岩屑颗粒及胶结物的溶蚀加大了次生孔隙空间,是长8储层物性改善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演化 成岩作用 储层物性 甘泉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甘泉油田长8油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钙质夹层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
2
作者 崔耀科 杜贵超 +4 位作者 王凤琴 王聪娥 陈奕阳 王颖 黄杏雨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1-168,共8页
钙质夹层研究对油田开发初期井网布置、后期增储上产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测井资料分析等手段,对甘泉油田延长组长8段钙质夹层岩性、电性、分布成因及其对储集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开展了系统研究。... 钙质夹层研究对油田开发初期井网布置、后期增储上产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测井资料分析等手段,对甘泉油田延长组长8段钙质夹层岩性、电性、分布成因及其对储集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钙质夹层发育受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控制,主要发育在砂体顶部和底部,具有稳定性较高、厚度较大等特征,此外,具有低自然伽马、低声波时差、高电阻率的测井响应特征。钙质夹层发育主要受控于2期方解石胶结,第一期与同生成岩期方解石的过饱和沉淀有关,此时期,壳类生物残体的溶解、河流携带的Ca^(2+)及CO_(2)^(3-)、大气中CO_(2)的溶解等是方解石胶结的物质来源;第二期方解石胶结为中成岩阶段B期的孔隙式胶结,地层中残留流体的Ca^(2+)及CO_(2)^(3-)、不稳定组分溶蚀、黏土矿物转化等为钙质胶结提供了Ca^(2+)及CO_(2)^(3-)。钙质夹层的发育增强了储集层砂体的层内非均质性,导致砂体垂向连通性变差和油水关系复杂。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钙质夹层与相邻非渗透性隔夹层斜交形成有效隔挡,形成局部剩余油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泉油田 延长组 长8油藏 钙质夹层 致密砂岩 水下分流河道 成岩作用 方解石胶结
下载PDF
甘泉油田延长组长7致密储层孔喉结构特征及分类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仓辉 杜贵超 +3 位作者 王聪娥 陈奕阳 崔耀科 王颖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5-536,共12页
为厘定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特征、建立并完善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应用薄片鉴定、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等测试手段,精细表征了鄂尔多斯盆地甘泉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7致密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储集空间类型及孔喉结构特征,... 为厘定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特征、建立并完善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应用薄片鉴定、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等测试手段,精细表征了鄂尔多斯盆地甘泉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7致密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储集空间类型及孔喉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致密砂岩储层进行了分级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甘泉油田长7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空气渗透率中值小于1×10^(-3)μm^(2),覆压渗透率中值为0.0554×10^(-3)μm^(2),属典型的致密储层。砂岩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长石溶孔为主,见少量微裂缝。平均面孔率为3.45%,孔喉半径呈宽范围大尺度分布;储层砂岩孔径一般0.23~57.35μm,平均孔径约为22.35μm,主要以小孔为主。喉道半径一般为0.03~3.5μm,平均约为0.35μm。研究区储集层孔喉结构复杂,且非均质性较强,主要为小孔-细喉型,小孔-微细喉型储层,此2类储层孔喉结构对研究区储层物性起到主要贡献。建立了研究区长7致密砂岩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将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划分为5类储层,其中,Ⅱ类及Ⅲ类储层在研究区长7油层广泛发育,是有利的储层类型,次为Ⅰ类及Ⅳ类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泉油田 长7油层 致密储层 孔喉结构 储层分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