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三尖瓣下移畸形11例临床分析
1
作者 虞燕萍 杨淑娟 +1 位作者 谈林华 张泽伟 《浙江预防医学》 2007年第4期46-46,47,共2页
关键词 三尖瓣下移畸形 临床分析 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 小儿 右心室容量 心脏畸形 瓣膜畸形 临床诊断
下载PDF
Holt-Oram综合征—家系报告
2
作者 刘振范 邱小莹 巴特尔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1991年第3期134-135,共2页
Holt-Oram综合征(简称HOS)自Oppenhimer等1949年报道至今,世界文献累计达260例以上,我国近十年报告60余例。根据所遇病例和复习文献发现,HOS极易漏诊,说明本征并不罕见。本报告一家系四代遗传病例,并就有关问题加以探讨。
关键词 家系报告 Holt-Oram 心脏畸形 世界文献 箕型纹 明本 三尖瓣畸形 心脏手术 胎儿超声心动 瓣膜畸形
下载PDF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狭窄伴瓣膜明显畸形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舒茂琴 何国祥 +2 位作者 宋治远 王敏中 司良毅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7年第3期106-108,共3页
分析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伴严重瓣膜畸形(超声评分≥10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本组共32例,男12例,女20例,平均48岁。手术成功率100%。术后二尖瓣口面积(MVA)从0.91±0.12cm2增加到1.48±0.... 分析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伴严重瓣膜畸形(超声评分≥10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本组共32例,男12例,女20例,平均48岁。手术成功率100%。术后二尖瓣口面积(MVA)从0.91±0.12cm2增加到1.48±0.21cm2(P<0.05),平均左房压力从23.1±5.2mmHg降到16.8±4.9mmHg,平均肺动脉压从48.9±12.8降到了31.2±14.0mmHg(P<0.05)。本组手术前后二尖瓣反流程度无明显增加,出院时仅2例发生了明显的二尖瓣反流,无心包填塞、栓塞和死亡,即手术并发症为6.3%。有84%的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心功能恶化者占6.3%。结论: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伴严重瓣膜畸形的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虽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不完全,但能改善绝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狭窄 瓣膜畸形 球囊扩张术 PBMV
下载PDF
心脏手术后昏迷患者针刺促苏醒24例
4
作者 宋玉静 隋晶 +2 位作者 王京京 黄曼 张国良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37,共2页
随着心脏外科及体外循环麻醉技术的进步,心脏外科手术逐渐普及。如何进一步提高术后存活率、减少并发症显得至为关键。有报道[1]称25%的心脏病患者术后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昏迷是其中最严重且影响术后存活率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 随着心脏外科及体外循环麻醉技术的进步,心脏外科手术逐渐普及。如何进一步提高术后存活率、减少并发症显得至为关键。有报道[1]称25%的心脏病患者术后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昏迷是其中最严重且影响术后存活率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干预心脏外科手术后昏迷患者24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4例患者均为北京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心外监护病房收治的心脏外科手术后48h仍未苏醒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术后存活率 麻醉技术 外监护 中枢神经系统 四神聪 风池 心脏复跳 悬钟 瓣膜畸形
原文传递
特小右心室植入无导线房室同步起搏器Micra AV 1例
5
作者 吴闯举 周杰 +4 位作者 文鹤龄 熊雁 刘明江 陈旸 唐艺加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60-361,364,共3页
患者男,72岁,因“胸闷、气促20余天”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二度Ⅱ型房室阻滞,心率43次/min。心脏超声示三尖瓣下移畸形,房间隔缺损,右心房增大,右心室继发减小,右心室收缩功能降低。结合患者病情及家属意愿,拟植入Micra AV起搏... 患者男,72岁,因“胸闷、气促20余天”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二度Ⅱ型房室阻滞,心率43次/min。心脏超声示三尖瓣下移畸形,房间隔缺损,右心房增大,右心室继发减小,右心室收缩功能降低。结合患者病情及家属意愿,拟植入Micra AV起搏器。经右股静脉途径,行右心室造影提示右心室较小,测量三尖瓣到心尖距离大约3.0 cm,有容纳Micra的空间;但操作空间小,手术难度大。经术中精确定位,跨三尖瓣后将Micra AV植入中低位间隔,测试各参数正常(阻抗770Ω,阈值1.0 V/0.42 ms,感知6 mV),术中术后无特殊不适,手术顺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a AV 小右心室 传导阻滞 心脏瓣膜畸形 房室同步起搏器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瓣膜疾病的成形手术 被引量:4
6
作者 刘迎龙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663-665,共3页
先天性心脏瓣膜畸形手术治疗的近、远期效果,是心脏外科的重要课题之一。心脏瓣膜的结构和功能,是手术设计的理论基础,本专栏通过多方面对瓣膜手术治疗进行分析讨论,以促进心脏瓣膜成形手术的发展。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瓣膜畸形手术
下载PDF
少儿心脏瓣膜畸形的瓣膜置换术
7
作者 李小波 单根法 +3 位作者 张辅贤 杜奇容 钟竑 戚晓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5期430-432,共3页
目的 分析与评价少儿先天性心脏瓣膜畸形机械瓣膜置换的适应证、瓣膜选择、抗凝及疗效。方法 2000.3~2001.12,9例先天性心脏瓣膜畸形的少儿施行机械瓣膜置换术。年龄9~17岁,平均11.4岁。房室管畸形3例,二尖瓣中—重度返流3例,主动脉... 目的 分析与评价少儿先天性心脏瓣膜畸形机械瓣膜置换的适应证、瓣膜选择、抗凝及疗效。方法 2000.3~2001.12,9例先天性心脏瓣膜畸形的少儿施行机械瓣膜置换术。年龄9~17岁,平均11.4岁。房室管畸形3例,二尖瓣中—重度返流3例,主动脉瓣中—重度返流2例,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6例二尖瓣置换,2例主动脉瓣置换,1例三尖瓣置换。置入瓣膜内径:二尖瓣23~25mm,平均24mm;主动脉瓣21mm;三尖瓣33mm。结果 无手术死亡。9例随访2~20月,平均13月,无死亡及与瓣膜相关的并发症。抗凝过度胃出血1例。结论 少儿心脏瓣膜畸形机械瓣膜置换早中期效果满意。置入双叶机械瓣膜的内径,二尖瓣>23mm,主动脉瓣>21mm,三尖瓣>29mm可保证长期血流动力学的需要而无需再换瓣。少儿机械瓣置换术后仍需抗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儿童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瓣膜畸形 瓣膜置换术
下载PDF
Tenascin-C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血清及心脏瓣膜中的分布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江磊 徐平 +5 位作者 高洪波 李贞福 常青 郝传吉 王伟 于仁斌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879-1881,共3页
目的:确定肌糖蛋白-C(Tenascin-C,TN-C)在风心病患者血清及心脏瓣膜中的分布及意义.方法:临床收集正常人、先天性瓣膜畸形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血清,以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TN-C浓度;手术获取先天性畸形瓣膜及风湿性心脏病瓣膜,免疫组... 目的:确定肌糖蛋白-C(Tenascin-C,TN-C)在风心病患者血清及心脏瓣膜中的分布及意义.方法:临床收集正常人、先天性瓣膜畸形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血清,以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TN-C浓度;手术获取先天性畸形瓣膜及风湿性心脏病瓣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N-C的表达.结果:与正常人和先天性瓣膜畸形患者相比,风心病患者血清中大片段TN-C浓度明显增高;正常人和病情轻的先天性瓣膜畸形患者TN-C主要表达于内皮细胞下基底层,而风心病瓣膜中TN-C广泛表达.结论:TN-C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风心病的活性标志物;TN-C可能参与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糖蛋白 风湿性心脏病 先天心脏瓣膜畸形
下载PDF
肺动脉瓣四瓣畸形行肺动脉瓣置换术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叶巍 全如镜 刘成珪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60-460,共1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因"胸闷6年"入院。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活动后加重,偶有夜间入睡后胸闷憋醒,近半年来症状加重。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7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06/72 mm Hg,面容正常,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 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因"胸闷6年"入院。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活动后加重,偶有夜间入睡后胸闷憋醒,近半年来症状加重。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7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06/72 mm Hg,面容正常,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6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2~4肋间闻及柔和的舒张期杂音,肝脏肋下4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畸形 肺动脉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二叶式主动脉瓣的遗传性
10
作者 Cripe L. Andelfinger G. +1 位作者 Martin L.J. 刘豫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5年第1期46-46,共1页
Objectives Previous studies have established familial clustering of bic uspid a ortic valve (BAV), presumably indicating genetic inheritance. Our objective was to statistically test whether the segregation pattern of ... Objectives Previous studies have established familial clustering of bic uspid a ortic valve (BAV), presumably indicating genetic inheritance. Our objective was to statistically test whether the segregation pattern of BAV is consistent with genetic inheritance and to obtain an estimate of the size of the genetic effect (heritability). Background Bicuspid aortic valve occurs in 1%of the population, making it the most common cardiovascular malformation (CVM). Bicuspid aortic va lve is frequently an antecedent to aortic valve stenosis or insufficiency and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other CVMs, including aortic root dilation. The genetic a nd development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findings remains obscure. Methods In 50 p robands with BAV, we obtained a three-generation family history and echocardiog rams on first degree relatives. Heritability (h2) of BAV and BAV and/or other CV Ms were estimated using maximum-likelihood-based variance decomposition extend ed to dichotomous traits implemented in the computer package Sequential Oligogen ic Linkage Analysis Routines (SOLAR, San Antonio, Texas). Results A total of 309 probands and relatives participated. Bicuspid aortic valve was identified in 74 individuals(prevalence=24%). A total of 97 individuals had BAV and/or other CV M(prevalence =31%), including aortic coarctation, ventricular or atrial septal defect, abnormal mitral valve, aortic root dilation, or hypoplastic left heart s yndrome. The heritability (h2) of BAV and BAV and/or other CVMs were 89%and 75 %,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high heritability of BAV suggests that in this study population BAV determination is almost entirely genetic. The heritability of BAV plus other cardiovascular anomalies suggests that valve malformation can be primary to defective valvulogenesis or secondary to other elements of cardio 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叶式主动脉瓣 心血管畸形 房间隔缺损 瓣膜畸形 室间隔 一级亲属 遗传率 主动脉根部扩张 先证者 主动脉缩窄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脏损害12例分析
11
作者 董秀玲 王学文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1994年第7期2-2,共1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脏损害12例分析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董秀玲,王学文心脏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较易累及的脏器之一。本文报道12例SLE并发心脏损害的病例。心脏受累多在发病后6个月到2年间。主要表现为心包炎8例,心肌...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脏损害12例分析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董秀玲,王学文心脏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较易累及的脏器之一。本文报道12例SLE并发心脏损害的病例。心脏受累多在发病后6个月到2年间。主要表现为心包炎8例,心肌炎3例,心肌心包炎1例,发生心力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心脏损害 心脏受累 心肌心包炎 心内膜炎 病理检查 学文 心音减弱 瓣膜畸形 心动过速
原文传递
特纳综合征患儿心血管疾病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文慧 李堂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5-195,共1页
特纳综合征(TS),又称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是由X染色体部分或完全缺乏所造成的、以矮身材及青春期无性发育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染色体病,为最常见的染色体病之一,也是人类唯一能生存的单体综合征。国外已有研究表明,TS患者的... 特纳综合征(TS),又称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是由X染色体部分或完全缺乏所造成的、以矮身材及青春期无性发育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染色体病,为最常见的染色体病之一,也是人类唯一能生存的单体综合征。国外已有研究表明,TS患者的先天性心血管异常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及心血管结构的异常,包括心脏瓣膜畸形及血管病变,导致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增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TS患者总体病死率比一般正常人群高3倍,其中心血管事件是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约占41%。目前国内关于TS的心血管研究较少,且以成人患者居多。本研究通过对24例TS患儿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其先天性心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及主动脉根部内径大小,检测血压,综合分析,以指导特纳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诊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血管异常 特纳综合征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 疾病分析 患儿 超声心动图检查 主动脉根部内径 心脏瓣膜畸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