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借鉴“存在体验法”探究体育课堂教学 被引量:3
1
作者 郝晓亮 季浏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4-78,144,共6页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理念,"人的充分发展"无一例外的被置于第一要务,人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是一项极具复杂的事业,作为育人的载体——课程,正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采用文献资料法梳理了近现代课程领域研究范式的嬗变,管窥...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理念,"人的充分发展"无一例外的被置于第一要务,人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是一项极具复杂的事业,作为育人的载体——课程,正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采用文献资料法梳理了近现代课程领域研究范式的嬗变,管窥出课程研究范式由科学理性逐步向人文理解演进。在课程领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针对当下部分体育教师"迷信经验、崇拜理论"的他者主导教育思潮,引出了注重提升主体意识的存在体验课程。在明晰存在体验课程的两重性"反思自我、理解他者"的基础上,旨在将这一人文理解范式的课程融合进体育课堂。体育教师通过自身的复杂会话,倾听学生的心声以及洞察学生的自传,进而重新审视体育与健康课堂经验,逐步引导学生实现自我。体育教师洋溢人文情怀的向内转变是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驱动力,唯有如此,才能切实达成有效教学与课程改革的和谐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课堂 存在体验 反思自我 理解 主体意识
原文传递
理解他者:戴维森的“第一人称的权威”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勇 《哲学分析》 2010年第3期19-36,182,共19页
要使我们涉及他人的行为具有道德上的恰当性,我们就必须理解我们特定行为之特定对象的独特性。理解是解释学的一个核心课题,而当代解释学的一个重要教条就是,在理解一个对象时,我们不仅不可能,而且没必要像我们的理解对象对自身的理解... 要使我们涉及他人的行为具有道德上的恰当性,我们就必须理解我们特定行为之特定对象的独特性。理解是解释学的一个核心课题,而当代解释学的一个重要教条就是,在理解一个对象时,我们不仅不可能,而且没必要像我们的理解对象对自身的理解那样来理解他们,因为我们对我们的理解对象的理解可以比他们的自我理解更好。如果这样,我们在从事涉及他人的行为时,就无需考虑他们的自我理解,而只要依据我们对他们的理解,不管这样的理解与他们的自我理解是否相同。这在我看来是不正确的。因此我以宗教理解为例子,运用当代分析哲学家戴维森的"第一人称的权威"概念来说明:一方面,为什么我们对他者的理解必须以他者的自我理解为权威;另一方面,我们对他者的理解怎么可能达到他者的自我理解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维森 第一人称的权威 理解 还原论 反还原论
下载PDF
“移情”:设计的悲悯情怀
3
作者 李敏敏 《当代美术家》 2013年第3期62-65,共4页
英文或法文中的“移情”之说法均源于心理学,其定义是“用换位思考和想象的方式理解他者情感、欲望、想法及行动的能力”。自从这一心理学专有词语出现于20世纪初,它通常用于描述艺术或文学感悟所导致的联想。最为典型的例子也许就是表... 英文或法文中的“移情”之说法均源于心理学,其定义是“用换位思考和想象的方式理解他者情感、欲望、想法及行动的能力”。自从这一心理学专有词语出现于20世纪初,它通常用于描述艺术或文学感悟所导致的联想。最为典型的例子也许就是表演艺术家在舞台上或排练过程中会彻底地进入某一角色的情感世界,即所谓“入戏”。其他艺术形式的欣赏者也会产生与文学艺术中虚构人物息息相关或同命相连的特殊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位思考 悲悯情怀 心理学 文学感悟 情感世界 移情 文学艺术 理解
下载PDF
互文经典,彰显“理解”之重——浅析201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仿声鸟》
4
作者 吴琳华 《科技信息》 2012年第33期I0175-I0175,I0191,共2页
厄斯金的青少年文学作品《仿声鸟》以自闭症儿童的独特视角讲述了校园枪击案后,受害者家人逐步治愈的故事。本文将联系该小说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解读文本。进一步探讨该小说与《杀死一只仿声鸟》之间在人物情节、叙事语言和主... 厄斯金的青少年文学作品《仿声鸟》以自闭症儿童的独特视角讲述了校园枪击案后,受害者家人逐步治愈的故事。本文将联系该小说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解读文本。进一步探讨该小说与《杀死一只仿声鸟》之间在人物情节、叙事语言和主题思想三方面的互文性,揭示其包容和理解他者的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 叙事语言 理解
下载PDF
理解他者的文化
5
作者 徐谨 《新华月报》 2020年第23期112-113,共2页
人类学家是什么人?在很多人第一印象中是这样一群人:前半辈子躲在非洲深处或者南太平洋上的偏僻小岛,埋头融入某个部落族群的生活,体察当地风俗与宗教仪式,从日常田猎婚丧到比较奇异的“割礼”之类;然后,用下半生写出一本书——这类书... 人类学家是什么人?在很多人第一印象中是这样一群人:前半辈子躲在非洲深处或者南太平洋上的偏僻小岛,埋头融入某个部落族群的生活,体察当地风俗与宗教仪式,从日常田猎婚丧到比较奇异的“割礼”之类;然后,用下半生写出一本书——这类书往往在专业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却很少受到大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印象 宗教仪式 当地风俗 南太平洋 理解 人类学家
原文传递
主持人的话
6
作者 王宏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50,共1页
旅行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文化间的旅行对理解他者与认知自我,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旅行史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法国历史学者吉尔·贝尔唐(Gilles Bertrand)教授在这篇饶有趣味的文章中,从十六至十九世纪欧洲的壮游... 旅行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文化间的旅行对理解他者与认知自我,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旅行史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法国历史学者吉尔·贝尔唐(Gilles Bertrand)教授在这篇饶有趣味的文章中,从十六至十九世纪欧洲的壮游与域外旅行之关系与消长,以及其中包含的中国元素出发,揭示了这一时期欧洲的自我理解与中欧文化关系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 主持人 认知自我 十九世纪 自我理解 理解 旅行 演变过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