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民初中央边政机构的转型争议
1
作者 杨思机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153,共19页
清末民初中央政府边疆管理体制转型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基本宗旨是按照撤藩建省的治边方略,转变皇权理藩衙署为民族国家专职机关,重建大一统多民族主权国家。作为宗藩体制象征和藩务枢纽总汇的理藩院如何妥善安置,厥为核心环节。其改... 清末民初中央政府边疆管理体制转型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基本宗旨是按照撤藩建省的治边方略,转变皇权理藩衙署为民族国家专职机关,重建大一统多民族主权国家。作为宗藩体制象征和藩务枢纽总汇的理藩院如何妥善安置,厥为核心环节。其改制引发长期争论和意见纷歧,根源之一即理藩成例和郡县传统、内政划一的民族国家理论和经营属地的列强拓殖新规等中西新旧学说之间,既存在对立又互相缠绕,甚至发生错误比附,令人不易厘清和把握。加上政治动荡,边疆危机交叠,统治力量下降,辛亥革命后中央政府蒙藏事务专管机构几经更名与归属变化。在蒙藏地方一般政务划归中央行政主管各部分掌执行后,扮演幕僚和助手角色是其演变的方向。中央边政机构承上启下的过渡性质和重构方向,折射出民初共和行政体制在混乱中求新与袭旧的巨大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边疆 边政 蒙藏
下载PDF
论清代漠南蒙古地区的二元管理体制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永江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9-40,共12页
Broadly speaklng, in Qing dynasty Mongolia there were two administrative systems that differed in nature and function: the Mongolian banner system (Meng - qi) and the Chinese bureaucratic system (dao - fu - zhou - xia... Broadly speaklng, in Qing dynasty Mongolia there were two administrative systems that differed in nature and function: the Mongolian banner system (Meng - qi) and the Chinese bureaucratic system (dao - fu - zhou - xian). The banner system, which was established among the nomadic Mongols during the early Qing, was compatible with the existing system of princes, and allowed for a degree of autonomy. The institution of the Chinese bureaucratic system accompanied a great increase in Han farming communities during the mid - Qing. These two administrative systems coexisted and reflected very complicated administrative re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地区 察哈尔 二元管 漠南蒙古 《清太宗实录》 归化城 蒙古事务 国家权力 喀喇沁
原文传递
略论清代内蒙古的厅 被引量:15
3
作者 乌云格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99-104,共6页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as the migration of the Han people to inner Mongolia continued, "Ting", a equivalent to prefect and country in the interior regions, was established in inner Mongolia. Through the in...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as the migration of the Han people to inner Mongolia continued, "Ting", a equivalent to prefect and country in the interior regions, was established in inner Mongolia.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time, category,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Ting",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cess of its establishment, from the beginning to its perfection, and its historic con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会典事例》 内蒙古地区 内蒙古大学 通判 察哈尔 归化城土默特 和林格尔 十三年 归绥道
原文传递
《蒙古律例》及其与《理藩院则例》的关系 被引量:19
4
作者 达力扎布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0,共10页
本文介绍了康熙至乾隆朝纂修的《蒙古律例》蒙、汉文版本 ,以及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情况。探讨了与《理藩院则例》相关的问题 ,指出“乾隆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不是《理藩院则例》 ,而是乾隆朝《大清会典则例》理藩院部分的稿本 ,《理... 本文介绍了康熙至乾隆朝纂修的《蒙古律例》蒙、汉文版本 ,以及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情况。探讨了与《理藩院则例》相关的问题 ,指出“乾隆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不是《理藩院则例》 ,而是乾隆朝《大清会典则例》理藩院部分的稿本 ,《理藩院则例》撰修于嘉庆年间 ,是《蒙古律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律例》 院则例》 版本系统 清朝 法制
原文传递
清朝统治边疆少数民族区域的法律措施 被引量:14
5
作者 郑秦 《民族研究》 1988年第2期30-40,共11页
康熙三十五年五月,康熙帝亲赴塞北多伦诺尔(今承德北),会阅喀尔喀蒙古诸部来归附的汗王台吉,内蒙古科尔沁等部王贝勒陪阅,饮宴封赏,列队校阅,显示了北疆的安定与巩固。回京后,康熙踌躇满志地说,秦筑长城以来,历代修葺不已,难道“其时岂... 康熙三十五年五月,康熙帝亲赴塞北多伦诺尔(今承德北),会阅喀尔喀蒙古诸部来归附的汗王台吉,内蒙古科尔沁等部王贝勒陪阅,饮宴封赏,列队校阅,显示了北疆的安定与巩固。回京后,康熙踌躇满志地说,秦筑长城以来,历代修葺不已,难道“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大清八旗铁骑不就是越边墙“长驱直入”吗?现在“我朝施恩于喀尔喀”,边境自然“较长城更为巩固”。康熙还不止一次地讲到,“本朝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之屏藩耳”。乾隆也评论前代修长城以隔绝防御的弊病,远不及清朝的“柔远”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少数民族 喀尔喀蒙古 法律措施 蒙古部落 多伦诺尔 康熙帝 内蒙古 科尔沁 院则例》 长城
原文传递
试论清代内蒙古农业的发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周清澍 《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1964年第2期35-63,共29页
清王朝毓一全国以后,由于全国出现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大统一的政治局面,内蒙古地区近三百年的封建割据状态结束了。清代这种政治形势的出现,为我国各民族相互的交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极其有利的客观前提。经过清代二百多年的发展,... 清王朝毓一全国以后,由于全国出现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大统一的政治局面,内蒙古地区近三百年的封建割据状态结束了。清代这种政治形势的出现,为我国各民族相互的交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极其有利的客观前提。经过清代二百多年的发展,在经济上,内蒙古地区已经从一个以游牧业为主的地区变成了一个既有牧业、猎业,又有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的多种经济并存的地区;在民族关系上,内蒙古地区形成了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包括汉、回、满、达斡尔、朝鲜、鄂温克、鄂偷春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是内蒙古经济和民族关系史上极为重要的时代,而其中农业的发展影响特别显著。本文试图就鸦片战争以前内蒙古农业发展的原因、规模和意义提出个人的一些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关系史 内蒙古经济 土默特 农业化 蒙古王公 吉林将军 内蒙古农业 蒙古人 民族聚居
下载PDF
清末新政期间的“筹蒙改制” 被引量:9
7
作者 赵云田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3-90,共8页
本文探讨了清末新政期间的“筹蒙改制”问题 ,指出 :理藩院改为理藩部后 ,加强了和中央各机构的联系 ,多次对蒙古各方面情况进行调查 ,推动了蒙古地区新政的开展 ,特别是在维系蒙古王公和清朝中央政府关系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而这在当时... 本文探讨了清末新政期间的“筹蒙改制”问题 ,指出 :理藩院改为理藩部后 ,加强了和中央各机构的联系 ,多次对蒙古各方面情况进行调查 ,推动了蒙古地区新政的开展 ,特别是在维系蒙古王公和清朝中央政府关系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而这在当时的情况下 ,对维护国家统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阿尔泰办事大臣和内蒙古地区一些州县的设立 ,对蒙古地区开展新政以及防止沙俄入侵起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筹蒙改制
原文传递
新疆哈密维吾尔族中的札萨克旗制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希隆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3-38,共6页
关键词 札萨克 维吾尔族 新疆哈密 院则例》 维吾尔人 吐鲁番 章京 大清会典 佐领 苏木
下载PDF
康熙年间吉林至爱珲间的驿站 被引量:13
9
作者 孟宪振 任世铎 《历史档案》 1982年第3期14-26,共13页
我馆所藏《黑龙江将军衙门档》中,有关于清康熙年间吉林至爱珲设立驿站问题的满文档案。这些史料对于研究该段驿站设立的时间、驿路的选择、驿丁的来源、驿站官员的设置、驿站牛马土地的分配以及清政府对这条驿路的管理等问题,具有一定... 我馆所藏《黑龙江将军衙门档》中,有关于清康熙年间吉林至爱珲设立驿站问题的满文档案。这些史料对于研究该段驿站设立的时间、驿路的选择、驿丁的来源、驿站官员的设置、驿站牛马土地的分配以及清政府对这条驿路的管理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该地区的编史修志,提供了有用的史料。这条驿道的建立,联结了雅克萨、爱珲、墨尔根、吉林、盛京等重镇,这对于保卫祖国东北边疆,反抗沙俄入侵,增强民族团结,都有着一定的意义。现选译十七件发表于后,供研究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将军 达斡尔 黑龙江 驿站 康熙年间 衙门 初设 郎中 户部
下载PDF
西宁办事大臣与雍乾时期青海多民族区域管理制度之形成 被引量:12
10
作者 贾宁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70,共13页
以西宁为政治中心的青海地区,经历了长久的历史进程,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形成清晰的行政区域。雍正朝在当时中央专管蒙藏民族事务的理藩院下特设西宁办事大臣,施政于人文环境高度多元的青海社会。蒙古专有的盟旗制,安多藏族特有的土司... 以西宁为政治中心的青海地区,经历了长久的历史进程,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形成清晰的行政区域。雍正朝在当时中央专管蒙藏民族事务的理藩院下特设西宁办事大臣,施政于人文环境高度多元的青海社会。蒙古专有的盟旗制,安多藏族特有的土司制,汉回各族在中原管理模式下的府县制,成为青海多元管理机制中最主要的三大体系,是近现代青海行政格局的历史基础。没有西宁办事大臣在青海的使命,就没有现代的青海行政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西宁办事大臣 青海蒙古盟旗制 青海土司制
原文传递
我国的第一所俄语学校——俄罗斯文馆 被引量:12
11
作者 高文风 《外语学刊》 1979年第2期104-107,共4页
外语教学,始终服务于国际交往和国际斗争,它因国际交往和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我国的俄语教学也同样如此。
关键词 俄罗斯 俄语学 俄国 学员 俄文 佐领 内阁 清政府 俄语翻译
原文传递
清代新疆地区的法制与伊斯兰教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光国 徐晓光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78-186,共9页
清代新疆地区的法制与伊斯兰教法陈光国,徐晓光LegalSystemandIslamicLawsinXinjiangRegionInQingDynasty¥ChengGuangguo;XuXiaoguangAbstra... 清代新疆地区的法制与伊斯兰教法陈光国,徐晓光LegalSystemandIslamicLawsinXinjiangRegionInQingDynasty¥ChengGuangguo;XuXiaoguangAbstract:Theauthorm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教法 清代新疆 清政府 新疆地区 《古兰经》 伯克制度 行政体制 维吾尔族 回疆
原文传递
关于清代内札萨克蒙古盟的雏形--以理藩院满文题本为中心 被引量:11
13
作者 乌云毕力格 宋瞳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34,共8页
盟旗制度是清代施行于外藩蒙古的核心管理制度。然而该制度完善于雍正至乾隆时期,因文献资料匮乏,该制度如何形成、如何演变,于清朝初期如何运作均付之阙如。而清廷主管此事务的机构理藩院,却在其顺治年间上报题本中涉及该事务。通过顺... 盟旗制度是清代施行于外藩蒙古的核心管理制度。然而该制度完善于雍正至乾隆时期,因文献资料匮乏,该制度如何形成、如何演变,于清朝初期如何运作均付之阙如。而清廷主管此事务的机构理藩院,却在其顺治年间上报题本中涉及该事务。通过顺治年间满文理藩院题本这一"遗留性史料",探讨清初蒙古会盟制度雏形遂成为可能。本文即依据此全新资料,对盟旗制度形成前,蒙古的会盟情况进行探讨,通过对题本的文本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清初会盟制度的运行过程,以求使此问题更加清晰明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盟 满文题本
原文传递
清代东北蒙地开发述要 被引量:8
14
作者 田志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87-94,共8页
清代内蒙古哲里木盟开发前,面积约1,492,455平方里,区域之大冠于内蒙诸盟。当时拥有蒙民25,300余户,166,500余口。土旷人稀,除游牧之地外,皆莽莽荒原。清代内蒙古是以封建主所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蒙古封建主占有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清代内蒙古哲里木盟开发前,面积约1,492,455平方里,区域之大冠于内蒙诸盟。当时拥有蒙民25,300余户,166,500余口。土旷人稀,除游牧之地外,皆莽莽荒原。清代内蒙古是以封建主所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蒙古封建主占有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草场、荒地和牲畜,广大牧民则依附于各自的封建主。清朝统一内蒙古各部后,对蒙古的统治,除依然维持这种固有的生产关系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押荒银 札萨克 清政府 蒙旗 内蒙古哲里木盟 科右前旗 统治地位 封禁政策 将军
下载PDF
论清一代关于疆土版图观念的嬗变 被引量:11
15
作者 邹逸麟 《历史地理》 CSSCI 2010年第1期41-53,共13页
一、清代大一统疆域的形成17世纪中叶,统治了中国276年的明朝,为兴起于辽东女真族所建立的清朝所灭,中华帝国的疆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清代统一疆域的形成,有一个相当曲折和漫长的历史过程。从1583年明辽东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发难,先... 一、清代大一统疆域的形成17世纪中叶,统治了中国276年的明朝,为兴起于辽东女真族所建立的清朝所灭,中华帝国的疆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清代统一疆域的形成,有一个相当曲折和漫长的历史过程。从1583年明辽东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发难,先统一了东北女真诸部,后又占据了明代辽东都司故地,1644年进山海关,1683年平定台湾,据有明朝全部故土,前后整整花了100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清朝对蒙古地区推行"远交近攻"之策,以"厚赏"、"联姻"并杂以武力方式,完成了对漠南蒙古诸部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一统志 守在四夷 蒙古地区 喀尔喀 《海国图志》 回部 内府舆图 清朝统治者 皇舆全图
下载PDF
清朝治理蒙藏地区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云田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75-192,共18页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清朝对蒙藏地区的军事行政管理措施及其意义和作用。作者指出,清朝主要以中央机构理藩院管辖蒙藏地区,其职掌主要包括审理案件、办理满蒙联姻事务、赈济灾荒、负责会盟、管理驿站、巡查卡伦、稽查户丁、管理蒙古王公朝...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清朝对蒙藏地区的军事行政管理措施及其意义和作用。作者指出,清朝主要以中央机构理藩院管辖蒙藏地区,其职掌主要包括审理案件、办理满蒙联姻事务、赈济灾荒、负责会盟、管理驿站、巡查卡伦、稽查户丁、管理蒙古王公朝觐与爵禄等等。驻藏大臣设置后,清朝对西藏事务的处理主要通过驻藏大臣来实现。在对内蒙古的管理方面,主要是设立了绥远城将军、察哈尔都统、热河都统等军政建置。清朝管理蒙藏地区的这些措施,对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来势力的侵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政府 驻藏大臣 西藏地区 蒙藏地区 五世达赖喇嘛 蒙古地区 察哈尔 漠南蒙古 绥远城
原文传递
清代的“年班”制度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云田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84年第1期32-35,共4页
有清一代,居住在我国北方及西北地区的蒙古族、维吾尔族王公以及四川的少数民族上层人士,每当旧历年前。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少数民族 札萨克 清王朝 喀尔喀蒙古 统治者 蒙古王公 乾隆帝 院则例 伯克
原文传递
近代我国边疆民族中央管理机构的演变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云田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1991年第1期97-106,共10页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日益加剧,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程的逐步演进,国家政治机构的陵替和调整,中国边疆民族管理机构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从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本身讲,可以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日益加剧,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程的逐步演进,国家政治机构的陵替和调整,中国边疆民族管理机构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从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本身讲,可以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从时间上说,可以划为晚清(1840年~1911年)和民国(1912年~1949年)两个时期。本文拟就中央机构的演变略作探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藏院 中央管机构 边疆民族地区 蒙藏学校 国民政府 蒙藏事务局 对俄交涉 清政府
原文传递
略论清代前期的“因俗而治”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云田 成崇德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18-22,共5页
清代前期是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的时期。乾隆朝中叶,清王朝的疆域东北至外兴安岭,北达恰克图,西北到巴尔喀什湖和葱岭,南及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东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在这辽阔的境域内,生活着汉、满、蒙、维、藏等五十... 清代前期是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的时期。乾隆朝中叶,清王朝的疆域东北至外兴安岭,北达恰克图,西北到巴尔喀什湖和葱岭,南及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东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在这辽阔的境域内,生活着汉、满、蒙、维、藏等五十多个民族。清王朝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封建政权的巩固,采取了比较灵活的民族统治政策。其中,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因俗而治”,在这一政策中占重要地位。“因俗而治”政策产生的基础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怎样认识这一政策的实质?本文就以上问题略作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俗而治 清代前期 民族统治 清前期 乾隆朝 清朝统治者 多民族国家 满洲贵族 喀尔喀
下载PDF
略论清末蒙古地区的“新政” 被引量:3
20
作者 邢亦尘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6年第3期37-42,共6页
本世纪初,清朝政府对蒙古地区的统治明显“松动”,开始放弃传统的封禁政策,实行较为开明的移民实边政策和新政。对于清廷这种引人注目的政策变化,若干年来专家多有著述。然而,大都把这两项不同的政策看作是密不可分的同一问题,或是一个... 本世纪初,清朝政府对蒙古地区的统治明显“松动”,开始放弃传统的封禁政策,实行较为开明的移民实边政策和新政。对于清廷这种引人注目的政策变化,若干年来专家多有著述。然而,大都把这两项不同的政策看作是密不可分的同一问题,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以致形成移民实边就是新政的具体化,新政的主要内容即是移民实边这样的错误观点。新政是发生在近代蒙古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用移民实边取代对它的研究,就很难全面、准确地反映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容易抹煞或低估新政所产生的深远社会影响。本文不揣浅陋,专门就蒙古的新政作一粗略论述,并附带对新政,移民实边问题进行比较,以示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实边 “新政” 蒙古地区 蒙旗 蒙古社会 蒙垦 东三省 蒙汉 贻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