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9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体美学的理论进展 被引量:26
1
作者 彭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3-244,共2页
近年来,国内美学界开始关注身体问题,但与文化领域的身体实践,如人体艺术、身体写作等层出迭见的状况相比,美学研究仍然显得滞后而沉寂。本期编发的这组笔谈,意在从美学角度揭示出现这些现象的现实和历史原因,澄清身体美学研究的基本问... 近年来,国内美学界开始关注身体问题,但与文化领域的身体实践,如人体艺术、身体写作等层出迭见的状况相比,美学研究仍然显得滞后而沉寂。本期编发的这组笔谈,意在从美学角度揭示出现这些现象的现实和历史原因,澄清身体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和理论线索,为身体美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美学 理论进展 20世纪90年代 舒斯特曼 维特根斯坦 西方美学 苏格拉底 审美活动 身体经验 理查德 美学家 思想家 学派 福柯 罗蒂
下载PDF
一小时的故事 被引量:22
2
作者 金莉 秦亚青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3-54,共2页
一小时的故事(美国)凯特·肖邦金莉,秦亚青译大家知道马拉德夫人有心脏病,因此尽量小心翼翼地、用十分缓和的口吻告诉她马拉德先生的死讯。马拉德夫人的姐姐约瑟芬半遮半掩、断断续续地向她透露了这一消息。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 一小时的故事(美国)凯特·肖邦金莉,秦亚青译大家知道马拉德夫人有心脏病,因此尽量小心翼翼地、用十分缓和的口吻告诉她马拉德先生的死讯。马拉德夫人的姐姐约瑟芬半遮半掩、断断续续地向她透露了这一消息。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站在她的身旁。当铁路发生重大事故的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德 心脏病 凯特·肖邦 布伦特 意志 路易斯 胜利女神 上下起伏 重大事故 加于人
原文传递
“情感史研究和当代史学的新走向”笔谈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晴佳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0,共6页
要回答本文标题所提的问题,笔者觉得可以从2017年诺贝尔奖经济学的颁奖讲起。该奖公布之后,学界和媒体都稍感意外,因为得奖者理查德·塞勒(亦译泰勒,RichardThaler),虽然在著名的芝加哥大学商学院任教多年,但并非“正宗”... 要回答本文标题所提的问题,笔者觉得可以从2017年诺贝尔奖经济学的颁奖讲起。该奖公布之后,学界和媒体都稍感意外,因为得奖者理查德·塞勒(亦译泰勒,RichardThaler),虽然在著名的芝加哥大学商学院任教多年,但并非“正宗”的经济学家。如果读者有便读一下塞勒与人合作的《助推》这一本著作,一定也会产生这样的印象:这本书实在不太像常见的经济学著作,因为它不但语言生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史学 经济学著作 情感 经济学家 芝加哥大学 诺贝尔奖 语言生动 理查德
原文传递
创意产业 被引量:13
4
作者 约翰·哈特里 意娜(译) 张爱华(校)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3-118,共6页
在本世纪,创意将会成为社会和经济变革的驱动器。理查德弗罗里达划分了一个新的经济阶层——创意阶层,他认为该阶层将会在新世纪对于经济和文化生活起到支配的作用。创意产业本身有着不同的定义,已经成为先进经济体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本世纪,创意将会成为社会和经济变革的驱动器。理查德弗罗里达划分了一个新的经济阶层——创意阶层,他认为该阶层将会在新世纪对于经济和文化生活起到支配的作用。创意产业本身有着不同的定义,已经成为先进经济体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创意产业”的概念本身不是工业的产物,而是一种现代或长期历史的产物。它是在开掘“创意艺术”和“文化产业”、自由和体面、公有和私营、国有的和商业的、公民和消费者、政治和个人之间模糊的边界中出现。创意产业,相当难给自己命名,各个国家对于“创意产业”都有自己的不同定义和部类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产业 经济变革 文化生活 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 驱动器 理查德 经济体
原文传递
理查德·彼得森的文化生产视角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卢文超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9-242,共14页
一、“文化”观念的变革:文化生产视角的兴起 理查德·彼得森(1932—2010)是美国文化社会学(sociology of culture)的奠基者。在20世纪70年代,他提出“文化生产视角”(the production of culture perspective),这奠定了美... 一、“文化”观念的变革:文化生产视角的兴起 理查德·彼得森(1932—2010)是美国文化社会学(sociology of culture)的奠基者。在20世纪70年代,他提出“文化生产视角”(the production of culture perspective),这奠定了美国文化社会学的发展基础,使社会学进入文化研究的新阶段。1986年,他组织创建美国社会学学会文化社会学分会,并担任首任会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产 彼得森 理查德 文化社会学 20世纪70年代 CULTURE “文化” 文化研究
下载PDF
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以批判眼光看中国本科教育 被引量:14
6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国际人才交流》 2011年第3期12-14,共3页
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缺乏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一,就是缺乏跨学科的广度;第二,就是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中国大学 本科教育 大学校长 理查德 莱文 美国 世界一流大学
下载PDF
实用与桥梁——中国学者与理查德·舒斯特曼的一次对话 被引量:11
7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64,共6页
2002年10月31日 参加者有舒斯特曼、高建平、王柯平、章启群,彭锋主持了座谈会(以下分别简称为舒、高、王、章、彭),参加者还有北京大学哲学系部分研究生。
关键词 舒斯特曼 中国学者 理查德 对话 桥梁 大学哲学 参加者 座谈会
原文传递
在理查德·赖特的阴影下——三四十年代的两位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和安·佩特里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家湘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4-79,共6页
佐拉·尼尔·赫斯顿(Zera Neale Hurston)最著名的小说《他们眼望上帝》(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发表于一九三七年,安·佩特里(Ann Patery)的成名作《大街》(The Street)于一九四六年出版。在两者之间出现的理查德&#... 佐拉·尼尔·赫斯顿(Zera Neale Hurston)最著名的小说《他们眼望上帝》(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发表于一九三七年,安·佩特里(Ann Patery)的成名作《大街》(The Street)于一九四六年出版。在两者之间出现的理查德·赖特的《土生子》(Native son,1940)一举轰动美国文坛,一时间,《土生子》式的抗议文学风靡美国,成了热点、成了黑人文学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四十年代 理查德 女主人公 女子 作品 佛罗里达 爱情 赫斯顿 土生子 黑人女作家
原文传递
理查德·罗杰斯事务所专访 1997年9月11日伦敦 被引量:6
9
作者 单黛娜 罗杰斯 叶南 《世界建筑导报》 1997年第Z1期10-21,共12页
罗杰斯勋爵邀请我们到他在伦敦的家中进行这次访问。这是一幢18世纪乔治亚式的住宅。白色的外立面,小小的入口处是一扇铝制的门。一座金属杆构造的、微微摇晃着的小桥将我们带到一处开敞的空间,除了一辆结构复杂的自行车以外这里没有任... 罗杰斯勋爵邀请我们到他在伦敦的家中进行这次访问。这是一幢18世纪乔治亚式的住宅。白色的外立面,小小的入口处是一扇铝制的门。一座金属杆构造的、微微摇晃着的小桥将我们带到一处开敞的空间,除了一辆结构复杂的自行车以外这里没有任何装饰物。从这个已经很宽敞的空间,我们又进入了一个更为开放的三层通高的起居/就餐空间,一座引人注目的金属楼梯通往上面的两层。一套深蓝色天鹅绒的沙发上放着色彩明快的坐垫,周围是三把柯布西耶式的黑色皮椅。十幅颜色不同的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印刷品《毛泽东像》纵向挂在整个一面墙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杰斯 黛娜 公共空间 9月11日 事务所 高技派 可持续性 理查德 建筑师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悖论非存在说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铁声 《晋阳学刊》 CSSCI 1997年第2期58-64,共7页
悖论非存在说张铁声1.引言悖论之存在似为不争之事实。众所周知,就连罗素(B.Russel)、塔尔斯基(A.Tarski)和哥德尔(K.Gdel)这样的大逻辑学家也不怀疑其存在。非但如此,罗素还在集合论中发现了以他的名... 悖论非存在说张铁声1.引言悖论之存在似为不争之事实。众所周知,就连罗素(B.Russel)、塔尔斯基(A.Tarski)和哥德尔(K.Gdel)这样的大逻辑学家也不怀疑其存在。非但如此,罗素还在集合论中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著名“悖论”;塔尔斯基则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悖论” 说谎者悖论 语句 理查德 《中国大百科全书》 自然数 形容词 语义分析 存在定理 真值
下载PDF
文化差异和不可译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关鉌新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68-71,共4页
语言不仅是人类思想感情的表达交流工具,还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载体,即一定区域内国家、民族和人群在生态地域、物质文化、社会宗教直至语言文字本身等诸方面独特而客观的描述方式与现实反映。翻译归根结蒂是语言文字的转换。随着国际交... 语言不仅是人类思想感情的表达交流工具,还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载体,即一定区域内国家、民族和人群在生态地域、物质文化、社会宗教直至语言文字本身等诸方面独特而客观的描述方式与现实反映。翻译归根结蒂是语言文字的转换。随着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的扩大,不同语言之间互译的增多,不同文化的差异、交流及相互影响也必然要在语言上体现出来,反差强烈的文化沟通过程中的所谓不可译性就尤其引人注目。不可译性问题同样成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去年春夏之交在斯托尼布鲁克开会时的争论热点。从事俄译英的美国翻译家理查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人 理查德 不可译性 文化内涵 文化差异 民族 纽约 语言文字 不同文化 苏联
原文传递
论赖特和艾里森小说的象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诺 费凡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9-55,共7页
理查德·赖特和拉尔夫·艾里森,是美国当代两位最著名的黑人作家。大量运用象征,是他们创作的一个共同特点。两位小说家在对客观事物的感悟、理解和对象征物的选择、发掘、表现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白色(White) 作为黑人作... 理查德·赖特和拉尔夫·艾里森,是美国当代两位最著名的黑人作家。大量运用象征,是他们创作的一个共同特点。两位小说家在对客观事物的感悟、理解和对象征物的选择、发掘、表现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白色(White) 作为黑人作家,赖特和艾里森对白色以及白与黑的对比,都表现出高度的敏感。 白色意象贯穿赖特《土生子》前两部的始终。小说开始不久,便描写别格与他的黑人伙伴玩一种叫“白人”的游戏。玩着玩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 小说家 《土生子》 黑人 拉尔夫 作家 理查德 意象 白人 游戏
原文传递
美国报纸讣闻报道的特色 被引量:4
13
作者 安珍 《今传媒》 2006年第06X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美国社会 报纸 《纽约时报》 报道内容 新闻事业 理查德 发行人 版面 读者 报社
下载PDF
“伦理管理悖论”及其争论 被引量:4
14
作者 陆晓禾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50,共9页
关键词 伦理管理 20世纪90年代初 经济伦理学 争论 悖论 企业界 理查德 运动
原文传递
论理查德·罗蒂的相对主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文杰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36-39,共4页
论理查德·罗蒂的相对主义黄文杰(湖北工学院德育室430064)首先应该指出的是,这个题目本身并不意味着罗蒂是主张相对主义的,或者说罗蒂就是通常所谓的相对主义者。事实上,在绝大多数时候,罗蒂是坚决反对别人对他为相对... 论理查德·罗蒂的相对主义黄文杰(湖北工学院德育室430064)首先应该指出的是,这个题目本身并不意味着罗蒂是主张相对主义的,或者说罗蒂就是通常所谓的相对主义者。事实上,在绝大多数时候,罗蒂是坚决反对别人对他为相对主义的指控的。本文试图解释罗蒂对相对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主义 后哲学文化 种族中心主义 实用主义者 理查德 柏拉图主义 康德主义 信念 哲学理论 认识论
原文传递
《达罗威夫人》的人物、主题、结构 被引量:6
16
作者 瞿世镜 《外国文学研究》 1986年第1期106-110,共5页
《达罗威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部名著,它记录了保守党议员理查德·达罗威的夫人克莱丽莎在十二小时之内的现实生活和心理活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克莱丽莎一早就到庞德街去采购鲜花,为即将举行的盛大晚宴作准备... 《达罗威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部名著,它记录了保守党议员理查德·达罗威的夫人克莱丽莎在十二小时之内的现实生活和心理活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克莱丽莎一早就到庞德街去采购鲜花,为即将举行的盛大晚宴作准备。飞向天空的云雀和扑面而来的新鲜空气使她触景生情,想起了十八岁时在布尔顿的乡村生活以及她与彼得的初恋。当她在皮姆小姐的花店里选购鲜花之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德 现实生活 主题 鲜花 人物形象 日常生活 弗吉尼亚·伍尔夫 天空 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下载PDF
理查德·塞勒:将心理学融入经济学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延 张轶龙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9-115,共17页
经济学家致力于构建能够描述人们在市场和其他经济环境中的行为及互动方式的模型。但人类行为方式十分复杂,尽管我们希望做出理性决策,但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意志力却十分有限。虽然利己主义经常主导决策制定,但我们也关注公平和平等。... 经济学家致力于构建能够描述人们在市场和其他经济环境中的行为及互动方式的模型。但人类行为方式十分复杂,尽管我们希望做出理性决策,但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意志力却十分有限。虽然利己主义经常主导决策制定,但我们也关注公平和平等。此外,认知能力、自控力和动机亦因人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家 心理学 理查德 塞勒 行为方式 理性决策 认知能力 互动方式
原文传递
情人 被引量:6
18
作者 哈洛德.品特 秦亚青 金莉 《外国文学》 1986年第10期59-70,90,共13页
哈洛德·品特(Harold Pinter)是荒诞派戏剧在英国的重要作家,受卡夫卡、贝克特等人影响较大。作品中常常出现人自身的双重性,即:理智的社会人与本性冲动的自然人,并尽力表现这两方面的冲突。剧中的许多环境也是既存在又仿佛不存在,... 哈洛德·品特(Harold Pinter)是荒诞派戏剧在英国的重要作家,受卡夫卡、贝克特等人影响较大。作品中常常出现人自身的双重性,即:理智的社会人与本性冲动的自然人,并尽力表现这两方面的冲突。剧中的许多环境也是既存在又仿佛不存在,事件既发生又仿佛未发生,影影绰绰,似是而非,似非而是。《情人》是品特的一个独幕剧。先是以电视剧的形式出现,后又搬上舞台,获很大成功。本剧大致从两个方面表现作者的意图:一是人自身的双重性,二是环境的双重性。剧中的理查德和萨拉是一对结婚十年的夫妻,他们住在一所远离城区的住宅里。丈夫理查德每天乘车上班,晚上回家,妻子萨拉理家。品特正是从这样一对“幸福”的夫妻着手。描绘出在一个人身上双重性的同在。理查德在剧中以丈夫/情人的身份交替出现;萨拉也是以妻子/情人的身份交替出现。他们有时放纵,有时或同时又受到理智的约束。原始的、不道德的、本能冲动的自然人与理智的、受社会道德约束的社会人之间的矛盾在丈夫/情人与妻子/情人的矛盾状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同时也反映了人在圣洁与放纵这两者之间的摇摆不定。剧中还有意暗示了两种可能:萨拉或是一个妓女,只是由于社会的约束才装成一个正派女人;或者本来就是个正派女人,但同时又有强烈的潜在欲望,因而幻想与情人的幽会。理查德也是如此,他或是一个正经男人,由于在妻子身上得不到满足,就用金钱去别处买满足;或者本身就是个流氓,也是由于社会,才使他装扮成一个头戴礼帽手提公文包的正人君子。《情人》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环境的双重性,即:现实与幻觉的同在。剧中人物麦克斯和妓女可能只是理查德和萨拉幻觉中的意象,而他们之间的活动则是理查德和萨拉两人的活动。因此,这也暗示了两种可能:理查德和萨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德 丈夫 矛盾状态 艺术手法 妻子 萨拉 象征意义 现实世界 长时间 混合体
原文传递
海外书评——《没有纯真的收藏:对档案鉴定的反思》 被引量:6
19
作者 特里.库克 李音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档案鉴定 收藏 纯真 档案工作者 书评 海外 终身教授 秉笔直书 档案界 理查德
下载PDF
“具身化”转向与美学的改造——以梅洛-庞蒂、约翰·杜威和理查德·舒斯特曼为主的思考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亚芹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8-42,共5页
"具身化"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它指涉的领域太过深广,是人类社会历久弥新的经典问题。可以说,整个西方学术史,就是一部身体与心灵此消彼长、相合相离关系的演变史。但是,在以往的思想史中,身体被赋予了太多的负面能量,随着社会和科技的... "具身化"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它指涉的领域太过深广,是人类社会历久弥新的经典问题。可以说,整个西方学术史,就是一部身体与心灵此消彼长、相合相离关系的演变史。但是,在以往的思想史中,身体被赋予了太多的负面能量,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直至20世纪下半叶现象学的出现,以及后来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具身化"思想才逐渐成为各学科领域关注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洛-庞蒂 舒斯特曼 理查德 改造 美学 杜威 约翰 人工智能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