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层制的涵义及结构特征分析——兼评韦伯的科层制理论 被引量:97
1
作者 王春娟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60,共5页
科层制(或官僚制)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功能:科层制组织的有效率的正功能和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的反功能。因此,重要的是完整地、科学地理解科层制。韦伯提出科层制结构特征有:根据组织目标进行劳动分工并实现专业化,实行等级制原则,建立... 科层制(或官僚制)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功能:科层制组织的有效率的正功能和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的反功能。因此,重要的是完整地、科学地理解科层制。韦伯提出科层制结构特征有:根据组织目标进行劳动分工并实现专业化,实行等级制原则,建立合法权威。科层制通过稳定的规章程序运作,科层制的职位占有者具有非人格化的理性特征。在我国科层组织有自己的典型特征:权力过于集中、机构重叠、权责不分和组织行为缺乏理性。客观全面地了科层制基本理论及它的优缺点,对我国企业生产管理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层制 组织结构 理想类型
下载PDF
司法公信力初论——概念、类型与特征 被引量:94
2
作者 关玫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4-141,共8页
司法具有公信力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公信力的概念本身蕴涵着信用与信任两个维度,同时还具有公共权力的属性。司法公信力是一个具有权力运行与受众心理两个维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司法公信力具有三种基本类型:权力威慑型、理解型、... 司法具有公信力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公信力的概念本身蕴涵着信用与信任两个维度,同时还具有公共权力的属性。司法公信力是一个具有权力运行与受众心理两个维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司法公信力具有三种基本类型:权力威慑型、理解型、认同型。司法权的内在运行与社会公众的心理认同达到高度契合的状态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类型。在理想类型下,司法公信力具有主体交互性、开放性、制度性、资源性与合法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公信力 概念 两个维度 理想类型 必然要求 依法治国 公共权力 受众心理 权力运行 基本类型 心理认同 社会公众 理解型 司法权 交互性 开放性 合法性 资源性 契合 主体
原文传递
类型化与民法解释 被引量:86
3
作者 刘士国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20,共10页
类型化思维是民法解释的基本思考方式,是民法漏洞补充的理论基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的同时,应对西方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论、亚图·考夫曼的事物本质类型论及卡尔·拉伦茨的类型分类理论有所借鉴。类型化思... 类型化思维是民法解释的基本思考方式,是民法漏洞补充的理论基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的同时,应对西方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论、亚图·考夫曼的事物本质类型论及卡尔·拉伦茨的类型分类理论有所借鉴。类型化思维适用于民事立法和司法,其中司法不仅以立法的类型规范为依据,更须以规范对应于个案寻找出的详尽法规则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 理想类型 事物本质 民法解释
原文传递
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 被引量:93
4
作者 康晓光 韩恒 《开放时代》 CSSCI 2008年第2期30-41,共12页
基于大量经验资料,本文对当前中国大陆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进行了理论解释。通过考察国家对多种社会组织的实际控制,提出了"分类控制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政府为了自身利益,根据社会组织的挑战能力和提供的公共物品,对不同的社... 基于大量经验资料,本文对当前中国大陆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进行了理论解释。通过考察国家对多种社会组织的实际控制,提出了"分类控制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政府为了自身利益,根据社会组织的挑战能力和提供的公共物品,对不同的社会组织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通过与其他国家与社会关系类型的比较,文章指出,分类控制体系是一种新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想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关系 控制体系 中国大陆 分类 社会组织 理想类型 自身利益 公共物品
原文传递
产权秩序与农村基层治理:类型与比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政治分析 被引量:94
5
作者 桂华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52,6,共18页
推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农村集体所有制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而形成的。长期以来,学界对农村集体产权问题的研究集中在经济层面或是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层面,集体经济管理并非单纯的参... 推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农村集体所有制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而形成的。长期以来,学界对农村集体产权问题的研究集中在经济层面或是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层面,集体经济管理并非单纯的参与市场经营活动的经济行为,它还具有不容忽视的治理内涵。目前正在推行的集体土地确权、集体经营性资产“股权量化”和集体经济组织“政经分离”等,将对农村基层治理以及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产生影响,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存在显著的政治效应。基于资源禀赋、区域经济状况、工业化路径、地方政策等方面的差异,我国不同地区的集体经济状况差别很大,从产权格局与产权规则两个维度可建构集体产权秩序的四种理想类型,集体产权秩序与基层治理的关联机制可通过类型比较来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济 产权秩序 理想类型 农村基层治理
原文传递
类型思维及其法学方法论意义——以传统抽象思维作为参照 被引量:80
6
作者 李可 《金陵法律评论》 2003年第2期105-118,共14页
传统抽象思维在取舍事物特征的过程中易于导向“抽象化过度”的极端,因此,此种思维难以照顾到法律上的个别正义,同时它又易使法律本身趋于僵化。而类型思维恰好可以克服上述弊端,在抽象与具体之间找到一种权衡。韦伯创生理想类型的目的... 传统抽象思维在取舍事物特征的过程中易于导向“抽象化过度”的极端,因此,此种思维难以照顾到法律上的个别正义,同时它又易使法律本身趋于僵化。而类型思维恰好可以克服上述弊端,在抽象与具体之间找到一种权衡。韦伯创生理想类型的目的也在于此。可以说,类型是介于抽象与具体之间的一个中介物,类型思维是一种或多或少式的归类思维。当然,抽象并非一无是处,另一方面,类型也不是无所不能。因此,科学的做法是在使法律思维适当地向类型思维转换的同时,将上述两种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方法论 法律思维 个别正义 取舍 理想类型 参照 抽象 传统 僵化 韦伯
下载PDF
政府绩效评估的元设计理论:两种模式及其批判 被引量:34
7
作者 张璋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6-49,共4页
政府绩效评估的元设计 ,就是对政府绩效评估设计的设计。它是政府绩效评估活动的基础 ,从根本上决定了政府绩效评估的成效。根据“理想类型”方法 ,现实中的元设计可以概括为两种模式 :理性设计模式与社会互动设计模式。每种模式均存在... 政府绩效评估的元设计 ,就是对政府绩效评估设计的设计。它是政府绩效评估活动的基础 ,从根本上决定了政府绩效评估的成效。根据“理想类型”方法 ,现实中的元设计可以概括为两种模式 :理性设计模式与社会互动设计模式。每种模式均存在着先天的不足与限度。因而 ,克服目前政府绩效评估的困难的根本途径 ,就是在充分认识到其元设计“无能”的基础上 ,发展综合的元设计哲学 ,并努力建立健全理论与实务的整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绩效评估 健全 根据 根本途径 理想类型 基础 整合机制 努力 社会互动 克服
全文增补中
代际流动的模式:理论理想型与中国现实 被引量:79
8
作者 李煜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84,共25页
本文在疏理西方代际流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流动模式的三种理想类型,并分析其制度条件和结构特征,希望能对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特征和趋势分析有所启发。本文认为,在不同的制度背景和社会条件下,相应的流动模式是不同的。本文提出三种理... 本文在疏理西方代际流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流动模式的三种理想类型,并分析其制度条件和结构特征,希望能对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特征和趋势分析有所启发。本文认为,在不同的制度背景和社会条件下,相应的流动模式是不同的。本文提出三种理想类型对应于三种不同的社会类型,分别是(1)依据绩效原则的自由竞争模式,其特征是流动机会按个人能力和贡献分配,对应于完全市场制度的社会;(2)社会不平等结构下的家庭地位继承模式,其特征是家庭的社会经济背景对子女的地位获得有决定性的影响,社会的不平等结构因此而代代相传,如果一个社会的不平等程度越大,跨阶层流动越困难,代际的地位继承性特征越突出;(3)国家庇护流动模式,其特征是国家通过政策和制度设计,干预社会流动进程,特定的阶层将拥有更多的流动机会、或被剥夺应有的机会。文章最后对中国改革开放后流动模式的转变和现状提出了一些基本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流动 理想类型 流动模式
下载PDF
“理想类型”与本土特质——对社会治理的一种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79
9
作者 郑杭生 《社会学评论》 2014年第3期3-11,共9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社会治理的中国化创新探索,充分体现了治理的理想类型与改革的本土特质这两种视野的统一。较之于统治和管理,作为理想类型的治理更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更能发挥三大主体的各自优势、形成彼此的良性互动。中国社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社会治理的中国化创新探索,充分体现了治理的理想类型与改革的本土特质这两种视野的统一。较之于统治和管理,作为理想类型的治理更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更能发挥三大主体的各自优势、形成彼此的良性互动。中国社会治理的本土创新探索集中体现在社会治理方式的改进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四个治理"原则,正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社会治理具体制度的框架。中国的社会治理体制改革贯穿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站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形成了与西方观点不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理念与观点,走出了一条理想类型与本土特质恰切结合的改革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类型 本土特质 社会治理 “四个治理”
原文传递
透视“城中村”——我研究“村落终结”的方法 被引量:46
10
作者 李培林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6,共6页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独特现象,村落终结具有与农民终结不同的特殊机制。[1]村落终结不仅仅是非农化和工业化的问题,甚至也不是变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问题,而是最终要伴随产权的重新界定和社会关系网络的重组。...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独特现象,村落终结具有与农民终结不同的特殊机制。[1]村落终结不仅仅是非农化和工业化的问题,甚至也不是变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问题,而是最终要伴随产权的重新界定和社会关系网络的重组。在村落研究方法方面,传统村落研究中使用"文本概括法"和"文学概括法"来处理个案调查的访谈资料,当代学者试图提炼出某种村落研究的理想类型或象限图式,但这些方法都存在着局限性。因此,需要另辟蹊径,建立一种关于中国村落终结的具有普遍解释力和更广泛对话能力的理想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村落终结 研究方法 理想类型
下载PDF
合作社的“理想类型”及其实践逻辑 被引量:46
11
作者 黄祖辉 吴彬 徐旭初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16,110,共9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成员资格同质性、成员角色同一性和治理结构耦合性的"三位一体"的合作社"理想类型",基于对合作社"理想类型"实践逻辑的分析及其与现实的比照,进一步辨析了我国现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质...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成员资格同质性、成员角色同一性和治理结构耦合性的"三位一体"的合作社"理想类型",基于对合作社"理想类型"实践逻辑的分析及其与现实的比照,进一步辨析了我国现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质性与治理结构的特征及其成因,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本土性实践与发展给出了理论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社 理想类型 成员资格 成员角色 治理结构
原文传递
国内十省市在校青少年理想、动机和兴趣的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青少年理想 动机 兴趣研究协作组 《心理学报》 1982年第2期199-210,共12页
这个研究采用独特而新颖的方法,在国内十个省市内进行。 研究指出,目前中学生大多数是有理想的,总的趋势是健康的,主流是好的。 研究表明,理想是人生观的核心与方向,要进行理想教育,重要的途径在于激发学习动机和培养学习兴趣,学校教育... 这个研究采用独特而新颖的方法,在国内十个省市内进行。 研究指出,目前中学生大多数是有理想的,总的趋势是健康的,主流是好的。 研究表明,理想是人生观的核心与方向,要进行理想教育,重要的途径在于激发学习动机和培养学习兴趣,学校教育工作要注意处理好理想、动机和兴趣三者关系。既抓方向,又抓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 在校青少年 中学生 工读学校学生 课外活动 理想类型 课外阅读 男女学生 理想教育
下载PDF
理想类型与经典社会学的分析范式 被引量:40
13
作者 周晓虹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4-99,共6页
经典社会学产生于欧洲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 19世纪和 2 0世纪之交 ,这一背景决定了主要的经典社会学家都以类似韦伯的理想类型的方法 ,对社会形态作两分式的分类。作者认为 ,这一特点形成了经典社会学家研究社会的基本分析范式。这... 经典社会学产生于欧洲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 19世纪和 2 0世纪之交 ,这一背景决定了主要的经典社会学家都以类似韦伯的理想类型的方法 ,对社会形态作两分式的分类。作者认为 ,这一特点形成了经典社会学家研究社会的基本分析范式。这种分析范式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文化的基本主题 ,又孕育了它的先天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类型 经典社会学 分析范式 社会形态 腾尼斯 社区 乡民社会 社会变迁 市民社会
下载PDF
返乡青年何以返乡?——基于主体性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38
14
作者 何慧丽 苏志豪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2-78,共7页
返乡青年已成为振兴乡村的重要群体力量。从返乡青年返乡创业的内在动因等主体性视角出发,运用理想类型分析法,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产业发展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创业类型;身心健康型--从自我或家庭出发追求健康... 返乡青年已成为振兴乡村的重要群体力量。从返乡青年返乡创业的内在动因等主体性视角出发,运用理想类型分析法,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产业发展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创业类型;身心健康型--从自我或家庭出发追求健康幸福生活的创业类型;文化理论型--在成熟理论指导下探索城乡协同发展的创业类型。进一步研究表明,其共性属于在社会"外在诱因"作用下"内在基因"萌生并发展的过程及其必然结果,表现为他们对现代化进程有相对理性的认知甚至反思,尝试使现代社会与乡土进行有机链接的各种业态探索等。强化青年的返乡动力可从做好国家顶层设计、教育和大众传媒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推出系列话语和理论支撑、地方政府和乡土社会大力扶持等方面着手,以返乡青年为核心,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青年 主体性视角 返乡创业 理想类型 人才振兴
原文传递
法治公信力与司法公信力 被引量:35
15
作者 郑成良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5-156,共2页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确立并实施十年以来,我国在法治化进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如果从社会公信力的角度来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离法治国家之“理想”(“理念”或“理想类型”)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判断一个国家是不是成熟的...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确立并实施十年以来,我国在法治化进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如果从社会公信力的角度来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离法治国家之“理想”(“理念”或“理想类型”)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判断一个国家是不是成熟的法治国家可以有多种标准,然而,法治能否赢得社会公众足够的信任和信赖,应当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司法公信力 理想类型 法治国家 法治化进程 社会公信力 “理念” 社会公众
原文传递
论公共性的四个典型层面 被引量:31
16
作者 沈湘平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23,共6页
当代公共性问题的凸显可以理解为基于现代性及其后果的反思与求解。立足于当今的现实,公共性一定是复数的、多层面的,我们很有必要以理想类型的方式分析公共性的立体层面。民族—国家内部的公共性层面、民族—国家之间的公共性层面、跨... 当代公共性问题的凸显可以理解为基于现代性及其后果的反思与求解。立足于当今的现实,公共性一定是复数的、多层面的,我们很有必要以理想类型的方式分析公共性的立体层面。民族—国家内部的公共性层面、民族—国家之间的公共性层面、跨越国家界限的个体之间的公共性层面、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公共性层面是当代公共性四个典型的层面。这四个层面的统一将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 理想类型 个体 民族—国家
原文传递
高等教育的理想类型 被引量:35
17
作者 王建华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共10页
从中世纪至今,以大学作为主要组织形式,高等教育衍生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并最终形成不同的理想类型。当今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主要有四种理想类型,即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作为理想类型,无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还是学... 从中世纪至今,以大学作为主要组织形式,高等教育衍生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并最终形成不同的理想类型。当今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主要有四种理想类型,即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作为理想类型,无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还是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都是从一定角度对高等教育现实中某类成分的抽象,现实中不存在某种纯粹的、理想性质的高等教育。作为分析问题的工具而不是规范性的概念,理想类型的分析方法不仅有利于厘清高等教育的复杂性,而且可为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学术教育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理想类型
原文传递
韦伯的“理想类型”及其法学方法论意义——兼论法学中“类型”的建构 被引量:26
18
作者 胡玉鸿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3-37,共5页
“模式”的建构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韦伯正是以“理想类型”为切入点 ,展开对社会、经济、宗教等现象的具体分析。法学中“类型”的建构是一种“类”思维的方法论原则。“理想类型”对于解构法律现象具有方法论意义 ,它以个人主义方法... “模式”的建构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韦伯正是以“理想类型”为切入点 ,展开对社会、经济、宗教等现象的具体分析。法学中“类型”的建构是一种“类”思维的方法论原则。“理想类型”对于解构法律现象具有方法论意义 ,它以个人主义方法论为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 理想类型 法学方法论 个人主义方法论 价值取向
下载PDF
社会流动:理想类型与国际经验 被引量:18
19
作者 龚维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2003年第5期82-86,共5页
合理的社会流动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合理的社会流动是以社会职位空缺为导向、以成就规则为根据、以机会平等为前提,同时对社会弱者给予必要的保护。现代社会中职业地位最为重要,它是人们社... 合理的社会流动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合理的社会流动是以社会职位空缺为导向、以成就规则为根据、以机会平等为前提,同时对社会弱者给予必要的保护。现代社会中职业地位最为重要,它是人们社会地位的主要载体。职业的获得应该通过市场竞争,使有能力的人获得相应的职位。教育是获得能力最重要的手段。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流动的现实是这种社会流动“理想类型”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流动理论 理想类型 国际经验 社会职位空缺 成就规则 机会平等 教育
原文传递
关于区域与国别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李强 《欧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3-162,I0006,共11页
区域与国别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一直充满争议。传统的基于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重视语言、文化与历史研究,强调地方性知识的价值。而社会科学的方法则以研究普遍规律为宗旨,试图通过严格的科学方法,分析区域与国别的个案,并从个案研究中找出... 区域与国别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一直充满争议。传统的基于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重视语言、文化与历史研究,强调地方性知识的价值。而社会科学的方法则以研究普遍规律为宗旨,试图通过严格的科学方法,分析区域与国别的个案,并从个案研究中找出人类行为的一般规律。两种方法论之间曾有过相互批评的经历。但仔细考察各自的观点会发现两种方法各有其独特的价值。借鉴韦伯的理想类型概念可以帮助我们融合两种方法论,促进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与国别研究 人文方法 社会科学方法 科学主义 理想类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