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自然美观念的四次转型 被引量:5
1
作者 谷鹏飞 《晋阳学刊》 CSSCI 2011年第4期65-68,共4页
自然美在西方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先后经历了古希腊源始本体论的自然审美观、中世纪神学本体论的自然审美观、近代理性主义的自然审美观与现代生态论的自然审美观四大发展阶段。西方自然美观念的每一次转型都意味着西方美学思想的变革,它... 自然美在西方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先后经历了古希腊源始本体论的自然审美观、中世纪神学本体论的自然审美观、近代理性主义的自然审美观与现代生态论的自然审美观四大发展阶段。西方自然美观念的每一次转型都意味着西方美学思想的变革,它对西方美学的发展起了或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自然 源始自然 理性自然 生态自然
下载PDF
论唐前山水文化及其衍进特点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恩成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5-89,共5页
唐前山水文化经历了从蒙昧向文明、从物质依赖向精神诉求、从非理性向理性发展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人对山水自然的认识由纯客观的审视向主客观融合的方向不断变化,并由此奠定了中国山水文化的人文基础:精神的需求与艺术的审美相融合... 唐前山水文化经历了从蒙昧向文明、从物质依赖向精神诉求、从非理性向理性发展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人对山水自然的认识由纯客观的审视向主客观融合的方向不断变化,并由此奠定了中国山水文化的人文基础:精神的需求与艺术的审美相融合。反映在文学状态中,《诗经》的比、兴及庄、骚的夸张、渲染奠定了人与自然山水的艺术关联和哲学层面;汉大赋中的山水自然成为烘托帝王功业的载体;两晋之交的陶渊明与山水自然的人格融合开创了隐逸与田园诗的先河;晋室南渡后,以谢灵运为代表,把山水自然引向贵族化。陶谢在其山水诗歌中所反映出的人格特点,为唐代山水文化的发展树立了楷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前 山水文化 客观自然 理性自然
下载PDF
从“诗意的生存”到“生存的诗意”——古代神话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3
3
作者 姜琬 张超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28-33,38,共7页
古代的神话在其产生之初,其角色与今天全然不同,它不仅只是文学和艺术的作品,而是作为一种对生存世界的理解和解释方式。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理性自然观逐步建立,神话观点受到根本的动摇,淡出人类主流的认识方式。然而神话思维并未因此... 古代的神话在其产生之初,其角色与今天全然不同,它不仅只是文学和艺术的作品,而是作为一种对生存世界的理解和解释方式。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理性自然观逐步建立,神话观点受到根本的动摇,淡出人类主流的认识方式。然而神话思维并未因此退出人类认识范畴。神从直接的因果联系中退隐而出,却仍作为更上层原因隐现着;神从可视的自然中退隐而出,却仍居留在思想的更深层,泛化为无处不在的神性,栖身于哲学和宗教之中。而神话的社会角色也从"诗意的生存"转化为"生存的诗意",作为人们想象力、创造力和鉴赏力的结晶,回归到其文学和艺术的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自然 理性自然 生存 诗意 演变
下载PDF
技术理性与自然意境——由四座高层旅馆试析莫伯治先生第二创作阶段 被引量:3
4
作者 庄少庞 《华中建筑》 2013年第8期22-25,共4页
莫伯治先生以"现代主义与岭南建筑的有机结合"概括其第二个创作阶段。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莫伯治与合作者于1960年代中至1980年代初期间,将现代主义的技术理性与岭南庭园的自然意境有机相融的探索,是岭南学派形成与发展的一... 莫伯治先生以"现代主义与岭南建筑的有机结合"概括其第二个创作阶段。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莫伯治与合作者于1960年代中至1980年代初期间,将现代主义的技术理性与岭南庭园的自然意境有机相融的探索,是岭南学派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广派"建筑的影响由此逐步扩大。在时间轴上观察这一时期的四座高层旅馆设计,分析其立足经济合理的空间构图和复归自然的庭园意境的发展过程,可以使这一历史阶段的呈现不止于静态的特征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旅馆技术理性自然意境文化表达岭南学派
下载PDF
由自然自由到正当自由——评古典自然法学权利观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恒山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6-122,共7页
17、18世纪古典自然法学在兼顾社会自由与社会秩序、个人权利和国家权力的价值平衡的前提下,在国家建构的宏观框架下,从本源意义上讨论权利问题,在本体意义上将权利视为个人行为自由。在进一步将人类理性自然法与自然规律意义上的自然... 17、18世纪古典自然法学在兼顾社会自由与社会秩序、个人权利和国家权力的价值平衡的前提下,在国家建构的宏观框架下,从本源意义上讨论权利问题,在本体意义上将权利视为个人行为自由。在进一步将人类理性自然法与自然规律意义上的自然法作出区分、将依据理性自然法获得的个人正当自由与自然状态下的自然规律决定的随心所欲的个人自由作出区分的基础上,古典自然法学解说的"权利"相当于"正当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 自由 自然 自然规律 理性自然
原文传递
从“诗意的生存”到“生存的诗意”——古代神话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1
6
作者 姜琬 张超 《西部学刊》 2015年第8期10-14,共5页
古代的神话在其产生之初,其角色与今天全然不同,它不仅只是文学和艺术的作品,而是作为一种对生存的世界的理解和解释方式。神话思维以类比人类自身行为的方式看待各种自然现象,将自然拟人化,形成了以万物有灵和自然崇拜为特征的"... 古代的神话在其产生之初,其角色与今天全然不同,它不仅只是文学和艺术的作品,而是作为一种对生存的世界的理解和解释方式。神话思维以类比人类自身行为的方式看待各种自然现象,将自然拟人化,形成了以万物有灵和自然崇拜为特征的"神话自然观",以阐发对自然界及其与人关系的根本看法。这是对于人类生存经验的一种寄托着情感和希望的解读方式,描绘出天、地、人、神和谐共生的"诗意的生存"。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理性自然观逐步建立,神话观点受到根本的动摇,淡出人类主流的认识方式。然而神话思维并未因此退出人类认识范畴。神从直接的因果联系中退隐而出,却仍作为更上层原因隐现着;神从可视的自然中退隐而出,却仍居留在思想的更深层,泛化为无处不在的神性,栖身于哲学和宗教之中。在希腊哲学中,神性观念转化为关于自然的秩序以及人类理性的思考,从形象的人格神演化为抽象的概念神,再通过神性的解构最终融入理性,成为近代科学的思想资源。而神话的社会角色也从"诗意的生存"转化为"生存的诗意",作为人们想象力、创造力和鉴赏力的结晶,回归到其文学和艺术的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自然 理性自然 生存 诗意 演变
下载PDF
论普芬道夫自然法理论中的永久和平思想
7
作者 鞠成伟 《金陵法律评论》 2010年第1期12-20,共9页
通过法权安排实现永久和平是普芬道夫自然法理论的核心主题。普芬道夫认为,保存和培养社会性是自然法的根本戒律,服从自然法可以实现社会和平。但是,这种可能性只是潜在的,永久和平的实现还有赖于政治共同体以及共同体内和共同体之间恰... 通过法权安排实现永久和平是普芬道夫自然法理论的核心主题。普芬道夫认为,保存和培养社会性是自然法的根本戒律,服从自然法可以实现社会和平。但是,这种可能性只是潜在的,永久和平的实现还有赖于政治共同体以及共同体内和共同体之间恰当的法权安排。通过永久和平法权安排的体系化,普芬道夫为现代国家擘划了最基本的法权关系。这些原创性理论成就奠定了他在古典自然法理论谱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性地位,也使他成为了永久和平论的鼻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自然 社会性自然 法权结构 永久和平
下载PDF
法典编纂的自然法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中心
8
作者 陈记平 《理论界》 2016年第5期90-99,共10页
《法国民法典》是以近代理性自然法为基础的法典,自然法的理论理性的思维方式和实践理性的自然法原则对法典的编纂产生了深刻影响。法典的自然法基础并不全是政治革命的结果,它离不开第三等级的支持、法学教育的准备和现实的社会需求。... 《法国民法典》是以近代理性自然法为基础的法典,自然法的理论理性的思维方式和实践理性的自然法原则对法典的编纂产生了深刻影响。法典的自然法基础并不全是政治革命的结果,它离不开第三等级的支持、法学教育的准备和现实的社会需求。法典的自然法化过程并不是只发生于启蒙时代,它是一个渐进发展的历史过程,最终在启蒙运动和大革命中得以完成。本文通过讨论法国民法典的自然法基础,揭示其对我国当前的民法典编纂工作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民法典 理性自然 第三等级 自然法化
原文传递
马克思早期法哲学思想初探——基于《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的文本分析
9
作者 姚惠 《黑河学刊》 2014年第11期20-22,共3页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是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所撰写的重要论文之一,也是体现马克思早期法哲学思想的代表性文章,在辩论过程中,马克思理性自然法的思想昭然若揭,马克思认为理性的法高于私人利益的论证方法体现了历史上的自然法与...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是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所撰写的重要论文之一,也是体现马克思早期法哲学思想的代表性文章,在辩论过程中,马克思理性自然法的思想昭然若揭,马克思认为理性的法高于私人利益的论证方法体现了历史上的自然法与实在法之争,是传统西方法律思想二元对立的必然结果,自然法为实在法提供规范标准,实在法则是对自然法进行延伸和扩展的客观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实在法 理性自然
下载PDF
天道绝对:元法律、建制化与共识结构(上)——中国深度研究的哲学之维:法律哲学的当下之思
10
作者 吴励生 林骁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4年第9期91-113,共23页
法治国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中国法学理应努力的目标。国民经济的发展目标的确立,则为中国法治国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形成的《决定"六十条"》更是为此形成了重要历史契机,即:如何促进一个... 法治国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中国法学理应努力的目标。国民经济的发展目标的确立,则为中国法治国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形成的《决定"六十条"》更是为此形成了重要历史契机,即:如何促进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和中国社会的繁荣,同时实现一个保障经济生活和中国社会繁荣的正当的国家权威与法律权威。"天道绝对"的法哲学建构,立基于中国内在问题的诊断以及审时度势,试图清理有关政治法、国家法和市民法等现代性法学话语在中国语境中的复杂纠缠,力图促进恢复共和本性,以建构并趋近有效保障人民权利、自由和幸福的可欲性理想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国 非常政治与日常政治 建制化 知识正当性 理性自然 相互承认的法权 共和本性
下载PDF
论格劳秀斯的国际法思想
11
作者 张荣辉 汤霞 《世纪桥》 2014年第8期30-31,共2页
格劳秀斯这位享誉欧洲的"国际法之父",在其《战争与和平法》中系统阐述了近代意义上的国际法思想。他从战争的正义性为视角引出自然法理念,探讨了国家起源与契约之间的关系,国家主权的特性与内容,并将主权理论扩大适用于国际... 格劳秀斯这位享誉欧洲的"国际法之父",在其《战争与和平法》中系统阐述了近代意义上的国际法思想。他从战争的正义性为视角引出自然法理念,探讨了国家起源与契约之间的关系,国家主权的特性与内容,并将主权理论扩大适用于国际交往中,从而演绎出以理性自然法,国家主权论,国际关系规则三个命题构成的国际法理论三部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自然 国家起源 契约论 主权思想
下载PDF
谈如何理解歌唱的自然状态
12
作者 张锋 《成才之路》 2009年第28期57-57,共1页
歌唱的自然状态是在正确的方法引导下,经过长期的刻苦练习得到的,它是一种理性的自然,而不是与生俱来的自然状态。
关键词 自然 理性自然 建立
下载PDF
试论近代欧洲政治学说的哲学基础
13
作者 马润凡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13-16,共4页
理性主义自然法赋予“理性和自然法”以新的含意,在客观内容上,它不再是存在于人之外的正义理念,也不是基督教的戒律,而是人的自然性中所固有的东西即问心无愧地表达人自身的需要,并强烈宣布了人本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原则。而近代理性主... 理性主义自然法赋予“理性和自然法”以新的含意,在客观内容上,它不再是存在于人之外的正义理念,也不是基督教的戒律,而是人的自然性中所固有的东西即问心无愧地表达人自身的需要,并强烈宣布了人本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原则。而近代理性主义又以抽象人性论挑战宗教神权,以人自身的价值为本位来说明自然法和正义准则的绝对有效性及由自然法规则推导而来的结论的绝对有效性,从而论证了国家如何构建及构建的基础的问题。理性主义自然法和抽象人性论,不仅成功瓦解了政治统治的神学正当性资源,而且确立了政治统治合法性的新基点,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合理性作了有效的哲学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政治学说 哲学基础 理性主义自然 抽象人性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