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监察委员会派驻制度的现实困境与理性形塑
1
作者
冯文杰
《岭南学刊》
2024年第5期119-128,共10页
在监察全覆盖的时代背景下,监察派驻制度面临紧迫的监察监督地方化、监察监督部门化以及监察监督实质全覆盖的困境等问题。应以充分发挥“派”的权威与“驻”的优势为原则完善监察派驻制度,使派驻监察人员法治化与高效化履行监察监督职...
在监察全覆盖的时代背景下,监察派驻制度面临紧迫的监察监督地方化、监察监督部门化以及监察监督实质全覆盖的困境等问题。应以充分发挥“派”的权威与“驻”的优势为原则完善监察派驻制度,使派驻监察人员法治化与高效化履行监察监督职权。完善“四个全覆盖”监督格局需要构建并完善巡视监督与派驻监督的联动机制,实现二者优势的发挥,增强监察监督职能发挥的效力。在派驻机构独立性的体系保障上,应明确派驻机构的职责定位,强化派驻机构的垂直管理体制。须明确细化派驻监察机构的监督权限,派驻机构具有权限按管理权限处置实施相对轻微的职务违法行为的公职人员,对实施并非情节较轻的职务违法行为甚至职务犯罪行为的公职人员,须上报派出监察机关统一调查与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委员会派驻制度
监察监督地方化
监察监督部门化
监察全覆盖
理性
形
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侵犯商标权犯罪的立法更新与理性形塑--以《刑法修正案(十一)》为视角的分析
2
作者
冯文杰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1-39,共9页
《刑法修正案(十一)》展现了积极保护商标权的立法取向,使侵犯商标权犯罪的结构呈现既严且厉的变化。其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坚持平等保护服务商标和商品商标原则及扩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处罚范围,其非理性主要展现在未彻底贯彻平...
《刑法修正案(十一)》展现了积极保护商标权的立法取向,使侵犯商标权犯罪的结构呈现既严且厉的变化。其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坚持平等保护服务商标和商品商标原则及扩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处罚范围,其非理性主要展现在未彻底贯彻平等保护服务商标和商品商标原则,且对商标侵权行为犯罪化的理性发展预期不足,遗漏了诸多值得刑法处罚的商标侵权行为类型,而删除拘役刑不符合消极责任主义。合理以刑法处罚侵犯商标权行为的前提是妥当界定我国商标法上的商标侵权行为。尚未被犯罪化的商标侵权行为主要包括商标混淆行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服务行为、销售构成商标混淆的商品或服务行为、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及驰名商标淡化行为。在平等保护观的指引下,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服务行为具有犯罪化的正当性与必要性。在刑法扩张保护商标权的时代背景下,应认真对待上述尚未被犯罪化的商标侵权行为的犯罪化问题。其他尚未被犯罪化的商标侵权行为均属商标法明文规定的商标侵权行为,且均在实质上侵犯了商标权人的合法利益,而非刑事法规制显然无法满足法益保护的需要,由刑法进行保护反而遵守了法益保护原则,不违反刑法谦抑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十一)》
商标侵权行为
侵犯商标权犯罪
立法更新
理性
形
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监察委员会派驻制度的现实困境与理性形塑
1
作者
冯文杰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智能司法研究院
出处
《岭南学刊》
2024年第5期119-128,共10页
基金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监察机关与公安机关配合制约关系的衔接制度研究”(编号:23SKGH028)
西南政法大学智能司法研究院2022年度合规专项课题“企业合规改革的试点动因、模式选择及规范优化”(编号:ZNHG2022K05)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特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研究”(编号:2023ZTZD17)。
文摘
在监察全覆盖的时代背景下,监察派驻制度面临紧迫的监察监督地方化、监察监督部门化以及监察监督实质全覆盖的困境等问题。应以充分发挥“派”的权威与“驻”的优势为原则完善监察派驻制度,使派驻监察人员法治化与高效化履行监察监督职权。完善“四个全覆盖”监督格局需要构建并完善巡视监督与派驻监督的联动机制,实现二者优势的发挥,增强监察监督职能发挥的效力。在派驻机构独立性的体系保障上,应明确派驻机构的职责定位,强化派驻机构的垂直管理体制。须明确细化派驻监察机构的监督权限,派驻机构具有权限按管理权限处置实施相对轻微的职务违法行为的公职人员,对实施并非情节较轻的职务违法行为甚至职务犯罪行为的公职人员,须上报派出监察机关统一调查与处置。
关键词
监察委员会派驻制度
监察监督地方化
监察监督部门化
监察全覆盖
理性
形
塑
Keywords
stationing system of supervision committee
localization of supervision
departmentalization of supervision
full coverage of supervision
rational shaping
分类号
D916.13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侵犯商标权犯罪的立法更新与理性形塑--以《刑法修正案(十一)》为视角的分析
2
作者
冯文杰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智能司法研究院
出处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1-39,共9页
基金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监察机关与公安机关配合制约关系的衔接制度研究”(23SKGH028)
西南政法大学智能司法研究院2022年度合规专项课题“企业合规改革的试点动因、模式选择及规范优化”(ZNHG2022K05)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智慧量刑理论基础研究”(22SKGH044)。
文摘
《刑法修正案(十一)》展现了积极保护商标权的立法取向,使侵犯商标权犯罪的结构呈现既严且厉的变化。其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坚持平等保护服务商标和商品商标原则及扩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处罚范围,其非理性主要展现在未彻底贯彻平等保护服务商标和商品商标原则,且对商标侵权行为犯罪化的理性发展预期不足,遗漏了诸多值得刑法处罚的商标侵权行为类型,而删除拘役刑不符合消极责任主义。合理以刑法处罚侵犯商标权行为的前提是妥当界定我国商标法上的商标侵权行为。尚未被犯罪化的商标侵权行为主要包括商标混淆行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服务行为、销售构成商标混淆的商品或服务行为、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及驰名商标淡化行为。在平等保护观的指引下,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服务行为具有犯罪化的正当性与必要性。在刑法扩张保护商标权的时代背景下,应认真对待上述尚未被犯罪化的商标侵权行为的犯罪化问题。其他尚未被犯罪化的商标侵权行为均属商标法明文规定的商标侵权行为,且均在实质上侵犯了商标权人的合法利益,而非刑事法规制显然无法满足法益保护的需要,由刑法进行保护反而遵守了法益保护原则,不违反刑法谦抑主义。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十一)》
商标侵权行为
侵犯商标权犯罪
立法更新
理性
形
塑
Keywords
The AmendmentⅪto the Criminal Law
trademark infringement
crime of trademark infringement
legislative update
rational shaping
分类号
D924.399 [政治法律—刑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监察委员会派驻制度的现实困境与理性形塑
冯文杰
《岭南学刊》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侵犯商标权犯罪的立法更新与理性形塑--以《刑法修正案(十一)》为视角的分析
冯文杰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