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皱纹盘鲍“裂壳病”的病原及组织病理研究 被引量:50
1
作者 李霞 王斌 +2 位作者 刘淑范 刘明清 王琦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1-66,共6页
1994~1996年对大连地区患“裂壳病”的养殖鲍苗种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通过观察和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病的病原为一种大小90~140nm的球状病毒,该病毒主要侵染血细胞。病症为鲍壳薄,壳缘外翻,壳孔相互串连,摄食力... 1994~1996年对大连地区患“裂壳病”的养殖鲍苗种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通过观察和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病的病原为一种大小90~140nm的球状病毒,该病毒主要侵染血细胞。病症为鲍壳薄,壳缘外翻,壳孔相互串连,摄食力降低,生长缓慢,逐渐死亡。并观察了外套膜、足、鳃、肝脏、嗉囔等主要器官的组织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裂壳病 球状病毒 组织病理
下载PDF
引起九孔鲍大量死亡的一种球状病毒 被引量:40
2
作者 宋振荣 纪荣兴 +4 位作者 颜素芬 陈昌生 钟幼平 姜永华 倪子绵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63-467,共5页
对 1999年初春福建省东山县工厂化养殖九孔鲍中发生的流行性死亡 ,开展了九孔鲍的病理学研究 ,电镜下发现病鲍的肝脏细胞质中有大量具被膜 2 0面体、大小约为 10 0nm的病毒粒子。通过感染实验 ,推断该病毒是造成此次九孔鲍大量死亡的病... 对 1999年初春福建省东山县工厂化养殖九孔鲍中发生的流行性死亡 ,开展了九孔鲍的病理学研究 ,电镜下发现病鲍的肝脏细胞质中有大量具被膜 2 0面体、大小约为 10 0nm的病毒粒子。通过感染实验 ,推断该病毒是造成此次九孔鲍大量死亡的病原体 ;由于肝脏细胞的大量病变和坏死引起九孔鲍的大量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孔鲍 球状病毒 流行性死亡 肝组织病变
下载PDF
杂色鲍裂壳病球状病毒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1
3
作者 王江勇 陈毕生 +2 位作者 冯娟 余勉余 吴信忠 《热带海洋》 CSCD 2000年第4期82-85,共4页
1999年以来 ,广东汕尾地区养殖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出现了“裂壳病” ,经电镜观察 ,发现感染了一种球状病毒 ,大小为 1 5 0— 2 2 0nm ,皆存在于细胞的细胞质中 ,细胞核内没有发现病毒。主要侵染鲍的腹足、外套膜、性腺、肝、鳃... 1999年以来 ,广东汕尾地区养殖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出现了“裂壳病” ,经电镜观察 ,发现感染了一种球状病毒 ,大小为 1 5 0— 2 2 0nm ,皆存在于细胞的细胞质中 ,细胞核内没有发现病毒。主要侵染鲍的腹足、外套膜、性腺、肝、鳃等部位。病鲍表现为头端壳缘外翻 ,呼吸孔融合成一条线 ,活力减弱 ,身体消瘦 ,逐渐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鲍 裂壳病 球状病毒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1种球状病毒颗粒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20
4
作者 陈辉 薛仁宇 贡成良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14-115,共2页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养殖病害问题已成为制约养殖生产的主要因素,病害造成的损失逐年增长,损失也越来越严重。1996年以来,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相继发生养殖中华绒螯蟹患颤抖病成批死亡的病例,养殖单位采用...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养殖病害问题已成为制约养殖生产的主要因素,病害造成的损失逐年增长,损失也越来越严重。1996年以来,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相继发生养殖中华绒螯蟹患颤抖病成批死亡的病例,养殖单位采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均无明显效果。病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颤抖病 球状病毒 电镜观察
下载PDF
中国对虾中一种球状病毒的分离提纯与检测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棣华 张建红 +3 位作者 石正丽 高玮 高学兴 吴志广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4年第2期170-173,共4页
从人工养殖生长比较缓慢的对虾与病虾的肝胰腺和消化道中,分离出一种大小为80nm的球状病毒。同时采用超薄切片技术可在对虾中肠细胞中发现大量的球状病毒,这些病毒聚集成片,在同一细胞内的细胞器,如线粒体等均发生病变。此外,... 从人工养殖生长比较缓慢的对虾与病虾的肝胰腺和消化道中,分离出一种大小为80nm的球状病毒。同时采用超薄切片技术可在对虾中肠细胞中发现大量的球状病毒,这些病毒聚集成片,在同一细胞内的细胞器,如线粒体等均发生病变。此外,将分离提取的球状病毒进行感染试验,感染死亡率为60%。并且从感染致死的对虾消化腺及肠道中,同样可以观察到大小相同、形态一致的球状病毒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胰腺 球状病毒 提纯
下载PDF
一种球状病毒对近海几种贝类的感染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霞 王斌 +1 位作者 刘淑范 许建和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86-91,共6页
报道了一种球状病毒对近海几种贝类的自然感染情况 ,并分别采用投喂、浸泡、划伤等方法人工感染绣凹螺、滨螺和幼鲍。该病毒直径约 90~ 1 40nm ,存在于血细胞或结缔组织细胞中 ,在近海几种贝类体内有广泛分布 ,但其致病性不同。同时还... 报道了一种球状病毒对近海几种贝类的自然感染情况 ,并分别采用投喂、浸泡、划伤等方法人工感染绣凹螺、滨螺和幼鲍。该病毒直径约 90~ 1 40nm ,存在于血细胞或结缔组织细胞中 ,在近海几种贝类体内有广泛分布 ,但其致病性不同。同时还研究了病毒对温度的敏感性 ,结果表明 2 0℃以上病毒的繁殖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状病毒 贝类 感染 鲍鱼 病毒
下载PDF
从香菇子实体中分离了两种病毒 被引量:12
7
作者 梁振普 张小霞 +1 位作者 高鹏 邱立友 《中国食用菌》 2005年第6期32-33,共2页
利用差速离心和蔗糖梯度离心技术,从香菇子实体中分离出了一种球状病毒和一种噬菌体,其中噬菌体为国际首次在香菇中发现。病毒的分离为今后香菇脱毒技术的建立以及病毒的进化与分类研究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香菇 子实体 球状病毒 噬菌体 分离
下载PDF
闽粤地区鲍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因分析和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陈月忠 黄万红 陈木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0-104,共5页
1999年以来,福建、广东两省养殖鲍已连续多年发生了暴发性流行病,死亡率可达100%.结合病理学分析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认为球状病毒和弧菌并发感染是该暴发病流行的主要原因.电镜观察发现病鲍的肝细胞和肠上皮细胞内有大小约为130~1... 1999年以来,福建、广东两省养殖鲍已连续多年发生了暴发性流行病,死亡率可达100%.结合病理学分析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认为球状病毒和弧菌并发感染是该暴发病流行的主要原因.电镜观察发现病鲍的肝细胞和肠上皮细胞内有大小约为130~150nm和50~70nm的2种球状病毒,前者数量较多,具外囊膜,后者的病毒颗粒裸露,未见外囊膜.感染造成了鲍的肝脏和肠等器官的细胞结构严重破坏.人工感染实验表明注射、混养、浸泡等方式均会导致感染.根据回归实验和流行特点调查,结合病理分析结果,该病多发生于23℃以下的水温期,主要是通过海水的流动和养殖水的交换和鲍的运销而传播,25℃以上水温未见该病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 球状病毒 病因
下载PDF
中国对虾一种球状病毒的分离提纯及其核酸蛋白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肖连春 石正丽 +2 位作者 高玮 张立人 陈棣华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5年第4期356-361,共6页
从感染致病的中国对虾(Penaeuschinesis)中分离到一种球状病毒,其育径约为20±4nm。进行人工感染实验,对虾死亡率为66%;用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核糖核酸酶(RNase)及二苯胺染色法对病... 从感染致病的中国对虾(Penaeuschinesis)中分离到一种球状病毒,其育径约为20±4nm。进行人工感染实验,对虾死亡率为66%;用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核糖核酸酶(RNase)及二苯胺染色法对病毒核酸进行处理,证明该病毒核酸为脱氧核糖核酸,用Sl核酸酶(Slnucleasc)对该核酸进一步消化处理,进一步证实该病毒含单链DNA。SDS-PAGE结果显示,该病毒含4条结构多肽,其分子量分别为86kD,79kD,70kD及25.5kD。根据上述特性分析,该病毒可能属于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故暂定名为中国对虾细小病毒(PenaeuschinesisParvovirus简称Pc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对虾 细小病毒 球状病毒 核酸蛋白
下载PDF
九孔鲍鱼球状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治报告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印尧 陈信忠 +2 位作者 吴文忠 颜江华 倪子绵 《福建畜牧兽医》 2000年第4期5-7,共3页
1999~ 2 0 0 0年冬春季节。福建省东山、漳浦养殖九孔鲍鱼暴发急性、毁灭性传染病流行。经过一系列实验室检验和病例复制试验 ,证实它是由一种大小 5 0~ 80 x12 0~ 15 0 nm球状病毒侵袭鲍体所引起的。该病采取隔离消毒、净水养殖、... 1999~ 2 0 0 0年冬春季节。福建省东山、漳浦养殖九孔鲍鱼暴发急性、毁灭性传染病流行。经过一系列实验室检验和病例复制试验 ,证实它是由一种大小 5 0~ 80 x12 0~ 15 0 nm球状病毒侵袭鲍体所引起的。该病采取隔离消毒、净水养殖、药浴和饲喂药物饲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孔鲍 球状病毒 流行特点 症状 诊断 防制
下载PDF
刺参体内的新病原——一种球状病毒 被引量:5
11
作者 邓欢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0-31,共2页
2004年12月中下旬-2005年4月对辽宁沿海地区刺参越冬苗发病严重地区,进行了跟踪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刺参越冬苗发病比往年早,来势凶猛,持续时间长,流行面广,具较明显的流行病特征,病症异于往年,发病厂家达50%以上,... 2004年12月中下旬-2005年4月对辽宁沿海地区刺参越冬苗发病严重地区,进行了跟踪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刺参越冬苗发病比往年早,来势凶猛,持续时间长,流行面广,具较明显的流行病特征,病症异于往年,发病厂家达50%以上,部分地区超过80%,严重地区80%-90%;从患病参体内分离出2株优势细菌和一种新的球状病毒,经负染和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证实有大量球状病毒存于参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球状病毒 越冬苗 爆发性流行病
下载PDF
病毒感染对栉孔扇贝血细胞类型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许秀芹 王宜艳 孙虎山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2-247,共6页
用从胶州湾大规模死亡栉孔扇贝体内分离出来的球状病毒注射感染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分别于病毒感染后8 h、24 h、48 h、72 h和128 h取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研究了病毒对栉孔扇贝血细胞类型及死亡率的影响,采用荧光显微技术研究... 用从胶州湾大规模死亡栉孔扇贝体内分离出来的球状病毒注射感染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分别于病毒感染后8 h、24 h、48 h、72 h和128 h取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研究了病毒对栉孔扇贝血细胞类型及死亡率的影响,采用荧光显微技术研究了病毒感染的栉孔扇贝血细胞的体外吞噬和包囊化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病毒感染的扇贝血细胞各类型的比例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在24 h、48 h和72 h,实验组透明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呈逐渐升高趋势,在8 h、24 h、48 h、72 h,实验组大颗粒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在24 h、48 h、72 h和128 h,实验组血细胞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毒感染后,实验组扇贝血细胞的体外吞噬率和包囊化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球状病毒 血细胞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九孔鲍球状病毒病琼脂扩散检测法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印尧 方莹 +3 位作者 吴文忠 陈信忠 倪子绵 洪于准 《福建畜牧兽医》 2001年第4期2-3,共2页
分离九孔鲍球状病毒免疫小鼠,提取和纯化高免血清,用已知病鲍组织反复冻融匀浆作琼脂扩散试验确定琼扩抗体最佳浓度,经现场应用验证与实际相符。本检测法操作方法简便,准确性高,适用于现场普查和病例检测。
关键词 九孔鲍 球状病毒 琼脂扩散检测
下载PDF
一种新的长毛对虾球状病毒的观察与分离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晋安 张驰 +1 位作者 许宏毅 苏文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45-647,共3页
一种新的长毛对虾球状病毒的观察与分离陈晋安,张驰,许宏毅,苏文金(生物学系)自1992年以来,福建省养殖对虾遭受了严重的对虾病毒病。据统计死亡率皆达90%以上,经济损失巨大[1].为预防养殖对虾病毒病的发生与传播,我... 一种新的长毛对虾球状病毒的观察与分离陈晋安,张驰,许宏毅,苏文金(生物学系)自1992年以来,福建省养殖对虾遭受了严重的对虾病毒病。据统计死亡率皆达90%以上,经济损失巨大[1].为预防养殖对虾病毒病的发生与传播,我们从1993年底以来,在有关方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毛对虾 球状病毒 分离 病毒 养殖
下载PDF
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在家蚕蛹体内的复制及重组病毒外源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志芳 何家禄 +2 位作者 周乃明 华刚 吴祥甫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03-207,共5页
关键词 苜蓿银纹夜蛾 核型 球状病毒 家蚕
下载PDF
厦门地区杂色花蛤的病毒观察与检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明山 罗文新 +2 位作者 陈晋安 宋思扬 苏文金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3-96,共4页
在厦门海区对虾养殖内外环境中,电镜观察发现了杂色花蛤肝胰腺的一种杆状病毒和两种球状病毒。杆状病毒大小为(85~90)nm×(240~264)nm,有包膜,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可见。一种球状病毒直径为70~80n... 在厦门海区对虾养殖内外环境中,电镜观察发现了杂色花蛤肝胰腺的一种杆状病毒和两种球状病毒。杆状病毒大小为(85~90)nm×(240~264)nm,有包膜,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可见。一种球状病毒直径为70~80nm,有包膜,存在于细胞质中.另一种球状病毒直径为95~120nm,有包膜,存在于细胞核中。用免疫酶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杂色花蛤所带杆状病毒与BMNV有抗原性正相关,其检出率随季节变化,暗示自然生长且感染病毒的杂色花蛤可能是日本对虾杆状病毒病的传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花蛤 杆状病毒 BMNV 球状病毒 对虾
下载PDF
中国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VHA273毒株病毒粒子结构蛋白及超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柏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3期383-388,共6页
HaNPVVHA273毒株的sNPV与mNPV病毒粒子大小为280~275×60~150nm,核衣壳大小为310~400nm×60nm.SDS-PAGE分析显示,该病毒粒子含有23种结构蛋白,分子量为1.0~... HaNPVVHA273毒株的sNPV与mNPV病毒粒子大小为280~275×60~150nm,核衣壳大小为310~400nm×60nm.SDS-PAGE分析显示,该病毒粒子含有23种结构蛋白,分子量为1.0~9.2×104道尔顿.虽然浓度梯度超离心显现病毒粒子有5条沉降带,但各沉降带的电泳图谱非常一致.说明VHA73的sNPV与mNPV的结构蛋白在分子及亚分子水平上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HA273 病毒粒子 球状病毒 HANPV
下载PDF
锯缘青蟹一种球状病毒的分离和组织病理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邹清 秦骥 朱小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84-888,共5页
从患病锯缘青蟹组织中分离出一种无囊膜球状病毒,直径50-60 nm.通过病理切片观察,病蟹肝胰腺、肌肉、心脏、肠和鳃等多处组织器官受到感染,该病毒分布在细胞浆中,呈晶格状排列,不形成包涵体;这种病毒会导致细胞瓦解,细胞核肿大变形,核... 从患病锯缘青蟹组织中分离出一种无囊膜球状病毒,直径50-60 nm.通过病理切片观察,病蟹肝胰腺、肌肉、心脏、肠和鳃等多处组织器官受到感染,该病毒分布在细胞浆中,呈晶格状排列,不形成包涵体;这种病毒会导致细胞瓦解,细胞核肿大变形,核质聚缩,核膜破损,肌丝断裂,线粒体坏死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缘青蟹 球状病毒 组织病理
下载PDF
中国对虾两种球状病毒的免疫检测
19
作者 石正丽 肖连春 +1 位作者 高玮 陈棣华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6年第4期365-368,共4页
以江苏、河北某虾场病虾组织中提取的对虾的两种球状病毒作为抗原,制备出特异性强、效价较高的抗血清,用对流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免疫电镜技术对五个不同地区的病虾材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江苏、青岛、河北地区的病虾组织中均... 以江苏、河北某虾场病虾组织中提取的对虾的两种球状病毒作为抗原,制备出特异性强、效价较高的抗血清,用对流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免疫电镜技术对五个不同地区的病虾材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江苏、青岛、河北地区的病虾组织中均含有相应的球状病毒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状病毒 免疫检测 中国对虾
下载PDF
养殖日本对虾病毒的观察与分离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驰 沈明山 +2 位作者 宋思扬 陈晋安 苏文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从患病毒病的日本对虾剥取肝胰脏组织切片后电镜观察发现,很多肝胰细胞核中有典型的杆状病毒,病毒粒子已成熟,具有清晰可见的包膜结构,两端钝圆,直径约70~80nm,长度约250~300nm,有的整个细胞核中充满了未成熟的... 从患病毒病的日本对虾剥取肝胰脏组织切片后电镜观察发现,很多肝胰细胞核中有典型的杆状病毒,病毒粒子已成熟,具有清晰可见的包膜结构,两端钝圆,直径约70~80nm,长度约250~300nm,有的整个细胞核中充满了未成熟的病毒粒子,核结构已瓦解,未观察到病毒包含体的存在,该病毒可能为BMNV.有的病虾标本肝胰细胞质中含有直径约55~60nm的具包膜结构的球状病毒.中肠中也发现了染色深的病毒颗粒,并有一些尚未成熟的病毒颗粒在微绒毛中形成串珠状结构,但均无发现病毒包含体.分别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案从这些病虾中分离纯化了两种病毒,一为70~80nm×300~380nm的BMNV;另一为直径约60~65nm的日本对虾球状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对虾 BMNV 球状病毒 电镜 纯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