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海组浅海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55
1
作者 柳保军 申俊 +3 位作者 庞雄 何敏 连世勇 屈亮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9-56,61,共9页
利用白云凹陷北坡钻井资料、地球物理资料以及ODP相关资料进行的井震分析、地层对比和地震地层学解释表明,珠海组顶、底界面T6(距今23.8Ma)和T7(距今32.0Ma)为两次南海大规模构造运动形成的大型不整合界面,是沉积—构造—气候条件的转... 利用白云凹陷北坡钻井资料、地球物理资料以及ODP相关资料进行的井震分析、地层对比和地震地层学解释表明,珠海组顶、底界面T6(距今23.8Ma)和T7(距今32.0Ma)为两次南海大规模构造运动形成的大型不整合界面,是沉积—构造—气候条件的转换面。珠海组沉积时期(渐新世晚期)白云凹陷为浅海陆架环境,发育一套几乎覆盖白云凹陷全区的大型浅水陆架三角洲砂泥互层沉积,与距今23.8Ma以来的半深水-深水的偏泥细粒沉积明显不同。同时,珠海组沉积时期古陆架坡折带自北向南迁移,穿越白云凹陷至南部隆起带附近,强烈推进的三角洲沉积表现出明显海退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响应。白云凹陷珠海组存在优良的浅水三角洲储盖组合条件,这对白云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珠海 三角洲沉积体系 陆架坡折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珠海组近海潮汐沉积特征 被引量:38
2
作者 邓宏文 郑文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67-775,共9页
前人研究成果多认为惠州凹陷西南部珠海组形成于辫状三角洲环境,或以受海侵影响的三角洲前缘沉积作用为主。在对研究区宏观构造—古地理背景分析之上,以岩心详细观察与描述为基础,通过岩相、测井相并辅助宏观地震相分析,提出珠海组沉积... 前人研究成果多认为惠州凹陷西南部珠海组形成于辫状三角洲环境,或以受海侵影响的三角洲前缘沉积作用为主。在对研究区宏观构造—古地理背景分析之上,以岩心详细观察与描述为基础,通过岩相、测井相并辅助宏观地震相分析,提出珠海组沉积时期来自古珠江三角洲体系提供的丰富砂质沉积物在该区经历了潮汐的强烈改造作用,以潮汐沉积作用为主的认识。详细描述了发育在珠海组的潮汐沉积构造、潮下带、潮间带与潮上带沉积序列及其相组合特征,并以单井相分析为基础,结合区域地震相分析了研究区沉积相宏观展布特征。这一新认识为该区油气勘探,特别是位于该区主体部位的油气田开发中储层预测提供了依据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 沉积构造 相序 地震相 珠海 惠州凹陷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30
3
作者 曾清波 陈国俊 +4 位作者 张功成 纪沫 韩银学 郭帅 王龙颖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5-606,共12页
陆架边缘三角洲发育于大陆架边缘、由物源越过陆架坡折并在陆坡沉积而形成,分布广、储层发育,其富油气性已经全球多个地区的勘探实践所证实。基于最新钻井与地震资料综合分析,首次系统揭示了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珠海组大型陆架边缘三角洲... 陆架边缘三角洲发育于大陆架边缘、由物源越过陆架坡折并在陆坡沉积而形成,分布广、储层发育,其富油气性已经全球多个地区的勘探实践所证实。基于最新钻井与地震资料综合分析,首次系统揭示了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珠海组大型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分布与结构充填,分析了其发育的主控因素与油气勘探意义。研究表明,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剖面上呈S形、斜交或叠瓦状前积结构,钻井揭示为厚层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与前三角洲泥互层沉积,平面上北东向展布于白云凹陷至鹤山凹陷一带。白云凹陷段三角洲规模相对较小,以斜交前积为主;白云南洼东段呈S形前积结构,顶积层为厚层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岩,前端深水水道与深水扇发育;南部隆起段以斜交、叠瓦状前积为主,规模较小;鹤山凹陷段以S形前积结构为主,发育大型下切谷与深水扇。晚渐新世构造活动相对平静,深水区形成了稳定的陆架坡折带,古珠江携带的充沛物源与珠海组时期相对海平面下降促使了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发育。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泥质沉积是一套中等—好的烃源岩,同时其发育也为海相泥岩带来了丰富的陆源有机质;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分布广、纵向厚度大,是深水区重要的储层类型,其前端发育的深水扇体是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边缘三角洲 主控因素 珠海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珠海组储层碳酸盐胶结物分布规律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29
4
作者 尤丽 李才 +2 位作者 张迎朝 甘军 刘景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83-889,899,共8页
运用沉积矿物学和岩石学等方法,并结合碳氧同位素和电子探针等分析手段,分析了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珠海组碳酸盐胶结物的分布规律、形成环境和物质来源。研究表明,碳酸盐胶结物对珠海组储层物性影响明显。当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大于5%时,... 运用沉积矿物学和岩石学等方法,并结合碳氧同位素和电子探针等分析手段,分析了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珠海组碳酸盐胶结物的分布规律、形成环境和物质来源。研究表明,碳酸盐胶结物对珠海组储层物性影响明显。当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大于5%时,储层物性随其含量增加明显降低。砂岩薄片鉴定结果显示,珠海组储层碳酸盐胶结物的含量和类型横、纵向呈明显规律分布。胶结物含量珠海组一段和二段高于三段,南断裂带高于凹陷中心。胶结物类型以中期铁方解石和晚期铁白云石胶结为主,发育部分菱铁矿和白云石,局部发育早期连晶方解石。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与有机酸脱羧作用有关,且一定程度受淡水影响明显,其物质来源表现为长石的溶解和粘土矿物的转化为其形成提供丰富的钙来源,钙质有孔虫的溶解也是其形成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碳酸盐胶结物 储层 珠海 文昌A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恩平凹陷珠海组储层的孔隙度演化模型 被引量:27
5
作者 李明刚 禚喜准 +1 位作者 陈刚 徐田武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2-868,共7页
珠海组是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运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毛细管压力曲线等资料,对恩平凹陷珠海组的孔隙结构和成岩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储层物性特征的主控因素。珠海组储层物性受控于沉积相,... 珠海组是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运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毛细管压力曲线等资料,对恩平凹陷珠海组的孔隙结构和成岩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储层物性特征的主控因素。珠海组储层物性受控于沉积相,与岩石的粒度明显相关。压实作用是引起孔喉变小的主要成岩作用,而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仅引起珠海组上部的孔隙度明显增加,对珠海组下部储层影响不大。根据成岩作用与孔隙度演化的关系,并结合埋藏史和地热史,建立了珠海组成岩序列与孔隙度演化模型。利用该模型,从沉积相与成岩相的叠加效应等角度对珠海组的物性特征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平凹陷 珠海 成岩演化特征 成岩相 孔隙度演化模型 储层评价
下载PDF
基于沉积成岩-储集相分析确定文昌9区低渗储层“甜点”分布 被引量:23
6
作者 尤丽 张迎朝 +2 位作者 李才 张哨楠 招湛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32-1440,共9页
文昌9区位于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六号断裂—珠三南断裂带之间。古近系珠海组是主要储集层系,埋深基本大于3km,为扇三角洲前缘-潮坪相沉积储层,储层物性以低渗特征为主,局部发育中渗。为扩大勘探油气储量和后期合理有效开发,"甜点&q... 文昌9区位于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六号断裂—珠三南断裂带之间。古近系珠海组是主要储集层系,埋深基本大于3km,为扇三角洲前缘-潮坪相沉积储层,储层物性以低渗特征为主,局部发育中渗。为扩大勘探油气储量和后期合理有效开发,"甜点"储层寻找至关重要,笔者通过常规物性、测井解释、岩石薄片分析、二维核磁共振等,认识成岩相展布与储集层厚度、物性分布,综合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等,精细剖析珠海组低渗成因及储集厚度与物性差异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珠海组低渗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压实作用,水下分流河道、潮道和砂坪微相为最有利储集相带,其次为混合坪,二者均可能形成"甜点"储层;压实程度偏弱、粒度较粗、溶蚀较强或绿泥石包壳发育区为潜在的"甜点"储层发育区,可确定六号断裂—珠三南断裂带之间发育"甜点"储层;六号断裂带相近埋深,六号断裂带附近区域较远离区域更有利于"甜点"储层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点” 低渗储层 沉积相 成岩相 储集性 珠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珠海组烃源岩评价及储层烃来源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朱俊章 施和生 +3 位作者 庞雄 何敏 杨少坤 李昭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8年第4期223-227,共5页
LW3-1-1井位于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东部,是我国南海东部海域深水区第一口探井。通过对LW3-1-1井珠江组、珠海组烃源岩和储层烃的地球化学研究,并结合其它井恩平组和文昌组烃源岩地球化学资料证实,在白云凹陷深水区,珠海组为有效烃源岩之... LW3-1-1井位于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东部,是我国南海东部海域深水区第一口探井。通过对LW3-1-1井珠江组、珠海组烃源岩和储层烃的地球化学研究,并结合其它井恩平组和文昌组烃源岩地球化学资料证实,在白云凹陷深水区,珠海组为有效烃源岩之一;LW3-1-1井珠江组和珠海组存在的2类储层烃均有珠海组烃源岩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深水区 珠海 有效烃源岩 烃源分析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中部珠海组—珠江组层序结构及沉积特征 被引量:19
8
作者 祝彦贺 朱伟林 +2 位作者 徐强 王英民 吕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83,共7页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珠海组分为SQ32、SQ25.5两个三级层序,珠江组划分为SQ23.8、SQ21、SQ17.5和SQ16.5四个三级层序,其中前3个层序分为水进域、高位域,后3个层序分为低位域、水进域和高位域。珠江组初期的白云运动使珠海组的浅水陆架环...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珠海组分为SQ32、SQ25.5两个三级层序,珠江组划分为SQ23.8、SQ21、SQ17.5和SQ16.5四个三级层序,其中前3个层序分为水进域、高位域,后3个层序分为低位域、水进域和高位域。珠江组初期的白云运动使珠海组的浅水陆架环境变更为珠江组的陆架-陆坡沉积环境,造就了古地貌的更迭、层序界面的形成和沉积相的突变。层序界面在陆架主要为粗粒沉积物形成的侵蚀界面、浅水暴露界面,而陆坡为下切水道、丘状扇体底部侵蚀界面和滑塌层。层序的更迭使古珠江三角洲物源供给强度呈现强-弱-强-弱的特点,即珠海组时期的三角洲为陆架三角洲,沉积规模大;之后珠江组物源变弱,珠江组各层序低位域形成陆架边缘三角洲,水进域、高位域演化为陆架三角洲。低位期的三角洲前缘带越过坡折带沉积,并与陆架外的峡谷水道相连,三角洲进积、加积的碎屑沉积物向上陆坡内的白云凹陷内沉积,形成深水扇。因此,相对海平面变化、构造升降和沉积物供给强度控制着层序结构和沉积体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结构 沉积特征 珠海 珠江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文昌10区珠海组低渗储层“甜点”控制因素 被引量:19
9
作者 尤丽 张迎朝 +1 位作者 李才 招湛杰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24,30,共8页
根据常规物性分析、测井解释、岩石薄片、岩石碳氧同位素等,研究文昌10区珠海组扇三角洲沉积储层厚度与物性分布;考虑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等,分析不同层段低渗成因及物性影响因素,确定"甜点"储层控制因素与分布.结果表明:胶结... 根据常规物性分析、测井解释、岩石薄片、岩石碳氧同位素等,研究文昌10区珠海组扇三角洲沉积储层厚度与物性分布;考虑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等,分析不同层段低渗成因及物性影响因素,确定"甜点"储层控制因素与分布.结果表明:胶结强度差异为珠海组一段和二段"甜点"储层控制因素,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断裂活动速率较低、略远离南断裂较高压力的低钙质胶结区为"甜点"储层发育区;压实、溶蚀强度与砂岩粒级为珠海组三段"甜点"储层控制因素,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粗粒度、较弱压实、强溶解带为"甜点"储层发育区.该研究为勘探有利区带预测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成岩作用 “甜点” 低渗储层 珠海 南断裂带 文昌A凹陷
下载PDF
文昌A凹陷珠海组储层区域成岩作用特征及定量评价 被引量:18
10
作者 尤丽 李才 刘景环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13,123,共7页
运用砂岩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孔隙定量分析等资料,研究珠海组深部储层砂岩成岩作用,确定成岩作用横、纵向分布规律;计算成岩参数压实损失的孔隙度和压实率、胶结量、视溶蚀率和溶蚀量,分别对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进... 运用砂岩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孔隙定量分析等资料,研究珠海组深部储层砂岩成岩作用,确定成岩作用横、纵向分布规律;计算成岩参数压实损失的孔隙度和压实率、胶结量、视溶蚀率和溶蚀量,分别对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进行定量评价,确定区域成岩作用强度.结果表明:珠海组总体为中等—强压实.其中,凹陷西缘为弱胶结、中等溶蚀;凹陷中心以中等胶结、中等溶蚀为主;南断裂东段下降盘为中等—强溶蚀,珠海组一段和二段为中等—强胶结,珠海组三段为弱—中等胶结;南断裂中段下降盘珠海组一段和二段为中等胶结,珠海组三段为弱胶结,珠海组一段为中等近强溶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海 压实损失的孔隙度 压实率 胶结量 视溶蚀率 溶蚀量
下载PDF
热动力条件对白云凹陷深水区珠海组砂岩成岩演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弛 罗静兰 +6 位作者 胡海燕 陈淑慧 王代富 柳保军 马永坤 陈亮 李晓艳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72-587,共16页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位于中国南海北部,是目前我国深水油气勘探研究的重要区域.盆地现今大地热流值为24.2~121.0mW/m^2,单井现今地温梯度(Gra)最高可达6.64℃/100m,具"热盆"属性.白云凹陷裂后沉降阶段,特别是白云运动(23.8Ma...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位于中国南海北部,是目前我国深水油气勘探研究的重要区域.盆地现今大地热流值为24.2~121.0mW/m^2,单井现今地温梯度(Gra)最高可达6.64℃/100m,具"热盆"属性.白云凹陷裂后沉降阶段,特别是白云运动(23.8Ma)发生之后,盆地由断裂控盆转变为断裂、热作用共同控盆,热作用及热动力条件成为控制研究区储层成岩演化过程的重要因素,珠海组地层的镜质体反射率值、砂岩中次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热液成因自生矿物等热流背景及岩石学记录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有力证据.通过铸体薄片显微镜下观察与定量统计、电镜扫描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等,发现白云凹陷北部中-低地温梯度(LGR,Gra≤4.5℃/100m)和南部高地温梯度(HGR,Gra>4.5℃/100m)两个地区珠海组砂岩的成岩作用特征、成岩演化过程存在以下差异:(1)中-低地温梯度地区珠海组砂岩的压实作用主要是静岩压实作用;高地温梯度地区珠海组砂岩的原生孔隙受静岩压实作用和热压实作用的共同控制,压实减孔速率高,等孔隙度埋深显著变浅;(2)地层升温速率的增大加快了储层中粘土矿物转化的速率,高地温梯度地区高岭石消失的埋深界限较中-低地温梯度地区浅,I/S(伊利石/蒙皂石混层)有序化进程较中-低地温梯度地区有所加快;(3)中-低地温梯度地区珠海组砂岩成岩演化过程属正常有序演变,高地温梯度地区受构造热事件的影响明显,深部流体参与了高地温梯度地区珠海组砂岩的成岩演化过程,地层孔隙水物质交换过程复杂,成岩演化进程加快,改变了碳酸盐矿物溶解-沉淀热平衡状态,各成岩作用过程活跃并出现一些典型的热液成因自生矿物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动力条件 地温梯度 成岩演化 珠海 深水砂岩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原文传递
低渗储集层成岩孔隙演化与“甜点”分布——以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渐新统珠海组为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尤丽 徐守立 +3 位作者 李才 张迎朝 招湛杰 朱沛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5-246,共12页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和薄片分析,研究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渐新统珠海组低渗储集层特征及"甜点"分布。研究认为,珠海组发育潮坪—扇三角洲相细、中、粗砂岩储集层,储集层以低渗为主,局部中渗;存在2种孔隙演化模式,"...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和薄片分析,研究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渐新统珠海组低渗储集层特征及"甜点"分布。研究认为,珠海组发育潮坪—扇三角洲相细、中、粗砂岩储集层,储集层以低渗为主,局部中渗;存在2种孔隙演化模式,"先油充注、后演化致密"模式主要分布在南断裂带—六号断裂带珠三段,"先演化致密、后天然气充注"模式在研究区广泛分布。压实作用和局部强钙质胶结是造成珠海组储集层低渗的主要原因,厚层、粗粒沉积体是"甜点"形成的前提,弱压实胶结、溶蚀、早期烃类充注及自生绿泥石包壳保护是"甜点"形成的主控因素。预测南断裂带—六号断裂带中等压实区发育Ⅰ类"甜点"、近强压实区发育Ⅱ类"甜点"、近强—强压实且早期油充注区发育Ⅲ类"甜点",六号断裂带强压实、自生绿泥石包壳保护区发育Ⅳ类"甜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集层 孔隙演化 油气充注 “甜点”分布 珠海 渐新统 文昌A凹陷 南海北部中图
下载PDF
浅海陆棚环境下沉积坡折带及其对局部强制海退体系域的控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豪 王英民 王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6-916,共11页
南海珠江口盆地HZ地区珠江组沉积时期主要表现为一稳定沉积的陆棚环境。在研究区西部发育大型的古珠江水系,为整个珠江组大型三角洲沉积提供了丰富的陆源碎屑。本研究以PSQ6为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其沉积坡折带具有一定的规模,斜坡宽度约4 ... 南海珠江口盆地HZ地区珠江组沉积时期主要表现为一稳定沉积的陆棚环境。在研究区西部发育大型的古珠江水系,为整个珠江组大型三角洲沉积提供了丰富的陆源碎屑。本研究以PSQ6为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其沉积坡折带具有一定的规模,斜坡宽度约4 km,高差为20~60 m,横向延伸为80 km左右。沉积坡折带主要发育在下伏层序高水位体系域三角洲沉积结束时期,与在前三角洲亚相以东的碳酸盐岩隆起之间构成了一个局部的"沟谷"体系,为PSQ6层序强制海退时期沉积和保存提供了良好的古地貌背景,并进一步控制了陆棚环境中局部强制海退楔的发育。陆棚背景下的"沟谷"古地貌地形往往易于导致强制海退砂的形成,进积砂体能够直接覆盖在下部层序高水位体系域所形成的浅海相泥岩上,其上覆盖着水进域和高位域暗色泥岩,可形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是本地区寻找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珠海 沉积坡折带 强制海退体系域
下载PDF
张性盆地高温砂岩储层发育控制因素:以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谢玉洪 伏美燕 +3 位作者 陈倩倩 张哨楠 张迎朝 尤丽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67,共9页
珠江口盆地西缘文昌A凹陷6号断裂带珠海组二、三段由于处于高地温环境,经历了较强的成岩改造,形成原生孔和次生溶孔比例相当的孔隙特征,发育低-中渗砂岩储层,平均孔隙度7.76%,而渗透率普遍小于2.5×10-3μm2。目前,该低渗储层形成... 珠江口盆地西缘文昌A凹陷6号断裂带珠海组二、三段由于处于高地温环境,经历了较强的成岩改造,形成原生孔和次生溶孔比例相当的孔隙特征,发育低-中渗砂岩储层,平均孔隙度7.76%,而渗透率普遍小于2.5×10-3μm2。目前,该低渗储层形成的控制因素尚不清楚。通过物性测试、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综合分析了储层低渗原因与优质储层发育控制因素。研究表明:文昌A凹陷珠海组二段埋深大于3 400m,发育扇三角洲前缘相,砂岩粒度粗,但成分成熟度偏低,且岩性变化大、泥质含量较高,造成抗压实能力相对较弱;其次,早期孔隙流体呈酸性,粒间缺乏早期碳酸盐胶结物,造成压实程度加大;绿泥石和伊蒙混层对喉道的堵塞也是该区低渗原因之一;该段中-粗砂岩储层经历了大气淡水溶蚀、有机酸溶蚀和热液溶蚀,其中晚期热液溶蚀对孔隙度增大有重要贡献。珠海组三段发育潮坪相,以特低渗储层为主,低渗的原因主要是砂岩粒度细,埋藏深,压实较强;其次,早期孔隙流体呈碱性,存在大量碳酸盐胶结物,以及局部层位石英次生加大强烈,造成特低渗;该段细砂岩原生孔隙较发育,其保存与绿泥石环边有关;由于强压实和绿泥石的堵塞作用导致喉道细小,孔喉半径比范围较大;高温强成岩背景下的低渗砂岩储层形成原因是该套砂岩储层分布预测的重要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性盆地 珠江口盆地 文昌A凹陷 珠海 强成岩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渐新世/中新世地质事件的碎屑组分响应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云 郑荣才 +2 位作者 高博禹 胡晓庆 戴朝成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6-481,共6页
南海北部渐新世/中新世之交发生了物源突变地质事件。利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渐新统珠海组和中新统珠江组砂岩薄片镜下计点法统计技术,详细研究了碎屑组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珠海组砂岩碎屑组分中,岩屑以深成的岩浆岩屑占绝对优势,... 南海北部渐新世/中新世之交发生了物源突变地质事件。利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渐新统珠海组和中新统珠江组砂岩薄片镜下计点法统计技术,详细研究了碎屑组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珠海组砂岩碎屑组分中,岩屑以深成的岩浆岩屑占绝对优势,长石和沉积岩屑含量也相对较高,与该期物源主要来自华南沿海近源以燕山期花岗岩为主的母岩区相一致;而珠江组砂岩中,岩屑以变质岩屑占优势,同时也含有一定量的岩浆岩屑、沉积岩屑和较多的长石,显示珠江组具有更多的物源供给区。随着渐新世/中新世之交各种地质事件发生,尤其是伴随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大陆风化及侵蚀程度增强,珠江口盆地沉积物源区向华南古陆内部古老的沉积-变质岩区和青藏高原东麓扩展,碎屑组分变化应该是该期各种地质事件的综合作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事件 碎屑 物源供给区 珠海 珠江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南海北部长昌—鹤山凹陷渐新世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扇地震响应及形成条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朱筱敏 葛家旺 +3 位作者 宋爽 汪瑞良 袁立忠 刘军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7-380,共14页
位于现今大陆斜坡之上的长昌—鹤山凹陷是继中国南海北部白云和荔湾深水区油气勘探突破之后的又一个深水战略性勘探区块。根据地震反射上超、下超和顶超等典型反射终止关系、地震相组合以及旋回特征,将渐新统珠海组自下向上划分为ZHSQ1... 位于现今大陆斜坡之上的长昌—鹤山凹陷是继中国南海北部白云和荔湾深水区油气勘探突破之后的又一个深水战略性勘探区块。根据地震反射上超、下超和顶超等典型反射终止关系、地震相组合以及旋回特征,将渐新统珠海组自下向上划分为ZHSQ1—ZHSQ6共6套三级层序,并在层序格架中,识别出陆架弱—中振幅高连续席状、陆架斜坡变振幅中连续S型—斜交前积楔形、盆地斜坡变振幅中连续丘形双向上超等6种地震相类型,其中大型斜交S型前积和陆坡丘形双向超覆地震反射分别代表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深水扇沉积。研究表明,随着构造活动、海平面等地质条件的变化,陆架边缘三角洲及深水扇发育特征发生了相应变化。在珠海组ZHSQ1和ZHSQ2沉积时期,断层继承性活动,陆架坡折类型为断控型,沉积体系以局限浅海和近源的三角洲沉积组合为特征。在珠海组ZHSQ3—ZHSQ6沉积时期,盆地进入拗陷阶段,陆架坡折类型为沉积型坡折;在古珠江稳定充裕的供源作用下,陆架坡折带不断向海迁移且范围逐渐变大;伴随着相对海平面下降,大套的前积体不断向前推进,最大前积距离近20km,且前积角度不断增大;同期深水扇自下而上出现频率增高,且位置更靠近陆架边缘三角洲,规模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边缘三角洲 深水扇 地震相 珠海 长昌—鹤山凹陷 南海北部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A区块珠江组下段和珠海组滨岸—潮汐沉积储层特征及物性评价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宁 邓宏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5-842,共8页
以沉积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薄片、扫描电镜观察、测井和地球化学分析等手段,对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A区块珠江组下段和珠海组滨岸—潮汐沉积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进行研究,该区珠海组以潮汐沉积为主,岩性主要为岩屑质长... 以沉积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薄片、扫描电镜观察、测井和地球化学分析等手段,对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A区块珠江组下段和珠海组滨岸—潮汐沉积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进行研究,该区珠海组以潮汐沉积为主,岩性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珠江组下段以滨岸沉积为主,岩性主要为岩屑质亚长石砂岩,西部滨岸沉积发育,岩性较纯,东部潮汐沉积发育,砂泥混杂。储层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中西部原生孔隙所占比例较东部高,西部地区物性较东部好,珠江组下段滨岸沉积物性较珠海组潮汐沉积高。结合成岩作用分析,认为该区储层物性主控因素为基准面旋回格架内的沉积环境,同时针对滨岸和潮汐沉积体系,由前滨—上临滨—潮间潮砂坪—下临滨—潮下潮道—潮下潮砂坝—潮间混合坪—潮间潮道—潮上泥坪物性逐渐变差,且滨岸砂岩物性优于潮汐相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州凹陷 珠江下段 珠海 滨岸沉积 潮汐沉积 物性评价
下载PDF
自生粘土矿物对文昌A凹陷深部储层的制约 被引量:10
18
作者 袁晓蔷 姚光庆 +2 位作者 杨香华 尤丽 陆江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09-918,共10页
目前关于自生粘土矿物对深层孔隙结构及油气运聚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综合利用铸体薄片、全岩XRD、扫描电镜、恒速压汞等测试手段,分析自生粘土矿物对孔隙连通性、孔喉直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并结合埋藏史和生烃史探讨了低渗透砂岩不... 目前关于自生粘土矿物对深层孔隙结构及油气运聚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综合利用铸体薄片、全岩XRD、扫描电镜、恒速压汞等测试手段,分析自生粘土矿物对孔隙连通性、孔喉直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并结合埋藏史和生烃史探讨了低渗透砂岩不同孔隙结构类型的油气差异富集条件.珠海组深部储层压实作用较强,自生粘土矿物含量较高.碎屑颗粒以线接触-凹凸接触为主,识别出"孔隙+粗喉道"和"喉道主控"2种孔隙结构类型,前者孔隙体积和粗喉道占比较高,后者主要以细喉道为主;自生粘土矿物分割占据大量孔喉空间,自生伊利石主要为孔喉充填型,自生绿泥石主要为颗粒包壳型;珠海组储层与下渐新统恩平组烃源岩不整合接触形成纵向"下生上储"、横向连续分布的有利源储组合,烃源岩持续生烃.珠海组是典型的深埋藏碎屑岩低渗储层,仍具备良好的储集条件,储层发育受机械压实作用和自生粘土矿物共同控制;压实作用是原生孔隙损失的初始因素,以绿泥石和伊利石为代表的自生粘土矿物高度发育是制约优质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A凹陷 珠海 低渗储层 形成机理 油气富集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组、珠海组烃源岩倾油倾气性判识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红静 张敏 +2 位作者 张春明 何敏 朱俊章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9,共5页
LW3-1-1井是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白云深水区钻探的一口深水井,在4个目的层钻遇工业气流。该井在中新统珠江组和渐新统珠海组钻遇大套泥岩。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中新统珠江组有机质丰度低,有机质类型为Ⅲ型,Ro<0.5%,IH<200mg/g,... LW3-1-1井是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白云深水区钻探的一口深水井,在4个目的层钻遇工业气流。该井在中新统珠江组和渐新统珠海组钻遇大套泥岩。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中新统珠江组有机质丰度低,有机质类型为Ⅲ型,Ro<0.5%,IH<200mg/g,氯仿沥青"A"GC-MS分析结果在TIC上显示的几乎全是芳烃系列化合物,正构烷烃不可见,表征中新统珠江组烃源岩倾气。渐新统珠海组有机质丰度中等,有机质类型为Ⅲ—ⅡB型,Ro介于0.44%~0.54%间,IH主要为200~300mg/g,氯仿沥青"A"GC-MS分析结果在TIC上芳烃化合物和正构烷烃并存,表征珠海组是以倾气为主,但也有部分层段是倾油气的。珠海组在分子组成上较珠江组明显富含正构烷烃,表明珠海组的倾油气性比珠江组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油倾气性 珠江 珠海 烃源岩 白云凹陷
下载PDF
中国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早渐新世末破裂不整合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20
作者 宫越 林畅松 +5 位作者 何敏 张忠涛 张博 舒梁峰 冯轩 洪芳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51-863,共13页
珠江口盆地破裂不整合(T7)是南海北部边缘海盆地内一系列重要不整合界面之一,界面上下的物源与沉积环境等都有显著变化,其形成与盆地的动力学演化、海平面变化及油气聚集具有密切的联系。本研究依托地震数据和井资料,对研究区早渐新世末... 珠江口盆地破裂不整合(T7)是南海北部边缘海盆地内一系列重要不整合界面之一,界面上下的物源与沉积环境等都有显著变化,其形成与盆地的动力学演化、海平面变化及油气聚集具有密切的联系。本研究依托地震数据和井资料,对研究区早渐新世末期T7(32~30 Ma)不整合的分布与结构特征,以及不整合分布进行了描述,对破裂不整合形成机制以及其体现的盆地演化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研究区T7界面是具有破裂不整合面的明显特征,大部分断裂在T7终止活动,或经过T7界面后断距大幅度减小;而不整合面下伏的恩平组整体呈楔状,地层厚度明显受控于断裂活动。T7不整合在珠江口盆地范围内的分布划分为3个区带,分别是北部的角度不整合带、局部不整合带和上超带以及整合带,并与强剥蚀带,弱剥蚀带和无剥蚀带相对应。3个区带内的不整合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角度不整合带主要以断块旋转、肩部削蚀为特征,局部不整合和上超带以珠海组上超和局部剥蚀为特征,且局部剥蚀面积与北部角度不整合带相比明显减少,整合带(南部隆起带以南)主要以整合和上超特征为主。这种展布模式说明不整合的分布样式与不同区带的构造作用和古地貌的差异有关。北部角度不整合带主要受控于断裂旋转和抬升作用,而在局部不整合和上超带内,剥蚀由底辟或局部隆起导致,整合带位于当时凹陷中心的水下环境。这样的模式反映破裂不整合面的形成与裂谷期盆地边缘的肩部隆起削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不整合面 断块 古地貌 恩平 珠海 早渐新世末 珠江口盆地 中国南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