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8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潮汕坳陷中生界——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被引量:106
1
作者 郝沪军 林鹤鸣 +2 位作者 杨梦雄 薛怀艳 陈隽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年第3期157-163,共7页
近年的研究表明,潮汕坳陷是珠江口盆地的一个大型残留坳陷,其内沉积了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下白垩统和上白垩统等3套海相地层.潮汕坳陷含油气系统有别于珠江口盆地其它凹陷,其烃源岩、储层和盖层均为中生代地层,并具有大型构造圈闭,且构... 近年的研究表明,潮汕坳陷是珠江口盆地的一个大型残留坳陷,其内沉积了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下白垩统和上白垩统等3套海相地层.潮汕坳陷含油气系统有别于珠江口盆地其它凹陷,其烃源岩、储层和盖层均为中生代地层,并具有大型构造圈闭,且构造与油气运聚关系匹配良好,将成为珠江口盆地最有希望的后备油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汕坳陷 中生界 油气勘探 珠江口盆地 含油气系统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新生代晚期层序地层划分和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100
2
作者 秦国权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2年第1期1-10,18,共11页
介绍了在珠江口盆地钻井中使用的有孔虫化石定量分析方法,并利用获得的资料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和海平面升降旋回图绘制.从具有有孔虫化石定量分析资料的钻井中选取26口井,选用能反映海相程度的浮游有孔虫化石(粒径大于0.25mm)的丰度和... 介绍了在珠江口盆地钻井中使用的有孔虫化石定量分析方法,并利用获得的资料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和海平面升降旋回图绘制.从具有有孔虫化石定量分析资料的钻井中选取26口井,选用能反映海相程度的浮游有孔虫化石(粒径大于0.25mm)的丰度和百分含量,以及单井层序划分数据绘制成5幅层序地层剖面图,从而获得了渐新世第四纪的完整层序地层剖面,从剖面上可分辨出5个二级层序和20个三级层序.利用珠江口盆地中部13口钻井的层序地层及相关资料,编制了珠江口盆地新生代晚期海岸上超图.通过对BY7-1-1井浮游有孔虫化石壳体氧、碳同位素和其它资料的分析,认为珠江口盆地13.8Ma的大海退与全球气候变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孔虫化石 定量分析 海岸上超 珠江口盆地 新生代 晚期层序地层 划分 海平面变化
下载PDF
南海珠江口盆地深水扇系统的发现 被引量:98
3
作者 彭大钧 陈长民 +2 位作者 庞雄 朱明 杨飞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7-23,共7页
深水扇系统已成为近 2 0年来国际石油产量与储量增长的主体。对南海珠江口盆地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和分析发现 ,在盆地内面积最大、最具生烃潜力的白云凹陷发育有大批相互叠置的低水位深水扇。基于勘探与研究成果 ,通过剖析典型高分辨二维... 深水扇系统已成为近 2 0年来国际石油产量与储量增长的主体。对南海珠江口盆地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和分析发现 ,在盆地内面积最大、最具生烃潜力的白云凹陷发育有大批相互叠置的低水位深水扇。基于勘探与研究成果 ,通过剖析典型高分辨二维地震资料 ,证实白云深水凹陷是自 3 0Ma以来古珠江水系的沉积中心 ,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周期相协调。在对应的各个三级层序的低水位发展阶段形成深水沉积体系 ,并具备独特的地震相组合结构。深水扇系统广布于受同沉积断层控制的古陆架坡折带及其下倾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珠江口盆地 深水扇系统 古陆架坡折带 地震相组合结构 下第三系 湖相烃源岩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中新生代主要断裂特征和动力背景分析 被引量:92
4
作者 陈汉宗 吴湘杰 +2 位作者 周蒂 王万银 郝沪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2-61,共10页
对新处理及新采集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编制了中生代和新生代珠江口盆地主要断裂图,讨论了主要断裂的存在证据、展布形态、活动性质以及它们与盆地各级构造发育的关系等基本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它们形成演化... 对新处理及新采集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编制了中生代和新生代珠江口盆地主要断裂图,讨论了主要断裂的存在证据、展布形态、活动性质以及它们与盆地各级构造发育的关系等基本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它们形成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珠江口盆地断裂主要由NEE向和NW向断裂组组成,其次为NWW向断裂组和NE向断裂组。中生代西太平洋俯冲带呈NE SW向穿过南海东北部,相伴的有NE向火山弧、弧前盆地等压性构造和NW向左行走滑断裂,构成左行压扭体系。晚白垩纪至新生代NEE及NWW向断裂带控制了大规模张裂和沉积盆地的形成,又被NW向断裂带错切,形成了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构造格局,显示了右行张扭应力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地质构造 地球物理 珠江口盆地 南海
下载PDF
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及其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93
5
作者 庞雄 申俊 +3 位作者 袁立忠 连世勇 何敏 舒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15,21,共6页
依据浅水陆架区大量的探井资料和二维地震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对珠江口盆地距今21~10.5Ma地层段的研究表明,该段地层可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在各层序相应的体系域内均发育深水扇沉积,并且各层序的深水扇都叠置在白云凹陷之上.对盆地... 依据浅水陆架区大量的探井资料和二维地震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对珠江口盆地距今21~10.5Ma地层段的研究表明,该段地层可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在各层序相应的体系域内均发育深水扇沉积,并且各层序的深水扇都叠置在白云凹陷之上.对盆地内近60口探井的微体古生物定量分析表明,该地层段存在6期三级海平面变化,并与全球三级海平面变化相一致.周期性海平面下降、古珠江大河充足的沉积物供应和白云凹陷长期热沉降作用所形成并保持的陆坡深水条件是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南海北部深水陆坡沉积系统与大西洋两岸勘探热点地区的深水沉积系统有许多共同点,如都位于被动大陆边缘、长期的热沉降和大型古河流提供丰富的物源.白云凹陷北坡大型天然气田的发现也证实了白云凹陷下第三系巨厚湖相烃源岩的资源潜力.垂向叠置在烃源岩之上的多期深水扇必将成为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珠江口盆地 下第三系 海平面变化 深水扇系统 层序地层学 油气资源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烃源岩及北部油气成因 被引量:88
6
作者 傅宁 米立军 张功成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38,共7页
目前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发现的最为重要的烃源岩分布于始新统和渐新统。其中始新统主要为Ⅰ-Ⅱ,型文昌组湖相烃源岩,渐新统则以Ⅱ-Ⅲ型生气为主的恩平组泥岩为主,含煤及碳质泥岩夹层。油气源对比表明,白云凹陷北坡主要聚集了白云... 目前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发现的最为重要的烃源岩分布于始新统和渐新统。其中始新统主要为Ⅰ-Ⅱ,型文昌组湖相烃源岩,渐新统则以Ⅱ-Ⅲ型生气为主的恩平组泥岩为主,含煤及碳质泥岩夹层。油气源对比表明,白云凹陷北坡主要聚集了白云主洼恩平组Ⅱ2型烃源岩在Ro值为1.2%~1.8%时生成的天然气。白云凹陷文昌组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以早期生油为主,现今成熟生烃范围主要集中在凹陷的南部,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烃源岩 油气成因 勘探目标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新生代构造运动 被引量:91
7
作者 李平鲁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3年第6期11-17,共7页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新生代发生过五次构造运动:晚白垩世-古新世的神狐运动、早-中始新世间的珠琼运动一幕、中-晚始新世间的珠琼运动二幕、晚渐新世的南海运动和中中新世末-晚中新世末的东沙运动。五次构造运动构成裂陷,裂后和块断...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新生代发生过五次构造运动:晚白垩世-古新世的神狐运动、早-中始新世间的珠琼运动一幕、中-晚始新世间的珠琼运动二幕、晚渐新世的南海运动和中中新世末-晚中新世末的东沙运动。五次构造运动构成裂陷,裂后和块断升降三个演化阶段,与典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在构造背景和热体制方面有明显差异。故珠江口盆地在含油气规律方面具有其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新生代 构造运动 裂陷 裂后 块断升降 油气地质
下载PDF
烷基二苯并噻吩类:示踪油藏充注途径的分子标志物 被引量:79
8
作者 王铁冠 何发岐 +2 位作者 李美俊 侯勇 郭树岐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6-182,共7页
基于分子结构的热稳定性以及氢键形成机理, 烷基二苯并噻吩类参数4-/1-MDBT, 2,4-/1,4- DMDBT和4,6-/1,4-DMDBT, 兼具备表征有机质成熟度以及油气运移的属性, 可以作为示踪油藏充注方向与途径的有效分子参数. 这些参数在珠江口盆地新近... 基于分子结构的热稳定性以及氢键形成机理, 烷基二苯并噻吩类参数4-/1-MDBT, 2,4-/1,4- DMDBT和4,6-/1,4-DMDBT, 兼具备表征有机质成熟度以及油气运移的属性, 可以作为示踪油藏充注方向与途径的有效分子参数. 这些参数在珠江口盆地新近系砂岩孔隙型油藏与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缝洞网络型油藏两种例证中首次试用, 均取得良好效果. 烷基二苯并噻吩类示踪参数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范畴, 可应用于不同成熟度的原油, 特别是较为缺乏有效分子参数的高成熟~过成熟原油, 也可应用于遭受过强烈生物降解作用的原油, 甚至于同源石油两期充注的混合油, 但对于混源油油藏则要慎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二苯并噻吩 原油 混源油 塔河油田 有机质成熟度 奥陶系 示踪 新近系 珠江口盆地
原文传递
微体古生物在珠江口盆地新生代晚期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0
9
作者 秦国权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18,共18页
本文从5个方面论述了微体古生物在珠江口盆地新生代晚期海相地层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应用。层序地层的年龄主要来自于浮游有孔虫生物事件的测年资料,根据珠江口盆地实际情况和参照历年来各家常用的化石带年龄,初步建立了适合本区新生... 本文从5个方面论述了微体古生物在珠江口盆地新生代晚期海相地层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应用。层序地层的年龄主要来自于浮游有孔虫生物事件的测年资料,根据珠江口盆地实际情况和参照历年来各家常用的化石带年龄,初步建立了适合本区新生代晚期海侵层序分析的微体生物事件和化石带的年龄。三级层序边界和最大海泛面是以有孔虫定量分析参数、其中以个体大于0.25mm浮游有孔虫丰度为主要依据,并参照超微和地震资料,对BY7-1-1井、KP6-1-1井、PY241-1井、LF13-1-1井和LF1-1井工程钻等钻孔所拼接起来的、一个从渐新世到第四纪完整的地层剖面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在此基础上,选取了珠江口盆地中部、构成大致垂直海岸剖面的13个钻孔有孔虫资料,绘制了海岸上超和海平面升降曲线。文章还通过对珠江口盆地钻孔层序地层学研究,编制了本区浮游有孔虫、超微生物事件和化石带与三级层序的年龄对照图,绘制了生物地层、岩性地层(组名)、地震地层和层序地层综合对比图。最后探讨了珠江口盆地新生代晚期发育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新生代 微体古生物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发育演化特征及其油气成藏地质条件 被引量:76
10
作者 崔莎莎 何家雄 +2 位作者 陈胜红 邹和平 崔洁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4-391,共8页
应用整体、动态及综合分析方法,重点对珠江口盆地发育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指出该区在晚白垩纪—早渐新世多幕断陷裂谷阶段,主要沉积充填了始新统文昌组中深湖相和下渐新统河湖沼泽相煤系及湖... 应用整体、动态及综合分析方法,重点对珠江口盆地发育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指出该区在晚白垩纪—早渐新世多幕断陷裂谷阶段,主要沉积充填了始新统文昌组中深湖相和下渐新统河湖沼泽相煤系及湖相2套主要烃源岩;晚渐新世—中中新世裂后断拗转换及热沉降阶段,则主要形成了上渐新统珠海组及下中新统珠江组分布较广的海相砂岩储集层及其储盖组合;而晚中新世后新构造运动及热沉降拗陷阶段,由于构造及断裂活动较强烈,发育了大量NWW向断裂,不仅控制了盆地最终构造格局及展布,亦为深部油气向上覆海相地层和各类局部构造及圈闭中运聚成藏提供了运移通道,而当其与油气生、运聚条件良好配置时,即可构成颇具特色的下生上储、陆生海储的油气成藏组合类型。总之,该区晚中新世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对盆地最终构造格局形成及展布均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且对其油气运聚成藏及分布起到了决定性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发育演化阶段 油气成藏条件 新构造运动 油气储盖组合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荔湾深水区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75
11
作者 施和生 柳保军 +3 位作者 颜承志 朱明 庞雄 秦成岗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69-374,共6页
白云-荔湾深水区位于南海北部陆架边缘陆坡区。近年来在白云凹陷北坡的一系列天然气发现和LW3-1气区的突破证实白云凹陷为富生烃凹陷。白云-荔湾深水区发育古近系文昌组、恩平组和珠海组等3套巨厚烃源岩层,并发育古近系浅海陆架、陆架... 白云-荔湾深水区位于南海北部陆架边缘陆坡区。近年来在白云凹陷北坡的一系列天然气发现和LW3-1气区的突破证实白云凹陷为富生烃凹陷。白云-荔湾深水区发育古近系文昌组、恩平组和珠海组等3套巨厚烃源岩层,并发育古近系浅海陆架、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新近系陆坡大型深水扇2套优质砂岩储集层系。渐新世—中新世分布在白云凹陷南北两侧的2个陆架坡折带、"构造脊+断裂+砂体+不整合+流体底辟"复合油气输导体系以及晚期构造运动控制了白云-荔湾深水区的油气运移和成藏,形成了中新世陆架坡折带(白云凹陷北坡—白云主凹气区)和渐新世陆架坡折带(白云凹陷南坡—荔湾主凹气区)两大油气富集区,已发现天然气均位于两大陆架坡折带控制的有利成藏区内,展示出白云-荔湾深水区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南海北部陆坡 白云-荔湾深水区 油气成藏条件 勘探潜力
下载PDF
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测井响应特征与定量预测模型——以珠江口盆地文昌组烃源岩为例 被引量:75
12
作者 徐思煌 朱义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0-295,300,共7页
利用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能够弥补烃源岩取心少、实测样品分布不连续的不足。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在测井上具有电阻率高、中子孔隙度高、声波时差高、伽马高、密度低等基本特征。测井资料不仅可用来定性识别烃源岩,而且还能定量预测有机... 利用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能够弥补烃源岩取心少、实测样品分布不连续的不足。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在测井上具有电阻率高、中子孔隙度高、声波时差高、伽马高、密度低等基本特征。测井资料不仅可用来定性识别烃源岩,而且还能定量预测有机碳含量。近半世纪不断探索出的预测模型,可概括为定性识别模型、单参数等效体积模型、双参数交汇图半定量模型、多元回归模型、测井曲线叠合模型(即ΔlogR技术)、模糊数学模型6种类型。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及番禺4洼文昌组烃源岩实测有机碳含量与同井段电阻率、中子、声波、伽马和密度等测井参数之间的相关程度比较均衡,因此由这5种测井参数构成的五元回归方程代表着最佳定量预测模型。对番禺4洼一口井文昌组进行了全井段有机碳含量预测,经岩性描述、实测有机碳含量检验,认为预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有机碳含量 测井响应 预测模型 惠州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白云凹陷——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一个巨大的富生气凹陷 被引量:72
13
作者 张功成 杨海长 +5 位作者 陈莹 纪沫 王柯 杨东升 韩银学 孙钰皓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25,共15页
油气勘探成果已证实白云凹陷及其邻区是富烃凹陷,但对于其生烃能力到底如何?是不是一个大型富生烃凹陷?尚有争议。为此,基于油气地质理论研究进展,对该凹陷重新开展了地震解释工作,再认识其深部结构和沉积特征,以源热共控论为指导分析... 油气勘探成果已证实白云凹陷及其邻区是富烃凹陷,但对于其生烃能力到底如何?是不是一个大型富生烃凹陷?尚有争议。为此,基于油气地质理论研究进展,对该凹陷重新开展了地震解释工作,再认识其深部结构和沉积特征,以源热共控论为指导分析烃源岩热作用,评价其油气资源勘探潜力。结果表明:该凹陷是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珠江口盆地深水区面积超过1×104km2、最大沉积地层厚度超过10 000m、新生代地层发育最全的深大凹陷,经历了裂谷期、裂后坳陷期和新构造期3期演化;该凹陷为叠合凹陷,始新世文昌组整体以滨、浅湖相沉积为主,局部发育中深湖相,早渐新世恩平组为海陆过渡相—局限海相沉积,晚渐新世为浅海相沉积,新近系—第四系为深海沉积;白云凹陷发育文昌组湖相、恩平组海陆过渡相和珠海组浅海相3套性质不同的烃源岩,其中主力烃源岩恩平组主要由煤系地层和浅海相泥岩组成;地温梯度高,热流值高,属于热凹。结论认为:该凹陷属于"源(烃源岩)足热(热流值)足"型凹陷,主凹槽以生气为主,其他部位以生油为主,油气资源量可观、勘探潜力巨大;该凹陷目前油气资源探明程度低,剩余油气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深水区 海陆过渡相 煤系烃源岩 热盆 源热共控论 油气资源勘探潜力
下载PDF
深反射地震剖面所揭示的白云凹陷的深部地壳结构 被引量:66
14
作者 黄春菊 周蒂 +2 位作者 陈长民 孙珍 郝沪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24-1031,共8页
以过南海北部陆缘的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部的第一条长电缆深反射地震剖面(14 s)作为研究的基础,对该剖面进行了速度分析、时深转换及精细地震解释,探讨了白云凹陷的深部构造特征.该剖面深部反射特征非常清晰,莫霍面表现为一个起伏不平... 以过南海北部陆缘的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部的第一条长电缆深反射地震剖面(14 s)作为研究的基础,对该剖面进行了速度分析、时深转换及精细地震解释,探讨了白云凹陷的深部构造特征.该剖面深部反射特征非常清晰,莫霍面表现为一个起伏不平、厚薄不一的'层',其厚度可达1~3 km.地壳厚度从陆架、陆坡向海盆明显阶梯式减薄,在白云主凹的沉积中心处仅厚7 km左右.在剖面的最东南端下陆坡部位,深部(10~21 km)有三个略显起伏、彼此大致平行的强反射条带,推测为莫霍面之下存在俯冲洋壳的显示.在白云凹陷可能存在深大断裂,凹陷的持续强烈沉降可能与深大断裂的长期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地震剖面 白云凹陷 深部地壳结构 深大断裂 珠江口盆地 北部陆缘 速度分析 地震解释 时深转换 构造特征 反射特征 地壳厚度 沉积中心 莫霍面 长电缆 阶梯式 起伏 陆架 海盆 陆坡 条带 洋壳 俯冲
原文传递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央底辟带的发现及识别 被引量:68
15
作者 王家豪 庞雄 +2 位作者 王存武 何敏 连世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9-213,共5页
白云凹陷属珠江口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通过对二维地震剖面上模糊带的分析,凹陷中心发育北西西向展布、面积约1000km2的底辟带,底辟幅度最大可达8km.高精度磁力资料显示底辟带为一个低磁异常区.底辟构造包括龟背上拱、弱刺穿、气烟... 白云凹陷属珠江口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通过对二维地震剖面上模糊带的分析,凹陷中心发育北西西向展布、面积约1000km2的底辟带,底辟幅度最大可达8km.高精度磁力资料显示底辟带为一个低磁异常区.底辟构造包括龟背上拱、弱刺穿、气烟囱、底辟断层(或裂缝)、海底麻坑等类型,主要发源于断陷期深湖相的文昌组(始新统)—恩平组(上始新统-下渐新统),其次为坳陷期浅海-深海相沉积的珠江组(下中新统)—韩江组(中中新统)的两套巨厚富泥沉积层.白云凹陷具有快速沉降、细粒充填为主、以及新生代的右旋张扭性应力场,共同造就了凹陷中央底辟带的发育.底辟构造的存在反映了白云凹陷中心曾经蕴育着高温、超压系统,与之密切伴生的大量亮点指示着沿底辟构造的天然气垂向输导,构成了古近系油气运移到新近系—第四系的成藏动力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底辟构造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构造-地层格架及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69
16
作者 钟志洪 施和生 +5 位作者 朱明 庞雄 何敏 赵中贤 刘思青 王菲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29,共10页
珠江口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东部,是新生代形成的被动陆缘伸展盆地。该盆地自下而上划分为中生代基底构造层、古新世—早渐新世裂谷构造层和晚渐新世以来的漂移构造层,各个构造层均代表了该盆地在被动大陆边缘演化过程中的一个特定... 珠江口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东部,是新生代形成的被动陆缘伸展盆地。该盆地自下而上划分为中生代基底构造层、古新世—早渐新世裂谷构造层和晚渐新世以来的漂移构造层,各个构造层均代表了该盆地在被动大陆边缘演化过程中的一个特定成因阶段。分析认为,该盆地裂谷阶段的构造格架具有东西分段、南北分带特征。两幕不同区域构造背景下的伸展作用是控制盆地东西分段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古新世—中始新世的伸展作用主要是在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下发生,而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的伸展作用是在印支半岛旋转挤出及古南海向南俯冲的背景下发生。盆地南北分带的构造特点受岩石圈伸展机制差异的控制:古新世—中始新世裂陷幕在厚地壳和薄岩石圈背景下以宽裂谷方式伸展,形成盆-岭式结构;晚始新世—早渐新世裂陷幕在正常岩石圈背景下发生窄裂谷方式伸展,裂陷作用集中在现今的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北部裂谷带经历加厚型地壳-正常地壳-减薄型地壳的伸展过程,而南部裂谷带则主要经历减薄型地壳-超减薄型地壳的演化过程,由此导致南、北裂谷带构造-沉积格局的显著差异。盆地漂移阶段的沉降过程与南海海底扩张期间地幔上升流向南迁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构造-地层格架 成因机制 裂谷构造层 漂移构造层 被动大陆边缘 岩石圈伸展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运动及其意义 被引量:69
17
作者 施和生 杜家元 +5 位作者 梅廉夫 张向涛 郝世豪 刘培 邓棚 张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7-461,共15页
惠州运动指发生在珠江口盆地中始新世早、晚文昌期(距今43 Ma)之间的构造运动。基于地震、测井、地质、钻井等资料,综合运用断裂特征分析、剥蚀厚度恢复、岩浆作用统计、区域构造动力学比对等方法,揭示惠州运动的特征、属性及动力学机... 惠州运动指发生在珠江口盆地中始新世早、晚文昌期(距今43 Ma)之间的构造运动。基于地震、测井、地质、钻井等资料,综合运用断裂特征分析、剥蚀厚度恢复、岩浆作用统计、区域构造动力学比对等方法,揭示惠州运动的特征、属性及动力学机制。惠州运动主要表现为裂陷作用的南北转变和沿断裂走向的迁移、基底隆升、岩浆底辟以及地层剥蚀等。研究认为惠州运动是珠江口盆地周缘板块相互作用和岩石圈减薄过程的综合反映,特别是与岩石圈由初始张裂到快速减薄的变化、以及印度—欧亚大陆开始硬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的变化有紧密的动力学成因联系。惠州运动对珠江口盆地古近系富生烃凹陷和烃源岩发育、沉积体系和深部优质储集层形成、油气成藏等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州运动 油气成藏 始新世 古近系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陆缘地壳强烈拆离薄化作用下的油气地质特征——以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白云凹陷为例 被引量:67
18
作者 庞雄 任建业 +3 位作者 郑金云 刘军 于鹏 柳保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39,共13页
综合利用重力、磁力、三维地震、海底地震和深水油气探井、南海大洋钻探井等资料,开展了陆缘地壳伸展薄化与白云深水区凹陷结构、构造及油气地质之间关系的研究。研究表明,深水区裂陷期经历了早期上地壳脆性伸展高角度断裂控制的箕状半... 综合利用重力、磁力、三维地震、海底地震和深水油气探井、南海大洋钻探井等资料,开展了陆缘地壳伸展薄化与白云深水区凹陷结构、构造及油气地质之间关系的研究。研究表明,深水区裂陷期经历了早期上地壳脆性伸展高角度断裂控制的箕状半地堑断陷、中期地壳脆韧性差异伸展低角度拆离断裂控制的宽深断陷、晚期以韧性地壳流变为主的碟形断坳盆地演化过程;受穿过地壳的大型拆离断裂控制而发育的宽深断陷是深水区盆地结构的重要特征。陆缘地壳强烈拆离薄化形成的白云凹陷宽深断陷为大型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和规模烃源岩的发育提供了可容空间;陆缘岩石圈薄化程度的差异导致了裂后拗陷期热沉降差异,进而控制了拗陷期陆架坡折带的发育和深水储集层沉积环境;岩石圈强烈薄化、幔源上升导致的高热流背景,使得深水区的储集层成岩作用、烃源岩成烃过程和油气成藏条件具有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深水区 陆缘地壳 拆离断层 宽深断陷 陆架坡折带 油气地质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石油地质特征 被引量:61
19
作者 代一丁 庞雄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9年第3期169-173,共5页
钻井及地震资料证实珠二坳陷是生烃坳陷,始新统文昌组和渐新统恩平组是坳陷内主要烃源岩。盆地模拟结果表明,这两套烃源岩在白云凹隐现今分别处于生成干气和生油的高峰阶段。珠二坳陷断裂活动的差异性将导致不同凹陷具有不同的油气运... 钻井及地震资料证实珠二坳陷是生烃坳陷,始新统文昌组和渐新统恩平组是坳陷内主要烃源岩。盆地模拟结果表明,这两套烃源岩在白云凹隐现今分别处于生成干气和生油的高峰阶段。珠二坳陷断裂活动的差异性将导致不同凹陷具有不同的油气运聚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油气藏。该区圈闭类型较多,除了有大、中型背斜构造外,还有大型的地层圈闭。因此,珠二坳陷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珠二坳陷 石油地质特征 文昌组 恩平组 下生上储 自生自储
下载PDF
中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高饱和度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特征及机制 被引量:63
20
作者 张伟 梁金强 +6 位作者 陆敬安 尉建功 苏丕波 方允鑫 郭依群 杨胜雄 张光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0-680,共11页
基于中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GMGS3钻探区内岩心、测井、二维及三维地震数据综合分析,对黏土质粉砂储集层高饱和度扩散型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特征、差异聚集机理及其成藏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饱和度水合物通常对应着高电阻率、低声... 基于中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GMGS3钻探区内岩心、测井、二维及三维地震数据综合分析,对黏土质粉砂储集层高饱和度扩散型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特征、差异聚集机理及其成藏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饱和度水合物通常对应着高电阻率、低声波时差,强似海底反射(BSRs),且在BSRs下部可能存在泥底辟及气烟囱等形式的流体渗漏现象;水合物储集层以黏土质粉砂细粒沉积物为主,局部存在具有较高孔渗性的粉砂细粒沉积物;水合物类型以Ⅰ型为主,在Ⅰ型水合物层的底部可能存在Ⅱ型水合物;水合物气源为热解气、微生物气混合成因,来自白云凹陷中心深部的热成因气通过断层和泥底辟及气烟囱向浅层运移并与原位生物气混合,直至运移至水合物温度、压力稳定区域中富集形成高饱和度水合物;流体运移输导系统影响和控制了高饱和度水合物差异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高饱和度 分布特征 成藏机制 神狐海域 珠江口盆地 南海北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