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聂拉木县曲乡水电站及线路工程建设对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丁秀萍 金增涛 +1 位作者 胡开 梁文业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5年第1期54-58,共5页
参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因曲乡水电站及线路工程建设造成的影响法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工程建设对珠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为16.397 5,影响程度为"较小... 参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因曲乡水电站及线路工程建设造成的影响法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工程建设对珠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为16.397 5,影响程度为"较小影响"等级,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建设 珠峰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影响评价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南北坡植被变化差异 被引量:1
2
作者 卞梨交 李景吉 +1 位作者 徐彬妮 向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4-172,182,共10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为探究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南北坡植被变化差异,采用样方调查数据,MODIS/NDVI数据和气候数据,基于TS趋势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研究了珠峰保护区2000—2018年南北坡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并预测了其未来植被...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为探究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南北坡植被变化差异,采用样方调查数据,MODIS/NDVI数据和气候数据,基于TS趋势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研究了珠峰保护区2000—2018年南北坡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并预测了其未来植被变化。结果表明:(1)总体上,保护区植被NDVI在2000—2009年呈下降趋势,2009—2018年呈上升趋势,且年内NDVI与温度相关性强于降水。(2)南坡地区NDVI值大于0.6且变化稳定,主要分布着喜马拉雅冷杉(Abies spectabilis)等高大乔木;北坡地区NDVI值小于0.4且易波动,主要分布着苔草(Artemisia younghusbandii)等灌草丛。(3)南坡地区NDVI在整个2000—2018年均呈轻微上升趋势;北坡地区NDVI在2000—2009年下降,在2009—2018年上升,且Hurst指数预测未来NDVI变化不稳定,大部分区域可能会出现下降趋势。(4)南坡地区NDVI与气候因子相关性弱,北坡地区NDVI与温度呈负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北坡定日和定结县居民地附近区域植被对人类活动较为敏感。研究为当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气候变化 偏相关分析 珠峰保护区 南北坡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生态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汪刘艳 阚瑷珂 +1 位作者 王绪本 龚建辉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6-177,225,共3页
为服务于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信息管理与评价,设计开发了一套综合性的生态地理信息系统。描述了系统的实施方案和技术特色,重点强调了有关生态的专题属性集成,并提出了基于GIS地理处理建模的生态分析、评价和预测的模型驱动方案... 为服务于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信息管理与评价,设计开发了一套综合性的生态地理信息系统。描述了系统的实施方案和技术特色,重点强调了有关生态的专题属性集成,并提出了基于GIS地理处理建模的生态分析、评价和预测的模型驱动方案,对自然保护区管理以及生态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持续的信息化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峰自然保护区 生态GIS 专题属性集成 地理处理建模
原文传递
土地利用驱动下的珠峰自然保护区生态风险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蔡葵 王景 +2 位作者 吴文春 拉巴次仁 拱子凌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高原生态脆弱区,土地生态风险受土地利用驱动正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脆弱的生态环境正受到严重威胁,探究珠峰保护区典型脆弱区土地生态风险对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有助于不...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高原生态脆弱区,土地生态风险受土地利用驱动正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脆弱的生态环境正受到严重威胁,探究珠峰保护区典型脆弱区土地生态风险对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有助于不同风险区土地管理政策的制定。以珠峰自然保护区岗嘎湿地为例,运用RS、GIS技术,通过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度和运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模型(Markov)分析得出岗嘎湿地1988—2017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采用生态风险指数测算的方法分析土地利用驱动下的生态风险变化趋势,对珠峰自然保护区合理开展土地利用、降低土地生态风险提出科学的对策和建议。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岗嘎湿地土地利用以低覆被草地为主,占总面积的50%以上,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建设用地、水域的大幅扩张;前期土地利用动态较大,后期土地利用动态有所减缓;土地结构动态表现在沼泽湿地和草地处在不断地相互转化中;(2)1988—2017年,岗嘎湿地总体生态风险值(ERI)从0.064降至0.062,较高风险和低风险区域分别减少了36.9%和30.4%,其他等级风险区面积均有增加,生态环境总体趋于好转,但受耕地、建设用地不断扩张的影响,局部地区呈现生态风险恶化;(3)生态风险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弹性响应指数较高,在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分异性,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风险有明显的驱动作用。本文以珠峰自然保护区典型区域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为基础,通过分区管理提出保育、修复、调控等对策,为珠峰自然保护区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达到降低区域生态风险,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峰自然保护区 土地利用 土地生态风险 岗嘎湿地
下载PDF
2000—2007年珠峰自然保护区植被时空变化与驱动因子 被引量:5
5
作者 阚瑷珂 王绪本 +2 位作者 高志勇 李国庆 罗永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61-1271,共11页
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珠峰自然保护区2000—2007年之间的植被时空变化过程和驱动机制问题。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斜率计算获取了基于EVI数据的珠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趋势,以及表现2000—2007年植被变化的矢量图层。利用GIS时间... 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珠峰自然保护区2000—2007年之间的植被时空变化过程和驱动机制问题。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斜率计算获取了基于EVI数据的珠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趋势,以及表现2000—2007年植被变化的矢量图层。利用GIS时间动画技术,建立了7个时间点内不同间隔的植被时空演化过程快照,并结合ArcEngine构建了植被变化监测的时序分析流程,提取和分析了植被变化过程的时空特征。依据年平均温和年降水量观测记录进行了植被变化的气候因子分析,依据道路、河流缓冲区的居民点密度与植被退化面积比例的相关性,分析了人类活动影响,并讨论了不同植被退化区域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的变化驱动因子。拟合了主要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与植被变化的相关性,从统计数据方面讨论了珠峰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发展对植被变化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珠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的总体趋势以稳定为主,但植被退化趋势超过了变好趋势。同时,核心区植被变好趋势明显,实验区植被退化趋势严重。保护区南坡植被受气候变化干扰小,保持了大部分变好趋势;北坡由于降水减少造成湿地植被退化,对草地的长势带来消极作用。人类活动与植被状态变化有密切关系,在沟谷地带的破坏作用明显。并且,植被退化趋势与农业耕地面积扩大以及放牧影响关联紧密,而牲畜饲养与林业发展都未对保护区植被变化造成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峰自然保护区 植被变化 时空变化特征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基于资源承载力的珠峰自然保护区社区草场资源利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蔡葵 郑坤 拱子凌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94-197,共4页
草场资源作为西藏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当地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农牧民增收的物质保障。本文以资源承载力为研究视角,将社区人口、经济和草场资源的协调程度作为资源承载力的评价依据,运用P-E-R模型对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内18... 草场资源作为西藏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当地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农牧民增收的物质保障。本文以资源承载力为研究视角,将社区人口、经济和草场资源的协调程度作为资源承载力的评价依据,运用P-E-R模型对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内181个社区的草场资源承载力进行计算。得出珠峰自然保护区社区草场资源承载力整体较高,社区草场资源保护良好,却也不容乐观的结论。以此为基础,结合珠峰自然保护区社区草场资源利用现状,对上述结果进行一定讨论。探究影响珠峰自然保护区社区草场资源利用的多种因素,希望对珠峰自然保护区社区,合理开发和利用草场资源、促进社区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峰自然保护区 草场资源 资源承载力 P-E-R模型
下载PDF
西藏特色高原生态旅游资源分区及分类体系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何星 沈涛 +1 位作者 肖怡然 覃建雄 《西藏发展论坛》 2021年第6期79-86,共8页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质构造背景和气候演化历史造就了西藏丰富多样的地貌形态,形成了许多世界闻名的生态旅游景观。独特的区位条件和人文发展历程,孕育了西藏原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入挖掘西藏旅游资源的生态景观价值,以"生态旅游&q...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质构造背景和气候演化历史造就了西藏丰富多样的地貌形态,形成了许多世界闻名的生态旅游景观。独特的区位条件和人文发展历程,孕育了西藏原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入挖掘西藏旅游资源的生态景观价值,以"生态旅游"理论研究和应用原则为依据,探讨高原旅游线路沿途的旅游活动规模和强度,依据"自然生态旅游景观"和"人文生态旅游景观"两大类型的分类指标,建立两大类、三级单位的西藏生态旅游分区系统,以及有10个主类、35个亚类和165个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界定西藏生态旅游资源的地域范围、数量和质量,阐明旅游线路沿途的生态景观格局,并在此基础上以珠峰自然保护区为示范进行高原特色生态旅游线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生态旅游分 珠峰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ECMWF-thin和GERMAN数值预报模式在珠峰自然保护区降水预报中的检验及误差分析
8
作者 格桑卓玛 (小)格桑卓玛 +1 位作者 白玛曲吉 玉拉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0期170-172,共3页
利用2019年10月1日—2020年9月30日珠峰自然保护地区的地面实况资料,对ECMWF-thin和GERMAN数值预报模式降水产品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GERMAN数值预报模式降水产品对珠峰自然保护区降水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其准确率、漏报率、空报率... 利用2019年10月1日—2020年9月30日珠峰自然保护地区的地面实况资料,对ECMWF-thin和GERMAN数值预报模式降水产品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GERMAN数值预报模式降水产品对珠峰自然保护区降水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其准确率、漏报率、空报率和TS评分均高于EMCMWF模式。从降水分级检验来看,GERMAN数值预报模式对大暴雨、小雨,以及小雪、大雪和特大暴雪等量级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在TS评分值和预报时效的对应上无明显变化规律可循;ECMWF-thin模式虽然整体TS评分比GERMAN数值预报模式低,但对暴雪和大暴雪两个量级的预报较GERMAN数值预报模式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降水产品 珠峰自然保护区 降水预报 误差分析
下载PDF
G219西藏段百喀则
9
《西藏旅游》 2024年第4期40-49,共10页
1吉隆蕃尼古道国门之路吉隆,为藏语“舒适村”“欢乐村”之意。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深处,雪山矗立,云雾缭绕。如果从阿里来,6219进入日喀则,吉隆即是首站。车行数百公里后翻越海拔五千二百多米的孔唐拉姆山,就来到了吉隆县。吉隆县南与... 1吉隆蕃尼古道国门之路吉隆,为藏语“舒适村”“欢乐村”之意。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深处,雪山矗立,云雾缭绕。如果从阿里来,6219进入日喀则,吉隆即是首站。车行数百公里后翻越海拔五千二百多米的孔唐拉姆山,就来到了吉隆县。吉隆县南与尼泊尔接壤,边境线长162公里。吉隆沟,日喀则五条沟中最深的一道,珠峰自然保护区内面积最大的森林景区,生机盎然、绿色葱花,有动植物一千多种,素有“西藏最后的秘境”“珠穆朗玛峰后花园”的美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隆县 珠峰自然保护区 云雾缭绕 日喀则 珠穆朗玛峰 尼泊尔
原文传递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湖泊动态及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毅 李景吉 +1 位作者 韩子钧 彭培好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8-387,共10页
利用Landsat卫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湖泊信息,分析了湖泊动态及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2015年保护区湖泊总面积为489.07 km^2,构造湖、河成湖、冰川湖分别占总面积的77.3%、2.6%、20.1%... 利用Landsat卫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湖泊信息,分析了湖泊动态及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2015年保护区湖泊总面积为489.07 km^2,构造湖、河成湖、冰川湖分别占总面积的77.3%、2.6%、20.1%。(2)1975-2015年,保护区内各类湖泊面积变化速率不同,冰川湖最大(1.05 km^2·a^(-1)),构造湖次之(-0.85 km^2·a^(-1)),河成湖最稳定(0.013km^2·a^(-1));保护区南坡冰川湖面积变化速率(0.53 km^2·a^(-1))略大于北坡(0.52 km^2·a^(-1))。(3)北坡构造湖、河成湖对区域气候的响应呈阶段性变化规律,1975-2000年珠峰地区气候呈暖湿化趋势,2000年构造湖、河成湖面积达到峰值,两类总计增加22.8 km^2;2000-2015年转变为显著的暖干气候,构造湖、河成湖面积均呈减少趋势,总共减少57.16 km^2。随着区域气候的变暖,冰川湖总面积不断扩大,近40年间冰川湖面积累计增加43.06 km^2。(4)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年极端低温对构造湖面积变化影响最显著,年均气温对冰川湖起主导作用,年均相对湿度对河成湖影响最大。较其他气候因子而言,降水量对各类湖泊面积变化的影响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类型 动态 气候变化 珠峰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珠峰自然保护区冰川监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冀琴 张翠兰 +2 位作者 丁悦凯 曹香芹 梁文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91-1601,共11页
冰川物质平衡是反映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对于区域生态环境评估和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采用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运用比值阈值法和目视解译法,获取1990—2020年珠峰自然保护区内的冰川边界,研究冰川面积分布与变化特征,同时基于差分干... 冰川物质平衡是反映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对于区域生态环境评估和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采用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运用比值阈值法和目视解译法,获取1990—2020年珠峰自然保护区内的冰川边界,研究冰川面积分布与变化特征,同时基于差分干涉测量短基线时序分析(SBASInSAR)技术监测区域冰川形变特征,并分析冰川物质平衡过程。结果表明:(1)1990—2020年珠峰自然保护区冰川持续退缩,且近10 a退缩趋势更为显著。保护区内冰川总面积退缩247.16 km²,变化率为-18.92%。(2)保护区冰川主要分布在海拔5400~6200 m和坡度10°~15°范围内,其中5400~5600 m和10°~15°范围内冰川退缩最为显著。(3)2020年珠峰自然保护区冰川形变速率介于-129.069~140.252 mm·a^(-1)之间,冰川表面形变在海拔4200~4400 m和40°~45°处沉降最为严重。(4)气温上升、降水减少可能是导致珠峰自然保护区冰川物质亏损的主要因素。同时,空间气候差异和地形等因素也可能是导致冰川物质平衡差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 SBAS-InSAR 冰川面积 物质平衡 珠峰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iNet网络电台在珠峰核心保护区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源 高嵩 +1 位作者 李国明 刘芷彤 《价值工程》 2012年第23期5-7,共3页
iNet300作为一款工业级的无线以太网设备,多运用于煤矿,水利等领域的无线数据传输。本文利用多个iNet300网络电台,组成点对点的无线数据传输链路,以延伸公网信号来解决公网盲区地质灾害信息难以传输的问题。珠峰核心保护区的珠峰桥泥石... iNet300作为一款工业级的无线以太网设备,多运用于煤矿,水利等领域的无线数据传输。本文利用多个iNet300网络电台,组成点对点的无线数据传输链路,以延伸公网信号来解决公网盲区地质灾害信息难以传输的问题。珠峰核心保护区的珠峰桥泥石流沟属高原地区,具有低噪声、弱干扰、高带宽的电磁环境,通过应用iNet300网络电台对其地质灾害进行了测试研究,首次证明利用该设备延伸公网信号以实现视频、数据综合业务的远程传输是可行的,达到了预期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et网络电台 珠峰核心保护区 地质灾害监测 视频传输
下载PDF
珠峰:陈塘夏尔巴人的信仰之巅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久辉 《中国西藏》 2017年第6期58-63,共6页
陈塘,中国境内最大的夏尔巴人的聚集地,喜马拉雅山脉深处珠峰东坡下的隐秘小镇。1989年,它被划入珠峰自然保护区。如今它处在珠峰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坡,珠峰东南侧的原始森林地带里;东南与尼泊尔接壤,北接定... 陈塘,中国境内最大的夏尔巴人的聚集地,喜马拉雅山脉深处珠峰东坡下的隐秘小镇。1989年,它被划入珠峰自然保护区。如今它处在珠峰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坡,珠峰东南侧的原始森林地带里;东南与尼泊尔接壤,北接定结县日屋镇,西临定日县曲当乡。境内气候宜人,四季常青,景色迷人,是一个野生动植物的天然王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尔巴人 喜马 珠峰自然保护区 景色迷人 定结县 森林地带 拉雅 国家自然保护区 绒布寺 朋曲
下载PDF
《影话西藏》连载之十二:与珠峰对话
14
作者 成卫东 《中国西藏》 2016年第6期60-69,共10页
数亿年前,这里曾是汪洋大海,强烈的地壳运动使她变成了今日的地球之巅。迄今为止,全世界约有4093人7001次登顶珠峰;从1960年至今,中国人攀珠峰登顶人数也已超过180名。而近些年前来珠峰旅游的人更是难以计数,珠穆朗玛的圣洁与魅力日益... 数亿年前,这里曾是汪洋大海,强烈的地壳运动使她变成了今日的地球之巅。迄今为止,全世界约有4093人7001次登顶珠峰;从1960年至今,中国人攀珠峰登顶人数也已超过180名。而近些年前来珠峰旅游的人更是难以计数,珠穆朗玛的圣洁与魅力日益成为人类追求梦想的向往之地,但随之而来的是,这世界海拔最高的圣洁之地,也面临着自然蜕变和人类污染的侵袭……公元2016年是世界瞩目的青藏铁路通车十周年,也是我第58次进藏区采访拍摄,此行距我第一次进藏到珠峰,转眼间整整过了3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通车 绒布寺 采访拍摄 珠峰自然保护区 珠峰大本营 绒布冰川 朱峰 定结县 寻梦 登山者
下载PDF
珠峰自然保护区吉隆-波曲峡谷地学景观成景过程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露 覃建雄 管磊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5-139,共5页
基于近年来在珠峰自然保护区开展的景观资源调查,分析保护区南坡吉隆-波曲峡谷地学景观系统,在喜马拉雅地质演化研究基础上,详细剖析5期成景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学景观形态是第四纪时间序列演化的地表响应.研究区地学景观资源完整连续... 基于近年来在珠峰自然保护区开展的景观资源调查,分析保护区南坡吉隆-波曲峡谷地学景观系统,在喜马拉雅地质演化研究基础上,详细剖析5期成景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学景观形态是第四纪时间序列演化的地表响应.研究区地学景观资源完整连续,构成中喜马拉雅南翼地学景观大道,在青藏高原南斜面景观体系中独成一体.提出结合地学景观资源特色和南亚贸易陆路大通道口岸优势,开展国际通道型旅游,促进山区可持续发展,对国际社会研究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山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景观 成景过程 吉隆-波曲峡谷 珠峰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珠峰后花园 山水新吉隆 吉隆厚植山水底色,做足“两山”转化成色,打造生态靓县
16
作者 《中国生态文明》 2023年第3期92-96,共5页
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拥有珠峰自然保护区内面积最大的森林景区,拥有雪山、湖泊、草地、森林、峡谷等生态资源环境,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达98.14%,境内分布有1000多种动植物,有“珠峰后花园”之称。这是西藏吉隆的生态底色,成就了生态... 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拥有珠峰自然保护区内面积最大的森林景区,拥有雪山、湖泊、草地、森林、峡谷等生态资源环境,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达98.14%,境内分布有1000多种动植物,有“珠峰后花园”之称。这是西藏吉隆的生态底色,成就了生态吉隆的山水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峰自然保护区 生态保护红线 喜马拉雅山脉 吉隆 山水之美 底色
原文传递
珠峰自然保护区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普布次仁 赵林 除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期385-387,432,共4页
[目的]分析珠峰自然保护区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定日站和聂拉木站地面观测资料,对珠峰自然保护区内的气温、地温、蒸发量、降水量和积雪深度进行分析。[结果]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定日和聂拉木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定日尤... [目的]分析珠峰自然保护区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定日站和聂拉木站地面观测资料,对珠峰自然保护区内的气温、地温、蒸发量、降水量和积雪深度进行分析。[结果]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定日和聂拉木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定日尤为明显。1986~2010年平均地温也呈上升趋势,聂拉木更为突出,近25年以0.9℃/10 a的速率上升。冷暖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但冷季平均温度上升的速率高于暖季。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呈现地域差异性,定日站降水量和蒸发量从80年代初开始均呈增加趋势,而聂拉木站从80年代末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均略有减少。两站的年积雪总量均呈减少趋势,而聂拉木积雪总量变化幅度较大,60~80年代末积雪总量增大,但90年代开始减少。[结论]该研究为珠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峰自然保护区 温度 降水 积雪
下载PDF
精准扶贫背景下的珠峰自然保护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葵 甘春艳 拱子凌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4期8-12,共5页
我国大部分保护区地处贫困边远地区,社区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对资源的依赖性强,社区发展需要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天然的益贫性,是实现精准扶贫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 我国大部分保护区地处贫困边远地区,社区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对资源的依赖性强,社区发展需要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天然的益贫性,是实现精准扶贫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精准扶贫和生态保护双重背景下合作社的发展特征和问题,并提出在生态保护语境下合作社实现精准扶贫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社 精准扶贫 珠峰自然保护区 发展 措施建设
下载PDF
How Snow Leopards Share the Same Landscape with Tibetan Agro-pastoral Communities in the Chinese Himalayas
19
作者 XIAO Changxi BAI Defeng +5 位作者 Joseph PLAMBERT LI Yibin Lhaba CERING GONG Ziling Philip RIORDAN SHI Kun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2年第3期483-500,共18页
The snow leopard(Panthera uncia)inhabits a human-altered alpine landscape and is often tolerated by residents in regions where the dominant religion is Tibetan Buddhism,including in Qomolangma NNR on the northern side... The snow leopard(Panthera uncia)inhabits a human-altered alpine landscape and is often tolerated by residents in regions where the dominant religion is Tibetan Buddhism,including in Qomolangma NNR on the northern side of the Chinese Himalayas.Despite these positive attitudes,many decades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growth can cause increasing disturbance to the snow leopards,altering their habitat use patterns and ultimately impacting their conservation.We adopted a dynamic landscape ecology perspective and used multiscale technique and occupancy model to better understand snow leopard habitat use and coexistence with humans in an 825 km^(2) communal landscape.We ranked eight hypothetical models containing potential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drivers of habitat use and compared them between summer and winter seasons within a year.HABITAT was the optimal model in winter,whereas ANTHROPOGENIC INFLUENCE was the top ranking in summer(AICc_(w)≤2).Overall,model performance was better in the winter than in the summer,suggesting that perhaps some latent summer covariates were not measured.Among the individual variables,terrain ruggedness strongly affected snow leopard habitat use in the winter,but not in the summer.Univariate modeling suggested snow leopards prefer to use rugged land in winter with a broad scale(4000 m focal radius)but with a lesser scale in summer(30 m);Snow leopards preferred habitat with a slope of 22°at a scale of 1000 m throughout both seasons,which is possibly correlated with prey occurrence.Furthermore,all covariates mentioned above showed inextricable ties with human activities(presence of settlements and grazing intensity).Our findings show that multiple sources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y have complex connections with snow leopard habitat use,even under low human density when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are sparsely distributed across a vast landscape.This study is also valuable for habitat use research in the future,especially regarding covariate selection for finite sample siz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bitat use landscape ecology occupancy model Qomolangma Panthera uncia
原文传递
珠峰自然保护区吉隆-聂拉木山地景观成因
20
作者 陈露 《西藏科技》 2012年第7期14-16,共3页
分析了珠峰自然保护区吉隆-聂拉木山地地学景观特征及成景地质要素,证明区域逆冲推覆构造地质形变是研究区景观形成主要原因。景观组合及分布规律受地层、断裂与褶皱、新构造运动约束,表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在区域环境演化事件中具有重... 分析了珠峰自然保护区吉隆-聂拉木山地地学景观特征及成景地质要素,证明区域逆冲推覆构造地质形变是研究区景观形成主要原因。景观组合及分布规律受地层、断裂与褶皱、新构造运动约束,表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在区域环境演化事件中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区地学景观构成喜马拉雅地学景观大道,具有极高的科考旅游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景观 景观成因 吉隆-聂拉木山地 珠峰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