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教理论对古典诗歌意境理论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建春 李艳丽 《济宁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35-39,共5页
意境理论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佛教现观论作为古典诗歌意境理论的哲学基础,佛学境界论作为意境理论产生的直接原因,佛教的妙悟说作为意境理论的思维形式,佛教语言观对意境世界的开启,从而最终形成了古典诗歌意境理论。
关键词 佛教 境界 禅宗 意境
下载PDF
法尊法师译著年表 被引量:4
2
作者 吕铁钢 《法音》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14-19,共6页
本年表分两部分:一、简略地记述了法师的生平事迹.主要参考书有《现代西藏》附录《著者入藏的经过》、《法尊法师自述》、《海潮音》、《现代佛学》、《法音》等.二、尽量包括法师所有的著译目录.著译目录按著译年代排列,如无著译年代... 本年表分两部分:一、简略地记述了法师的生平事迹.主要参考书有《现代西藏》附录《著者入藏的经过》、《法尊法师自述》、《海潮音》、《现代佛学》、《法音》等.二、尽量包括法师所有的著译目录.著译目录按著译年代排列,如无著译年代按出版年代排列.多种版本按出版时间分别以①②③标出.这是一个很不完备的年表.由于年代较久,资料缺乏,查找困难,并且编者水平有限.生平事迹记述的过于简单,著译年表中一定有不少遗漏.敬请诸善知识、读者给予批评指正,有待于将来作进一步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尊法师 海潮音 代佛学 汉藏教理院 庄严 无著 法音 宗喀巴大师 太虚大师
原文传递
《哲蚌宗教源流》与果芒扎仓的学经内容 被引量:2
3
作者 周炜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46-53,共8页
随着藏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论文已发表不少,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队整体上看,这些研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大多注重对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宏观研究,而缺少比较细微详尽的微观研究,比如对某个特定寺院或者说... 随着藏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论文已发表不少,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队整体上看,这些研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大多注重对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宏观研究,而缺少比较细微详尽的微观研究,比如对某个特定寺院或者说某个特定的扎仓的学经制度的研究,因此,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更全面地了解一些著名寺院某个特定扎仓的学经的情况。正是由于缺少这种基础研究,几乎使我们不可能对一些寺院的学经制度进行比较研究,为此,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学者来关注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微观研究。本文将以《哲蚌宗教源流》为主要对象,着重研究拉萨哲蚌寺果芒扎仓的学经情况,以就教于各位方家。 1974年,德国汉堡出版了著名藏族学者格西洛卓写的《哲蚌宗教源流》(),该书是以哲蚌寺之佛教发展史为题,用藏文完成的一部长达452页的巨著。由于作者本身就属于学识渊博的藏族高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哲蚌寺 藏传佛教寺院 庄严 嘉木样 五部大 宗喀巴 菩提道次第广 藏学研究 入中 研究
下载PDF
阿底峡的佛学思想及其对西藏佛教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胡继欧 《法音》 1983年第4期26-28,共3页
阿底峡尊者于公元九八二年出生于札户罗国(今孟加拉国达卡地区),是迦尔耶那师利国王的第二子,幼名月藏。出生十八个月就能读诵“赞佛”文句。十五岁时,能以所学《正理滴论》的道理降伏外道。年满二十一岁即通达一切明处。尊者幼年不贪王... 阿底峡尊者于公元九八二年出生于札户罗国(今孟加拉国达卡地区),是迦尔耶那师利国王的第二子,幼名月藏。出生十八个月就能读诵“赞佛”文句。十五岁时,能以所学《正理滴论》的道理降伏外道。年满二十一岁即通达一切明处。尊者幼年不贪王位,专事游历,遍经诸国,访师学法。所依止的名师中得成就者有十二人。他依止黑山寺罗睺罗毱多受大灌顶并学一切修行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学思想 阿底峡 尊者 罗睺罗 正理滴 月称 师利 补特伽罗 佛护 庄严
原文传递
能海法师传 被引量:2
5
作者 施智敏 傅教石 《法音》 1984年第2期23-28,共6页
能海法师是中国现代佛教界著名人物之一。他生于清末,目睹西太后专政时期的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难的现实,激发了他在青年时代的爱国思想,曾毅然从军,以图报国;后又改习园艺,想从事实业以富民,为此东... 能海法师是中国现代佛教界著名人物之一。他生于清末,目睹西太后专政时期的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难的现实,激发了他在青年时代的爱国思想,曾毅然从军,以图报国;后又改习园艺,想从事实业以富民,为此东渡日本,考察政治和实业,但当时的社会,是无法实现其理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海 大威德 阿含经 近慈寺 四分律 庄严 普贤行愿品 佛学思想 生起次第 西太后
原文传递
藏族人对绝对者喇嘛的信仰 被引量:2
6
作者 尕藏加 《佛教文化》 1993年第3期33-37,共5页
只要生灵还在喘息, 不管他出现在哪里, 释迦牟尼与他同在, 给他同情,给他怜惜。——《现观庄严论》喇嘛一词是藏传佛教中最容易混淆的术语之一,对其全面认识显得很重要。由于曾一度对喇嘛一词有过极其模糊的认识,故其使用范围十分宽泛... 只要生灵还在喘息, 不管他出现在哪里, 释迦牟尼与他同在, 给他同情,给他怜惜。——《现观庄严论》喇嘛一词是藏传佛教中最容易混淆的术语之一,对其全面认识显得很重要。由于曾一度对喇嘛一词有过极其模糊的认识,故其使用范围十分宽泛。已故藏学李安宅教授对此曾发表了一段很好的议论,“西藏的佛教,过去外人(藏外之人)称为喇嘛教,其实喇嘛本非教名,乃是教内最高的僧侣。若以教中有名为喇嘛者便称喇嘛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严 藏族人 报身 李安宅 法身 应身 大乘佛教 如来藏 三界六道 大乘经
下载PDF
谈藏传佛教教育由经院式到现代化的转变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德成 《法音》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8-22,共5页
关键词 格西 格鲁派 庄严 佛教经典 喻法 寂护 教学管理方式 释迎牟尼 密宗 释量
原文传递
梵本和《大乘二十颂论》
8
作者 巫白慧 《法音》 1983年第2期28-30,共3页
自十九世纪末以来,佛教原始梵文写本(大部分是大乘经论,少量是小乘经论)断断续续地被发现。其中有些是只有藏文译本而无汉文译本的梵本。例如,弥勒菩萨的《现观庄严论》、陈那的《集量论》、法称的《释量论》,愿喜的《释量疏》(以上四... 自十九世纪末以来,佛教原始梵文写本(大部分是大乘经论,少量是小乘经论)断断续续地被发现。其中有些是只有藏文译本而无汉文译本的梵本。例如,弥勒菩萨的《现观庄严论》、陈那的《集量论》、法称的《释量论》,愿喜的《释量疏》(以上四书晚近均由法尊法师从藏文转译为汉文)等等。这些佛教梵文原本在它们的诞生地印度,失传已久,但保存于印度四周的邻国,特别是在尼泊尔和我国西藏保存得最多。而在中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本 庄严 释量 法尊法师 集量 陈那 法称 所缘缘 龙树
原文传递
藏传佛教寺院与藏族教育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润年 《法音》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22-26,47,共6页
周润年先生《藏传佛教寺院与藏族教育》就藏地学经机构、教育制度、教学方法、考试制度以及人才成就等作了详细的介绍,为我们了解佛教在藏地的社会功能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关键词 藏传佛教寺院 格西 周润年 五部大 佛教经典 宗喀巴大师 庄严 佛教典籍 密宗 西藏佛教史略
原文传递
活佛转世灵童的培养和教育
10
作者 周炜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Z1期35-43,65,共10页
关键词 活佛转世 十三世达赖喇嘛 格西 五部大 甘丹赤巴 密宗 甘丹寺 宗喀巴 嘉木样活佛 庄严
下载PDF
佛教后弘期的西藏文化发展概况
11
作者 毛尔盖.三木旦 马宏武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34-139,共6页
首先说说什么是“前弘期”和“后弘期”。所谓“前弘期”,是指在达玛未禁佛之前在西藏发展起来的藏传佛教;所谓“后弘期”,是指达玛禁佛约70年后,在上部阿里的拉·喇嘛益喜俄时期逐渐恢复起来的藏传佛教。这实际上是针对卫藏地区而... 首先说说什么是“前弘期”和“后弘期”。所谓“前弘期”,是指在达玛未禁佛之前在西藏发展起来的藏传佛教;所谓“后弘期”,是指达玛禁佛约70年后,在上部阿里的拉·喇嘛益喜俄时期逐渐恢复起来的藏传佛教。这实际上是针对卫藏地区而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弘期 译师 后弘期 仁钦桑波 宗喀巴 灵童转世 庄严 达玛 释量
下载PDF
对当前僧教育的一点意见
12
作者 文杰 《法音》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0-41,共2页
读戒圆法师《当前僧伽教育之管见》一文,油然生起一个同样感觉,特别对当前僧教育的学制和教材,还有一点管见之管见.第一,学制是保证学生学习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统一阶梯,在教育方面是极重要的.如普通教育,由小学而中学,而大学,规定小... 读戒圆法师《当前僧伽教育之管见》一文,油然生起一个同样感觉,特别对当前僧教育的学制和教材,还有一点管见之管见.第一,学制是保证学生学习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统一阶梯,在教育方面是极重要的.如普通教育,由小学而中学,而大学,规定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这是国家统一的学制.它的优点,能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发展,从下到上,从小到大,是一套完整而符合实际的学习制度,很收实效.然而我们僧教育呢?拿最近的情况看,各地有培训班和佛学院的设立,也有一个年限,但是自发的,它只能负责它那一个地段,课程也由它自行决定,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没有一个全面的统一的明确目标.学生程度不一,要求不一,以致教师上课难,学生听课难,当然收效也就不够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伽 佛学院 菩提道次第广 庄严 学习制度 大毗婆沙 瑜伽师地 摄大乘 十二门 解深密经
原文传递
《现观庄严论颂》的西夏译本
13
作者 麻晓芳 《西夏研究》 2023年第2期37-50,共14页
《现观庄严论颂》为慈氏五部大论之一,其西夏文译本在俄藏黑水城文献中存инв.№5130、6449两个残卷。这两个文献虽有残损,但都保存了较为完整的题款,为了解该佛经在河西地区的传译情况提供了详细的信息。《现观庄严论颂》的西夏译本... 《现观庄严论颂》为慈氏五部大论之一,其西夏文译本在俄藏黑水城文献中存инв.№5130、6449两个残卷。这两个文献虽有残损,但都保存了较为完整的题款,为了解该佛经在河西地区的传译情况提供了详细的信息。《现观庄严论颂》的西夏译本译自藏文,乃据狮子贤为此经所作注释《明义释》翻译而来。《明义释》在俄藏文献中有инв.№4722与5179两个编号,注文中亦收录了本颂部分的内容。本文以俄藏6449号西夏仁宗皇帝御校的刻本为底本,兼与5130号神宗译本以及《明义释》中的本颂内容相对勘,刊布这部佛经序品及一切相智品的西夏文录文。对勘显示,此四种《现观庄严论颂》文本虽经仁宗、神宗两代皇帝校译,但各西夏文本在遣词造句上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区分各版本的同源关系。这说明这部由藏文翻译而来的佛经,虽然在西夏时期流传较广,但西夏译本并未完全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文 庄严 偈颂 黑水城
下载PDF
小议藏文中bam po一词的意义和用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德康 刘翠兰 《藏学学刊》 2009年第1期133-149,294-295,共19页
本文主要从词汇的角度来分析'bam po'一词的各种词义。对几份含有这个词及其下属单位'shlo ka'(<Sanskrit sloka)的著作的研究表明,这个术语是用来表示早期佛经译文的长度的。作为一个文本单位,一个'bam po'... 本文主要从词汇的角度来分析'bam po'一词的各种词义。对几份含有这个词及其下属单位'shlo ka'(<Sanskrit sloka)的著作的研究表明,这个术语是用来表示早期佛经译文的长度的。作为一个文本单位,一个'bam po'可以包含不同数量的'shlo ka'。奇怪的是,这两个术语也出现在几份不是佛经译文的藏传佛教早期本土著作中。作为一个编目术语,'bam po'和'shlo ka'被用在最早期的翻译经典和西藏本土著作的标题的目录中。一些证据表明,通过固定一份文本的长度,这两个术语有可能曾被用来防止未经授权的编辑和修改。还有一些证据表明,这两个术语还在译抄经文的经济活动中扮演了某种角色。这两个术语的使用看起来是与计算翻译者和抄写者应得的报酬有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M PO shlo KA 目录 庄严 拉喇嘛益西沃 娘饶尼玛沃色 布顿仁钦珠 聂翁衮噶贝 色多班钦释迦却丹
原文传递
五台山民族团结之花继往开来
15
作者 辛补堂 高书文 《五台山研究》 1986年第4期31-33,共3页
每年夏季的五台山繁花似锦,芳芬扑鼻,金簪花、山丹花、野菊花、零苓香、蒲公英等,满山遍野,争奇斗妍。然而,最美、最艳的一朵花,却是开放在这里的民族团结之花。五台山是我国各民族佛教徒共同信奉和向往的文殊道场。几百年来,共同的信仰,
关键词 文殊 山丹花 宗喀巴大师 一朵花 佛教理 争奇斗妍 庄严 法尊法师 慈福寺 证庄严
下载PDF
忆法尊上师
16
作者 同杰 《法音》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6-10,共5页
法尊上师是我在汉藏教理院第一届普通科到专修科,足足六年半的代理院长和佛学专任教师(因为头半年他还未回来),虽时逾四十多年,法乳深恩,不敢一时忘怀!今值法尊上师示寂十周年之际,谨缀芜文,以志缅怀先哲之思!我初到汉藏教理院的时候,... 法尊上师是我在汉藏教理院第一届普通科到专修科,足足六年半的代理院长和佛学专任教师(因为头半年他还未回来),虽时逾四十多年,法乳深恩,不敢一时忘怀!今值法尊上师示寂十周年之际,谨缀芜文,以志缅怀先哲之思!我初到汉藏教理院的时候,只见一些先去的同学,随时随地都拿着藏文本子死读,颈子像黄桷根,声音震得嘶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教理院 上师 庄严 菩提道次第广 太虚大师 菩提道次第 宗喀巴大师 正果法师 密宗道次第广 大毗婆沙
原文传递
《般若道次第》序
17
作者 学诚 《法音》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12,共2页
"道次第"是一种统合佛教各宗教义的理论体系,更是一个整合佛教各派法门的修行路线。历史上,大乘佛法自印度兴盛,逐渐形成了中观、瑜伽两大支派。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译经家——鸠摩罗什和玄奘,同时也身居当时中印佛教界的顶严,各... "道次第"是一种统合佛教各宗教义的理论体系,更是一个整合佛教各派法门的修行路线。历史上,大乘佛法自印度兴盛,逐渐形成了中观、瑜伽两大支派。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译经家——鸠摩罗什和玄奘,同时也身居当时中印佛教界的顶严,各自系统翻译传布了中观、瑜伽两派的根本经典,为汉传佛教打下了深厚的大乘根基,荫泽至今。说中观、瑜伽是汉传佛教的直接源头,应不为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传佛教 大乘佛法 佛教界 空性 罗什 译经 庄严 瑜伽师地 大乘庄严经 体系
原文传递
藏传佛教就是密宗吗?——如何正确认识藏传佛教讨论之一
18
作者 义成 《法音》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1-35,共5页
目前在汉传佛教界内部,仍有一些人对藏传佛教持一种错误的认识,即认为藏传佛教(很多人俗称之为“喇嘛教”)就是密宗,而密宗,不是神秘莫测,就是异端邪说。因为对藏传佛教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再加上接触到非正规途径的宣传,不少人对藏传佛... 目前在汉传佛教界内部,仍有一些人对藏传佛教持一种错误的认识,即认为藏传佛教(很多人俗称之为“喇嘛教”)就是密宗,而密宗,不是神秘莫测,就是异端邪说。因为对藏传佛教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再加上接触到非正规途径的宣传,不少人对藏传佛教的正统性抱有怀疑态度。这些错误认识和怀疑态度,也导致了在对待藏传佛教,包括汉族人学习藏传佛教及汉族地区藏传佛教道场的一些问题上,出现偏颇和排斥。为了说明事实,端正对藏传佛教的态度,以利于今后汉、藏佛教与文化之间的进一步交流,并在更远的前景中,顺应世界佛教不同语系各教派之间互为补充、共同促进的潮流,本文拟从佛教自身的角度和立场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宗 密教 汉传佛教 法尊法师 弘传 显教 唯识学 庄严 五部大 太虚大师
原文传递
试从教育结构分析当前的僧伽教育问题
19
作者 杨道明 《法音》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0-34,47,共6页
杨道明居士《试从教育结构分析当前的僧伽教育问题》,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可资各地僧伽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僧伽 教育内容 结构分析 中国佛教 佛学院 菩提道次第广 庄严 丛林制度 大毗婆沙 《法华经》
原文传递
也谈塔尔寺的酥油花
20
作者 马福海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5-86,共2页
酥油花是塔尔寺艺僧们根据佛教故事,用白色的酥油配以彩色颜料而塑造的山川人物、花鸟走兽、亭台楼阁等各种形象,俗称“花架”,在塔尔寺一年一度的“正月祈愿大法会”中展出。它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 酥油花是塔尔寺艺僧们根据佛教故事,用白色的酥油配以彩色颜料而塑造的山川人物、花鸟走兽、亭台楼阁等各种形象,俗称“花架”,在塔尔寺一年一度的“正月祈愿大法会”中展出。它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巧博得了广大信徒和中外游客的赞赏,是塔尔寺“三绝”之一。根据多方的调查了解,塔尔寺酥油艺术供品来源于西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祈愿大法会 宗喀巴 艺术风格 噶丹寺 五部大 庄严 哲学派别 艺术宝库 大经堂 甲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