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游戏之网络行为与现实行为关系的辨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蒋心亚 杨永超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3-155,共3页
网络游戏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文章对网络游戏和网络行为的特征进行了总结,从网络行为和现实行为关系两个方面着手,以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网络社会角色论和马克思异化论等为理论依据,深入分析了网络行为和现实行为对立统一关... 网络游戏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文章对网络游戏和网络行为的特征进行了总结,从网络行为和现实行为关系两个方面着手,以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网络社会角色论和马克思异化论等为理论依据,深入分析了网络行为和现实行为对立统一关系,理性审视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和现实行为关系,为我们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游戏 网络行为 现实行为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诉求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谢兴政 黄志铭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28-130,共3页
本文以融媒体为视角,着重研究了高校学生网络诉求表达与现实表达间的差异性,并详细介绍了如何引导高校学生网络的理性表达,借以促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关键词 融媒体 大学生 网络诉求 现实行为
下载PDF
从狱中遗稿中解析方志敏的中国梦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晓东 宋润良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5-19,共5页
在方志敏狱中遗稿中,充分展示了方志敏的中国梦。方志敏的中国梦是在方志敏对中国的大好河山和辉煌历史感到骄傲自豪和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感到悲愤痛苦的撞击中而形成的。他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号召每一个中国人奋起反... 在方志敏狱中遗稿中,充分展示了方志敏的中国梦。方志敏的中国梦是在方志敏对中国的大好河山和辉煌历史感到骄傲自豪和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感到悲愤痛苦的撞击中而形成的。他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号召每一个中国人奋起反抗;时时刻刻想着为工农阶级谋解放,使人民群众真正过上幸福生活;为了党的事业和革命斗争的需要,为了祖国的美好未来,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他以他的现实行为为我们诠释了如何实现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狱中遗稿 方志敏的中国梦 现实行为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行为与现实行为的相关度和差异度研究
4
作者 刘朝阳 王秉 +1 位作者 周勇 李沛 《品牌》 2014年第6期209-210,213,共3页
随着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日趋频繁,增强应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管理与引导,为大学生自身适当地调整自己的网络行为提供意见,成为了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文章从理论研究和思想政... 随着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日趋频繁,增强应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管理与引导,为大学生自身适当地调整自己的网络行为提供意见,成为了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文章从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两条路径入手,分析研究了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概念、现状、特点,探索了大学生网上行为与现实的行为方式之间的相关度与差异度。研究表明,大学生网络行为逐渐变得越来越频繁,其与现实行为的相关度不断增强并趋于一致,但与现实行为在本质上存在一些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行为 现实行为 相关度 差异度
原文传递
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思想及其共同体伦理意蕴
5
作者 苗贵山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1年第3期15-16,共2页
一、“两个和解”思想的理论缘起与历史唯物主义构建的肇端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论及启蒙与道德世界观的问题时提出了两个公设,一是道德与客观自然的和谐,二是道德与感性意志的和谐,并认为“现实行为的运动本身”是联结“这两个设... 一、“两个和解”思想的理论缘起与历史唯物主义构建的肇端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论及启蒙与道德世界观的问题时提出了两个公设,一是道德与客观自然的和谐,二是道德与感性意志的和谐,并认为“现实行为的运动本身”是联结“这两个设想的中项”。这里所谓的“现实行为的运动”指的是绝对精神的否定之否定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现象学》 道德世界观 否定之否定 理论缘起 两个和解 伦理意蕴 现实行为 共同体
原文传递
对峙技术在中学生心理咨询中的运用
6
作者 路金声 《大众心理学》 2003年第6期17-19,共3页
在中学生的心理咨询中,我们经常使用对峙技术帮助来访学生揭示自己在思维方式上错误的认知定势,从而领悟正确事理,实现认知建构,逐步达到心理平衡,消除心理障碍。所谓对峙技术,是指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心理咨询师让当事人直接面对... 在中学生的心理咨询中,我们经常使用对峙技术帮助来访学生揭示自己在思维方式上错误的认知定势,从而领悟正确事理,实现认知建构,逐步达到心理平衡,消除心理障碍。所谓对峙技术,是指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心理咨询师让当事人直接面对自己态度、思想以及行为的矛盾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峙技术 中学生 心理咨询 心理障碍 认知观念 现实行为 自我评价 关键对峙点 诱导式询问 辩证思维能力
原文传递
探究青少年网络欺凌对现实行为产生的不良心理影响
7
作者 雷涛 《青年与社会》 2019年第9期148-150,共3页
网络与现实存在着可调节性,网络中可以经历虚拟化的现实,所以网络暴力游戏、网络情色小说等网络不良文化可以影响个人性情和现实行为,同时网络作为平台工具也可以间接使现实欺凌行为延伸至网络中发生,这就是网络欺凌,同时网络的传播使... 网络与现实存在着可调节性,网络中可以经历虚拟化的现实,所以网络暴力游戏、网络情色小说等网络不良文化可以影响个人性情和现实行为,同时网络作为平台工具也可以间接使现实欺凌行为延伸至网络中发生,这就是网络欺凌,同时网络的传播使得作为旁观者的角色数量扩大,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也会相继受到影响。所以对于网络欺凌的预防不仅要注重网络的监管和现实的教育,更要预防受到网络欺凌波及的青少年的心理和现实行为往不良的方向发展。笔者将会从网络欺凌与网络暴力游戏、网络色情与传统欺凌进行对比分析,寻求网络欺凌中产生对现实行为心理影响的因素、特点、中介的相关理论、以及预防对策角度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欺凌 现实行为 虚拟化 比较分析 角色扮演
下载PDF
大学生网上诉求表达和现实行为方式和谐路径探索
8
作者 杨惠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439-440,共2页
新媒体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全新阶段,在网络交往已成为大学生重要生活方式和内涵的今天,关注学生网上诉求表达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其与现实行为方式之间的关联性和倾向性,进而寻求将大学生网上诉求表达和现实行为方式引向和谐的有效... 新媒体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全新阶段,在网络交往已成为大学生重要生活方式和内涵的今天,关注学生网上诉求表达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其与现实行为方式之间的关联性和倾向性,进而寻求将大学生网上诉求表达和现实行为方式引向和谐的有效路径,提高新形势下高校的德育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网上诉求表达 现实行为
下载PDF
论莎剧中的行为/表演与自我建构
9
作者 虞又铭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60,共8页
从人类表演的角度切入,我们会在莎士比亚的剧作里,发现许多现实行为中蕴含的表演。本文以《暴风雨》、《理查二世》和《冬天的故事》为例,对莎士比亚戏剧中行为/表演的普遍存在作一揭示。在这三个剧目中,主人公的主要动作都是自然而然... 从人类表演的角度切入,我们会在莎士比亚的剧作里,发现许多现实行为中蕴含的表演。本文以《暴风雨》、《理查二世》和《冬天的故事》为例,对莎士比亚戏剧中行为/表演的普遍存在作一揭示。在这三个剧目中,主人公的主要动作都是自然而然的现实行为,但同时又是一种表演。他们的表演不在于绚烂的舞台,而在于建构各自需要的形象,在形象展示中应对各自的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现实行为 形象建构 表演
原文传递
犯罪的实质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振民 《甘肃理论学刊》 2004年第4期88-92,共5页
 传统的犯罪理论缺少对犯罪的认识论分析,将犯罪当作社会现实行为。社会现实行为是犯罪的行为模式基础,其形态是多种多样的,犯罪是其中的形态之一。犯罪乃是一种较激烈的社会冲突行为。法律在规定社会存在的各类行为时,拟定了很多条件...  传统的犯罪理论缺少对犯罪的认识论分析,将犯罪当作社会现实行为。社会现实行为是犯罪的行为模式基础,其形态是多种多样的,犯罪是其中的形态之一。犯罪乃是一种较激烈的社会冲突行为。法律在规定社会存在的各类行为时,拟定了很多条件,这些条件不是社会现实行为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因此可以说,犯罪的性质是社会虚拟行为。犯罪违反了国家刑法规范所设定的虚拟行为系统,但它也有自身的规则,也是一类社会现实行为。犯罪的价值取向也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与其他合法的社会现实行为没有根本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 社会现实行为 社会冲突行为 社会虚拟行为
下载PDF
微信中食品安全类谣言的传播研究——评《有关食品的谣言与真相》
11
作者 孔晓晓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55-355,共1页
随着微信的广泛推广,微信中出现了大量有关食品安全领域的谣言。食品安全作为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一大话题,直接关乎人们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微信食品安全类谣言的传播,不仅使微信用户在心理上产生了恐慌,对他们现实行为造成了干扰,还影... 随着微信的广泛推广,微信中出现了大量有关食品安全领域的谣言。食品安全作为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一大话题,直接关乎人们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微信食品安全类谣言的传播,不仅使微信用户在心理上产生了恐慌,对他们现实行为造成了干扰,还影响了我国食品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进而会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极大冲击。基于此,本文结合《有关食品的谣言与真相》一书,对微信中食品安全类谣言的传播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食品安全 食品行业 和谐稳定 谣言 现实行为 广泛推广
原文传递
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网络社会支持的作用 被引量:34
12
作者 郑显亮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7,共7页
以36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和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考察网络社会支持在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总平均分显著低于中等... 以36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和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考察网络社会支持在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总平均分显著低于中等临界值,而现实利他行为和网络社会支持的总平均分显著高于中等临界值。(2)现实利他行为、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利他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网络社会支持在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关系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4)网络社会支持对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又具有调节作用,现实利他行为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在高网络社会支持的个体中要比低网络社会支持的个体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利他行为 现实利他行为 网络社会支持 中介作用 调节作用
原文传递
感戴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现实利他行为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敏 王乐乐 刘静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5-70,共6页
运用大学生感戴问卷、现实利他行为问卷和网络利他行为问卷对70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感戴、现实利他行为和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感戴广度、感戴深度、利他行为责任性以及尊重和关心他人均能显著预测网络利... 运用大学生感戴问卷、现实利他行为问卷和网络利他行为问卷对70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感戴、现实利他行为和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感戴广度、感戴深度、利他行为责任性以及尊重和关心他人均能显著预测网络利他行为;利他行为责任性以及尊重和关心他人在感戴广度、感戴深度和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果说明,感戴对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以现实利他行为为中介变量对网络利他行为产生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戴 现实利他行为 网络利他行为 中介效应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灰色综合评价的煤矿员工安全能力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万祥云 刘祖德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6-88,98,共4页
为准确了解员工的个体安全能力水平,煤矿企业从员工个体着手,将安全理念的深入带动行为上的主动,降低事故的发生。然而个体现实安全行为能力评价从根本上讲不可能获得完全信息,只能判断企业某一员工所属的灰类,因此针对员工现实安全行... 为准确了解员工的个体安全能力水平,煤矿企业从员工个体着手,将安全理念的深入带动行为上的主动,降低事故的发生。然而个体现实安全行为能力评价从根本上讲不可能获得完全信息,只能判断企业某一员工所属的灰类,因此针对员工现实安全行为采用基于灰色综合评价的灰色聚类法进行评估。将综合评估结果划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3个灰类,从员工个体安全行为的角度出发,对从某煤矿随机抽取的10名员工进行了维生行为能力、适应行为能力、从众行为能力、学习行为能力的评价,使用灰色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其中6人属于合格状态、4人处于不合格状态、无优秀。说明各员工的现实安全能力水平等级不高,均有很高的发展空间,应针对员工个人特点制定相应的提升计划和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安全行为能力 灰色综合评价 灰色聚类法
下载PDF
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多重中介模型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芬 梁钧华 麻彦坤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8-634,共7页
为探讨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着力考察现实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与自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以1064名在读大学生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主观幸... 为探讨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着力考察现实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与自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以1064名在读大学生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主观幸福感。(2)现实、网络社会支持在现实、网络利他行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3)现实社会支持和自尊、网络社会支持和自尊在现实、网络利他行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多重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利他行为 网络利他行为 现实社会支持 网络社会支持 自尊 主观幸福感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实和网络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及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琳琳 张乐琳 +1 位作者 孙晓瑜 李丽荣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75-1381,共7页
目的:探讨现实和网络利他行为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间的中介效应及效应比较。方法: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自我报告利他量表、网络利他行为量表以及一般健康问卷对82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显... 目的:探讨现实和网络利他行为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间的中介效应及效应比较。方法: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自我报告利他量表、网络利他行为量表以及一般健康问卷对82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显著负向预测心理健康(β=-0.20,-0.16;P<0.01),父母情感温暖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健康(β=0.34,P<0.001);2现实利他行为仅在父母情感温暖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95%CI=[0.0106,0.0581]);网络利他行为在父母情感温暖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95%CI=[0.0137,0.0478]),在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与心理健康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95%CI=[-0.0794,-0.0330];95%CI=[-0.0989,-0.0483]);3网络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显著强于现实利他行为(C1:Effect=0.0356,Boot SE=0.0065;C1:Effect=0.0458,Boot SE=0.0120),现实和网络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模型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结论: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可以通过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父母情感温暖既可以通过大学生现实利他行为还可以通过网络利他行为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网络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强于现实利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现实利他行为 网络利他行为 心理健康 中介效应 比较分析
下载PDF
师范生人格特质对现实利他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6
17
作者 武朵朵 秦晓斐 张潮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年第7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探究师范生"诚实—谦恭"人格特质、感戴与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考察412名师范生的感戴在"诚实—谦恭"人格特质和现实利他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调节该中介作用的网络利他行为的调节效应。结果... 目的:探究师范生"诚实—谦恭"人格特质、感戴与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考察412名师范生的感戴在"诚实—谦恭"人格特质和现实利他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调节该中介作用的网络利他行为的调节效应。结果:"诚实—谦恭"人格特质与感戴显著的正相关(r=0.189,P<0.01);"诚实—谦恭"人格特质与现实利他行为显著的正相关(r=0.267,P<0.01);感戴与现实利他行为显著的正相关(r=0.611,P<0.01);感戴在"诚实—谦恭"人格特质与现实利他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6.7%;网络利他行为在"诚实—谦恭"与现实利他行为之间具有调节作用,"诚实—谦恭"人格特质通过感戴中介对现实利他行为的影响随网络利他行为的增加而增大。结论:"诚实—谦恭"人格特质对现实利他行为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利他行为 诚实—谦恭 感戴 网络利他行为
下载PDF
战略文化传统略论 被引量:5
18
作者 宫玉振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22-25,共4页
战略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在战略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持久性的、相对稳定的文化特征。战略文化传统具有历史延续性、文明关联性、价值观念主导性等特点 ,它从认知与判断战略环境、确定战略目标。
关键词 战略文化传统 现实战略行为 文化研究
下载PDF
高校学生网上诉求表达和现实行为方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余展洪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17-119,共3页
当前大学生网上诉求表达整体状况良好,在目的上表现为渴望关注但期望值不高;在内容上重精神诉求轻物质诉求;在方式上一针见血却不失礼貌;在特点上理性克制但不排除行动。通过分折其与现实(诉求)行为方式之间的差异性和关联性,得出一个结... 当前大学生网上诉求表达整体状况良好,在目的上表现为渴望关注但期望值不高;在内容上重精神诉求轻物质诉求;在方式上一针见血却不失礼貌;在特点上理性克制但不排除行动。通过分折其与现实(诉求)行为方式之间的差异性和关联性,得出一个结论: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网上诉求表达已逐渐成为主要诉求方式之一,其与现实行为方式的关联度逐渐增强并趋于一致。处理两者关系趋同的路径选择,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形成现实诉求为首选、网上诉求居其次的思想认识,其次要建立高校学生诉求表达机制,尤其是网上诉求表达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上诉求表达 现实诉求行为方式
下载PDF
网络群体行为与现实群体行为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长龙 《长白学刊》 2012年第6期128-133,共6页
网络群体行为与现实群体行为的参与主体、行动场域、组织方式、影响作用、生成与结束机理以及与管理者的冲突不同,但诱致因素、目的诉求、行为心理等又大致相同。对二者缺乏清晰认识和界定,导致应对行动失当,使网络群体行为难以预见和... 网络群体行为与现实群体行为的参与主体、行动场域、组织方式、影响作用、生成与结束机理以及与管理者的冲突不同,但诱致因素、目的诉求、行为心理等又大致相同。对二者缺乏清晰认识和界定,导致应对行动失当,使网络群体行为难以预见和控制。启示政府应提高技术手段,加强网络宣教疏导,重视意见领袖对网络行为的影响,建立有效的联动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行为 现实群体行为 异同 联系 启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