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到现实的主体——马克思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鲍威尔主体理论的批判
1
作者 钊剑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1年第2期95-104,共10页
马克思的主体概念与西方哲学既有内在逻辑的关联性,即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界定现代主体的基本内涵;也有着根本的区别,即马克思通过主张回到现实的主体,来考察现代主体的历史遭遇、时代使命和未来趋向。思想史的分析表明,马克思的这一... 马克思的主体概念与西方哲学既有内在逻辑的关联性,即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界定现代主体的基本内涵;也有着根本的区别,即马克思通过主张回到现实的主体,来考察现代主体的历史遭遇、时代使命和未来趋向。思想史的分析表明,马克思的这一主张是在批判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鲍威尔的主体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一是颠倒了黑格尔的主体的现实性与非现实的关系;二是将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体改造为社会主体;三是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进而确立现实主体的基本定向。马克思由此真正将目光转向现实的工人、无产阶级等人民的具体化形象,为建构人的解放理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体 精神主体 自然主体 自我意识
下载PDF
现实的个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灯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118,共7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需要明确主体承载,该主体即马克思所提出的"现实的个人"。主体是责任和权利的统一体,既是"活动者"也是"享受者"。"现实的个人"主体强调活生生的有理性和德性的生命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需要明确主体承载,该主体即马克思所提出的"现实的个人"。主体是责任和权利的统一体,既是"活动者"也是"享受者"。"现实的个人"主体强调活生生的有理性和德性的生命存在,它既包括总体主体又包括个体主体,本身蕴含着责任规范和道德伦理的内在逻辑。先天条件、个性偏好与自身能力差异导致主体履行义务的不均衡,"活动者"可以是"享受者",但是"享受者"不一定要是"活动者",两者矛盾困境的解决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崇高性及其主体的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现实个人主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