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典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定位 被引量:3
1
作者 邹慧玲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3-185,共3页
意境是中国抒情文学的最高审美理想,以此为出发点与中国传统绘画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诗歌中一部分人物应是意境中景这一元的一个组成部分,应把他们看作景物,唯有将人物置于意境中去考察方能更好地理解此类诗歌。
关键词 意境 历史人物 现实人物 虚拟人物
下载PDF
工业现实的女性书写——《铁厂一生》与美国现实主义的早期建构
2
作者 方凡 李珊珊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0-197,共8页
美国女作家丽贝卡·哈丁·戴维斯在《铁厂一生》中书写了19世纪中期美国东部工业城市的现实图景:环境遭到破坏,移民工人受到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摧残。戴维斯描绘日常生活的写作理念,对现实环境的细致展示,对移民工人形象的个性化... 美国女作家丽贝卡·哈丁·戴维斯在《铁厂一生》中书写了19世纪中期美国东部工业城市的现实图景:环境遭到破坏,移民工人受到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摧残。戴维斯描绘日常生活的写作理念,对现实环境的细致展示,对移民工人形象的个性化塑造,是对美国19世纪的传奇和浪漫文学传统的反叛。《铁厂一生》的出版表明在亨利·詹姆斯将欧洲的现实主义运动介绍到美国之前,美国本土作家,特别是女性作家就开始了文学现实主义的早期建构,并已经在通向现实主义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厂一生》 日常生活 现实环境 现实人物 现实主义
下载PDF
深挖现实人物的成长历程 细促情智素养的有效发展——以人教版必修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为例
3
作者 周密 《中学教学参考》 2019年第1期76-77,共2页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历史教师要利用好历史的学科优势,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活动和内容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人物式情境体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历史教师要利用好历史的学科优势,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活动和内容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人物式情境体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其策略包括走进人物生活场景,体验人物成长历程,感悟历史现实影响。最终升华学生的情感与思维,达成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历史 现实人物 情智素养 人物式情境体验教学
下载PDF
“钗黛合一”与“兼美”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原型--“红学”一大公案的一种探索性解释
4
作者 杨朴 杨旸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82-91,共10页
过去研究的观点认为:金陵十二钗正册头一页薛宝钗与林黛玉的合图与合诗表现的是“钗黛合一”,也就是“兼美”;“兼美”就是钗黛的合二而一。从神话原型的角度看,这种观点没有真正理解到“兼美”和“钗黛合一”的真正意义。贾宝玉的太虚... 过去研究的观点认为:金陵十二钗正册头一页薛宝钗与林黛玉的合图与合诗表现的是“钗黛合一”,也就是“兼美”;“兼美”就是钗黛的合二而一。从神话原型的角度看,这种观点没有真正理解到“兼美”和“钗黛合一”的真正意义。贾宝玉的太虚幻境梦是神话式的梦,其中的“兼美”与“钗黛合一”表现的是两种不同的形象:“兼美”是完美、理想的女性原型,她是由女娲神话原型置换变形而来的形象;而所谓的“钗黛合一”正是女性悲剧命运原型的具体模式。“钗黛合一”是贾宝玉梦中的原型形象,生活中的钗黛悲剧命运重复了贾宝玉梦中钗黛命运原型。曹雪芹创造一个“兼美”原型,意在提供一个神话坐标,以观照现实女性的分裂与异化。“钗黛合一”合图与合诗是现实女性对“兼美”原型分裂和异化的典型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美” 神话原型 “钗黛合一” 现实人物 对比形象
下载PDF
英美文学作品中浪漫主义手法的应用
5
作者 林丽媛 《魅力湖南》 2024年第2期0095-0097,共3页
分析了英美文学作品中浪漫主义手法应用在人物角色背景、向往自由与新生活、展现主观世界等方面的相同点,以及在浪漫主义出现的时间与背景、流派、主题、情怀等方面的差异,并围绕现实基础、超现实人物塑造、乡村风情描绘、环境氛围烘托... 分析了英美文学作品中浪漫主义手法应用在人物角色背景、向往自由与新生活、展现主观世界等方面的相同点,以及在浪漫主义出现的时间与背景、流派、主题、情怀等方面的差异,并围绕现实基础、超现实人物塑造、乡村风情描绘、环境氛围烘托渲染等维度,探讨浪漫主义手法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作品 浪漫主义手法 现实人物
下载PDF
红色题材纪录片叙事风格创新——以《八月桂花遍地开》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世伟 张俊楠 《中国广播影视》 2021年第2期80-82,共3页
红色题材纪录片兼具纪录片和"红色"特性。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在影像、音乐、同期声、环境音等多种创作元素中运用红色资源、情感共鸣、广播剧形式口播历史、数字手绘动画等创新手段,在弘扬主旋律、讲好中国故事上作了... 红色题材纪录片兼具纪录片和"红色"特性。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在影像、音乐、同期声、环境音等多种创作元素中运用红色资源、情感共鸣、广播剧形式口播历史、数字手绘动画等创新手段,在弘扬主旋律、讲好中国故事上作了探索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资源 创新 现实人物代入 声音塑造
原文传递
关于典型报道的思考
7
作者 魏全益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1期89-91,共3页
文章认为在典型人物的报道中 ,对已故的先进典型应报道 ,对活着的先进典型亦要大力宣传 ;先进典型人物有时也会有缺点 ,而不能因为他们有缺点 ,就不加以宣传 ;宣传报道先进典型 。
关键词 典型报道 典型人物 现实人物报道 缺点报道
下载PDF
论《红楼梦》中的神话世界
8
作者 王梓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第2期69-70,73,共3页
《红楼梦》精心构筑了一个与现实生活平行的神话世界。这一神话世界具体呈现为神话故事、超现实人物与神话意象。从文学表现上,神话世界的设置在《红楼梦》的人物塑造、情节设计、语言风格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从思想意蕴上,神话世界... 《红楼梦》精心构筑了一个与现实生活平行的神话世界。这一神话世界具体呈现为神话故事、超现实人物与神话意象。从文学表现上,神话世界的设置在《红楼梦》的人物塑造、情节设计、语言风格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从思想意蕴上,神话世界又隐藏或折射着《红楼梦》作者的创作意图。对这一神话世界的探析,可深化我们对《红楼梦》小说主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神话世界 现实人物 神话意象
下载PDF
五百罗汉画小议
9
作者 余四海 《书画世界》 2014年第4期84-85,共2页
本文对五百罗汉画的创作佛典依据和来源作了分析,并对其艺术风格和主题内涵进行了探究,进而论及传世五百罗汉画禅画的自身创作规律。
关键词 五百罗汉 艺术风格 技法 现实人物形象
下载PDF
论西方现代主义小说中非现实人物形象涌现的原因
10
作者 张筱红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65-68,共4页
西方现代主义小说中"非现实人物"形象极少有人涉及,通过综合分析和探讨,可以看到现实性和非现实性的相反相成,构成了这类形象的基本特征。而导致其涌现的原因是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人类认识自我的特殊需要和内倾性的创作理念。
关键词 现实人物形象 基本内涵 涌现原因
下载PDF
现实主义要在风格多样化中发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世和 《美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0-21,共2页
“现实主义”是外来语.它的定性理解一是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绘现实另一是恩格斯从真实性和典型性两个方面定义.“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两者有差异性.也有相同性。... “现实主义”是外来语.它的定性理解一是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绘现实另一是恩格斯从真实性和典型性两个方面定义.“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两者有差异性.也有相同性。相同性是“真实”:差异性是后者强调艺术的创造性,是对前者的发展。中国画理论与实践既体现了两者的差异性,又体现了两者的共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实主义人物 研讨会 2005年 创作风格 多样化
原文传递
浅谈现实主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晓柱 《美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8-19,共2页
现实主义是通过对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描述来揭示生活的本质。
关键词 中国 现实主义人物 研讨会 2005年 玄学思想 思维定式
原文传递
造就更多的“中国的伦勃朗”——中国现实主义人物画研讨会在京召开 被引量:1
13
作者 京云 李人毅 王仲 《美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9,共2页
50年代蒋兆和带着《流民图》去苏联展览,苏联美术评论界盛赞蒋兆和是“中国的伦勃朗”。我们期望在21世纪中国画人物画的领域,能够看到更多的中国的鲁本斯、委拉斯贵支、伦勃朗、德拉克洛瓦、列宾、苏里柯夫出现。从而,让世人真正知晓... 50年代蒋兆和带着《流民图》去苏联展览,苏联美术评论界盛赞蒋兆和是“中国的伦勃朗”。我们期望在21世纪中国画人物画的领域,能够看到更多的中国的鲁本斯、委拉斯贵支、伦勃朗、德拉克洛瓦、列宾、苏里柯夫出现。从而,让世人真正知晓中国画绝不逊于油画的深厚表现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实主义人物 研讨会 2005年 后现代主义 美术创作
原文传递
中国画照样能承担起大型的、历史的、有丰富题材的创作
14
作者 刘大为 《美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11,共2页
王仲把活动的宗旨讲的很好,把这次中国人物画工程的策划的要点讲得很详细.刘国辉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讲到现实主义的实践和发展,对这个问题很有想法。我和刘国辉十年前就商量办人物画学习班.但是那时条件不成熟。
关键词 中国 现实主义人物 研讨会 2005年 创作题材 写实主义
原文传递
走进山寨,走向田野——我的创作之路
15
作者 李国柱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4-77,共4页
“徐蒋体系”作为我国现实主义人物画的重要创作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说开启了关注时代、关注民生的现实主义创作的新纪元。现实主义人物画创作关注人性、为时代而歌,以敏锐的视角、深刻地反映出艺术家对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的真实态度。
关键词 创作模式 现实主义人物 山寨 现实主义创作 关注民生 生活环境 社会现实 艺术家
原文传递
现实主义绘画不存在落伍问题
16
作者 陈钰铭 《美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15,共2页
现实主义绘画尤其是水墨人物画还面临许多难题,用什么方法画是次要问题.重要是能把握时代的精神,是否能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去面。形象不是指那些照抄照片、复制生活的形象,而是具有精神特征的形象。现实主义绘画不存在落伍的问题,而... 现实主义绘画尤其是水墨人物画还面临许多难题,用什么方法画是次要问题.重要是能把握时代的精神,是否能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去面。形象不是指那些照抄照片、复制生活的形象,而是具有精神特征的形象。现实主义绘画不存在落伍的问题,而是应该如何还现实主义绘画的本来面目的问题。过去的一些主题性绘画之所以模式化、概念化多,非艺术的因素。将现实主义绘画纳入正常的艺术表现的轨道上来,是我们这辈真诚的态度和努力的方向。如果画家用了自己真实的感情去关注社会,有忧患意识,而不是去假深沉、说空话。画家应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对社会应有一种责任感,画面不单单是画笔墨和形象,主要的是人的精神境界,每个画家应该说自己想说的话,坦坦诚诚,说不好不要紧,重要的是别去胡说八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实主义人物 研讨会 2005年 现实主义绘画 忧患意识
原文传递
现实主义发展的两个突破口
17
作者 毕建勋 《美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12,共2页
弘扬真正的现实主义精神,首先要找到真正使现实主义精神生生不息的动力源,这个动力源就是人和现实生活的联动关系。它包含有两个要素,一个是人,一个是现实生活。
关键词 中国 现实主义人物 研讨会 2005年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重提“现实主义”的四点理由
18
作者 张江舟 《美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13,共2页
在当前的中国画创作中重提“现实主义”,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其理由有四:
关键词 中国 现实主义人物 研讨会 2005年 中国画创作 价值观念 教化功能
原文传递
人文主义是艺术创作的主旋律
19
作者 史国良 《美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14,共2页
我对写实水墨人物画有两点看法,说出来与大家探讨交流,希望不犯什么忌讳。
关键词 中国 现实主义人物 研讨会 2005年 人文主义 艺术创作
原文传递
《簪花仕女图》:现实主义人物画中的柔幻之美
20
作者 于洋 《华人世界》 2011年第7期116-119,共4页
《簪花仕女图》是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惟一被认可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其绘制时间为唐贞元年(公元785年),由周昉所作。其经南宋高宗赵构收藏,尾卷钤"绍兴"联珠印,又有贾似道的“悦生”瓢印等历代诸家收藏印记,后经《石渠宝笈续编... 《簪花仕女图》是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惟一被认可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其绘制时间为唐贞元年(公元785年),由周昉所作。其经南宋高宗赵构收藏,尾卷钤"绍兴"联珠印,又有贾似道的“悦生”瓢印等历代诸家收藏印记,后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递藏有绪。除惟一性外,其本身的艺术价值也顿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簪花仕女图》 现实主义人物 世界范围 绘制时间 艺术价值 仕女画 宋高宗 贾似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