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索引性”、数字画笔与技术的“非透明性” 对数字影像与巴赞现实主义美学关系的再思考 被引量:9
1
作者 陈犀禾 徐红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7,共7页
本文从指涉的"非索引性"、数字画笔、空间蒙太奇和技术的"非透明性"等角度对数字影像与巴赞现实主义美学的关系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认为数字美学与巴赞美学之间已形成巨大的张力,我们应当立足于当下数字技术主义运... 本文从指涉的"非索引性"、数字画笔、空间蒙太奇和技术的"非透明性"等角度对数字影像与巴赞现实主义美学的关系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认为数字美学与巴赞美学之间已形成巨大的张力,我们应当立足于当下数字技术主义运动的前沿来完成电影理论的重新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美学 美学关系 技术主义 数字影像 索引性 透明性 巴赞 画笔
原文传递
纳博科夫与白银时代俄国文化精神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冰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6-121,共6页
作为一位出生在俄国,青年时期在俄国度过的世界级大作家,弗·纳博科夫的全部创作,都深深地打上了白银时代(1890-1930)俄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的烙印。俄国现实主义美学尤其是伊·布宁的美学追求和创作实践、俄国象征派对彼岸的... 作为一位出生在俄国,青年时期在俄国度过的世界级大作家,弗·纳博科夫的全部创作,都深深地打上了白银时代(1890-1930)俄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的烙印。俄国现实主义美学尤其是伊·布宁的美学追求和创作实践、俄国象征派对彼岸的审美向往,建设人间天国的美学追求和践行象征主义理念的艺术实践、阿克梅派对现实人生的密切关注,对语言诗性的质感,对艺术本身的关注等,都在弗·纳博科夫的作品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早期用俄语写作、以西林为笔名的小说和诗歌,是我们由以理解其全部创作的关键。不了解他的俄语著作,我们也就无缘真正理解其后来的英语创作。因此,了解其俄语创作时期的哲学、美学和诗学理念,是引导我们最终把握其全部创作的一把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白银时代 俄国 文化精神 现实主义美学 青年时期 传统美学 传统文化 创作实践 艺术实践 象征主义 现实人生 俄语写作 创作时期 世界级 象征派 求和 理念 梅派 诗性 诗歌 小说 著作 诗学
下载PDF
重建中国美学研究的认知性维度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宁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4-161,共8页
当前中国美学史研究的问题在于学科理论与历史文化相分离导致美学研究呈现主体"中空"现象。这使得美学研究对象的独立性不强,与其他学科有明显的相似性。由于过分强调个体感性地位,在否定机械反映论的同时,也否定了认知性维... 当前中国美学史研究的问题在于学科理论与历史文化相分离导致美学研究呈现主体"中空"现象。这使得美学研究对象的独立性不强,与其他学科有明显的相似性。由于过分强调个体感性地位,在否定机械反映论的同时,也否定了认知性维度对美学的意义,从而压制了现实主义美学的发展。这是由新时期以来特定的历史背景所导致的。走出这一理论误区需要重建美学史研究的认知性维度,树立学科的主体性地位。这种主体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美学理论的包容性问题,应从存在论和认知性两个维度理解美学理论;另一方面是美学史观问题,应更加注重思想史与美学史之间的潜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美学史观 认知性维度 存在论维度 现实主义美学
下载PDF
泪水与笑声 评方旭导演《骆驼祥子》的喜剧化改编
4
作者 韩乐乐 《上海戏剧》 2024年第1期8-10,共3页
祥子从希腊英雄式的完人变成动物、从动物变成机器、再从机器变成鬼,就主人公心智变化的角度而言,《骆驼祥子》可谓是一部描绘残酷生命衰变史的“反成长小说”。自1957年梅阡导演版初登北京人艺舞台,在现实主义美学风格的长期统摄之下,... 祥子从希腊英雄式的完人变成动物、从动物变成机器、再从机器变成鬼,就主人公心智变化的角度而言,《骆驼祥子》可谓是一部描绘残酷生命衰变史的“反成长小说”。自1957年梅阡导演版初登北京人艺舞台,在现实主义美学风格的长期统摄之下,后辈改编者通常将祥子的堕落史解读为老舍对旧社会的批判。这种聚焦于外部社会因素的阐释传统或隐或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祥子》 喜剧化 北京人艺 反成长小说 祥子 现实主义美学 阐释传统 改编者
下载PDF
新世纪乡村电影的风景叙事及其现实质感
5
作者 张文琪 王柯心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5,共7页
电影中的风景,是经过“框取”和“编辑”的自然,或显或隐地承载着文化和政治意涵。新世纪以来,以乡村现实为逻辑起点的中国电影乡村叙事呈现出新特征、新动向,其中的风景叙事在现实主义美学基调之上,形成抒情性、超验性、生成性、去景... 电影中的风景,是经过“框取”和“编辑”的自然,或显或隐地承载着文化和政治意涵。新世纪以来,以乡村现实为逻辑起点的中国电影乡村叙事呈现出新特征、新动向,其中的风景叙事在现实主义美学基调之上,形成抒情性、超验性、生成性、去景观化等风格特征。乡村风景的多元影像特质,既强化了风景在电影中的叙事功能,也回应了电影与乡村现实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乡村叙事 乡村风景 现实主义美学
原文传递
2023年全国中短篇小说创作态势分析
6
作者 王迅 《创作评谭》 2024年第2期4-13,共10页
2023年中短篇小说在关注社会现实、对日常生活的开掘中丰富发展了现实主义美学。创作主体自我反叛的探索精神有所加强,试图在现实主义美学体系中创造新的叙事形态。中短篇小说的信息密度在诗学探索中实现增量,文本可阐释性空间有所拓展... 2023年中短篇小说在关注社会现实、对日常生活的开掘中丰富发展了现实主义美学。创作主体自我反叛的探索精神有所加强,试图在现实主义美学体系中创造新的叙事形态。中短篇小说的信息密度在诗学探索中实现增量,文本可阐释性空间有所拓展。哪怕短篇小说,也不难从中捕捉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气象、新线索,接收到异常丰富的情感信息。信息量的扩容体现了中短篇小说艺术的优化态势。中篇小说在真相逼近中保持追问的气度,显示了文体的弹性和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篇小说创作 叙事形态 信息密度 社会经济发展 现实主义美学 主体自我 态势分析 探索精神
原文传递
“心灵现实主义”创作新景观——关于近期热播电视剧的再思考 被引量:5
7
作者 丁亚平 《当代电视》 CSSCI 2021年第3期12-13,5,共3页
文艺作品的生命在于真,电视剧尤其是这样。近期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山海情》《装台》《巡回检察组》等,剔透、真实地呈现的,可以称之为不懈的心灵视野,形成"心灵现实主义"创作新景观。看完这些剧集,一... 文艺作品的生命在于真,电视剧尤其是这样。近期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山海情》《装台》《巡回检察组》等,剔透、真实地呈现的,可以称之为不懈的心灵视野,形成"心灵现实主义"创作新景观。看完这些剧集,一股精神力量依然萦绕于心。就理论研讨而言,现实主义美学的倡导与再思考是必要的,也是顺理成章的。为什么?一种现实主义创作的兴起,必定有一种美学在起作用。作至诚之声近期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呈露为一种心灵性,并显现组织化的、介入的集中程度,这类电视剧可归为审美的修辞力量的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创作 现实主义创作 新景观 现实主义美学 热播电视剧 文艺作品 理论研讨 心灵性
原文传递
21世纪以来中国现实题材电影中的非职业演员表演及美学风格 被引量:1
8
作者 宋亓 《当代电影》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4-169,共6页
使用非职业演员是现实题材电影重要的创作手法之一,百余年影史不乏使用非职业演员的成功案例。21世纪以来,贾樟柯、李睿珺等中国当代导演也因对非职业演员的使用,使其影片呈现出独特的现实主义美学风格。非职业演员体现着电影的“作者性... 使用非职业演员是现实题材电影重要的创作手法之一,百余年影史不乏使用非职业演员的成功案例。21世纪以来,贾樟柯、李睿珺等中国当代导演也因对非职业演员的使用,使其影片呈现出独特的现实主义美学风格。非职业演员体现着电影的“作者性”,作者论视域下的现实题材电影要求非职业演员保持其本来状态。导演对非职业演员的指导需要灵活运用传统表演理论。非职业演员在“真实之美”和“想象之美”两个维度呈现出现实主义的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题材电影 非职业演员 作者论 现实主义美学
原文传递
数字技术语境下的动画电影美学嬗变——“追光动画”创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徐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44-49,共6页
国产动画电影自诞生之初,就形成一条独特的美学发展路径,具有鲜明的文化气息与民族气质。在数字技术迭代的电影工业产业体系下,表现为一种“新国风”的独特审美,这种审美既依赖于3D技术对人类视觉理解的深入和技术的迭代升级,也依赖于... 国产动画电影自诞生之初,就形成一条独特的美学发展路径,具有鲜明的文化气息与民族气质。在数字技术迭代的电影工业产业体系下,表现为一种“新国风”的独特审美,这种审美既依赖于3D技术对人类视觉理解的深入和技术的迭代升级,也依赖于创作团队对传统文化孜孜以求的不断探索和浸染。可以说,中国动画电影在近20年的美学嬗变中,既表现出深入现实的商业反思,也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动画电影 现实主义美学
下载PDF
中国电影美学发展研究(1978-2018)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犀禾 赵彬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共6页
自1978年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来,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深刻影响了中国电影及其美学的发展。本文试图从现实主义的深化、娱乐性的合法化、主旋律的强化三个方面来梳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对中国电影美学所产生的影响... 自1978年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来,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深刻影响了中国电影及其美学的发展。本文试图从现实主义的深化、娱乐性的合法化、主旋律的强化三个方面来梳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对中国电影美学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发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时期 现实主义美学 娱乐片美学 主旋律美学
原文传递
改革题材网络小说对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的深化与重构——以《大江东去》为例
11
作者 王子媛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7期18-20,共3页
自1990年痞子蔡发表《第一次亲密接触》起,中国网络文学迄今已经有三十余年的历史。随着国家有关部门的倡导与网络文学影视化现象的勃兴,改革题材网络文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阿耐的长篇小说《大江东去》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一经出版... 自1990年痞子蔡发表《第一次亲密接触》起,中国网络文学迄今已经有三十余年的历史。随着国家有关部门的倡导与网络文学影视化现象的勃兴,改革题材网络文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阿耐的长篇小说《大江东去》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2009年成为首次斩获国家级大奖的网络小说,而后由其改编的电视剧《大江大河》更是引发收视热潮,获得了市场和艺术方面的双重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题材 中国网络文学 网络小说 《大江东去》 现实主义美学 痞子蔡 文学影视化
下载PDF
《生无可恋的奥托》:从“跨媒介”到“跨文化”的共情叙事考索
12
作者 薛蓉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44-48,共5页
基于小说作品的影视作品创作、改编,既是不同文化相互审视的结果,也是多种媒介互相借鉴的产物。从小说《一个叫欧维的男人》书写的内容到电影《生无可恋的奥托》(马克·福斯特,美国)的叙事转变,是小说文本充满吸引力、生命力驱动下... 基于小说作品的影视作品创作、改编,既是不同文化相互审视的结果,也是多种媒介互相借鉴的产物。从小说《一个叫欧维的男人》书写的内容到电影《生无可恋的奥托》(马克·福斯特,美国)的叙事转变,是小说文本充满吸引力、生命力驱动下的结果,其改编力量源自创作者坚持的现实主义美学理念。小说原本讲述的是瑞典的人物故事,其中塑造的是相对疏离、冷峻的叙事氛围,而在电影改编过程中,导演通过坚持“本土化”叙事策略,把握大众的审美心理与欣赏需求,在发展叙事性的基础上,有力保障了影片的整体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故事 小说作品 跨媒介 考索 电影改编 现实主义美学 叙事性 审美心理
下载PDF
现实主义美学:当代社会生活剧的镜与灯——以《小欢喜》《都挺好》《安家》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宣萱 《东南传播》 2021年第3期9-11,共3页
近几年社会生活剧大热,《小欢喜》《都挺好》《安家》等引起观众的热议,这些剧展现了当代人们的生存状态以及密切关注的种种社会问题。本文从现实主义美学出发,探讨近年来社会生活剧的现实主义创作方式以及呈现的艺术的本质世界和艺术... 近几年社会生活剧大热,《小欢喜》《都挺好》《安家》等引起观众的热议,这些剧展现了当代人们的生存状态以及密切关注的种种社会问题。本文从现实主义美学出发,探讨近年来社会生活剧的现实主义创作方式以及呈现的艺术的本质世界和艺术创作者的心灵之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美学 社会生活剧 艾布拉姆斯
下载PDF
《奇迹·笨小孩》:理想与现实的角逐
14
作者 王子儒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3年第2期73-75,共3页
文牧野导演的《奇迹·笨小孩》在延续其处女作《我不是药神》的现实主义美学风格基础之上,更深刻地揭示出平凡小人物在理想与现实角逐下的挣扎和成长。影片主角景浩在面对母亲不幸离世、父亲离家出走的现实困境下,带着患病的妹妹一... 文牧野导演的《奇迹·笨小孩》在延续其处女作《我不是药神》的现实主义美学风格基础之上,更深刻地揭示出平凡小人物在理想与现实角逐下的挣扎和成长。影片主角景浩在面对母亲不幸离世、父亲离家出走的现实困境下,带着患病的妹妹一同生活。为了给年幼的妹妹治病,景浩必须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赚到足够的钱,于是他带着一群人艰苦创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家出走 现实主义美学 小人物 理想与现实 角逐 现实困境 艰苦创业 奇迹
原文传递
韩国电影美学的历史与现状 被引量:3
15
作者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24,共7页
韩国电影自诞生以来,一直兢兢业业,认真构建自己的民族美学,从"美学缺失"阶段向着完成"现实美学"阶段不断发展。现代韩国电影以对戏剧、文学、日本电影的"模仿现实主义"为主要特征,当代韩国电影则经历了... 韩国电影自诞生以来,一直兢兢业业,认真构建自己的民族美学,从"美学缺失"阶段向着完成"现实美学"阶段不断发展。现代韩国电影以对戏剧、文学、日本电影的"模仿现实主义"为主要特征,当代韩国电影则经历了从"文艺现实主义"和"新派现实主义"向"乡土现实主义"转变的历史进程,21世纪则正尝试全新美学实验,"奇幻现实主义"登场,并逐步演变为新趋势。本文尝试明确这一前提,以避免对延续百余年多元性的韩国电影美学,陷入过度泛化的读解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美学 现实主义美学 模仿 文艺 新派 乡土 奇幻
原文传递
非理性的复杂体验——超现实主义美学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伟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7年第11期29-30,共2页
超现实主义绘画是超现实主义美学思潮的重要载体。总体来看,非理性的复杂体验是其思想渊源,而幽默荒诞的主体性、意象组合的偶发性、超越艺术自由的局限性,则是超现实主义绘画在对传统不断的背叛和超越中显现出来的艺术特征,并最终陷入... 超现实主义绘画是超现实主义美学思潮的重要载体。总体来看,非理性的复杂体验是其思想渊源,而幽默荒诞的主体性、意象组合的偶发性、超越艺术自由的局限性,则是超现实主义绘画在对传统不断的背叛和超越中显现出来的艺术特征,并最终陷入为自身形而上哲思与艺术表达方式相悖的永恒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艺术 主体性 美学思潮 形而上 意象组合 偶发性 现实主义美学
下载PDF
《江湖儿女》:贾樟柯电影的文化之维与美学之思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卉 《长江文艺评论》 2019年第5期54-63,共10页
在2018年的中国现实主义美学潮流的电影版图中,《江湖儿女》以鲜明的贾樟柯特色,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通过讲述一对江湖儿女之间跨越17年的情感故事,影片观照了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动与中国人情感结构的变化,延续了贾樟柯的平民... 在2018年的中国现实主义美学潮流的电影版图中,《江湖儿女》以鲜明的贾樟柯特色,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通过讲述一对江湖儿女之间跨越17年的情感故事,影片观照了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动与中国人情感结构的变化,延续了贾樟柯的平民立场与底层视角,并以纪实与虚构交织的"真实美学"观念,打造出独特而意蕴丰富的影像文本,呈现出对电影媒介属性的本体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真实美学 情感结构 影像文本 平民立场 现实主义美学 情感故事 纪实与虚构
下载PDF
现实主义美学下青春成长题材电视剧叙事语境与审美趋向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秦洁 《戏剧之家》 2022年第23期145-148,共4页
青春成长题材电视剧因其题材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众,叙事语境真实、客观,易于引起对社会、人性、时代、教育等现实话题的热议和对价值观、审美导向等深层内容的审视。在日渐多元的影视文化生态下,青春成长题材电视剧创作呈现出持... 青春成长题材电视剧因其题材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众,叙事语境真实、客观,易于引起对社会、人性、时代、教育等现实话题的热议和对价值观、审美导向等深层内容的审视。在日渐多元的影视文化生态下,青春成长题材电视剧创作呈现出持续回暖之势。本文简述新世纪以来我国青春成长题材电视剧的集中回潮现象,从现实主义美学角度出发,重新认识青春成长题材电视剧,探讨其在当前多元社会、文化生态下,展现出的叙事语境及审美新趋向,从现实主义美学层面对青春成长题材电视剧作品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美学 青春成长题材 叙事语境 审美趋向
下载PDF
红学的审美之维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维昭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 1997年第4期37-48,130,共13页
一、现实主义美学诠释1954—1955年的《红楼梦》大辩论,就如以往的新旧红学一样,不仅仅是关于《红楼梦》的研究.这场大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主义美学与《红楼梦》研究乃至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相结合的一次实践.茅盾指出:“一九五四... 一、现实主义美学诠释1954—1955年的《红楼梦》大辩论,就如以往的新旧红学一样,不仅仅是关于《红楼梦》的研究.这场大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主义美学与《红楼梦》研究乃至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相结合的一次实践.茅盾指出:“一九五四——五五年的《红楼梦》:大辩论,不但批判了自传体派红学,更主要的是批判了当时在文化遗产研究中相当普遍的唯心主义倾向,特别是胡适的实用主义反动哲学思想及伪科学的考证方法在学术界的流毒.这一次《红楼梦》大辩论,实质上是开国后在学术领域内第一次的唯心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大辩论.这一场大辩论,有力地打击了文学、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美学 《红楼梦》 红学 审美
下载PDF
扶贫攻坚的艺术报告——21世纪扶贫报告文学简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申旗 罗宗宇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8-183,共6页
21世纪扶贫报告文学创作走向繁荣,是文学传统、文学制度、作家责任感和文体属性等合力作用。它真实记录了中国扶贫工作的历史进程,表现了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提炼总结了多种扶贫经验模式,也反映了扶贫工作所面临的困难性和艰巨性。从... 21世纪扶贫报告文学创作走向繁荣,是文学传统、文学制度、作家责任感和文体属性等合力作用。它真实记录了中国扶贫工作的历史进程,表现了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提炼总结了多种扶贫经验模式,也反映了扶贫工作所面临的困难性和艰巨性。从艺术上来看,21世纪扶贫报告文学塑造了一批扶贫脱贫的时代新人典型,运用多种叙述技巧来真实反映扶贫工作,突出作家的主体意识和思想深度,重视发挥副文本的作用,总体上实现了真实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扶贫报告文学 文体特征 书写经验 现实主义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