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6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自己的路──对于迈向21世纪的中国文论建设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02
1
作者 朱立元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14,共10页
中国当代文论的问题不在话语系统内部,不在所谓“失语”,而在于同文艺发展的现实语境的疏离或脱节;建设、发展新文论须以现代文论传统作为优先或主要的选择对象,而不能以古代文论为本根;“五四”以来的现代文论经过不断变革发展,... 中国当代文论的问题不在话语系统内部,不在所谓“失语”,而在于同文艺发展的现实语境的疏离或脱节;建设、发展新文论须以现代文论传统作为优先或主要的选择对象,而不能以古代文论为本根;“五四”以来的现代文论经过不断变革发展,形成了一个不同于古代文论的具有新质的传统,同时,这个动态过程还将继续下去;21世纪的中国文论应该走“立足当代,今古对话,中西融通,综合创造”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论 现代转换 当代文论 当代文学 文艺 古代文化 古典文论
原文传递
网络时代教师教育意识的转换 被引量:48
2
作者 杨跃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9-75,共7页
网络教育使传统教师权威受到严峻挑战。重塑教师权威必须实现教师教育意识的现代转换 ,表现为从“制度权威”到“魅力权威”的教师权威意识转换 ,从“后喻文化”到“前喻文化”的文化传递意识转换 ,从“师倨生恭”到“师生平等”的师生... 网络教育使传统教师权威受到严峻挑战。重塑教师权威必须实现教师教育意识的现代转换 ,表现为从“制度权威”到“魅力权威”的教师权威意识转换 ,从“后喻文化”到“前喻文化”的文化传递意识转换 ,从“师倨生恭”到“师生平等”的师生关系意识转换 ,从“科技至上”到“人文关怀”的教育使命意识转换。“知能完善”和“人格完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教育 教师权威 教育意识 现代转换 教师 网络时代 文化传递意识 教师素质 师生关系意识
下载PDF
从“失语症”、“话语重建”到“异质性” 被引量:43
3
作者 曹顺庆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35,共3页
1996年初,我们以比较集中的方式提出,当代中国文学理论最为严峻的问题是理论“失语症”,同时提出,要走出失语症应在实现中国传统文论现代转换的基础上重建中国文论话语。该问题的提出引起了较为广泛的讨论和批评。三年来,我们... 1996年初,我们以比较集中的方式提出,当代中国文学理论最为严峻的问题是理论“失语症”,同时提出,要走出失语症应在实现中国传统文论现代转换的基础上重建中国文论话语。该问题的提出引起了较为广泛的讨论和批评。三年来,我们在上述题域中陆续做了一些探索。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 “失语症” 话语重建 传统诗学 知识质态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 中国传统 知识谱系 现代转换 现代诗学
下载PDF
古代文论与当代文艺学建设 被引量:34
4
作者 蔡钟翔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5-41,共7页
实现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学,不是改头换面地恢复旧传统,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本文论及下列问题∶研究古代文论和利用古代文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古代文论是一种潜在的体系,需要对之进行发掘、整... 实现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学,不是改头换面地恢复旧传统,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本文论及下列问题∶研究古代文论和利用古代文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古代文论是一种潜在的体系,需要对之进行发掘、整合和重构;先绕开范畴体系的建构这个难题,从局部性的理论研究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当代文艺学 范畴体系 现代转换 古代文论研究 体系研究 艺术思维 《文心雕龙》 中国古代 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媒介融合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36
5
作者 牛凤燕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2-168,共7页
媒介融合是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共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新技术的应用导致"精华"与"糟粕"同时存在、传播内容尚未实现现代转换、传播定位过于注重知识... 媒介融合是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共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新技术的应用导致"精华"与"糟粕"同时存在、传播内容尚未实现现代转换、传播定位过于注重知识化商业化娱乐化等问题,制约了传播实效。应从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方向引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现代转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引导功能的充分发挥、新技术应用的批判反思等方面,创新传播路径、完善传播体系、依托媒介融合优势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全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传统文化 传播 现代转换
下载PDF
变则通 通则久——“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30
6
作者 屈雅君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6-50,共5页
进入90年代中期,在开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的大环境中,中国文艺理论界在以什么样的理论形态进入21世纪的思考中,开始了对新时期十余年理论喧嚣的反省.百年来西潮的涌入,直接、间接地影响着中国.特别是近十多年来,西方各种文艺... 进入90年代中期,在开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的大环境中,中国文艺理论界在以什么样的理论形态进入21世纪的思考中,开始了对新时期十余年理论喧嚣的反省.百年来西潮的涌入,直接、间接地影响着中国.特别是近十多年来,西方各种文艺思潮纷纷走场,将许多历时性的学术派别共时性地展呈于中国文坛.可以说,中国文论家的学术视野从未象今天这样宏阔,他们的概念术语从未象今天这样丰富,然而他们也从未象今天这样踟蹰不前.冷静审视当今文论界,有三种力量交汇于同一期待中:一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一个世纪以来,它被置于饱受西学熏染的、操着现代汉语的我国学者的研究“对象”的客体地位,它渴望转客为主,进入当代现实;二是国人手中的西方“新潮”文艺理论在经历十多年的速成学习后,中国学者特别是新一代学者,仍然感到它与本土文化根基、本土创作实践间的某种隔膜,它渴望在中国的现实土壤中找到扎扎实实的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现代转换 中国古代 研讨会综述 当代文论 变则通 理论形态 文学理论 文艺理论 现代汉语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探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赵玉华 《东岳论丛》 2003年第5期118-120,共3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易传》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崇尚和谐统一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易传》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崇尚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中庸",既是思想方法、原则,又是修养境界。二、注重人的内在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的探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三、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且精华与糟粕并存,要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要批判地继承,更要进行创造性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基本内涵 精华 糟粕 现代转换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再思考 被引量:29
8
作者 朱立元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4-161,共8页
一、旧话重提: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这一命题,最早是在1996年10月西安召开的“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全国学术研讨会”上被提出的。其实,从目前掌握的材料看,它应该是由钱中文首先提出的。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现代转换 全国学术研讨会 钱中文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民族性与现代转换问题──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三人谈 被引量:26
9
作者 陈伯海 黄霖 曹旭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共9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 二十世纪 现代转换 民族性 《文学遗产》 大学教授 研究生 编辑部
原文传递
传统文化中的主体价值及其现代转换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杰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1-96,共6页
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自觉反思和关注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本文撷取其一个侧面,从传统文化与儒家文化关系之界说、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及传承途径、传统文化的三位一体结构与主体价值问题,以及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与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入手,... 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自觉反思和关注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本文撷取其一个侧面,从传统文化与儒家文化关系之界说、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及传承途径、传统文化的三位一体结构与主体价值问题,以及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与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入手,对传统文化中的主体价值问题及其现代转换从宏观上做一描述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主体价值 现代转换
原文传递
传统科技与民族现代化 被引量:18
11
作者 廖伯琴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9-18,共10页
基于大量的实地考察和文献学习,本文分析了民族传统科技进行现代转换的迫切性、必要性和可能性,讨论了民族现代化与工业化、西方化的区别和联系,展示了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比较讨论了中外传统科技现代转换的成功例子... 基于大量的实地考察和文献学习,本文分析了民族传统科技进行现代转换的迫切性、必要性和可能性,讨论了民族现代化与工业化、西方化的区别和联系,展示了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比较讨论了中外传统科技现代转换的成功例子,总结并提出了民族传统科技的现代转换模式,即:情景演示型、资源利导型、集会边贸型、宗教依托型、简单扩大型、改善扩大型、异地移植型,最后提出了民族传统科技进行现代转换时必须具备的11个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科技 现代转换 民族地区 民族现代 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 传统与现代 民族研究 民族文化 民族特色
原文传递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22
12
作者 骆郁廷 王瑞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8-33,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现代转换是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需要。要重点转换那些反映人际关系一般规律、彰显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契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转换的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现代转换是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需要。要重点转换那些反映人际关系一般规律、彰显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契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转换的关键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时代内涵,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表达方式,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与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的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价值观 现代转换 创新发展
下载PDF
“变则通,通则久”──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19
13
作者 陈伯海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3-39,共7页
 现代语境中民族话语的“失落”和古文论研究的走向自我封闭,从不同侧面显示了古代传统与现代生活的疏离。针对这一情况,本文立足于从开放与激活中实现传统的推陈出新,以促使古文论研究面向时代,面向世界,参与民族和人类新文化的...  现代语境中民族话语的“失落”和古文论研究的走向自我封闭,从不同侧面显示了古代传统与现代生活的疏离。针对这一情况,本文立足于从开放与激活中实现传统的推陈出新,以促使古文论研究面向时代,面向世界,参与民族和人类新文化的建构。本文对古文论现代转换的涵义作了界定,着重探讨了转换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比较、分解与综合,并就转换后所形成的民族文化的新形态与新格局予以初步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中国 现代转换 转换环节 比较 分解
原文传递
合理利用区域文化中的道德教育资源——以五台山文化为中心 被引量:19
14
作者 秦亚红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4-6,共3页
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及其修养需要不断从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才能扎深其根系、厚实其底蕴。各种类型的区域文化中即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伦理道德内涵。五台山文化中所彰显的悲智精神如果经过深入挖掘与现代转换,... 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及其修养需要不断从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才能扎深其根系、厚实其底蕴。各种类型的区域文化中即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伦理道德内涵。五台山文化中所彰显的悲智精神如果经过深入挖掘与现代转换,或许可以“顺手拈来”而成为对当地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具有地方特色价值资源,进而增加教育的“亲和力”并凸显出自身特有的文化个性,使区域文化在另一个层面有效发挥出道德教育的潜力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育 五台山文化 现代转换 地方特色
下载PDF
中国文艺学的转换之根及其话语现实 被引量:13
15
作者 高楠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8-134,共7页
中国文艺学在本世纪三次转换中保持了其特有的学科定性即“根”,此“根”规定了中国文艺学的民族文化特征。中国文艺学的根便是中国文化的人伦特质,表现为人伦本体的价值观、知行统一的实践理性以及整体性思维方式。在本世纪的文艺学... 中国文艺学在本世纪三次转换中保持了其特有的学科定性即“根”,此“根”规定了中国文艺学的民族文化特征。中国文艺学的根便是中国文化的人伦特质,表现为人伦本体的价值观、知行统一的实践理性以及整体性思维方式。在本世纪的文艺学转换中,思想总是被及时地组织为话语,话语也总是被及时地转化为思想。中国文艺学始终在说着历史与时代要求它说的话,它说出了自己的思想理论,它并未“失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艺学 三次转换 语言结构 整体性思维 人伦关系 “失语症” 西方文艺 “失语” 中国古代 现代转换
下载PDF
水墨性话语与当下文化语境 被引量:14
16
作者 皮道坚 《美苑》 CSSCI 1995年第1期30-32,共3页
作为中国古代知识阶层——(?)阶层的一种感觉、思维、表达方式的水墨性话语,至少从唐代王维、张璪的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开始即已成形,延绵至今千余午。如果考虑到中国书法中的水墨性因素,则此种话语方式的历史更要上溯至六朝时期... 作为中国古代知识阶层——(?)阶层的一种感觉、思维、表达方式的水墨性话语,至少从唐代王维、张璪的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开始即已成形,延绵至今千余午。如果考虑到中国书法中的水墨性因素,则此种话语方式的历史更要上溯至六朝时期。历史在造就了水墨性话语之精致完美的同时,也造就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话语 当下文化语境 话语方式 中国当代艺术 现代转换 传统水墨 现代水墨 艺术语言 表达方式 性表达
原文传递
文学传统与生态意识 被引量:9
17
作者 姚文放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7-123,共7页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隐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识 ,大量作品表达了对于破坏环境、暴殄天物的行为的忧心 ,形成了以戒杀和爱物为主旨的生态伦理原则 ,体现了民胞物与的思想 ,而其梦寐以求的乌托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生态理想。文学传统中生态意识...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隐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识 ,大量作品表达了对于破坏环境、暴殄天物的行为的忧心 ,形成了以戒杀和爱物为主旨的生态伦理原则 ,体现了民胞物与的思想 ,而其梦寐以求的乌托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生态理想。文学传统中生态意识的现代转换在方法论上必须重视发掘、阐释、比较、组接四大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传统 生态意识 民胞物与 乌托邦 现代转换
下载PDF
对传统民间舞蹈与现代流行舞蹈“同构”的文化思考 被引量:16
18
作者 成慧慧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115,共5页
本文通过对传统民间舞蹈与现代流行舞蹈"同构"机制的研究,试图在生命哲学、文化制度、社会环境和现代化进程层面上,对传统民间舞蹈与现代流行舞蹈"同构"的要素构成、作用机理与动力方式等问题作出阐释。传统民间舞... 本文通过对传统民间舞蹈与现代流行舞蹈"同构"机制的研究,试图在生命哲学、文化制度、社会环境和现代化进程层面上,对传统民间舞蹈与现代流行舞蹈"同构"的要素构成、作用机理与动力方式等问题作出阐释。传统民间舞蹈在现代转换中,呈现出"流行化"趋势,而传统民间舞蹈与现代流行舞蹈"同构"的基础是二者的"同质性"。民间舞蹈与流行舞蹈"同构"理论的研究,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利用、中国舞蹈艺术的国际化进程、高等院校舞蹈教育教学的改革、旅游艺术资源和大众健身体育资源的开发等,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转换 民间舞蹈 流行舞蹈 同构
原文传递
转换与运用:本事批评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均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0-203,208,共25页
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古典化""史学化"实践,不仅需要"以古为师",更需要对古典方法予以有效的创造性转换。作为古典考据学重要方法之一的本事批评,在现当代文学领域具有引人瞩目的理论空间和应用前景。对古... 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古典化""史学化"实践,不仅需要"以古为师",更需要对古典方法予以有效的创造性转换。作为古典考据学重要方法之一的本事批评,在现当代文学领域具有引人瞩目的理论空间和应用前景。对古典本事批评的现代转换,要在人物原型、事件原型与情境原型及其改写过程的史料考订上做足功夫,更要对从本事向故事演变过程中发生支配作用的故事策略、叙述机制等内在逻辑进行深入分析。借此叙事学和文化研究的双重眼光,古典本事批评就可能被激活,转换为"考""释"并举、史料与阐释有机融合的新型研究方法,广泛地运用于现当代文学作品甚至作家分析之中。虽然这种现代的本事研究也存在对象与方法层面的客观局限,但它对现当代文学文化与叙事价值的深度分析,对现当代文学研究传统的调整与重建,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探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事批评 艺术真实 故事策略 叙述机制 现代转换
原文传递
中国文论话语重建的可行性路径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建中 喻守国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39,共14页
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中国文论话语之争,聚焦于如何重建中国当代文论,衍生出本土化和西方化两种不同的入思方式,前者倡导中国文论民族特色之阐扬,主张藉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来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后者则主张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思想文化,以重... 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中国文论话语之争,聚焦于如何重建中国当代文论,衍生出本土化和西方化两种不同的入思方式,前者倡导中国文论民族特色之阐扬,主张藉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来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后者则主张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思想文化,以重建中国当代文论。前者钟情本土之玉,后者青睐他山之石。而要真正建立既具民族特色又能与异域文化对话的中国文论,则必须将上述两种思路结合起来,以实现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和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那么,如何实现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需要在文化、文心、文体三个不同层面,认真清理古代文论的理论资源和话语传统,深入探求中国文论的言说方式和意义生成方式。如何实现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则需要在异质性、普适性和现代性的不同层面,精心辨析中西文论的内在差异,细致考量西方文论之中国化的可行性路径。中国文论话语重建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其成败关键在于能否打磨出内蕴普适神韵而外显民族肌理的文论玉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论 话语重建 现代转换 本土化 西方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