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民族国家想象与中国现代文学 |
旷新年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01
|
|
2
|
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如何适应时代变革 |
温儒敏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12
|
|
3
|
中国现代文学的副文本 |
金宏宇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89
|
|
4
|
启蒙与大地崇拜:文学的乡村 |
南帆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7
|
|
5
|
论海派文学的传统 |
陈思和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53
|
|
6
|
一份杂志和一个“社团”——重识“五·四”文学传统 |
王晓明
|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
1993 |
62
|
|
7
|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叙述范式 |
李怡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7
|
|
8
|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工作的随想——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
王瑶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1980 |
56
|
|
9
|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近代性 |
杨春时
宋剑华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50
|
|
10
|
“民间”的现代价值——中国现代文学与民间文化形态 |
王光东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2
|
|
11
|
沈从文谈自己的创作——对一些有关问题的回答 |
凌宇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1980 |
50
|
|
12
|
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与现代文学学科的建立 |
温儒敏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7
|
|
13
|
中国“新现代性”与新世纪文学的兴起 |
张未民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2
|
|
14
|
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与民国史视角 |
秦弓
|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4
|
|
15
|
极花 |
贾平凹
|
《人民文学》
北大核心
|
2016 |
43
|
|
16
|
现代性与新诗的评价 |
臧棣
|
《文艺争鸣》
CSSCI
|
1998 |
37
|
|
17
|
尚未完成的“现代”——也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 |
郜元宝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39
|
|
18
|
是虚无,还是硬汉?——再论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形象 |
胡铁生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34
|
|
19
|
这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上]——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工作的总体考察 |
樊骏
|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35
|
|
20
|
作家缺席的文学史——对近期三本“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的检讨 |
郜元宝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