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认同危机及其重建——对当代认同危机问题的几点理解 被引量:439
1
作者 王成兵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7-99,共3页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提速,各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全球化解构和重塑着传统社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这为各民族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平台。与此同时,全球化又无情地侵占...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提速,各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全球化解构和重塑着传统社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这为各民族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平台。与此同时,全球化又无情地侵占和挤压着民族国家的发展空间,尤其是侵占和挤压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空间,从而使各民族国家又面临着认同危机。各民族国家既要持守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面向全球化;既要认同传统社会,又要不断重建新的认同。本刊特约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几位教师撰写了一组文章,他们分别从认同危机的涵义、人学视野中的共识及认同、文化认同的根源以及认同的未来重建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现发表出来,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认同危机 民族传统文化 文化认同 现代性 社会实践 内敛 外散
下载PDF
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 被引量:289
2
作者 衣俊卿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24,共12页
现代性是我们时代的焦点性问题之一。现代性特指西方理性启蒙运动和现代化历程所形成的文化模式和社会运行机理 ,它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的地域性关联中“脱域”出来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人为的”理性化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则。现代性包含着相... 现代性是我们时代的焦点性问题之一。现代性特指西方理性启蒙运动和现代化历程所形成的文化模式和社会运行机理 ,它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的地域性关联中“脱域”出来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人为的”理性化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则。现代性包含着相互关联的多重维度 ,在最广义的尺度上可划分为精神性维度和制度性维度 ,具体表现为 :个体的主体性与自我意识、理性化和契约化的公共文化精神、意识形态化的社会历史叙事的现代性 ,以及表现为经济运行的理性化、行政管理的科层化、公共领域的自律化、公共权力的民主化和契约化 ,等等。现代性不可避免地包含内在的冲突和风险性后果 ,但是 ,人类历史迄今为止的演进状况和发展趋势尚未展示出现代性完全终结的迹象 ,现代性依旧是人类社会运行的主要支撑力和前行的动力。从中国语境反思现代性批判理论 ,必须摆脱对现代性进行“取”与“舍”的表面化价值判断的误区 ,正视全球化的“现代性”本质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当代 精神维度 制度维度 意识形态 历史叙事 公共文化精神
原文传递
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性”辨析 被引量:318
3
作者 关晶 石伟平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7-102,共6页
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既是职业教育研究必须追问的理论问题,也是影响相关职业教育改革成效的关键所在。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体现为:功能目的从重生产性到重教育性;教育性质从狭隘到广泛;制度规范从行会层面上升到... 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既是职业教育研究必须追问的理论问题,也是影响相关职业教育改革成效的关键所在。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体现为:功能目的从重生产性到重教育性;教育性质从狭隘到广泛;制度规范从行会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利益相关者机制从简单到复杂;教学组织从非结构化到结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现代学徒制 现代性
原文传递
信任危机的现代性解释 被引量:137
4
作者 高兆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5,共11页
本文在现代性背景中 ,从社会哲学的维度 ,理解现代性过程中的信任危机。本文认为 :日常生活世界根本性变革所造成的传统断裂、存在的孤独以及制度性承诺的乏力 ,是现代化过程中信任危机的基本成因。
关键词 信任危机 现代性 现代性解释
下载PDF
旅游、现代性与“好恶交织”——旅游社会学的理论探索 被引量:182
5
作者 王宁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3-102,共10页
本文揭示了旅游现象的社会学意义,提出从社会学角度研究旅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认为,旅游是现代现象,因而只有放在现代性这一大背景下才能得到更充分、恰当的解释。旅游社会学的一个重要视角和方法就是把旅游同现代性联系起来加... 本文揭示了旅游现象的社会学意义,提出从社会学角度研究旅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认为,旅游是现代现象,因而只有放在现代性这一大背景下才能得到更充分、恰当的解释。旅游社会学的一个重要视角和方法就是把旅游同现代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旅游与现代性的关系是旅游社会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墨顿所提出的“社会学好恶交织”可以应用到对整个现代性生存条件的解释,而旅游则是对现代性生存条件的“好恶交织”的反应和体现。正如对“离轨”现象的研究有助于对“正常”现象的理解一样,对旅游( 即对“正常社会”的超脱行为) 现象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正常社会”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旅游社会学 社会学意义 旅游现象 现代社会 社会事实 生存条件 旅游经济学 研究对象 现代
原文传递
从“现代性”到“中华性”——新知识型的探寻 被引量:177
6
作者 张法 张颐武 王一川 《文艺争鸣》 CSSCI 1994年第2期10-20,共11页
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以及它置身其中的世界文化语境,都正在发生新的巨大变化。我们已有的既成理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现实和未来的种种矛盾纠结在这个关口。统一的声音消失在众声喧哗的轰鸣之中。这种新的文化状况呼唤新... 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以及它置身其中的世界文化语境,都正在发生新的巨大变化。我们已有的既成理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现实和未来的种种矛盾纠结在这个关口。统一的声音消失在众声喧哗的轰鸣之中。这种新的文化状况呼唤新的具有阐释效力的理论话语的生成。我们无法回避。面对这种新召唤,在当前众声喧哗的条件下,人们自可以从不同角度作出自己的应对。作为从事理论批评的人文科学工作者,我们感到有必要提出我们的初步思考。这种思考仅仅是要汇入当前文化选择的种种潮流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中华 知识型 中国文化 市场化 世界图景 消费文化 他者化 西方思维 古典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 被引量:179
7
作者 吴晓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6-52,共7页
现代性作为现代世界之本质的根据,包含两个基本支柱,即资本和现代形而上学。由于这两者之间的内在勾连和共谋关系,所以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从一开始就是、并且始终是一种双重批判,这一批判深入到资本的本质和现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中... 现代性作为现代世界之本质的根据,包含两个基本支柱,即资本和现代形而上学。由于这两者之间的内在勾连和共谋关系,所以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从一开始就是、并且始终是一种双重批判,这一批判深入到资本的本质和现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中。唯独这种双重批判,方有可能达到一个决定性的原则高度,而唯独在这样的原则高度上,马克思学说的当代意义———我们这个时代之向着未来的筹划———方有可能彰昭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资本 现代形而上学 双重批判
原文传递
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现代性建构——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启示 被引量:145
8
作者 俞吾金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0,共7页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共同主办的“第四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于2004年8月16—18日在四川绵阳举行,其主题为“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如何批判性地正视现代性的存在及其影响、发掘马克思有关现代性论说的当...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共同主办的“第四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于2004年8月16—18日在四川绵阳举行,其主题为“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如何批判性地正视现代性的存在及其影响、发掘马克思有关现代性论说的当代意义、实现中国语境的现代性建构,是本届论坛总的学术目标。这里发表的三篇论文,是会议的入选论文。复旦大学哲学系俞吾金教授认为,尽管马克思没有使用过“现代性”这一概念,却是最早对现代社会和现代性做出全面诊断的重要思想家。马克思从经济哲学的独特眼光出发,通过对以资本主义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的生活现象——商品、货币、资本、异化的分析,对现代性的本质作出了深刻的阐述,为当代学者的现代性反思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中央党校哲学部郭大为教授认为,“反思性”是人类认知与实践的基本结构,是科学的基本研究立场,也是现代性的根本特点和现代人无法摆脱的存在境遇。反思现代性的反思性,是辨明现代与后现代的争论,认清现代社会的风险和当代人的存在境遇,把握人类希望的关键所在。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邹诗鹏教授认为,现代性在中国的生成与建构,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地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现代性的建构,也历史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任务与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任务就是要求确立以建设为核心观念、以促进入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系统,构造一套符合全球时代要求、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及长治久安、并具有自检与防御机制及能力的开放性的社会、政治与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 现代性 论文 教授 科学 反思 历史 马克思哲学 存在 俞吾金
原文传递
论经济法的现代性 被引量:135
9
作者 张守文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6-64,共9页
经济法的现代性是经济法不同于传统部门法的重要牲。本文着重分析了经济法在精神追求、背景依赖和制度建构方面的现代性 ,提出了经济法在基本理念、法益保护、产生基础等方面的特殊性 ;同时 ,探讨了经济法在制度建构方面的政策性、自足... 经济法的现代性是经济法不同于传统部门法的重要牲。本文着重分析了经济法在精神追求、背景依赖和制度建构方面的现代性 ,提出了经济法在基本理念、法益保护、产生基础等方面的特殊性 ;同时 ,探讨了经济法在制度建构方面的政策性、自足性和可诉性等问题 ,以说明经济法与传统部门法的联系与差异 ,强调经济法研究在推进法学发展方面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 传统部门法 现代性 制度建构 精神追求
原文传递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解读 被引量:145
10
作者 丰子义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62,共10页
与一些西方学者只注重从观念、文化、价值、心理等层面来理解现代性及其根源的观点不同,马克思认为现代性主要源于现代生产。从当时的历史语境出发,马克思对现代性进行了多维透视,指明现代性内涵于资本的逻辑之中、现代性处于历史的流... 与一些西方学者只注重从观念、文化、价值、心理等层面来理解现代性及其根源的观点不同,马克思认为现代性主要源于现代生产。从当时的历史语境出发,马克思对现代性进行了多维透视,指明现代性内涵于资本的逻辑之中、现代性处于历史的流变之中、现代性行进在社会的矛盾裂变之中、现代性呈现于全球性的视域之中,用资本逻辑、历史观点、矛盾学说以及全球眼光看待现代性,构成了马克思分析现代性问题的基本视角。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的基本立场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现代性建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 资本逻辑 现代生产 方法论
原文传递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 被引量:143
11
作者 张世英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8,共6页
“现代性”的基本特征是批判和自由创造的精神,可是这种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却走向了它自身的反面。“后现代主义”就是“现代性”为要彻底实现自身而进行的自我批判、自我超越,“后现代主义”孕育于“现代性”之内。“后现代主义”的特... “现代性”的基本特征是批判和自由创造的精神,可是这种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却走向了它自身的反面。“后现代主义”就是“现代性”为要彻底实现自身而进行的自我批判、自我超越,“后现代主义”孕育于“现代性”之内。“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对传统的“主体性”概念、理性至上主义、旧形而上学的批判,而最终归结为人的自由生活一一审美生活的彻底实现。因此,美学问题和文艺评论成了“后现代主义”的主要话题。文章专门以著名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德里达对语音中心主义的批判和后现代主义的文艺理论为例,具体说明了“后现代主义”的彻底批判精神和自由创造精神。作者认为,“后现代主义”尽管有些过激之谈和片面性,但其彻底批判和不断自我超越的精神,却是值得赞赏和吸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现代性 主体 至上主义 语音中心主义 自我超越
原文传递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论 被引量:131
12
作者 万俊人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8-48,共11页
本文尝试从文化多元论与“现代性”文化批判的交叉视景中 ,省察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论之间的紧张关系。在这一视景中 ,包括经济全球化在内的全球化理论与实践均被看做一种“现代性”事件 ,其间所集中表现的“一”与“多”、现代化与文... 本文尝试从文化多元论与“现代性”文化批判的交叉视景中 ,省察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论之间的紧张关系。在这一视景中 ,包括经济全球化在内的全球化理论与实践均被看做一种“现代性”事件 ,其间所集中表现的“一”与“多”、现代化与文化乡愁的矛盾 ,构成了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论之紧张关系的基本内涵 ,它们不仅是经济全球化运动所必须面对和处理的文化限度 ,而且也是作为“现代性”事件的全球化本身所必须接受理性反省和文化批判的基本原因。通过这一反省或批判 ,我们可以对全球化中的中国和中国文化形成某种必要的预备性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文化多元论 现代性
原文传递
“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词义辨析 被引量:128
13
作者 谢立中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5-32,共8页
在西方文献中 ,“现代性”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现代”、“现代主义”、“现代化”等词都是一些歧义颇多的概念 ,这些词在词义上有时不仅互不相同甚至还完全相反 ,常常令人困惑不已 ,不知所从。本文以西方有关文献中的资料为基础 ,对这... 在西方文献中 ,“现代性”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现代”、“现代主义”、“现代化”等词都是一些歧义颇多的概念 ,这些词在词义上有时不仅互不相同甚至还完全相反 ,常常令人困惑不已 ,不知所从。本文以西方有关文献中的资料为基础 ,对这些概念的涵义进行了仔细的梳理和辨析 ,试图厘清人们的分歧所在 ,为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这些文献提供某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现代性 现代主义 现代 词义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 被引量:132
14
作者 汪晖 《文艺争鸣》 CSSCI 1998年第6期6-21,共16页
汪晖先生的《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一文最早刊载于1994年韩国知识界的重要刊物《创作与批评》(总86期),并引起讨论。远在海南岛的《天涯》杂志1997年第5期发表了这篇文章的中文本,随即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 汪晖先生的《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一文最早刊载于1994年韩国知识界的重要刊物《创作与批评》(总86期),并引起讨论。远在海南岛的《天涯》杂志1997年第5期发表了这篇文章的中文本,随即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若干争论。美国的《社会文本》(SocialText)第55期刊出了该文的英文本,日本的《世界》杂志刊出了该文日文本。香港的《二十一世纪》和《天涯》杂志相继刊发了一些有关的讨论。《天涯》杂志在刊发这篇文章时,限于篇幅,作了较多删节。鉴于这篇文章涉及当代中国知识界关心和争论的若干问题,现征得汪晖先生和《天涯》杂志的同意,将全文重新刊发,并请汪晖先生作了一些增订,以期引起更为深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改革 意识形态 知识分子 现代性 新启蒙主义 乡镇企业 当代中国 现代化理论 民族国家
原文传递
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 被引量:117
15
作者 钱中文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19,共15页
现代性是促使社会不断走向科学、进步的一种理性精神、启蒙精神,一种高度发展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它影响着我国物质、精神文明的建设。当今体现现代性的思维不应是非此即彼的思维,而应是走向宽容、对话、综合、创新同时也包含非此... 现代性是促使社会不断走向科学、进步的一种理性精神、启蒙精神,一种高度发展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它影响着我国物质、精神文明的建设。当今体现现代性的思维不应是非此即彼的思维,而应是走向宽容、对话、综合、创新同时也包含非此即彼的亦此亦彼的思维。新时期文学思想、理论的进展是在现代性的策动下,不断区分政策与理论、初步确立自身学理、获得自主性意识的过程,是在文艺中初步摆脱政治群体意识之后,审美意识发生激变、现代审美意识包括大众审美群体意识不断生成的过程;文艺中出现的反现代性现象以及对其所作的批判,正是现代性自身的悻论及其潜力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文学理论 现代审美意识 现代主义 大众文化 大众文学 现实主义 群体意识 现代性 现代意识
原文传递
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与适应(笔谈)——论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与现代性 被引量:87
16
作者 江立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4-74,75-77,共4页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建国后逐渐形成的。1951年公安部颁布《城市户口管理暂时条例》,统一了全国各城市的户口管理制度。195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统一了全国城乡的户口登记工作。对于户口迁移,50年代前期政...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建国后逐渐形成的。1951年公安部颁布《城市户口管理暂时条例》,统一了全国各城市的户口管理制度。195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统一了全国城乡的户口登记工作。对于户口迁移,50年代前期政府没有制定硬性的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城市 生存 适应 户籍制度 中国 现代性
下载PDF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样态变革及价值引领 被引量:128
17
作者 项久雨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24,204,共22页
新时代美好生活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独特命题,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独创性而展开的。伴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新时代美好生活"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样态,当然,这种新的生活样态与新的发展理念也是相辅相成的。... 新时代美好生活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独特命题,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独创性而展开的。伴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新时代美好生活"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样态,当然,这种新的生活样态与新的发展理念也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就是立足于生活样态的转变,因此两者的内在旨趣是高度关联的;另一方面,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又会在实践层面进一步推进"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构建,并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化解起到关键性的引领作用。因此,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全面理解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革命性意义,就必须内在地把握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多种样态,它主要包括了主体样态、发生样态、实现样态与外部样态,它们分别以"人民主体,政党引领"、"矛盾转变,供需融合"、"劳动为本,共创共享"、"理想同构,世界延伸"为理论支柱,共同组成了独特的中国样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只有扬弃"物的依赖性"并秉持"自由个性"的实践意旨,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方能完成向"人本身"的"复归",实现对于中国道路的价值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美好生活 唯物史观 现代性 社会主要矛盾 中国道路
原文传递
世界历史与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 被引量:127
18
作者 吴晓明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0-48,204,205,共21页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决定性地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马克思主义建立起一种本质的关联。这种本质的关联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并通过中国道路的百年实践获得历史性的证明。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当今中国发展的世界历史意义在于,中国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决定性地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马克思主义建立起一种本质的关联。这种本质的关联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并通过中国道路的百年实践获得历史性的证明。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当今中国发展的世界历史意义在于,中国在完成其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务的同时正在开启出一种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世界历史 中国共产党 中国道路 百年探索
原文传递
青年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实践社会学研究的发现 被引量:103
19
作者 符平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6-158,共23页
青年农民工适应城市的实践受到乡土世界、想象世界、城市世界和实践世界交互作用的影响,其形态和逻辑被四个世界型塑。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都是其实践世界之社会与人际关系结构的直接反映。他们通过实践性惯习的生产与再生产方式,来寻求... 青年农民工适应城市的实践受到乡土世界、想象世界、城市世界和实践世界交互作用的影响,其形态和逻辑被四个世界型塑。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都是其实践世界之社会与人际关系结构的直接反映。他们通过实践性惯习的生产与再生产方式,来寻求一种界定并表达自身身份的社会适应性。这足以使他们应付城市的一般生活,并不一定需要获得现代性来适应城市。乡土性在他们的生活中仍然发挥着较大的路径依赖作用,获得一些现代性特征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适应、融入城市。青年农民工实践世界里诸多冲突关系和限制因素直接导致他们难以适应和融入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农民工 城市适应 实践 现代性 “脱根”过程
下载PDF
教育空间的现代性与民间观念——闽台三村初等教育的历史轨迹 被引量:102
20
作者 王铭铭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03-116,共14页
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台湾、福建三个村落现代教育空间确立的历史,论证现代性建构过程中民间社会力量及文化与超地方的政权构成的互动关系。作为现代初等教育空间的学校,是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变迁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类型的现代性方案(如... 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台湾、福建三个村落现代教育空间确立的历史,论证现代性建构过程中民间社会力量及文化与超地方的政权构成的互动关系。作为现代初等教育空间的学校,是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变迁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类型的现代性方案(如殖民化和民族—国家设计) 中,乡村的现代小学扮演着促使社会化中的主体分离于传统社会的“地方性知识”体系之外,与现代社会的“抽象体系”实行整体结合的角色。在乡土社会中确立的现代学校,已经以一种新式的文化品格的面貌为地方民间社会所接受,成为渗透至深的象征力量。而这一事实又说明,村落社区公共事业观念对于现代初等教育制度的吸纳,是原有的地方性知识体系对于现代知识传播体系的反向改造(subversion) 。这样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重进程,正是社学到新学转化过程的基本线路,它也特别能够反映19 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性之进程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教育空间 民间观念 历史轨迹 地方知识 民族—国家 初等教育 学校 普遍知识 地方社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