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中国思想前提与责任观 被引量:3
1
作者 顾红亮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7-112,共6页
现代中国的不少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怀着对中国负责的责任感,探索中国的变法、革命、富强之路,由此累积起现代中国思想谱系。许多思想家把拯救中国危机和开拓现代思想的责任放在"少数人"身上,他们作为责任主体既要负责地思想,... 现代中国的不少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怀着对中国负责的责任感,探索中国的变法、革命、富强之路,由此累积起现代中国思想谱系。许多思想家把拯救中国危机和开拓现代思想的责任放在"少数人"身上,他们作为责任主体既要负责地思想,也要对思想负责,既要有责任心,也要有责任能力。如果我们把现代中国思想看作是一个探索中国道路的思想过程,那么,我们可以假设,这个探索过程的背后有一种支撑力,即对现代中国及其思想的责任承担。正是这种责任构成了现代中国思想的背景性前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思想 责任 前提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阐释反思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自芬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05年第1期130-136,共7页
一现代性是纠缠在20世纪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一个持久论题,对它的不同理解和阐释构成现代中国思想以及学术发展的内在复杂性。具体到文学领域,长期以来,如何定义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曾经是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原则性问题,它左右着我们对中国... 一现代性是纠缠在20世纪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一个持久论题,对它的不同理解和阐释构成现代中国思想以及学术发展的内在复杂性。具体到文学领域,长期以来,如何定义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曾经是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原则性问题,它左右着我们对中国现代性的认知和阐释方式。通常我们所言的'现代文学'这个概念指的是从'五四'到新中国成立之间的文学,但其内涵的确定却是在50年代中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现代性进程 文学现代 新文学史 中国文学 启蒙主义 现代中国思想 中国社会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新文学运动
原文传递
向“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告别——试论鲁迅笔下民众的群象
3
作者 丁文庆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81年第2期8-12,51,共6页
鲁迅的小说《呐喊》与《彷徨》,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即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义革命转折的历史时期。那是一个异常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异常沉闷的时代。鲁迅以极为清醒的现实主义方法,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典型,活画出... 鲁迅的小说《呐喊》与《彷徨》,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即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义革命转折的历史时期。那是一个异常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异常沉闷的时代。鲁迅以极为清醒的现实主义方法,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典型,活画出“国民的魂灵”,真实地揭示出人民大众精神世界里不易摆脱的历史沉积,给古老的封建传统以切实的批判。作为现代中国思想先驱的鲁迅,他的小说的深刻思想内容,不仅在五四时期显示丁反封建的战斗光芒,而且直到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鲁迅 《彷徨》 《呐喊》 现代中国思想 群象 病态社会 中国历史发展 华老栓 大众精神 精神胜利法
下载PDF
编后记
4
《原道》 CSSCI 2013年第2期341-342,共2页
第22辑的《原道》以"政治儒学"为主题,汇集了目前一批学界前沿学者对此主题的思考。谢文郁否认儒家宪政的提法,指出儒家政治哲学的特色在于仁政,而仁政的核心就是责任政治,为此儒家对次级官员的任命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科举... 第22辑的《原道》以"政治儒学"为主题,汇集了目前一批学界前沿学者对此主题的思考。谢文郁否认儒家宪政的提法,指出儒家政治哲学的特色在于仁政,而仁政的核心就是责任政治,为此儒家对次级官员的任命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科举制,但儒家在对最高政治领袖之产生问题上未能提供全备的解决方案。同样持儒家仁政非宪政观点的邓林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领袖 编后记 《原道》 文郁 中国自由主义 现代中国思想 邓林 政治思潮 朱陆之争 民主宪政
原文传递
如何理解《易传》中的“生生”
5
作者 丁耘 《中国哲学年鉴》 2019年第1期332-334,共3页
吴飞先生的《论“生生”——兼与丁耘教授商榷》是近期一篇重要的中国哲学文献。文章从现代中国思想的历史处境出发,梳理和辨析了对生生之道的几种阐释方式,进一步提出了作者关于自然与人伦关系的基本主张。但吴飞先生主判析,欲划清一... 吴飞先生的《论“生生”——兼与丁耘教授商榷》是近期一篇重要的中国哲学文献。文章从现代中国思想的历史处境出发,梳理和辨析了对生生之道的几种阐释方式,进一步提出了作者关于自然与人伦关系的基本主张。但吴飞先生主判析,欲划清一切界限;笔者主统摄,欲划清界限之后收摄西学,依中学阐释而安顿之。笔者对吴飞先生的一贯观点,即“夫妇之道为中国人伦之起点”的看法,非常赞赏。但吴飞先生通过证明男女结合是中国哲学的基本取象,来证明夫妇之道是人伦的起点。笔者对吴飞先生这一观点的证明方式,恕难苟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夫妇之道 人伦关系 现代中国思想 阐释方式 生生之道 历史处境
原文传递
张祥龙:《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
6
作者 王珏 《哲学门》 CSSCI 2008年第1期321-327,共7页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一个多世纪的现代中国思想,曲曲折折,一代代学者为之殚精竭虑,真可谓“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其所虑者,莫非中学与西学之关系,以及中学何以在此关系中自立,于是便有了中西比较哲学。年初出版的这本文集,汇集...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一个多世纪的现代中国思想,曲曲折折,一代代学者为之殚精竭虑,真可谓“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其所虑者,莫非中学与西学之关系,以及中学何以在此关系中自立,于是便有了中西比较哲学。年初出版的这本文集,汇集了张祥龙教授自《从现象学到孔夫子》发表以来在这方面的若干文章,分门别类,蔚为大观,笔者身为后学,未敢轻置臧否,只是不揣孤陋,尝试谈一点感想,冀可稍稍续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中国思想 孔夫子 现象学 全球化 分门别类 筚路蓝缕
原文传递
学界荐书
7
作者 邓正来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0-311,共2页
关键词 荐书 三联书店 译林出版社 现代中国思想 反思社会学 推荐书目 全球化话语 上海人民出版社 人性尊严 法律的道德性
下载PDF
在谱系学与精神史之间——评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立华 《探索与争鸣》 2005年第5期54-56,共3页
《理与物》主要论述了唐宋之际天理世界观的成立和作为事实的“物”概念的形成。而作者在全书的理路上则表现出了在福柯的谱学系和黑格尔的精神史之间寻找出路的尝试。
关键词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汪晖 谱系学 精神史 书评 黑格尔
原文传递
在历史的“同一”与“分疏”之间——评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9
作者 刘绪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14,共5页
由于深受谱系学的影响,汪著《理与物》中诸多重要命题中充满着同一与分疏之间的二元张力。举凡理与物、帝国与国家、天理与公理、封建与郡县、时势与天理、礼乐与制度、理学与心学、象与数、巫术与王制、理与礼、治与道、道与器等等二... 由于深受谱系学的影响,汪著《理与物》中诸多重要命题中充满着同一与分疏之间的二元张力。举凡理与物、帝国与国家、天理与公理、封建与郡县、时势与天理、礼乐与制度、理学与心学、象与数、巫术与王制、理与礼、治与道、道与器等等二元建构命题,其中固然不乏有某种新见,然正因为这样一种“思想的叙述”法式,使得这些重要命题往往面临难以回避的困难,导致这些重要命题必须建立在“在这个意义上”的表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晖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同一与分疏之间 “在这个意义上”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对中国政治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晓峰 朱新华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25,共3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过程中,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的知识状况和社会思潮为基础,创造性地阐发传统思想中的"民"、"群"等概念,以传统民本主义话语阐释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从而成功地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过程中,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的知识状况和社会思潮为基础,创造性地阐发传统思想中的"民"、"群"等概念,以传统民本主义话语阐释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从而成功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为现代中国政治思想奠定了社会本位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的解放 民本主义 现代中国政治思想
下载PDF
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续) 主题7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发展
11
作者 于青松 王伯平 魏书军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4年第1期116-122,共7页
关键词 主题复习 高考 历史 2004年 中国近代现代 复习目标 “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
原文传递
从历史学角度看文学事件的发生——以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为例
12
作者 张凯成 常姗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22-24,46,共4页
关于文学史的研究方法问题,历来学界莫衷一是。与一般文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不同,历史学角度的研究重在评论事件时运用"史的批评"方法,其中,对于事件发生的历史细节的真实性、评价的客观性要求更为严密。《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 关于文学史的研究方法问题,历来学界莫衷一是。与一般文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不同,历史学角度的研究重在评论事件时运用"史的批评"方法,其中,对于事件发生的历史细节的真实性、评价的客观性要求更为严密。《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的细节化写作伴随着"五四运动"的发生与发展,有着评说历史事实的客观性。周先生完成了以历史学的批评方法看待文学事件的写作,独特的研究视角有助于学术研究者不断开拓研究的思路与视域,避免思维僵化与视角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策纵 《五四运动 现代中国思想革命》 历史学 文学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