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现世的共感网络——宇文所安“非虚构诗学”之本质及相关论争
1
作者
史笑添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8,共12页
宇文所安提出“非虚构诗学”一说,认为中国诗歌的意蕴不可能脱离其字面传达出的现实情境感受。但学者常将之误解为依照字面死板解读。在宇文所安的界定下,“非虚构诗学”含有现世、实感双重意蕴,可以通过“兴”之“引譬连类”思维,用诗...
宇文所安提出“非虚构诗学”一说,认为中国诗歌的意蕴不可能脱离其字面传达出的现实情境感受。但学者常将之误解为依照字面死板解读。在宇文所安的界定下,“非虚构诗学”含有现世、实感双重意蕴,可以通过“兴”之“引譬连类”思维,用诗歌在现世的物、我、社会、宇宙,以及今、古之间建立共感网络,并影响现实。宇文所安等学者根据“非虚构诗学”的现世感性,反对讽寓解读《诗经》注疏。但他们过于注重主观感受,贬抑史学考据在诗歌解读中的重要性。中国传统“以史证诗”方法可以修正“非虚构诗学”的这一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诗学
连类
现世
感性
真实
讽寓
以史证诗
原文传递
题名
现世的共感网络——宇文所安“非虚构诗学”之本质及相关论争
1
作者
史笑添
机构
常州工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8,共12页
基金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国学专项重大课题“中国美感:古典资源的再发现”(GZGX201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宇文所安提出“非虚构诗学”一说,认为中国诗歌的意蕴不可能脱离其字面传达出的现实情境感受。但学者常将之误解为依照字面死板解读。在宇文所安的界定下,“非虚构诗学”含有现世、实感双重意蕴,可以通过“兴”之“引譬连类”思维,用诗歌在现世的物、我、社会、宇宙,以及今、古之间建立共感网络,并影响现实。宇文所安等学者根据“非虚构诗学”的现世感性,反对讽寓解读《诗经》注疏。但他们过于注重主观感受,贬抑史学考据在诗歌解读中的重要性。中国传统“以史证诗”方法可以修正“非虚构诗学”的这一缺失。
关键词
非虚构诗学
连类
现世
感性
真实
讽寓
以史证诗
Keywords
nonfictional poetics
categorical association
perceptual reality of this world
allegory
interpreting poetry by history
分类号
I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现世的共感网络——宇文所安“非虚构诗学”之本质及相关论争
史笑添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