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探途元素—卤族元素I和Cl 被引量:5
1
作者 唐瑞玲 孙忠军 +4 位作者 张舜尧 李庆霞 杨志斌 张富贵 周亚龙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6年第4期553-559,共7页
孔隙水Cl-含量异常计算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饱和度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在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中卤族元素的有效性需要探索。选择祁连山冻土区三露天天然气水合物矿藏进行了土壤I和Cl的地球化学勘查试验,研究了土壤I、Cl和I/Cl的水合物... 孔隙水Cl-含量异常计算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饱和度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在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中卤族元素的有效性需要探索。选择祁连山冻土区三露天天然气水合物矿藏进行了土壤I和Cl的地球化学勘查试验,研究了土壤I、Cl和I/Cl的水合物异常模式,探讨了影响因素,进一步讨论了土壤Cl元素的地球化学障和I元素异常形成机理。试验表明,1Cl元素负异常是水合物矿层Cl元素的贫化和煤层地球化学障的综合效应;2I元素环状模式是水合物矿藏边界微渗漏和高寒湖沼土壤富集I的能力较差的结果;3I和Cl是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探途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族元素 环状异常 异常 天然气水合物 冻土区
下载PDF
应用测氡法勘探岩性油藏 被引量:2
2
作者 宋利中 杜怀旭 赵家宏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00-303,共4页
岩性油藏在地表可产生放射性氡异常 ,呈环状模式。通过典型地区剖析和应用 ,结合钻探成果证实测氡法效果明显。应用该方法能够评价砂岩体含油性 。
关键词 测氡 环状异常 岩性油藏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应用氦、钋测量方法普查油气田效果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大心 方熠 +1 位作者 魏永华 贾苓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20-226,266,共8页
氦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出的a粒子与两个电子结合而成的,钋是放射性元素氡的衰变子体。氦、氡的地球化学特性表明它们可以在油气藏中富集,也易于从油气藏中逸出并透过盖层到达地表。由于油气田上方的次生变化,使它们在油气田上方形... 氦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出的a粒子与两个电子结合而成的,钋是放射性元素氡的衰变子体。氦、氡的地球化学特性表明它们可以在油气藏中富集,也易于从油气藏中逸出并透过盖层到达地表。由于油气田上方的次生变化,使它们在油气田上方形成环状异常。氦、钋测量实例表明,异常的重现性好,油气田上方的环状异常基本上对应油气田的范围。因此,这两种测量方法在油气田普查中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测量 油气田普查 环状异常
下载PDF
某盆地李区隐蔽背斜构造土壤油气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推断解释
4
作者 黄书俊 姚锦琪 +2 位作者 李水明 张有志 卢宗柳 《矿产与地质》 2000年第S1期542-545,共4页
某盆地李区隐藏背斜构造地表土壤中具有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Δ C、电导率等组份的环状异常与汞、碘块状顶端异常镶嵌 ,这种异常与百色盆地已知油藏相似 。
关键词 环状异常 块状顶端异常 油藏
下载PDF
安徽铜陵、贵池地区的环状航磁异常及其找矿意义
5
作者 李盛汉 《矿产勘查》 1995年第4期228-232,共5页
本文对铜陵、贵池地区四种环状航磁异常的形态特征、形成原因及其找矿意义作了探讨。环状异常与矿床有较高的相关规律。
关键词 环状异常 化极局部异常 区域场垂向二导
下载PDF
土壤电导率方法寻找油气藏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贾国相 《矿产与地质》 2000年第S1期-,共5页
在长期的地球化学作用下 ,围绕油气藏周缘的地表形成电导率 ( Ks)环状异常 。
关键词 油气藏 电导率 环状异常 找矿效果
下载PDF
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中南部海域油气目标地球化学探测:海底油气渗漏与双环状地球化学异常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双林 董贺平 +1 位作者 王建强 赵青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5-147,共13页
通过对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中南部163站位油气地球化学样品采集、烃类气体和芳烃类指标的分析测试,以及地球化学异常提取,揭示了烃类地球化学指标的异常分布特征,分析了海底油气渗漏和表面地球化学异常的关系,建立了油气地球化学异常模... 通过对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中南部163站位油气地球化学样品采集、烃类气体和芳烃类指标的分析测试,以及地球化学异常提取,揭示了烃类地球化学指标的异常分布特征,分析了海底油气渗漏和表面地球化学异常的关系,建立了油气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吸附甲烷、吸附重烃气体、顶空甲烷、顶空重烃气体、芳烃及其衍生物总量(260 nm)和稠环芳烃总量(320 nm)的地球化学异常均围绕高石3构造呈环状分布,并且烃类气体指标异常较芳烃类指标异常更靠近这一圈闭构造的外侧。地球化学异常的平面分布和沿主要地震剖面的垂向分布特征显示烃类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可能与高石3构造及深部油气藏的分布和垂向渗漏有关,并据此建立了围绕高石3构造的双环状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内环主要芳烃类指标异常,可能由高石3构造上部残留油藏渗漏形成,外环主要为烃类气体异常,可能由高石3构造深部原生气藏渗漏形成。表面地球化学异常与高石3构造边缘断裂构造的关系显示,无论是内环异常,还是外环异常均与高石3构造边缘断裂构造在空间上密切相关,预示着这些断裂构造可能是深部油气垂向渗漏运移的主要路径,同时也意味着高石3构造是崂山隆起中—古生界海洋油气钻探的首选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地球化学探测 油气渗漏 环状地球化学异常 南黄海盆地 崂山隆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