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沉积物和湖岸土壤的污染元素特征及环境变化效应 被引量:29
1
作者 袁旭音 陈骏 +2 位作者 季峻峰 陶于祥 王润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7-434,共8页
太湖沉积物和湖岸土壤具有相似的物质组成 ,具有相同的物源 ,通过补给区的径流 ,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元素随着土壤迁入湖泊。由于沉积物和土壤物化条件的不同 ,它们的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含量有差异。土壤中氮、磷的总量和有效态均比沉积物中... 太湖沉积物和湖岸土壤具有相似的物质组成 ,具有相同的物源 ,通过补给区的径流 ,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元素随着土壤迁入湖泊。由于沉积物和土壤物化条件的不同 ,它们的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含量有差异。土壤中氮、磷的总量和有效态均比沉积物中高 ,表明有一部分营养物质进入了水体 ;营养元素高的沉积物均靠近城镇 ,其原因为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土壤和沉积物中多数重金属元素尚未超过自然背景值 ,只有沉积物中Cd和Pb ,土壤中的Cu、Cd和Hg超过。但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大多比土壤中高 ,特别在北部沿岸沉积物中 ,重金属元素含量大大超过平均值 ,这种不正常的高值是由人类不合理的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土壤 污染元素 太湖 营养元素 氮磷 环境变化效应
下载PDF
基于机会成本的中国区域碳排放绩效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畅 章金霞 田国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9-163,共5页
科学测度和评价我国各个省份的碳排放绩效,是实现中国政府2020年碳减排目标的重要基础。在机会成本视角下,引入生态效率的评价思想,在此基础上把碳排放效率分解成经济价值变化、环境变化和基准变化三个效应。以中国大陆30个省份为例,进... 科学测度和评价我国各个省份的碳排放绩效,是实现中国政府2020年碳减排目标的重要基础。在机会成本视角下,引入生态效率的评价思想,在此基础上把碳排放效率分解成经济价值变化、环境变化和基准变化三个效应。以中国大陆30个省份为例,进行碳排放效率的具体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2008—2012年,各省(市)基于机会成本的碳排放效率存在显著差异,碳排放效率大于1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等省(区、市),这些地区的碳排放效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碳排放效率的具体效应分解可知,中国大陆整体上经济虽有发展,但实际上碳排放效率下降了,并且绝大多数省份的经济只有量的增长,环境效率无实质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成本 碳排放效率 价值变化效应 环境变化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