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腕部MRI联合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在早期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旭荣 王军 +4 位作者 金聂 吕金纯 蒋晓彬 陈晓军 邱乾德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32-235,共4页
目的 探讨手腕部MRI联合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检测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风湿免疫科早期RA患者45例作为RA组,非RA患者45例作为非RA组,健康体检者43例作为对照组,全部行手腕部MRI检查并采... 目的 探讨手腕部MRI联合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检测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风湿免疫科早期RA患者45例作为RA组,非RA患者45例作为非RA组,健康体检者43例作为对照组,全部行手腕部MRI检查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抗-CCP抗体,同时搜集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及MRI表现,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A组患者MRI阳性率和血清抗-CC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RA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抗-CCP抗体对早期R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8.88%和68.88%、82.22%和91.11%,两者联合检测灵敏度(64.44%)较单独检测有所降低,但特异度高达100%;MRI滑膜评分分值与抗-CCP抗体水平呈正相关(rs=0.612,P<0.05);MRI异常征象与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呈正相关(rs=0.521,P<0.05),抗-CCP抗体阳性率与DAS28呈正相关(rs=0.541,P<0.05).结论 MRI和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RA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亦为动态评估RA病情变化提供了检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诊断 磁共振成像/方法 腕/放射摄影术 瓜氨酸/血液 肽类 /血液 抗体/血液
原文传递
心理应激对不同行为类型者血浆环核苷酸含量的影响(英文)
2
作者 张爱华 周力 +2 位作者 李佩贤 徐丽华 王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8期3658-3659,共2页
背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探讨冠心病发病中介机制研究的较少,而从这一水平上研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十分有利于其预防和控制。目的:了解不同行为类型应激者血浆环核苷酸变化,为探讨心理行为因素引起冠心病的中介机制的研究提供前瞻性资料... 背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探讨冠心病发病中介机制研究的较少,而从这一水平上研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十分有利于其预防和控制。目的:了解不同行为类型应激者血浆环核苷酸变化,为探讨心理行为因素引起冠心病的中介机制的研究提供前瞻性资料。设计:前瞻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通过问卷从300名志愿者中随机筛选出A型行为与B型行为高考生各19人为研究对象,考前80d和考前1d分别于16:30~17:00抽取潍坊一中A、B型行为学生静脉血,检测血浆环核苷酸含量,观察心理应激(应激源为高考)对不同行为类型者血浆环核苷酸含量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应激前后血浆环核苷酸含量。结果:应激前A型行为高考生的血浆环一磷酸腺苷(cAMP)含量犤(15.46±3.56)nmol/L犦显著高于B型行为的高考生犤(12.09±2.78)nmol/L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25,P<0.01);应激后,A型行为高考生的cAMP,cAMP/环一磷酸鸟苷(cGMP)降低犤分别为(10.911±3.950),(5.526±1.488)nmol/L犦,与应激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2.25,8.14,P<0.001),cGMP升高了犤(2.962±0.764)nmol/L犦(t=-9.06,P<0.001);B型行为高考生的cAMP,cAMP/cGMP降低犤分别为(7.379±1.762),(3.677±1.488)nmol/L犦(t=7.42,7.56,P<0.001);cGMP升高了犤(2.280±0.685)nmol/L犦(t=-7.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心理学 核苷酸类 /血液 冠状动脉疾病/病因学
下载PDF
不同经穴针刺对脑卒中偏瘫痉挛大鼠血清cAMP、cGMP含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顺 张静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2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通过针刺不同经穴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大鼠第二信使cAMP、cGMP含量影响的研究,揭示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分组给药及针刺治疗,连续14天。运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大鼠血... 目的:通过针刺不同经穴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大鼠第二信使cAMP、cGMP含量影响的研究,揭示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分组给药及针刺治疗,连续14天。运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cAMP、cGMP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cAMP含量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降低,cGMP明显升高;各治疗组均可增加cAMP含量,降低cGMP;三针刺组的作用明显优于两药物组,针刺阳经取穴组优于其他两组。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作用机制之一是调节cAMP、cGM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针灸疗法 磷酸腺苷/血液 磷酸鸟苷/血液 大鼠
下载PDF
穴位埋线对慢性胃炎患者环核苷酸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李红 唐纯志 +3 位作者 李素荷 张正 陈尚杰 张家维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1-303,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36例)与针刺组(34例)。主穴均为胃俞、中脘、足三里,分别进行埋线或针刺治疗,并观察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及胃泌素(Gas)、P物...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36例)与针刺组(34例)。主穴均为胃俞、中脘、足三里,分别进行埋线或针刺治疗,并观察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及胃泌素(Gas)、P物质(SP)含量的改变。结果:埋线组总有效率为88.89%优于针刺组76.47%(P<0.05);两组各自治疗前后比较,血浆cAMP、cGMP、Gas、SP含量的改变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埋线组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有肯定疗效,通过调节环核苷酸和胃肠激素含量,从而改善了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穴位疗法 慢性病 埋线 胃炎/血液 AMP/血液 GMP/血液 胃泌素类/血液 P物质/血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