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玫瑰深加工产品关键香气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彩云 薛洁 +3 位作者 蔡旭东 郭静 李彪 武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7-161,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定量与闻香仪相结合的方法,对包括细胞液、玫瑰纯露与玫瑰饮料在内的3种玫瑰深加工产品的关键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香气值理论,确定了玫瑰细胞液的关键香气成分为β-苯乙醇、香茅醇、香叶醇和丁子...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定量与闻香仪相结合的方法,对包括细胞液、玫瑰纯露与玫瑰饮料在内的3种玫瑰深加工产品的关键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香气值理论,确定了玫瑰细胞液的关键香气成分为β-苯乙醇、香茅醇、香叶醇和丁子香酚;决定玫瑰纯露质量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包括:β-苯乙醇、香茅醇、香叶醇、丁子香酚、芳樟醇和玫瑰醚;玫瑰饮料中4种主要呈香化合物分别为:β-苯乙醇、丁子香酚、香茅醇和芳樟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液 玫瑰纯露 玫瑰饮料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闻香仪
下载PDF
模糊综合评定结合正交试验优化梨汁玫瑰饮料 被引量:6
2
作者 刘艳红 季春艳 +2 位作者 程璐 王振杰 刘生杰 《保鲜与加工》 CAS 2021年第8期55-60,69,共7页
以皇冠梨和玫瑰花茶为主要原料研究梨汁玫瑰饮料。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同时结合模糊数学评价法探究梨汁添加量、玫瑰花浸提料液比、白砂糖添加量及抗坏血酸添加量对梨汁玫瑰饮料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 以皇冠梨和玫瑰花茶为主要原料研究梨汁玫瑰饮料。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同时结合模糊数学评价法探究梨汁添加量、玫瑰花浸提料液比、白砂糖添加量及抗坏血酸添加量对梨汁玫瑰饮料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玫瑰花浸提液的质量,在梨汁添加量30%,玫瑰花浸提料液比4∶100(g/mL),白砂糖添加量5%(质量百分数),抗坏血酸添加量0.04 g/100 mL条件下制得的梨汁玫瑰饮料颜色浅黄清亮,清香甘甜,感官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汁玫瑰饮料 感官评价 模糊综合评定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几种干花成分分析及玫瑰花饮料加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徐怀德 刘邻渭 +2 位作者 李元瑞 刘兴华 李彦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1-94,98,共5页
研究了菊花、百合花、玫瑰花、金银花、桂花、红花、苹果花、木槿花、啤酒花的成分。结果表明 ,各种干花原料的蛋白质含量较高 ,均在 1 0 0 mg/ g以上 ,啤酒花的蛋白质含量达 2 1 7mg/ g,除金银花不含色氨酸外 ,其余几种花均含 1 8种氨... 研究了菊花、百合花、玫瑰花、金银花、桂花、红花、苹果花、木槿花、啤酒花的成分。结果表明 ,各种干花原料的蛋白质含量较高 ,均在 1 0 0 mg/ g以上 ,啤酒花的蛋白质含量达 2 1 7mg/ g,除金银花不含色氨酸外 ,其余几种花均含 1 8种氨基酸 ,包括人体所必须的 8种氨基酸 ,木槿花中谷氨酸含量最高 ,达 36 .34m g/ g。矿物质营养丰富 ,在苹果花、红花中铁的含量分别达 1 .32 ,2 .4 mg/ g。玫瑰花汁提取工艺为 :第 1次用 1 5倍的水在 4 5℃提取 2 h,第 2次用 1 0倍的水在 70℃提取 1 .5 h,第 3次用 1 0倍的水在 95℃提取 1 h,合并提取液 ,硅藻土过滤提取液后可溶性总糖损失率高达 72 .7% ,总酸几乎没有损失 ,单宁和粗蛋白均有一定损失。玫瑰花饮料的配方为 :花汁1 2 0 mg/ g,蔗糖 80 m g/ g,柠檬酸 2 .2 mg/ g,柠檬酸三钠 0 .4 mg/ g,磷酸三钠 0 .7m g/ g,乙基麦芽酚 2 0 μg/ g,玫瑰香精 1 m g/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花 成分分析 玫瑰饮料 加工技术 蛋白质 氨基酸 矿物质
下载PDF
玫瑰花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19
4
作者 林奇 袁唯 +1 位作者 吴荣书 扬振生 《饮料工业》 1999年第3期28-29,共2页
用正交实验设计,对玫瑰鲜花和青梅混合饮料的制作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宜的汁液制备条件及工艺和配方。
关键词 玫瑰饮料 青梅 饮料 工艺 配方 混合饮料
下载PDF
玫瑰花牛乳饮料的配方优化及贮藏稳定性研究
5
作者 祝瑞芳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5期137-141,共5页
为了研制出一款具有玫瑰花风味的乳制品,本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优化工艺配方,并通过离心沉淀率、菌落总数等指标进行贮藏稳定性探究。结果表明,玫瑰花乳饮料的最佳工艺配方为乳粉与玫瑰花粉比例5∶1(质量比),白砂糖含量1.4%,柠檬... 为了研制出一款具有玫瑰花风味的乳制品,本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优化工艺配方,并通过离心沉淀率、菌落总数等指标进行贮藏稳定性探究。结果表明,玫瑰花乳饮料的最佳工艺配方为乳粉与玫瑰花粉比例5∶1(质量比),白砂糖含量1.4%,柠檬酸含量0.35%。在此工艺配方下,玫瑰花牛乳饮料的感官品质较好,产品在15 d内稳定性较好,适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牛乳饮料 配方优化 贮藏稳定性
下载PDF
护色剂对玫瑰花饮料中紫甘薯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月 毛兆祥 +1 位作者 张连龙 成恒嵩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11期1563-1565,1570,共4页
选择4种常用护色剂对天然紫甘薯色素在玫瑰花饮料中进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单一护色剂六偏磷酸钠、磷酸氢二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对该饮料色泽有一定的护色作用,稳定天数均大于17 d,而三聚磷酸钠则有一定的反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 选择4种常用护色剂对天然紫甘薯色素在玫瑰花饮料中进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单一护色剂六偏磷酸钠、磷酸氢二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对该饮料色泽有一定的护色作用,稳定天数均大于17 d,而三聚磷酸钠则有一定的反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优选出的复配护色剂以0.05%六偏磷酸钠+0.05%磷酸氢二钠护色效果较佳,15 d后体系中色素保存率为66.47%,色泽可稳定2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色剂 玫瑰饮料 紫甘薯色素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杀菌方式对玫瑰花渣饮料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言 曾宪坤 +1 位作者 张晓雨 任迪峰 《饮料工业》 2020年第2期16-21,共6页
为探究不同杀菌方式对新型玫瑰花渣饮料的影响,实现对玫瑰花渣资源的开发利用。利用16S/18S/ITS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测定了未杀菌玫瑰花渣饮料的微生物菌群结构,采用超高压杀菌(525MPa,25min,15℃)与传统巴氏热杀菌(69℃,20min)分别处理... 为探究不同杀菌方式对新型玫瑰花渣饮料的影响,实现对玫瑰花渣资源的开发利用。利用16S/18S/ITS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测定了未杀菌玫瑰花渣饮料的微生物菌群结构,采用超高压杀菌(525MPa,25min,15℃)与传统巴氏热杀菌(69℃,20min)分别处理玫瑰花渣饮料,研究不同温度下储藏期玫瑰花渣饮料的品质变化,并利用加速货架期测试法对饮料货架期做出预测。结果表明,玫瑰花渣饮料中的明显优势细菌门水平为变形菌门(58.80%),科水平中乳杆菌科(11.16%);真菌门水平只检测到子囊菌门,纲水平中散囊菌纲(72.87%),科水平检测出酵母科(2.67%),在属水平检测到德巴利(氏)酵母属(2.67%);贮藏90d内,超高压处理的玫瑰花渣饮料在悬浮稳定性、pH、可溶性固形物、多酚含量稳定性等方面显著优于巴氏杀菌处理(P<0.05);超高压处理在贮藏温度20℃下的货架期为135d,低温4℃贮藏可延长玫瑰花渣饮料的货架期至494d。相比较于传统热杀菌,超高压技术更适合玫瑰花渣饮料的杀菌,同时结合低温贮藏更有利于保持玫瑰花渣饮料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杀菌 巴氏杀菌 玫瑰花渣饮料 菌群结构 货架期
下载PDF
几种稳定剂对格瓦斯饮料澄清效果的研究
8
作者 孙睿 艾麦提.巴热提 朱博 《现代食品》 2018年第6期110-111,共2页
为了延长玫瑰格瓦斯饮料贮存时间,不改变香味和滋味,采用干玫瑰花,白砂糖等为主要原料,对玫瑰花格瓦斯饮料的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稳定剂的最佳复合范围是A_1B_1C_2D_1,黄原胶0.10%、卡拉胶0.05%、单甘脂0.20%、蔗糖酯0.05... 为了延长玫瑰格瓦斯饮料贮存时间,不改变香味和滋味,采用干玫瑰花,白砂糖等为主要原料,对玫瑰花格瓦斯饮料的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稳定剂的最佳复合范围是A_1B_1C_2D_1,黄原胶0.10%、卡拉胶0.05%、单甘脂0.20%、蔗糖酯0.05%时玫瑰花格瓦斯饮料的沉淀最小,沉淀率是0.30%,说明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格瓦斯饮料 稳定剂 正交试验
下载PDF
玫瑰花饮料的加工技术 被引量:5
9
作者 冯玉林 孙勇 +2 位作者 李颖 杜巍 刘志宇 《中国林副特产》 2000年第1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玫瑰饮料 加工技术 工艺流程 产品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