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8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玫瑰痤疮诊疗专家共识(2016) 被引量:215
1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6-161,共6页
玫瑰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面中部、主要累及面部血管及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曾称为酒渣鼻。2015年俄罗斯与德国联合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病率分别为12-3%与5.0%,美国为2.0%~2.3%,目前缺乏中国人群玫瑰痤疮患病率的研... 玫瑰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面中部、主要累及面部血管及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曾称为酒渣鼻。2015年俄罗斯与德国联合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病率分别为12-3%与5.0%,美国为2.0%~2.3%,目前缺乏中国人群玫瑰痤疮患病率的研究。临床主要表现为面部皮肤阵发性潮红以及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等,少部分出现赘生物(常见于鼻部),主要累及20~50岁的成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中国人群 毛细血管扩张 慢性炎症性疾病 毛囊皮脂腺单位 专家 诊疗 流行病学调查
原文传递
羟氯喹联合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46
2
作者 张子茜 杨荣丽 +3 位作者 张兰 田琼 高田原 穆欣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评价羟氯喹联合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FGF)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纳入标准的6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治疗中观察组2例退出,对照组3例退出,最后完成试验的病... 目的评价羟氯喹联合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FGF)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纳入标准的6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治疗中观察组2例退出,对照组3例退出,最后完成试验的病例数为57例,观察组29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给予rbFGF+硫酸羟氯喹(HCQ)+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贴敷治疗,对照组给予复合维生素B+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8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6个月皮损评分、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6个月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瘙痒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6个月自我感知、情感功能、痤疮症状、社会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自我感知、情感功能、痤疮症状、社会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5.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9,P=0.037)。结论羟氯喹配合rbFGF、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贴敷对玫瑰痤疮患者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羟氯喹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生活质量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玫瑰痤疮发病机制和治疗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41
3
作者 杜丹 杨笛 +1 位作者 郝丹 蒋献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112-115,共4页
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神经血管调节功能异常以及皮肤天然免疫防御功能与屏障功能损害等相关。目前治疗上主要针对其炎症性病理生理过程以及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用甲硝唑、壬二酸、伊... 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神经血管调节功能异常以及皮肤天然免疫防御功能与屏障功能损害等相关。目前治疗上主要针对其炎症性病理生理过程以及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用甲硝唑、壬二酸、伊维菌素、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口服四环素、维甲酸、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以及联合激光、手术等。本文将综述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为玫瑰痤疮的诊治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神经血管调节异常 四环素 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伊维菌素
下载PDF
DPL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7
4
作者 宋维芳 王素环 +3 位作者 林炳基 林双娇 刘作谨 张添龙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1-355,共5页
目的观察精准脉冲光(delicate pulse light,DPL)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15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全部患者均外涂0.1%他克莫司软... 目的观察精准脉冲光(delicate pulse light,DPL)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15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全部患者均外涂0.1%他克莫司软膏,2次/d,共12周。治疗组同时予DPL治疗,每4周1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 3次治疗后,在红斑、毛细血管扩张评分和VISIA评分上,治疗组和对照组皮损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上,治疗组有效率(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DPL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疗效优于单用0.1%他克莫司软膏,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L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 0.1%他克莫司软膏 玫瑰痤疮
下载PDF
玫瑰痤疮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被引量:33
5
作者 丁惠玲 韩娜娜 +2 位作者 仪晓芹 李金勇 史同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71-1274,共4页
目的调查玫瑰痤疮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对玫瑰痤疮组(观察组)60例和慢性荨麻疹组(... 目的调查玫瑰痤疮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对玫瑰痤疮组(观察组)60例和慢性荨麻疹组(对照组)40例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玫瑰痤疮组DLQI显著高于对照组DLQI(P<0.05),玫瑰痤疮组CES-D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CES-D分值(P<0.05),并且DLQI分值和CES-D分值呈正相关(r=0.705,P<0.05)。结论玫瑰痤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对患者心理造成很大影响,易产生抑郁。因此对于玫瑰痤疮的治疗不仅应用药物治疗,同时要进行及早心理疏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生活质量 调查
下载PDF
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1
6
作者 周书帆 文丽萍 杜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48-52,共5页
目的:观察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2例Ⅰ型及Ⅱ型玫瑰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组、水杨酸组及DPL组。其中联合组采用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水杨酸组及DPL组分别给予超分子水... 目的:观察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2例Ⅰ型及Ⅱ型玫瑰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组、水杨酸组及DPL组。其中联合组采用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水杨酸组及DPL组分别给予超分子水杨酸、窄谱强脉冲光单独治疗,每月治疗1次,共4次,治疗结束后比较各组疗效并统计治疗周期内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有效率为87.04%(47/54)明显高于水杨酸组70.37%(38/54)及DPL组65.38%(34/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超分子水杨酸及单独使用窄谱强脉冲光治疗,且安全性良好,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更优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化学 水杨酸 窄谱强脉冲光 玫瑰痤疮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红蓝光联合中药面膜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1
7
作者 罗丽娜 刘利红 +1 位作者 张静 苟志莲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400-1403,共4页
目的探讨红蓝光联合中药面膜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纳入研究组的86例玫瑰痤疮患者按照完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患者给予红蓝光联合中药面膜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甲硝唑凝胶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红蓝光联合中药面膜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纳入研究组的86例玫瑰痤疮患者按照完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患者给予红蓝光联合中药面膜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甲硝唑凝胶治疗,观察并记录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疗状积分、不良反应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7%高于对照组的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临床症状积分(红斑、丘疹脓疱、瘙痒、毛细血管扩张、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实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面膜联合红蓝光治疗玫瑰痤疮起效快,疗效好,维持疗效时间长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红蓝光 中药面膜 症状积分
下载PDF
他克莫司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赖劲东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评价他克莫司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在本科室就诊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共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患者予以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每... 目的:评价他克莫司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在本科室就诊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共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患者予以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每日2次)联合硫酸羟氯喹口服治疗,每日2次,每次0.2 g,共治疗8周。对照组患者单独予以他克莫司外用治疗,治疗方法及治疗周期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89.7%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羟氯喹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玫瑰痤疮优于单用他克莫司软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硫酸羟氯喹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 玫瑰痤疮
下载PDF
0.1%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9
作者 刘里云 赵芳 +1 位作者 孟祖东 王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748-750,共3页
目的:分析0.1%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ROSACEA-T)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87例,按治疗方式分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他克莫司软膏单独治疗,研... 目的:分析0.1%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ROSACEA-T)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87例,按治疗方式分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他克莫司软膏单独治疗,研究组予以他克莫司软膏、硫酸羟氯喹联合治疗。对不同用药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治疗8周后,对照组疗效显著低于研究组(64.29%与93.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上升,且研究组上升程度大于对照组;治疗8周后,研究组上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皮肤潮红、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皮肤敏感好转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P<0.05)。两组治疗方案患者均出现了头晕头痛、皮肤刺激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χ^2=0.090,P=0.765)。结论:ROSACEA-T患者运用0.1%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 他克莫司 硫酸羟氯喹
下载PDF
康复新液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0
10
作者 胡彩霞 张国强 +4 位作者 崔瑜 常靓 霍炳杰 王瑛 高顺强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399-2402,共4页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就诊的玫瑰痤疮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在口服甲硝唑片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强脉冲光治疗;观察组患者...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就诊的玫瑰痤疮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在口服甲硝唑片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强脉冲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康复新液,采用4~6层纱布浸透药液后局部湿敷,每次5~10 min,qn。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和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红斑、丘疹脓疱、瘙痒、毛细血管扩张评分及总积分和DL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红斑、丘疹脓疱、瘙痒、毛细血管扩张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强脉冲光 玫瑰痤疮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窄谱强脉冲光联合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11
作者 王思宇 严蕾 +3 位作者 谢军 杨超 刘刚 沈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74-278,共5页
目的:观察窄谱强脉冲光(DPL)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ETR)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3例ETR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1例)及对照组(42例)。2组均先予DPL(每4~6周1次,共2次)治疗后,实验组予外用0.03%他克莫司,每日2... 目的:观察窄谱强脉冲光(DPL)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ETR)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3例ETR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1例)及对照组(42例)。2组均先予DPL(每4~6周1次,共2次)治疗后,实验组予外用0.03%他克莫司,每日2次,对照组仅予保湿及防晒。由2位医师盲态评估患者相关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主观评分、治疗后积分、疗效指数及毛细血管改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L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ETR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 窄谱强脉冲光 他克莫司
下载PDF
2%夫西地酸乳膏联合小剂量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玫瑰痤疮自身对照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马仁燕 Juliandri +3 位作者 王小燕 周炳荣 骆丹 许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年第9期520-523,共4页
目的:评价2%夫西地酸乳膏外用联合小剂量盐酸米诺环素口服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门诊20例玫瑰痤疮患者,予盐酸米诺环素50 mg每晚口服,随机选择一侧面部外用2%夫西地酸乳膏,另外一侧作为对照,6周后评估临床疗效并测定皮肤红... 目的:评价2%夫西地酸乳膏外用联合小剂量盐酸米诺环素口服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门诊20例玫瑰痤疮患者,予盐酸米诺环素50 mg每晚口服,随机选择一侧面部外用2%夫西地酸乳膏,另外一侧作为对照,6周后评估临床疗效并测定皮肤红斑指数、经皮水分丢失和皮肤弹性,记录不良反应。结果:6周后外用夫西地酸侧总有效率和红斑指数分别为83.33%和982.94±8.09高于对照侧的22.22%和997.94±8.40(均P<0.05);外用夫西地酸侧经皮水分丢失为16.17±3.79,低于对照侧的21.28±3.88(P<0.05);治疗前后皮肤弹性无明显变化,组间无差异。结论:2%夫西地酸乳膏外用联合小剂量盐酸米诺环素口服治疗玫瑰痤疮较单用小剂量盐酸米诺环素口服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夫西地酸 米诺环素
下载PDF
中外玫瑰痤疮治疗指南与共识解读 被引量:28
13
作者 许阳 骆丹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36-839,共4页
玫瑰痤疮是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面部皮肤病,表现为面中央隆凸部为主的阵发性潮红、持久性红斑及面颊、口周或鼻部毛细血管扩张、丘疹或丘脓疱疹,伴或不伴眼部症状以及主观症状如灼热、刺痛、干燥或瘙痒。
关键词 玫瑰痤疮 治疗指南 解读 中外 毛细血管扩张 面部皮肤病 主观症状 眼部症状
原文传递
玫瑰痤疮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4
作者 袁新 汪犇 +2 位作者 邓智利 谢红付 李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43-948,共6页
玫瑰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面部皮肤炎症,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临床和基础的研究提示该病主要与遗传、免疫及神经血管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外界中如微生物、紫外线等诱发因素可以诱发并加重疾病,这些发病因素可以单独也可以共... 玫瑰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面部皮肤炎症,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临床和基础的研究提示该病主要与遗传、免疫及神经血管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外界中如微生物、紫外线等诱发因素可以诱发并加重疾病,这些发病因素可以单独也可以共同参与疾病的发生。本文就近期有关玫瑰痤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的疾病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遗传 免疫 神经血管 皮肤屏障 微生物 紫外线
下载PDF
玫瑰痤疮的病因及流行病学 被引量:27
15
作者 李健 袁超 《皮肤病与性病》 2017年第2期90-91,共2页
玫瑰痤疮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复杂,流行病学资料还比较缺乏。 1病因 玫瑰痤疮通常认为是在一定遗传背景基础上引发的慢性炎症。病因复杂。主要有以下原因: 1.1遗传因素 玫瑰痤疮发生具有种族差异。肤色较浅的高加索人发病率... 玫瑰痤疮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复杂,流行病学资料还比较缺乏。 1病因 玫瑰痤疮通常认为是在一定遗传背景基础上引发的慢性炎症。病因复杂。主要有以下原因: 1.1遗传因素 玫瑰痤疮发生具有种族差异。肤色较浅的高加索人发病率更高,亚洲人和非裔美国人发生率较低,说明遗传在发病中有一定的地位。双胞胎研究发现该病一半的影响因素来自于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资料 玫瑰痤疮 病因 遗传背景 非裔美国人 慢性炎症 遗传因素 种族差异
下载PDF
皮肤屏障与玫瑰痤疮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6
作者 吴艳 牛悦青 +4 位作者 陈璨 仲少敏 刘慧贤 许月 孙楠 《皮肤病与性病》 2011年第2期77-78,共2页
1皮肤屏障功能皮肤的角质层位于表皮最外层,曾被大家认为是无用的死亡细胞形成的结构。然而近年的研究却发现,角质细胞及其细胞外成分彼此紧密嵌合,形成了特殊的砖-墙结构,为皮肤提供屏障功能。这个结构为人体提供了一个渗透屏障,... 1皮肤屏障功能皮肤的角质层位于表皮最外层,曾被大家认为是无用的死亡细胞形成的结构。然而近年的研究却发现,角质细胞及其细胞外成分彼此紧密嵌合,形成了特殊的砖-墙结构,为皮肤提供屏障功能。这个结构为人体提供了一个渗透屏障,可以防止皮肤内的水分和电解质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屏障功能 玫瑰痤疮 相关性 细胞形成 角质细胞 角质层 结构 细胞外
下载PDF
盐酸米诺环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评价 被引量:26
17
作者 焦烨 闵仲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年第4期236-238,共3页
玫瑰痤疮是一种累及面部皮肤血管和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该病早期可表现为面部阵发性潮红或持久性红斑,继而出现丘疹、脓疱,病久可产生以鼻赘为特征的肥大增生性改变.临床上分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丘疹脓疱型、鼻赘型和... 玫瑰痤疮是一种累及面部皮肤血管和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该病早期可表现为面部阵发性潮红或持久性红斑,继而出现丘疹、脓疱,病久可产生以鼻赘为特征的肥大增生性改变.临床上分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丘疹脓疱型、鼻赘型和眼型四种类型[1],其中以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和丘疹脓疱型最为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复方甘草酸苷 盐酸米诺环素 疗效评价 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毛囊皮脂腺单位 血管扩张型 治疗
下载PDF
微生物在玫瑰痤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26
18
作者 袁超 王学民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1-523,共3页
玫瑰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感染性皮肤疾病,可伴有血管功能障碍。关于微生物在玫瑰痤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目前尚有较多争议。本文综述了目前报道的与玫瑰痤疮发病可能相关的六种微生物:毛囊蠕形螨、Oleronius杆菌、幽门螺旋杆菌、... 玫瑰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感染性皮肤疾病,可伴有血管功能障碍。关于微生物在玫瑰痤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目前尚有较多争议。本文综述了目前报道的与玫瑰痤疮发病可能相关的六种微生物:毛囊蠕形螨、Oleronius杆菌、幽门螺旋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和肺炎衣原体,并从皮肤微生物屏障角度分析可能的致病机理。表明:微生物的参与和玫瑰痤疮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尤其在个别亚型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们也是疾病诱发或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病因学 微生物 毛囊蠕形螨 皮肤屏障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常规方法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19
作者 陈永国 崔静 杨慧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疗法联合常规方法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笔者科室进行治疗的78例玫瑰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使用他克莫司...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疗法联合常规方法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笔者科室进行治疗的78例玫瑰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使用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ALA-PDT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脓疱、红斑、丘疹及毛细血管扩张程度评分均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z=-2.215,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各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214、0.347、2.053、1.054,P>0.05)。结论:使用ALA-PDT联合常规治疗方法对玫瑰痤疮进行干预,可以提高各类症状的改善程度,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丘疹 感染 他克莫司 米诺环素
下载PDF
异维A酸胶囊联合红蓝光治疗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临床疗效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杨菊 杨雨蒙 +1 位作者 张忠奎 李灵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9期969-971,共3页
目的探讨异维A酸胶囊联合红蓝光治疗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西部战区总医院皮肤科确诊的丘疹脓疱型玫瑰痤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异维A酸胶囊联合红蓝... 目的探讨异维A酸胶囊联合红蓝光治疗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西部战区总医院皮肤科确诊的丘疹脓疱型玫瑰痤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异维A酸胶囊联合红蓝光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异维A酸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皮损评分,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皮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异维A酸胶囊联合红蓝光治疗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异维A酸胶囊 红蓝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