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作文教学的第三只眼──对国外作文教学研究的启示 |
蔡宗模
|
《现代中小学教育》
|
2000 |
7
|
|
2
|
几何形式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玛莎·施瓦茨作品解读 |
赵明芝
|
《美与时代(创意)(上)》
|
2012 |
7
|
|
3
|
流转的舞台──《推手》造型语言浅析 |
徐峰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4
|
|
4
|
小事儿别撒谎 |
阿成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第十九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在南昌开幕 |
裴超
|
《中国会展》
|
2024 |
0 |
|
6
|
舞台魅影:玛莎·诺曼剧作中不在场的男性形象 |
岑玮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7
|
上海戏剧学院2020级表演系/舞美系毕业公演 《三姊妹》剧照 |
|
《戏剧艺术》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刮痧 |
宫红妮
|
《初中生之友》
|
2024 |
0 |
|
9
|
诗意地栖居于电影语言──李安和《推手》 |
甘小二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0
|
论玛莎·诺曼的女主角的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 |
石坚
|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4
|
|
11
|
浅论盖斯凯尔夫人的《克兰福德》 |
吴祖镏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7 |
2
|
|
12
|
《五个孩子和沙地精》(四) |
Lulu
|
《英语角》
|
2023 |
0 |
|
13
|
玛莎的博客 |
宋明珠
|
《疯狂英语(新悦读)》
|
2023 |
0 |
|
14
|
试论多丽丝·莱辛作品的政治主题 |
李福祥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3 |
3
|
|
15
|
政治情感的认知特性、社会功能及其对正义的影响——评玛莎·努斯鲍姆的《愤怒和宽恕:憎恨·慷慨·正义》 |
弭维
|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6
|
穆时英集外文新辑 |
王贺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7
|
以希望引导恐惧:纳斯鲍姆政治情感新论——访玛莎·纳斯鲍姆教授 |
谢惠媛
玛莎·纳斯鲍姆
|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18
|
诗人何以“立法”与“裁判”?——以西方浪漫主义四杰为对象的文学正义阐释 |
刘锋杰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9
|
此之“坐”非彼之“坐” |
王伟
|
《舞蹈》
|
2021 |
2
|
|
20
|
叛逆的青春——评多丽丝·莱辛小说《玛莎·奎斯特》 |
杨永钢
|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