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玛湖西斜坡百口泉组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剑 丁湘华 +3 位作者 武卫东 罗正江 廖健德 张宝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2-148,共7页
环玛湖凹陷T/P不整合面之上,三叠系百口泉组为一套砂砾岩为主的沉积体,其内部结构复杂,储层孔隙形成机理及物性的影响因素复杂,给储层预测带来困难。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等微观手段,结合岩心观察、物性分析,对... 环玛湖凹陷T/P不整合面之上,三叠系百口泉组为一套砂砾岩为主的沉积体,其内部结构复杂,储层孔隙形成机理及物性的影响因素复杂,给储层预测带来困难。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等微观手段,结合岩心观察、物性分析,对玛湖西环带斜坡区百口泉组储层的孔隙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发现该区砂砾岩储层主要发育三类孔隙,剩余粒间孔、泥质杂基收缩孔、长石溶孔。其中剩余粒间孔和泥质杂基收缩孔主要发育于以扇三角洲前缘颗粒流沉积为主体的百一段细砾岩中,前者因砾石以及砾石间石英、长石等刚性颗粒的支撑而形成,后者因原始孔隙中伊/蒙混层矿物向伊利石转化形成;百二段和百三段少量发育的长石溶孔主要存在于扇三角洲平原泥石流沉积的含泥含砂中砾岩和河道砂岩中,因碱性长石被源于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的有机酸溶蚀而形成。并且颗粒流成因的砂质细砾岩物性和含油性明显好于泥石流沉积的含泥、含砂中砾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口泉组 砂砾岩 孔隙形成机理 储层特征 玛湖西斜坡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西地区致密砂砾岩优质薄储层预测 被引量:10
2
作者 程志国 胡婷婷 +1 位作者 瞿建华 贺陆明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5年第5期891-896,共6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西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为扇三角洲致密砂砾岩,具有低孔、低渗、储层薄的特征,水下中等孔隙度的灰绿色砂砾岩为优质储层。由于地震资料主频低(25~30 Hz),储层薄(10 m左右),而且优质储层与致密层阻抗叠置,... 准噶尔盆地玛湖西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为扇三角洲致密砂砾岩,具有低孔、低渗、储层薄的特征,水下中等孔隙度的灰绿色砂砾岩为优质储层。由于地震资料主频低(25~30 Hz),储层薄(10 m左右),而且优质储层与致密层阻抗叠置,目前常用的叠后波阻抗反演、叠前同时反演等方法都满足不了该地区优质薄储层预测的要求。笔者基于取芯、测井、试油等资料开展岩石物理分析,利用纵波阻抗和纵横波速度比建立岩石物理图版,确定该区的优质储层参数特征。在此基础上,开展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综合叠前同时反演与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的优点,实现砂砾岩优质薄储层的预测。反演结果表明,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结果可以明显提高储层纵向预测的分辨率,较好地解决该地区致密砂砾岩优质薄储层预测的问题,为该区下步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西斜坡 致密砂砾岩 优质薄储层 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
下载PDF
高精度CT成像技术在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研究中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玛湖西斜坡风城组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孙乐 王志章 +2 位作者 于兴河 潘潞 张国印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6-34,共9页
二叠系下统风城组为准噶尔盆地玛湖西斜坡致密油主力产层。基于CT成像的三维高精度储层表征、扫描电镜和压汞测试等方法,分析风城组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选取并制备直径为65μm的CT实验样品进行纳米尺度扫描,构建纳米级孔隙三维结... 二叠系下统风城组为准噶尔盆地玛湖西斜坡致密油主力产层。基于CT成像的三维高精度储层表征、扫描电镜和压汞测试等方法,分析风城组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选取并制备直径为65μm的CT实验样品进行纳米尺度扫描,构建纳米级孔隙三维结构模型,分析不同深度样品物性特征,以及孔喉大小、形态、空间分布和连通性。结果表明:在微米尺度下,实验样品孔喉大小差异大,半径为2~50μm,呈孤立状或条带状分布于粒间或粒内,数量少但占孔隙体积大;在纳米尺度下,样品孔喉半径为0.05~0.30μm,纳米级孔隙数量增多,呈管状或球状分布于矿物颗粒(晶体)内部或表面,纳米级球状微孔连通性较差,三维空间呈孤立状,多作为储集空间;计算样品孔隙度与岩心分析孔隙度结果接近。该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致密油储层进一步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成像 致密油储层 微观孔隙结构 玛湖西斜坡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白云质岩储集层特征及裂缝带地震多属性预测——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吴采西 周基爽 +4 位作者 张磊 孙宇 李辉 郑艺 陈新贵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8-330,共3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二叠系风城组一段白云质岩为裂隙型储集层,在一些井中获得了高产油气流。在综合研究白云质岩优质储集层物性、孔隙结构及裂缝发育状况等石油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地震多属性,对该区白云质岩优质裂缝性储集层...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二叠系风城组一段白云质岩为裂隙型储集层,在一些井中获得了高产油气流。在综合研究白云质岩优质储集层物性、孔隙结构及裂缝发育状况等石油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地震多属性,对该区白云质岩优质裂缝性储集层进行了刻画。并预测研究区风城组一段白云质岩在平面上发育3个优质裂隙储集层带,共计预测面积471 km2,为在该区进一步开展祥探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西斜坡 二叠系 白云质岩 储集层特征 地震多属性 裂缝带预测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西斜坡优质砂砾岩储层叠前地震预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勇 贺陆明 +1 位作者 程志国 唐建华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91-296,共6页
玛湖西斜坡是新疆油田近年来规模增储的重要领域,有利储层岩性为下三叠统百口泉组灰色、灰绿色砂砾岩。常规叠后反演对具有复杂波阻抗特征的储层难以有效区分,单井储层产量差异大,储层类型需进一步评价。通过研究区岩石物理分析表明,纵... 玛湖西斜坡是新疆油田近年来规模增储的重要领域,有利储层岩性为下三叠统百口泉组灰色、灰绿色砂砾岩。常规叠后反演对具有复杂波阻抗特征的储层难以有效区分,单井储层产量差异大,储层类型需进一步评价。通过研究区岩石物理分析表明,纵横波速度比与波阻抗交汇能较好地区分储层与非储层,可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本次研究依托玛西1井高密度三维OVT域处理叠前道集,开展叠前弹性参数反演,预测储层空间展布特征。结果表明,预测与实钻井吻合较好,反映研究区储层空间分布特征刻画和对储层的分类评价,可为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西斜坡 岩石物理分析 叠前弹性参数 储层预测
下载PDF
砂砾岩体不同岩相油气充注期储集性能差异及成藏意义——以玛湖凹陷西斜坡区百口泉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孟祥超 陈能贵 +5 位作者 苏静 徐洋 王小军 邹志文 李亚哲 郭华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6-614,共9页
玛湖凹陷西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岩性油藏生、储、盖、运等成藏条件配置优越,有效的侧向及上倾方向圈闭封挡条件为制约油气成藏的关键。在明确泥质含量为影响本区砂砾岩储层储集性能关键因素基础上,以泥质含量为主分类参数,将砂砾岩储... 玛湖凹陷西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岩性油藏生、储、盖、运等成藏条件配置优越,有效的侧向及上倾方向圈闭封挡条件为制约油气成藏的关键。在明确泥质含量为影响本区砂砾岩储层储集性能关键因素基础上,以泥质含量为主分类参数,将砂砾岩储层划分为贫泥砂砾岩(泥质含量〈5%)、含泥砂砾岩(泥质含量5%~8%)和富泥砂砾岩(泥质含量〉8%)三种岩相。早侏罗世的早期油气充注期,上述三种岩相储层均可作为有效储层;早白垩世的主要油气充注期,富泥砂砾岩相储层的储集性能明显变差,成为研究区主要的致密封挡带,而贫泥砂砾岩和含泥砂砾岩仍可作用作为有效储层,且前者的储集性能优于后者。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牵引流)沉积主要对应于贫泥砂砾岩岩相,在油气充注期为有效储层,构成玛湖凹陷西斜坡区百口泉组大面积岩性油藏的主体储集层;扇三角洲平原亚相(牵引流)、砂质碎屑流(重力流)沉积主要对应于富泥砂砾岩岩相,在油气充注期储集性能均较差,主要构成研究区大面积岩性油藏的底部及侧向的致密封挡带,上述两致密封挡带与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牵引流)有效储层配置,共同形成玛湖凹陷西斜坡区百口泉组大型岩性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西斜坡 百口泉组 岩相 储集性能 致密封挡带
下载PDF
玛湖凹陷西斜坡百口泉组砂砾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演化特征 被引量:8
7
作者 王伟 常秋生 +1 位作者 赵延伟 张妮 《地质学刊》 CAS 2016年第2期228-233,共6页
玛湖凹陷西斜坡百口泉组储集岩以砂质细砾岩、中细砾岩、细砾岩以及含砾粗砂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多样、成因复杂,关于砂砾岩储层特征认识不清。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孔渗、流体包裹体等分析资料,对砂砾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主控因... 玛湖凹陷西斜坡百口泉组储集岩以砂质细砾岩、中细砾岩、细砾岩以及含砾粗砂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多样、成因复杂,关于砂砾岩储层特征认识不清。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孔渗、流体包裹体等分析资料,对砂砾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主控因素以及演化特征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百口泉组砂砾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粒内溶孔为主,次为剩余粒间孔以及粒间溶孔;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异常高压以及早期油气充注是影响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异常高压减缓了压实作用的进程,使部分原生孔隙得以保存,早期油气充注为溶蚀作用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加大了次生孔隙空间,改善了砂砾岩储层储集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空间 主控因素 演化特征 百口泉组 玛湖凹陷西斜坡 新疆
下载PDF
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储层特征及其成藏控制——以准噶尔盆地玛西斜坡中浅层八道湾组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林生 赵晓东 +4 位作者 李亮 周伯玉 徐倩茹 赵文苹 纪雪冰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0-778,共9页
通过岩心观察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开展了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中浅层低含油饱和度油藏的储层特征研究,探讨了强非均质储层对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成藏的影响。研究认为:1)玛西斜坡中浅层侏罗系八道湾组为低含油饱和度油... 通过岩心观察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开展了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中浅层低含油饱和度油藏的储层特征研究,探讨了强非均质储层对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成藏的影响。研究认为:1)玛西斜坡中浅层侏罗系八道湾组为低含油饱和度油藏,产出品质较好的轻质油,油藏具有低含油、高含水特征;2)储层普遍含砾,以砾岩、砂砾岩等粗岩性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粒内溶孔,储层孔隙发育差,连通性差,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储层非均质强,低含油饱和度油藏主要聚集在较强非均质储层中;3)八道湾组储层主要经历了早期充注与晚期调整的油气成藏过程,油气早期运移形成了百口泉组、八道湾组古油藏,晚期发生构造掀斜,八道湾组古油藏遭受破坏,百口泉组古油藏沿次级断裂调整至八道湾组,强非均质储层对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成藏起到控制作用,强非均质性厚层砂砾岩储层与次级断裂匹配形成低含油饱和度油藏。玛西斜坡中浅层八道湾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的发现拓展了玛湖凹陷的油气勘探空间,同时增加了在厚层砂砾岩低渗储层中寻找低含油饱和度油藏的勘探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储层 强非均质性 低含油饱和度油藏 八道湾组 玛湖凹陷西斜坡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西斜坡八道湾组一段厚层砂砾岩储层评价及强非均质控藏特征
9
作者 齐洪岩 李小石 +2 位作者 王智忠 王爱霞 赵晓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9718-9728,共11页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是增储上产的主力层系,其中玛湖凹陷西斜坡(简称“玛西斜坡)侏罗系八道湾组一段主要为低孔低渗砂砾岩储层,玛西斜坡同一套储层(构造、沉积、成岩条件类似)有的成藏、有的未成藏,亟需开展砂砾岩储层评价,明确控藏特征。...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是增储上产的主力层系,其中玛湖凹陷西斜坡(简称“玛西斜坡)侏罗系八道湾组一段主要为低孔低渗砂砾岩储层,玛西斜坡同一套储层(构造、沉积、成岩条件类似)有的成藏、有的未成藏,亟需开展砂砾岩储层评价,明确控藏特征。利用岩心、薄片、分析化验、试油试产等资料,进行玛西斜坡八道湾组一段厚层砂砾岩储层评价,重点开展储层非均质评价明确非均质控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玛西斜坡八道湾组一段主要发育厚层砂砾岩储层,为辫状河道沉积,储层中主要发育泥质、致密砂岩层、钙质与煤层等4种隔夹层,隔夹层在纵向上增强了储层非均质性;②玛西斜坡八道湾组一段储层孔隙度分布范围2.9%~18.8%,平均孔隙度为10.60%,渗透率分布范围是0.02×10^(-3)~255×10^(-3)μm^(2),平均渗透率为3.29×10^(-3)μm^(2),其中砂砾岩储层孔隙度分布范围4.1%~15.8%,平均为8.27%,渗透率分布范围是0.05×10^(-3)~145×10^(-3)μm^(2),平均值1.24×10^(-3)μm^(2),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具有孔喉半径较小,孔隙结构复杂,喉道连通性较差,排驱压力高的特征;③建立起储集空间与含油性的关系,储集空间发育、非均质性弱的层段含油性差,而储集空间弱发育、非均质性强的层段含油性好,储层非均质性是控制准噶尔盆地玛西斜坡八道湾组厚层砂砾岩储层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④利用数据包络法计算了玛西斜坡八道湾组一段厚层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指数,主要介于0.621~0.782,属于较强—中等非均质性。试油出油层段储层非均质指数为0.621~0.673,为较强非均质性储层,试油未或少出油层段储层非均质指数为0.674~0.782,为中等非均质性储层。结论认为储层非均质性对玛西斜坡八道湾组一段厚层砂砾岩储层油气成藏具有控制作用,强非均质储层中油气难以逸散而得到保存,油藏主要富集在强非均质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西斜坡 砂砾岩储层 储层非均质性 非均质指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原油油源解析:基于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分子比值与浓度定量分析
10
作者 谷元龙 张仲达 +3 位作者 于双 靳军 李二庭 潘长春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8-310,共13页
通过对玛湖凹陷中部(西斜坡)24个原油样品饱和烃组分、芳烃组分、二苯并噻吩(DBT)、甲基二苯并噻吩(MDBTs)、二苯并呋喃(DBF)和甲基二苯并呋喃(MDBFs)等化合物定量分析及正构烷烃单体C同位素组成分析,将油样分为Ⅰ、Ⅱ两类。与Ⅱ类原油... 通过对玛湖凹陷中部(西斜坡)24个原油样品饱和烃组分、芳烃组分、二苯并噻吩(DBT)、甲基二苯并噻吩(MDBTs)、二苯并呋喃(DBF)和甲基二苯并呋喃(MDBFs)等化合物定量分析及正构烷烃单体C同位素组成分析,将油样分为Ⅰ、Ⅱ两类。与Ⅱ类原油相比,Ⅰ类原油具有:①相对较高的Pr/n-C17、Ph/n-C18值和较低的Pr/Ph值;②相对较高的伽马蜡烷/(C30藿烷+伽马蜡烷)值;③相对较高的C29甾烷异构化比值、三环萜烷/(三环萜烷+C30藿烷)值、三芳甾烷TA(Ⅰ)/(TA(Ⅰ)+TA(Ⅱ)值和甲基二苯并噻吩比值4-MDBT/1-MDBT;④相对较高的二苯并噻吩(DBT)和甲基二苯并噻吩(MDBTs)含量、较低的二苯并呋喃(DBF)和甲基二苯并呋喃(MDBFs)含量和较高的DBT/(DBT+DBF)和MDBTs/(MDBTs+MDBFs)值。其中,两类原油MDBFs含量和DBT/(DBT+DBF)、MDBTs/(MDBTs+MDBFs)值差异比较显著。此外,Ⅱ类原油正构烷烃单体C同位素分布型式具有一定程度的“倒转”,即随碳数增加δ^(13)C值先变轻,至n-C25达到最低值,之后变重,而Ⅰ类原油不具有“倒转”特征。Ⅰ类原油来源于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Ⅱ类原油来源于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与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的原油组分混合产物。Ⅰ类原油比Ⅱ类原油分布于相对较深的储层,两类原油具有不同的运聚通道和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西斜坡 砾岩大油区 单体烃C同位素 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 二苯并呋喃类化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