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三才”到“三纲”:董仲舒王道观之嬗变
1
作者 白立强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4-49,共6页
董仲舒王道观由“三才”向“三纲”之嬗变,蕴含着由法天以为仁到本天以立仁(人)的思想。这同时意味着“元”机展露与开显。纵向层面,董子之天备具了本然性根基,从而使天哲学乃至“天人一”得以确立;横向维度,天地人以及物共“元”之性... 董仲舒王道观由“三才”向“三纲”之嬗变,蕴含着由法天以为仁到本天以立仁(人)的思想。这同时意味着“元”机展露与开显。纵向层面,董子之天备具了本然性根基,从而使天哲学乃至“天人一”得以确立;横向维度,天地人以及物共“元”之性而成“天下一”。董子王道观于“元”的确认中从终极意义上证成了王道本正的先天依据,并由此建构了“天人一”与“天下一”统一的“王天下”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王道 “三才” “三纲” 王天下 “元”
下载PDF
如何与天地万物成“一家之亲”——王阳明亲民说发微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立胜 Wang Keyou(译) 《孔学堂》 CSSCI 2022年第2期65-77,161-174,共27页
王阳明的“明德亲民之学”是阳明学义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说可划分为早、晚期两个不同的阶段。唯有从“明明德工夫论”与“王道观”双重视野方能理解其精义与特色所在。其强烈的“泛亲化”的亲民论述让“亲”拥有了建构普遍的社会... 王阳明的“明德亲民之学”是阳明学义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说可划分为早、晚期两个不同的阶段。唯有从“明明德工夫论”与“王道观”双重视野方能理解其精义与特色所在。其强烈的“泛亲化”的亲民论述让“亲”拥有了建构普遍的社会秩序、宇宙秩序的意义,并与“天下一家”“中国一人”论述一起成为近现代中国社会秩序重构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动力,因而具有广泛的思想史效应与深刻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明德亲民之学 亲民 王道
下载PDF
王道通三——董仲舒的王道观与政治理想 被引量:2
3
作者 韩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7-71,共5页
三才之道形成很早,天地人为一体,人在天地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并集中体现在圣人身上。董仲舒继承传统三才之道,构建了王道通三的王道观,并发挥《春秋》微言大义,为君主建立起超越现实的为政理念和价值观,以重建其政治理想,... 三才之道形成很早,天地人为一体,人在天地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并集中体现在圣人身上。董仲舒继承传统三才之道,构建了王道通三的王道观,并发挥《春秋》微言大义,为君主建立起超越现实的为政理念和价值观,以重建其政治理想,对其后两千多年中国社会治理和政治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今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才之道 董仲舒 王道 政治理想
下载PDF
试论当代儒学复兴的三个面向及其可能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根友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8-23,共6页
当代儒学复兴要在三个方面展开自己的新论述,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力,儒家应当基于传统的王道天下观发展出新的促进世界和平的国际政治理想;对于整饧人心而言,儒家应当基于传统的仁学思想发展出新仁学思想理论,从而建立一个可与基督教理... 当代儒学复兴要在三个方面展开自己的新论述,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力,儒家应当基于传统的王道天下观发展出新的促进世界和平的国际政治理想;对于整饧人心而言,儒家应当基于传统的仁学思想发展出新仁学思想理论,从而建立一个可与基督教理论相抗衡的精神与道德信仰系统。针对个人在现代工商业社会的生活状态而言,应当发展出一套能为个人修身提供有效方法的道德实践哲学,从而发展儒家式的为己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儒学复兴 王道天下 新仁爱思想 修身
下载PDF
比较哲学视野下的中外战争与和平思想
5
作者 郝雨桐 《哲学进展》 2023年第5期956-961,共6页
国际和平是古今中外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各国不断进行融合,又难以避免产生矛盾冲突。在当前俄乌战争的局势下,国际和平受到了挑战。如何能避免这样的矛盾,促进和平,是我们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对于这个话题,中国古代... 国际和平是古今中外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各国不断进行融合,又难以避免产生矛盾冲突。在当前俄乌战争的局势下,国际和平受到了挑战。如何能避免这样的矛盾,促进和平,是我们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对于这个话题,中国古代的儒家学派早已有自己的阐释;而西方的思想家康德、罗素也都有自己的看法。本文在比较哲学视野下对历史上中外战争与和平思想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对维持良好国际秩序、避免国际争端,从而维持更久的国际和平状态有所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与和平 王道天下 主权 国际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