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之关系研究中的两点不足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丽霞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53-259,共7页
关键词 基督教文化 中国 现代文学 跨学科研究 文学研究 王本 《2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
下载PDF
文学制度、文学经典与文学思想史——王本朝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本朝 张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38,F0002,共7页
一关于文学研究的“史学化”倾向张望:王老师,回顾您最近几年的研究论文和专著,我发现有两个比较明显的方向:一个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家作品的重新释读,注重对文学文本、文学语言的揣摩;另一个则是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想的梳理与整合... 一关于文学研究的“史学化”倾向张望:王老师,回顾您最近几年的研究论文和专著,我发现有两个比较明显的方向:一个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家作品的重新释读,注重对文学文本、文学语言的揣摩;另一个则是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想的梳理与整合。相较于之前关注文学“外部”问题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研究”,这两个方向的研究似乎都显得更为“内在”。这是不是您有意识地在对自己的研究做出某种调整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学经典 文学语言 文学思想史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文本 王本 史学化
下载PDF
评王本朝的《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高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84-289,共6页
关键词 王本 《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 书评 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 社会制度 文学制度
下载PDF
观念史:现代文学史的崭新书写方式——评王本朝《中国现代文学观念与知识谱系》 被引量:4
4
作者 蒋进国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65-71,共7页
新文学之为“新”,首先为观念之新,观念改变既有语言、技法革新,才有“新”文学史。一如先有梁任公之“新民说”,后有“新小说”,白话文始立足。历经一个多世纪,现代文学累积了众多专用概念和术语,它们建构了新文学观念和知识谱... 新文学之为“新”,首先为观念之新,观念改变既有语言、技法革新,才有“新”文学史。一如先有梁任公之“新民说”,后有“新小说”,白话文始立足。历经一个多世纪,现代文学累积了众多专用概念和术语,它们建构了新文学观念和知识谱系。文学观念的形成时间漫长,历史丰富性和复杂性极易被抹平,研究者在使用时很难对其清理辨析,遮蔽和误读在所难免。现代文学研究,小到作品、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史 文学观念 知识谱系 中国现代 书写方式 王本 观念史 现代文学研究
下载PDF
还原一个真实而立体的吴宓——评王本朝《最爱先生古道长:〈吴宓日记续编〉研究》
5
作者 郭大章 《湘南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9-54,共6页
王本朝的《最爱先生古道长:〈吴宓日记续编〉研究》在翔实而丰富的史料基础上,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文字,事无巨细的生活细节,刻画并还原出一个真实而立体的吴宓形象,展现出宏大而开阔的学术研究视野,呈现出“史料”的细化和对碎片化生活细... 王本朝的《最爱先生古道长:〈吴宓日记续编〉研究》在翔实而丰富的史料基础上,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文字,事无巨细的生活细节,刻画并还原出一个真实而立体的吴宓形象,展现出宏大而开阔的学术研究视野,呈现出“史料”的细化和对碎片化生活细节的重视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其“以个体或个体日记映射时代和历史”的研究方法,为吴宓研究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本 吴宓 形象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制度”概念的发现与文学研究的本土现代性——读《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增订本)》
6
作者 王小惠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4年第10期116-121,共6页
王本朝教授的《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增订本)》,以作者、读者、文本、社会四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主体,构建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总体性”视野。此书既从单一到综合,彰显文学史研究的非本质主义认知;又从静止到变化,展示了文学研究的... 王本朝教授的《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增订本)》,以作者、读者、文本、社会四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主体,构建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总体性”视野。此书既从单一到综合,彰显文学史研究的非本质主义认知;又从静止到变化,展示了文学研究的动态视野;再从封闭到开放,打通了文学研究的内外关联;同时还提出了诸多具有中国文学特色的新概念。此书呈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本土化、综合性学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本 《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增订本)》 本土现代性
下载PDF
微观史学与精神档案视野下的吴宓日记研究——王本朝教授学术访谈
7
作者 王本朝 李金凤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0,共7页
吴宓(1894—1978)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在当代中国具有文化转型和社会变迁的符号特征。王本朝教授近年来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史、制度史研究,于吴宓日记研究用力尤勤。近著《最爱先生古道长:〈吴宓日记续编〉研究》视角独... 吴宓(1894—1978)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在当代中国具有文化转型和社会变迁的符号特征。王本朝教授近年来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史、制度史研究,于吴宓日记研究用力尤勤。近著《最爱先生古道长:〈吴宓日记续编〉研究》视角独特,抉剔入微,展现出一个心灵世界与社会文化互动的历史脉络,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值吴宓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本刊特邀请王本朝教授分享吴宓日记研究的思路、方法与体会,以与同仁共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日记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中国现当代文学 王本 微观史学 文化转型 符号特征 心灵世界
原文传递
说不尽的李金发——李金发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3
8
作者 巫小黎 《诗探索》 2001年第Z1期176-182,共7页
在20世纪中国文化艺术史上,中国现代美术的先驱、一代宗师林风眠(1900-1991)和象征派的开山诗人、现代雕塑的开拓者之—李金发(1900-1976)堪称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双子星座,他们以卓越的艺术才华,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中国现代美术和新... 在20世纪中国文化艺术史上,中国现代美术的先驱、一代宗师林风眠(1900-1991)和象征派的开山诗人、现代雕塑的开拓者之—李金发(1900-1976)堪称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双子星座,他们以卓越的艺术才华,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中国现代美术和新诗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学和美术的现代化进程。为缅怀两位文化先驱的伟大业绩,探讨前人的艺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金发 中国新诗 学术研讨会 现代性追求 林风眠 诗歌创作 王本 中国现代美术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客家文化
原文传递
特定视域中的文学史景观——评王本朝《2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德明 《广东社会科学》 2001年第4期151-152,共2页
关键词 文学史 王本 《2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 书评
下载PDF
意义与限度——评王本朝先生著《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文民 方长安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31-34,共4页
《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对文学与制度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意义作了全面的分析、梳理和探讨,视角独特,内容新颖,史料扎实,颇有创见,表现了作者辩证的学术眼光和清醒的反思意识,填补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为进一步的探索提供... 《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对文学与制度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意义作了全面的分析、梳理和探讨,视角独特,内容新颖,史料扎实,颇有创见,表现了作者辩证的学术眼光和清醒的反思意识,填补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为进一步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学术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 学术眼光 理性反思 王本 书评
下载PDF
语言自觉·个体经验·历史意识——王本朝《回到语言:重读经典》的批评方法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笑 《学术评论》 2020年第5期55-61,共7页
自20世纪80年代"回到文学本身"的热潮兴起,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重读就从未停止,绵延至今,并由文学文献、文学观念和文本细读构成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三重奏。重读也是文本细读的一种方式,只不过主体意图和表现形式各有不同而已... 自20世纪80年代"回到文学本身"的热潮兴起,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重读就从未停止,绵延至今,并由文学文献、文学观念和文本细读构成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三重奏。重读也是文本细读的一种方式,只不过主体意图和表现形式各有不同而已。王本朝先生《回到语言:重读经典》(以下简称《回到语言》)一书始终贯穿其明确的阅读意图:回到语言本体,适度介入个人经验,最终达到对文本与自我的历史化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王本 文本细读 语言本体 语言自觉 个体经验 文学观念 批评方法
下载PDF
王本朝:只问耕耘 不问收获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晓梅 向燕妮(图)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2016年第6期36-39,共4页
王本朝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对重庆有着深厚的情感。约见前,王本朝似乎“没空”理我们,我甚至担心他不好交流,可当见面的那一刻起,才发觉是“自寻烦恼”,他真的只是太忙而已。
关键词 王本 重庆人 教师职责 教师修养
下载PDF
文学制度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评王本朝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
13
作者 胡希东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 王本 民间文化 后现代主义 自我意识
下载PDF
“鲁迅与中国新文学的分化与重组”学术研讨会综述
14
作者 张望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3-96,共4页
2020年11月1日-2日,中国鲁迅研究会2020年会暨"鲁迅与中国新文学的分化与重组"学术研讨会在重庆西南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鲁迅研究会主办,西南大学文学院承办。会议开幕式由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王... 2020年11月1日-2日,中国鲁迅研究会2020年会暨"鲁迅与中国新文学的分化与重组"学术研讨会在重庆西南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鲁迅研究会主办,西南大学文学院承办。会议开幕式由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王本朝主持,西南大学副校长崔延强致欢迎辞,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孙郁做主题发言。孙郁回顾了鲁迅研究的历史与沿革,强调鲁迅研究应紧跟当下潮流、直面社会困境、思索人类生存、回应时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鲁迅研究会 中国新文学 鲁迅研究 文学院院长 孙郁 副校长 社会困境 王本
下载PDF
评张钧、王本朝《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
15
作者 彭晓娅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62-64,共3页
在当代文学研究中,由于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学界对当代文学制度的研究还比较欠缺。王本朝教授和张钧博士先后出版《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具有理论的开阔意义和启示意义。通过两个版本的比较,可以深入了解当代文学制度发展轨迹并... 在当代文学研究中,由于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学界对当代文学制度的研究还比较欠缺。王本朝教授和张钧博士先后出版《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具有理论的开阔意义和启示意义。通过两个版本的比较,可以深入了解当代文学制度发展轨迹并发现当代文学制度研究的某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钧 王本 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
下载PDF
张元的诗(二首)
16
作者 张元 《江南(诗)》 2015年第2期74-75,共2页
主持人语:河南是诗圣杜甫的故乡,这片诗意的土地孕育出一代又一代杰出的诗人。当代诗人中,如马新朝、蓝蓝、森子、郎毛、高旭旺、王本朝、艺辛、孔令更等在诗歌创作上都有自己对诗歌认知和见解。本期诗作选自河南部分高校年轻校园诗... 主持人语:河南是诗圣杜甫的故乡,这片诗意的土地孕育出一代又一代杰出的诗人。当代诗人中,如马新朝、蓝蓝、森子、郎毛、高旭旺、王本朝、艺辛、孔令更等在诗歌创作上都有自己对诗歌认知和见解。本期诗作选自河南部分高校年轻校园诗人的作品,虽不能代表河南所有高校年轻诗人的水平,但我们从他(她)们这些诗歌中读到自由的思想,和对诗歌的追求与独特的见解,但愿他(她)们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飞得更高、走得更远。(雨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选 诗人 河南 高校 诗歌创作 张元 主持人 王本
原文传递
文学话语的突围:王本朝的学术研究
17
作者 吴高余 贺艳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3-27,共5页
王本朝的学术研究所具有的问题意识和文学话语显示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扎实成绩和创造性意义,在其文学研究的背后透露出的生命体验具有强烈的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品格,其治学的方法和特点也能提供诸多学术启示,值得重视。
关键词 王本 问题意识 文学话语 生命体验
下载PDF
知识分子的责任和使命——记农工党重庆市委会副主委、全国政协委员王本朝
18
作者 寇鹏程 张望 《前进论坛》 2018年第6期56-57,共2页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重庆市委会副主委,他积极建言献策、履职尽责;作为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全身心投入教学教书育人;作为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文艺评论...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重庆市委会副主委,他积极建言献策、履职尽责;作为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全身心投入教学教书育人;作为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他开拓进取、孜孜以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政协委员 农工党 重庆 知识分子 市委 王本 责任 博士生导师
下载PDF
中国农工民主党重庆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19
《前进论坛》 2012年第6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2012年4月21日至24日,中国农工民主党重庆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在重庆市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农工党重庆市第四届委员会,杜黎明当选为主任委员,任国胜、梅霞、但彦铮、姚树、秦少容、王本朝、戎蓉、刘德绍等8人当选为副主任委员。
关键词 中国农工民主党 第一次全体会议 委员会 重庆市 第四次代表大会 副主任 农工党 王本
下载PDF
“横从穿贯”——王本朝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20
作者 柳晓珊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2022年第2期245-253,共9页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王本朝拥有诸多研究面向。他在从文化与文学的角度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伊始,坚持以“学术回应时代”为学术立场和原则,以生命体验和精神感悟为价值追求,从基督教文化与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制度研究、观念史...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王本朝拥有诸多研究面向。他在从文化与文学的角度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伊始,坚持以“学术回应时代”为学术立场和原则,以生命体验和精神感悟为价值追求,从基督教文化与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制度研究、观念史知识谱系研究、经典文本阐释等方面,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拓展了空间。其研究方法入内出外,横从穿贯,杂糅并取,在中西方文学理论中往来自由,在跨学科研究上纵横捭阖,始终持有宏大的视野和严谨的逻辑。他坚持在文学史研究中探寻思想的价值和意义,在文学思想史研究上独辟蹊径,肩负一代学人的使命,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追寻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 思想史 方法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