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之关系研究中的两点不足 |
刘丽霞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2
|
文学制度、文学经典与文学思想史——王本朝教授访谈录 |
王本朝
张望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6
|
|
3
|
评王本朝的《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 |
高玉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4
|
观念史:现代文学史的崭新书写方式——评王本朝《中国现代文学观念与知识谱系》 |
蒋进国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4
|
|
5
|
还原一个真实而立体的吴宓——评王本朝《最爱先生古道长:〈吴宓日记续编〉研究》 |
郭大章
|
《湘南学院学报》
|
2024 |
0 |
|
6
|
“中国现代文学制度”概念的发现与文学研究的本土现代性——读《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增订本)》 |
王小惠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24 |
0 |
|
7
|
微观史学与精神档案视野下的吴宓日记研究——王本朝教授学术访谈 |
王本朝
李金凤
|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说不尽的李金发——李金发学术研讨会综述 |
巫小黎
|
《诗探索》
|
2001 |
3
|
|
9
|
特定视域中的文学史景观——评王本朝《2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 |
张德明
|
《广东社会科学》
|
2001 |
2
|
|
10
|
意义与限度——评王本朝先生著《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 |
张文民
方长安
|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
2
|
|
11
|
语言自觉·个体经验·历史意识——王本朝《回到语言:重读经典》的批评方法考察 |
李笑
|
《学术评论》
|
2020 |
1
|
|
12
|
王本朝:只问耕耘 不问收获 |
蔡晓梅
向燕妮(图)
|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
2016 |
1
|
|
13
|
文学制度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评王本朝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 |
胡希东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4
|
“鲁迅与中国新文学的分化与重组”学术研讨会综述 |
张望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5
|
评张钧、王本朝《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 |
彭晓娅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6
|
张元的诗(二首) |
张元
|
《江南(诗)》
|
2015 |
0 |
|
17
|
文学话语的突围:王本朝的学术研究 |
吴高余
贺艳
|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
0 |
|
18
|
知识分子的责任和使命——记农工党重庆市委会副主委、全国政协委员王本朝 |
寇鹏程
张望
|
《前进论坛》
|
2018 |
0 |
|
19
|
中国农工民主党重庆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
|
《前进论坛》
|
2012 |
0 |
|
20
|
“横从穿贯”——王本朝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
柳晓珊
|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
2022 |
0 |
|